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朱元璋為何隱瞞自己的民族成份》

《朱元璋為何隱瞞自己的民族成份》

朱元璋為何隱瞞自己的民族成份》
   朱元璋是回回。這一點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正史裡邊也沒記載。但是,有諸多歷史證據,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證明著這樣一個事實:朱元璋是回族,而且終生篤信伊斯蘭教。而他的這種身份是被人故意地隱瞞了起來。
   朱元璋有個義子叫沐英,本為瑤族之後,姓木,他早年失去雙親,八歲即被朱元璋及馬皇后收養,並接受洗禮入教。這段史實被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軍抵大理後給馬宗正阿訇的信中透露無遺。信中說:“英本姓木,為伊斯拉母神聖以洗禮,而加三把水則為姓沐,沐英與尊父本母斯里一家……”,(見杜文秀《古蘭釋義》)信中“伊斯拉母”“母斯里”今通譯作“伊斯蘭”和“穆斯林”。現在,我們的阿訇誦經時,“伊斯蘭”仍讀作“伊斯倆目”而這兩詞的英語IsLam msLim,倒是更接近於“伊斯拉母”的讀法。“尊父”當指其養父朱元璋。因為。沐英八歲即被收養,且雙親早已過世,一懵懂稚子,對五、六歲的事情不會有多深的記記,所以,他不是寫他的生身父親,即便想寫,也當寫作“先父”、“顯考”,我們平頭百姓寫尚健在的父親,一般用“父尊”“家嚴”而不用“尊父”,該詞只能是指此時已據九五之尊,撫養他長大成人,又給了他榮華富貴,且又值得炫耀的他的養父洪武皇帝——朱元璋。沐英後來以侯爵鎮守雲南,子孫世襲260年。他的後代現居昆明、通海、風慶等地,仍是信仰伊斯蘭的回族。由此,可證明朱皇帝原來是個回回。
   大量有關朱元璋的介紹,均認為朱元璋幼年當過和尚,在皇覺寺出家。其實,這“皇覺寺” 本是朱元璋登基後,紀念他早年在此覺悟人生而賜的名,原來不過是一處普通的寺院,因皇帝曾在此覺醒,故賜“皇覺”二字。而這處寺院本來卻是一處回回的清真寺,該寺位於安徽鳳陽城西門外,大殿坐西朝東,完全不同於其他宗教的寺、院、廟、觀,儼然一處中國伊斯蘭寺院的風格。1934年,北京馬明道先生訪問鳳陽,當地一回族老人也曾告訴他“皇覺寺”原是一處清真寺。另外,在南京洪武年間的首都南門外有一處清真寺,朱元璋賜名“淨覺寺”。看來,已在南京面南稱帝的朱元璋想結束一生的戎馬生涯,而安安靜靜的與民休息了,也到了他清淨一下的時候了。這座“淨覺寺”現在還矗立在南京市區,每天都有阿訇帶領教眾按規定作“五時乃瑪子”。這麼說來,朱元璋原來也並不是出家當了和尚,而是在清真寺裡做過一段時間的經童,一個小小的哈里發而已。
   朱元璋的夫人馬皇后是回族,這在史學界早就有考證,史學家呂振羽先生曾考得成語“露了馬腳”一詞的“馬”即指馬皇后。一天馬皇后的長裙被風吹起,眾目睽睽之下露出了大腳,成了笑談。在當時漢族婦女裹腳,而回族婦女卻不然。漢回通婚歷來有之,但多為回男娶漢女,回女嫁漢男的事則少之又少。為此,建國後第一部婚姻法頒佈後,最高人民法院對此也曾有解釋,足見即在今天茲事體大,何況六百年前。試想,如書上所說,朱元璋果為一小和尚,難道一個以禁慾為標誌的教門中人,竟能去勾引一個和他的信仰完全相反(佛教崇拜佛像,且神像很多,僅羅漢就百十個,而伊斯蘭是一神教,只信真主,且不許崇拜佛像)的回族婦女,並且成功迎娶,這可能嗎?
   儘管朱元璋隱瞞了自己的回回身份,但是在他一生卻篤信伊斯蘭,並謹遵教規聖訓,這從《明史》中的多處記載可窺端倪。1368年,洪武登基,卻只受四拜而不受群臣百官的叩首禮。不向別人行叩頭禮,也不接受別人的叩頭,是伊斯蘭的基本教義,穆斯林只向真主叩頭,所以被認為是一神教。現在,我們的教義隨時代已經有了變化,比如跪禮,但不給人叩頭,甚到連父母都不行仍是我們的規矩。朱元璋即位以後,曾親自撰寫了一篇《至聖百字贊》成為中國歷史上對伊斯蘭教和穆罕默德最為著名的讚語。他寫道:“乾坤初始,天籍註名。傳教大聖,降生西域。受授天經,三十部冊,普化眾生。億兆君師,萬聖領袖。協助天運,保庇國民。五時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窮民。拯救患難,洞徹幽冥。超拔靈魂,脫離罪業。仁覆天下,道貫古今。降邪歸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貴聖人”。文中對於伊斯蘭曆史的把握,對於伊斯蘭教義的理解以及對於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溢於言表的尊敬,是一個非穆斯林難以明白的,而他竟如數家珍般徐徐道來,而對於穆聖的稱讚也是放到了對整個宗教的理解之中,從這裡可以看出來朱元璋心中的虔誠。
  1398年農曆四月,洪武崩於西宮,享年71歲,對其喪事有如下遺詔:“……喪祭之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作改。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裡邊的喪儀毋用金玉,哭臨三日皆釋服,正是回族所實行的薄葬、速葬的教習,孝陵指馬皇后——“孝慈高皇后”的陵墓,馬皇后先朱元璋16年葬於此山,故稱為孝陵,十六年前,朱元璋即看中了此地,並將此處的二百多和尚請走,現在夫妻團聚了,仍要山川因其故,毋作改。這都是穆斯林的喪葬習俗,甚至連塊墓碑也沒有。至於以後的明樓、神道、石獸,則是永樂及以後的事了。據說山前的擋牆上鐫刻的“明太祖葬此山”一句,也是民國初年才有的,距今尚不足百年。如果,朱元璋真的當過和尚,他會請走附近的和尚,而尋求一種超乎其時代世界觀的清靜嗎?解釋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對自己民族宗教的尊重。
   還有人以回族沒有姓朱的為由否認此事,說回民忌諱說朱,因為“朱”與“豬”諧音。其實,這並不全是事實。現在有這種現象,但現象並非本質。阿拉伯語中,代表紅色的朱與作為動物的“豬”並不一個讀音,古波斯是伊斯蘭的發詳地,有一個地名叫做JUVAIN,讀音就應當是朱外因。現在雲南玉溪就有姓朱的回族。
   朱元璋附近聚集了一大批像徐達、胡大海等的回族將相,不能說是偶然的,另外明朝曾明令使用希支來歷——所謂的伊斯蘭教歷。後代皇帝也曾禁止過養豬(洪武十一世孫朱厚照事)似乎也能說明問題。
   通過以上考證,我們可以相信,朱元璋是回族無疑;那麼,他為什麼隱瞞了自己的回回身份呢?據說,這於他早期的軍師劉基——劉伯溫有關。
   這劉伯溫也確是個人物,他早已看出了玄機,不然,試想那明太祖何等英勇、何等聰明,怎會對他言聽計從。就這樣,一個清真寺裡的小哈里發變成了一個小和尚。正因為這樣,他爭取了最廣大的漢族人的支援,也得到了各宗教的一致擁戴。可以說一個小伎倆團結了整個中華民族,才終於打敗元軍元朝並取而代之。有明一代,我國的民族關係是比較穩定的。
   那麼,為什麼這麼一個小伎倆會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劉伯溫怎麼想的我們不知道,怎麼告訴的朱元璋我們也不知道,又不想在此演義,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我們共同分析一下民族認同感,這是普遍存在於世界各民族中的一種真實情感。我們常說:千里回回是一家,不就是一種具體表現嗎?漢族人也是這樣,乍一看,漢族人是一盤散沙,互相間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事情也常有之,但是他們也有他們的認同感,以上這些表現只表明他們的這種感情,隱蔽的更深,表現得更深沉一些。而回族則不然,似乎更有激情,更火熱,表現得更直接,也更酣暢淋漓。而正是這種認同感造成了一種排外傾象,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本民族不算什麼,而另一民族發生了,則大驚小怪。回族在同漢族的交往中心中是設防的,因為,從小就從老一輩那裡學了這麼一句話:“漢人肚子裡有狗牙”。可漢族人何嘗不是這樣呢?什麼“回回太生”,什麼“回回翻臉不認人”等等,這種互相間的戒備,也造成了互相間的不合作,甚至於互相拆臺。朱元璋由一個海里凡變成了小和尚,瞞得了世人恐也瞞不了徐達、胡大海等,回族人一看他倆幹得這麼起勁,就是不幫朱元璋也得幫這二位老表,而漢族人根本就沒把朱元璋當外人,佛教徒可是一個尚武的群體,也得站出來幫幫他們的教門中人吧。於是,朱元璋左右逢源,到處有人,事就好辦了。
   其實,這種民族認同感造成的排外情緒,古今中外都存在。且不說咱老百姓,就是咱那位共和先驅孫中山大總統,本來是反封建的,可偏偏提出了一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僅聽這一句還真讓人有些厭惡。人家滿族人坐天下了就不行,只有你漢族人面南稱帝才叫中華?好在這口號只在同盟會時期叫了幾年,後來他覺悟的早改口了。要不然,回族人就該想想了。滿族人是韃虜,回族人是啥,還是稍到一邊看熱鬧吧,也正是這種覺悟才使其得到了回族人的支援,像王寬大阿訇就是護法的英雄,而被載入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史冊上。
  
   ——本文節選自張浩春著作《走出迷津》
  
  
  關於沐英
   沐英,有說是瑤族孩子。他早年失去雙親,八歲被朱元璋、馬皇后收養為義子。明洪武十五年(1382),沐英軍抵雲南大理,致函馬守正阿訇,(見自張學仁阿訇藏滇西反清起義領袖杜文秀遺稿《古蘭釋義》。)信中寫道:“英本姓木,為伊斯拉母神聖之洗禮而加三把水則為姓沐,沐英與尊兄本母斯里一家……”。“伊斯拉母”、“母斯里”為阿拉伯語Islam、Mslim,今通譯伊斯蘭和穆斯林。他後來以侯爵鎮守雲南,子孫世襲,直至明亡。他的後代多保留在回回民族共同體之中,居昆明、通海和鳳慶等地。毫無疑問,他成長在一個穆斯林即回回家庭。
   賽典赤後裔之馬,為“賽家馬。”沐英父子犧入雲南之馬,為“沐家馬”。年代之長,賽、沐難分,總稱為“同槽馬”。十四年明軍浸入雲南,十五年明軍西上,克服洱海四周各郡縣,馬守正懼,潛入深山密林,避世隱居。沐英聞之致書曰:
  
  守正教兄:
   至尊前敬以色拉母而賴依困!
   大明天兵入滇,實為國為民而尤為教。英本姓木,為伊斯拉母神聖之洗禮而加三把水則為姓沐。沐英與尊兄本母斯里一家,爾餘不存,何懼之有。且聞尊兄學富三海,德高五嶽,尤為敬之仰之。母斯里教胞信同根,教同源,經同義,聖同仁,同出天方之大鵬,何為驚飛之怖鴿籲,爾、餘系生同一盤油香,死同一副經匣之手足,何去之,何疑之。以真主盟誓,英胸不藏陰刀,手不執紲(xiè)繩,一心為主,赤膽為教,豈敢鳩毒賢良。請回,請回,請回辦好三道河諸村政、教巨集業。
   教弟沐英拜揖
  
   大明洪武十五年八月初八日
  
   此前,眾說沐英屬母斯里(穆斯林),不見何書有載,此信一發,馬守正暢回三道河,足證沐英為真誠之穆斯林。
   十月,馬守正會沐英於昆明,談及清真寺之建始,沐英點出雲南“三老大寺”,“一、崇正門內清真大寺;二、崇正門外清真大寺;三、大理城腳清真大寺。三寺俱為賽典赤(元咸陽王)請旨獲准建於至元十三年(昆明兩寺),十四年(大理一寺)。繼後澄江、河西、臨安、開化等處續建,滇西諸地不為早也。賽典赤大阿訇真為我教之先雷。”
  
  ——本文引自杜文秀著《古蘭釋義八千題》
  
  註釋:
  伊斯拉母,現通譯為伊斯倆目,即伊斯蘭教。
  母斯里,即“穆斯林”。
  此信為滴水箐(qìng)楊茂存稿,楊春茂原屬楊先芝部卒,先枝卒,春茂屬我軍(杜文秀軍隊)。——原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