產品崗位細分的一些思考
前幾天和朋友聊到做產品的幾個環節,簡化一下可以分為4步:產品規劃、產品設計、產品開發、產品運營。正好可以對應比較常用的產品經理崗位細分:Product Architector——主要負責產品架構與規劃;Product Designer——偏向需求分析與設計;Product Manager——做專案管理、團隊管理的工作,需要對技術有深刻理解;Product Marketing——負責運營相關事項,市場、營銷、推廣等等。
一個人能做到4項都強最好,這樣可以節省巨大的溝通、管理成本,但養成這樣一個神,至少需要十幾年,所以,在國外,我們常常看到的一些40歲左右的產品經理,那些確實是大包大攬的“真·產品經理”。
而國內這個行業、這個崗位,發展時間還很不夠,這種人至少要5~10年才可能成批出現。
但,對於一個團隊,這4項都要有人精通,所以,有意思的來了,我們閒扯起BAT三家,一個產品新人,通常都是從產品設計做起,因為這是最好“培訓”的“產品經理”,但前路不同,各自有各自的解決方案,俗話說的好——百度的技術、阿里的運營、騰訊的產品,各位做產品的同學,不知有沒有體會。
先說最熟悉的阿里,以淘寶為例。從產品設計做起,但因為淘寶的大框架是商業驅動的,所以具體的設計相對不重要,結果就是大家都覺得阿里的各種產品都比較“糙”,而公司裡有話語權的,是運營,他們在做了產品運營之後,還會把持著產品規劃,產品經理做著做著,就會向下遊擠壓,擔負起專案管理、團隊管理的工作,於是,我們可以聽到大量的產品同學抱怨自己根本沒時間去仔細琢磨產品,而是整天在pk、說服、找資源、催催催。曾幾何時(2007年左右?),淘寶UED團隊在業界的地位是超過騰訊CDC的,但在淘寶,UED也面臨著類似的被商業、運營擠壓的局面,以至於略感失落。這個模式,在移動應用上還能不能開啟局面,是很大的未知。
再說騰訊,從產品設計做起,產品開發的事情研發同學很專業,基本把專案管理什麼的全包了,而產品運營又比較弱,也就沒了很多“業務方”,所以他們可以用心在產品設計上精雕細琢,但事情總有兩面,扎得太深,離開騰訊的土壤就很不習慣。騰訊產品大多數是典型的使用者產品,所以需要產品經理在設計上下狠功夫,於是,自然騰訊的產品經理離使用者最近,其實他們是最懂一個個個體的,這個基因的優勢在移動網際網路的形勢下是會放大的,移動的特性也是和C類使用者強繫結。
額,騰訊和阿里對比比較強烈,百度不太瞭解就不說了,爛尾去吧。
產品設計是可以學的,而產品開發幾乎只能在入行前幾年打基礎,從運營起步,我總覺得不紮實。最後,殊途同歸,產品規劃是比較好的終局出路。So 個人覺得最優路線是:產品開發–產品設計–產品運營–產品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