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信條:你不可不知的投資理念
前言
作家餘華說:“你的個性最好和你的才華成正比,不然你就被社會殺死“,知識的力量是最偉大的,因為資本總要依附於知識。所以一個人真正擁有的核心武器,根本不是資源,而是認知。什麼是認識?認知也可以稱為認識,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即個體思維進行資訊處理的心理功能。所以在你在進行金融市場投資時,先提高你對金融市場的認識。如果你從80樓往下看,都是美景。從2樓往下看,滿地垃圾。可見不同的認識高度,看到的東西是不同的;沒有格局,看到的都是雞毛蒜皮。焦點決定觀點,觀點決定觀念;這世界本是美的。你看到了什麼,由你的胸襟氣度、心胸格局來決定!關於“得失”,你今年收入20萬,該高興還是失落呢?假如你的奮鬥目標是10萬,你也許會感到愉快;假如的目標是100萬,你會不會有點失落呢?我想說的是在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中請降低你的預期。
我為什麼想搞金融?
人不一定要富有,但一定要獨立!我認為獨立就是有了所謂的財務自由,說白了就是不用幹也能有收入,如果給我兩個選擇:A、每個月什麼都不幹就得到5千元,B、有一份你能勝任的工作每月2萬元。我會選A,因為B會受制於人,雖然富有,但不能獨立,而我進入金融市場的初衷就是為了獨立,而非致富。
“我的—位同學在老家開水泥廠,前兩天給我打電話,說想來北京和我一起幹金融行業。我說你在老家當土豪,當的好好的,為什麼要背井離鄉來北京呢?他說:哎!這年頭幹實業不如干金融業。我說為什麼幹實業不如干金融業?他支支吾吾半天也回答不上來,反問我,你說為什麼幹實業不如干金融業?我想了想:幹實業的,是研究怎麼幹好本行業的工作;而幹金融的,是研究怎麼玩兒幹實業的。當然,這只是一句比較形象的話。如果從行業的角度進行客觀分析,今天就用事實和案例來告訴你,為什麼說做實業不如干金融業?”
一、成本投入
金融業是非常典型的輕資產行業,最主要的成本投入是人力成本。如果不想面對勞動糾紛,一個人也可以幹;如果只是想做個資金掮客,辦公室都可以不用租,也不需要倉儲和運輸,只需要一部電話就可以,如果能做好資金和專案的匹配,讓資金流動起來馬上就能獲得投資回報。而做實業不一樣,從研發、生產、銷售、售後,每個環節那都是真金白銀的投入。
二、 投資回報週期
做實業投入一千萬,可能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收回成本,而金融業可能一年就能掙到一千萬。做實業的投資回報週期都比較長,買裝置建廠,買原材料加工,到組織銷售,時間長的能達十年以上,時間短的也需要數月,而且還要面臨貨款收不回來的現實困境。而金融行業從事的是貨幣的買賣,只要資金一轉手,利潤馬上就能夠回來,總而言之最浪費不起的,是時間。
三、 變現容易程度
無論是開一個飯店,還是投資一個工廠,豪華的裝修,嶄新的裝置*只要一投入使用,當天就開始折舊;如果經營得不好,裝修就是一文不值,裝置就會大打折扣,幹實業難就難在這一點*所投入的資金想變現,非常難。而金融業,如果選擇好交易對手,再把風險控制好,即使在某個專案上發生虧損,剩餘的資金想變現也還是比較容易。近幾年,大陸不斷刮來一陣陣的大躍進式炒作之風,當下最風靡的是"全民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卻不知創業成功的概率1 %都不到,創新成功的0.00001 %都不到!即使100%的創業成功•大眾都去當老闆,誰來當員工?
四、方向調整容易程度
對於人來說,方向遠遠比努力更重要。比如你在菜市場剁魚頭,那麼無論他比別人早起三個小時,還是晚睡四個小時,收入增加都是有限的。當今社會發展之快,經常會讓你基於老模式下的努力,變得毫無意義。比如,你是一個諾基亞手機鍵盤的設計工程師,為了解決使用者的痛點,加班加點,準備設計出一款更好的鍵盤,但是iphone出現了,它雖然沒有解決鍵盤的老問題,但是卻讓你準備解決鍵盤問題的努力變得毫無意義。你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想要維持的穩定,可能因為時代的某一個小浪潮,瞬間就化為烏有。
關於理財的認知
1 、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取走的東西。如果你想致富,唯一的一條準則就是不斷買入資產。資產的種類多種多樣,有的資產能隨著時間增值,有的則會隨著時間迅速貶值。例如茅臺,正在釀造中的白酒會隨著時間不斷增值;但蘋果公司生產的iPhone,如果沒及時銷售,會迅速貶值。富人買入真正的資產,而窮人則買入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假設你貸款買一套房子,月租金1200。你每個月為這個房子負擔的費用為1000.那你就有200的淨收入。長久下來,你還攢下一套房子。表面看你是在花錢,實際你是在盈利。富人的思維就是即使支出高,收入低,最後所有資金都變成資產。窮人雖然支出低,但都是負債。
2、賺更多的錢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實際上可能使問題更加嚴重。錢往往能暴露人性中那些可悲的弱點,並凸顯人們的無知,這就是很多人雖然得了一筆意外之財,不用多久又會重新陷入財務陷阱的原因,所以如何管理財務顯得至關重要。
3、當我們說建立自己的事業時,意思就是建立自己牢固的資產項。一旦把1美元投入資產項,就不要讓他出來,要把它當做自己的僱員,讓它24小時不間斷的為自己工作,你要照常去工作,做個努力的員工,但是要不斷的構築你的資產項。
4.錢存在銀行的風險很大,且看——如果政府宣佈從明天開始,貨幣貶值100倍,那它就真的會貶值100倍。而如果政府宣佈從明天開始,糧食貶值100倍,明天太陽照常升起,糧食絕不會像貨幣那樣乖巧。因為糧食是一種客觀存在,而貨幣只是個概念。這就是為什麼在惡性通脹下,只有債權類會被洗光的道理。因為股權類資產是一種以客觀存在為基礎的資產,而債權類資產是一種以概念為基礎的資產。
5、有個窮人,因為吃不飽穿不暖,而在上帝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干活累的半死卻掙不來幾個錢。 哭了半晌他突然開始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閒自在,而窮人就應該天天吃苦受累?”上帝微笑地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窮人急忙說道:“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幹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上帝點頭道:“好吧!”說完上帝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並給了他們一家一座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天可以賣掉買食物,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窮人平常幹慣了粗活,挖煤這活對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富人平時沒幹過重活,挖一會停一會,還累的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賣,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帶回倆個窮人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督著。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僱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餘。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所以富人之所以富,因為懂資本運作。
關於風險的認知--市場不仁,以人人為芻狗
我們對於風險,如果你不處於投資的情況下可能比較容易看到,但當身處其中時則不然了,我們當警醒再警醒,不信且看:丈夫下班回到家,看見妻子揍兒子,沒理他們。徑直走到廚房,看見小矮桌上煮好一鍋餛飩,於是盛了一碗吃。吃完看見妻子還在那裡揍兒子,看不過去了,就說:教育小孩不能老用暴力,要多講道理嘛!妻子說:好好的一鍋餛飩,他居然撒了一泡尿進去,你說氣人不氣人?丈夫聽後馬上說:媳婦你歇會兒,讓我來揍!悟道: 置身事外,誰都可以心平氣和;身處其中,誰還可以從容淡定。所以請不要輕易評論任何人,因為你不在其中……所以請謹記下面的:
1、杜蕾斯以179億美元收購美贊臣——最大的避孕套生產商買下了最大的奶粉製造商,赤裸裸詮釋什麼是風險對衝。——你要麼今天用他們的套,要麼十個月後用他們的奶,橫豎他都賺,這特麼才是真正的套路。
2、百度李彥巨集所說:在不需要錢的時候借錢。他認為,這樣可以保證有一半的錢仍然在自己的掌握當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向投資人借錢,你就會立於不敗之地。因為“就算借不到,我的公司也不會馬上垮掉”。當然這裡強調的不是讓大家是借錢炒股,強調的是要給自己至少留一半的資金。留來幹嘛呢,就是哪天大跌的時候有錢買到便宜貨。究竟跌多少才算大跌呢?我們來看看碰上過需要估計重量的情況,比如登機前的行李託運,有經驗的人會發現,想要估算出行李有沒有20公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與此相反,如果有一個標準的20公斤的箱子,再有一個19公斤一個21公斤的箱子,讓你分別提一提再分辨孰輕孰重,卻不是什麼難事。所以要找到評估的標杆,這個標杆就是供求關係。《江恩股市定律》說明了股市的漲跌與供求關係有密切的聯絡,供過於求時跌,供不應求時漲。簡而言之就是跌的時候看有多少人賣了,最終會達到供需平衡。當然,在這過程中你是否能克服你的恐懼、貪婪、隨波逐流是關鍵,推薦看看《大癲狂》這本書,講述了經濟史上著名的三大陰謀騙局,“南海泡沫事件”、“鬱金香泡沫”、“密西西比泡沫”、以及宗教狂熱引起的十字軍東征,赤裸裸地詮釋了什麼是貪婪、恐懼以及古斯塔夫.勒龐所描述的烏合之眾,同時說明了大範圍恐慌是投資者的朋友;個人恐慌是你的敵人。
3、耐心是規避風險的必備品質,你萬萬不可在一個時間裡傾盡所有的資金。如果想體會這點可玩下德州撲克,如果你經常all in的話到最後一般都是輸的。
4、投資、投機、賭博之間的區別:賭博是盲目承擔風險,投機則是隻有在掌握有勝算時才承擔風險,這是賭博與投機之間的根本差異。而投資與投機之間的根本差異在於投資是“降低風險”作為首要任務,而投機是承擔“有勝算的風險”作為首要任務。請記住“久賭神仙輸,常贏必出術”。
5、避免過度自信,過度自信會導致一種情緒,即把收益良好歸功於能力,把收益不好歸因於運氣。
6、一位金融教授和一位學生恰巧碰到地上躺著一張100美元的鈔票。當學生停下腳步、撿起鈔票的時候,教授在一旁說:“別費事了,如果地上的真是100美元,早就不會在那兒了。”市場不會讓未承擔超過平均水平風險的投資者獲得超過平均水平的收益。簡而言之,我們認為100美元不會無所事事地躺在地上等人來撿,小心有詐,在希臘神話中,英雄奧德修斯帶領船隊經過墨西拿海峽的時候,為了不被海妖的歌聲誘惑,就讓水手把自己綁在桅杆上,最終才安全渡過。知道真理並不一定保證你能做正確的選擇。但當你抵抗不住誘惑的時候,就要主動地放棄自主選擇的權力。
7、一個人如果不能平靜地面對自己的損失,就會參與到他原本不可能接受的賭博,承認失敗方可終止失敗。
8、一個勘探石油的人死後要進天堂,聖·彼得在天堂門口攔住他:“你雖然有資格進入天堂,但留給石油業者居住的地方已經爆滿了,我無法把你安插進去。”這一位聽完,想了一下提出一個請求:進去跟那些住在天堂裡的石油業者說一句話。聖·彼得覺得這沒什麼,就答應了。於是他對著天堂裡大喊一聲:“地獄裡發現石油了!”話音剛落,天堂大門頓開,裡面所有人都瘋狂衝向了地獄。聖·彼得吃驚之餘請這一位進天堂,但他遲疑了一會兒說:“不,我想我還是跟那些人一起到地獄去吧,傳言說不定是真的呢!”
9、經濟學家樊綱在接受《時代週報》釆訪時說,"要看到危機的積極效果。”積極效果之一就是,在經濟結構的調整期,"大家都在幹正事了”。"以前「優勝劣汰」雖然一直被提起,但在經濟過熱的時期,大家都有碗飯吃,誰被優勝劣汰呢?有些企業吃得差一點,但仍然能夠活著。非得逼到調整期的時候,大家才真正地動腦筋。"從監管層的角度來看,當然是不要白白浪費一次危機,更好地完善監管,保護普通消費者;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來說,包括公司,也包括你我•能選的路是儘量活下來",就像馬雲之前說過的,"創業公司,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戰略當然,最佳的選擇必然是未雨綢繆,不要被逼到去調整,不過,人和組織對現狀都會有強大的慣性與惰性。
方鴻漸想起在倫敦上道德哲學課,那位山羊鬍子的哲學家講的話:“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在後面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下的葡萄裡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壞的。不過事實上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這大概是馬雲所說活下去的理由了。
10、不要感情用事,眾所周知,人們的行為總是會受到當下情緒的影響,然而一些研究卻表明,由於“自我羊群效應”的作用,即使在影響你決策的那種情緒消失後,你日後決策也會參考那一次的結果,從而持續受到最初那種情緒的影響,雖然此時你可能已經完全忘掉了那種情緒。比如:當你某天中了福利彩票,心情特別好,於是下午跟女朋友去見丈母孃時就送了瓶不錯的葡萄酒,過了些日子當你再次去拜訪丈母孃的時候,就會參考上一次的行為“既然上次送了葡萄酒,那這次也應該送一瓶吧”,但你已經將這麼做的原因忘得—幹二淨了。這種當情緒消散後,行為仍然受影響的概念被稱為“情緒層疊”,為了進一步探索它,研究人員做了一些實驗。他們給AB兩組參與者分別觀看“讓人憤怒”與“讓人開心”的電影片段,並讓他們在紙上寫下自己類似的經歷,這麼做的目的很簡單:喚起他們“憤怒”或者“開心”的情緒。隨後,研究人員設定了一些“不公平的”情形來測試每位參與者,他們發現:“憤怒”組的參與者,比“開心”組的參與者,更加容易選擇拒絕“不公平”的現象。由此可見,人們的行為已經被情緒影響了。
關於概率的認知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國一個皇家空軍作戰指揮官找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統計學教授。他請這個教授幫忙給他提出怎麼樣改進飛機的一個策略,因為當時的技術條件非常有限,不能把飛機整體加強,只能加強一小部分,太重了非常又飛不起來,那到底改這個飛機的哪一部分才能最有效地降低飛機墜毀的機率呢?這個拿不準。然後他們就請這個教授幫忙,教授在接到這個任務之後,就對戰鬥過的飛機做了一個仔細的研究,做了一張詳盡的統計圖表,詳細地記錄了彈孔的一個分佈狀況,根據這個圖表顯示,所有的飛機都是機翼中彈最多,駕駛艙和尾部基本上就沒有怎麼中彈。下面怎麼改裝這個飛機答案就很簡單了,加強機翼。但是這個教授卻說,根據這張圖表顯示,最應該加強的地方是那些沒有中彈的位置,因為那些機艙和尾部中彈的飛機根本就沒有機會回來,它們不在這個樣本之內。所以你看如果只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就做決定,他就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樣本丟失的錯誤,最重要的資料不在已經安全飛回來的飛機上,而是在那些已經墜毀的,沒有機會飛回來的飛機上,這些飛機往往我們還統計不到。所以簡單來說,就是研究者他越關注彈痕,他離真相就越遠,而且那些已經安全飛回來的飛行員,他們的話也沒有代表性,他們是不能替已經犧牲的飛行員說話的。這種取樣的偏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隨處都可以看到,許多關鍵的資料也和那些沒有飛回來的飛機是一樣的,因為失敗而壓根就觀察不到。你看我們的注意力通常只會關注那些已經成功的人,而對失敗的人往往就不在意。
2、西塞羅講過一個故事:有人拿著一幅畫去傳教,上面畫有一群正在祈禱的拜神者,他們在隨後的沉船事故中倖存了下來。其寓意在於說明祈禱能保護人們不被淹死。有個還沒有信教的人問:“那些祈禱後被淹死的人的畫像在哪兒?”這就像一個拉你入夥做直銷的人,總告訴你某某人做到“鑽石”是如何的美好,但卻不說那些入不敷出的同行。死者(失敗者)沒有發言權,所以,這些話能夠忽悠那些粗枝大葉的人。
這叫“存活者偏差”或“沉默的證據”,想了解更多請自行百度。
所以為什麼市場這麼多股市投資書籍、專業培訓機構,依然沒有讓我們在股市中如魚得水,因為他們講的大都是成功的東西。正如在電影《後會無期》裡,韓寒說,“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道理如出一轍。
3、籃球比較中投籃命中的概率與此前投籃的結果是相互獨立的。心理學家們推測,對於“熱手”的堅定信任,可能源於記憶偏差。如果連續多次命中或未命中,比起交替命中更被容易記住,那麼觀察者就很可能會高估相繼投籃之間的關聯度。事情有時的確是接二連三地發生,此時人們就會尋找原因和模式。即便這種“接二連三”在隨機資料(例如拋擲硬幣得到的資料)中也確實是經常可見的,但人們還是拒絕認為事情是隨機發生的。在股票市場中亦如此。
4、數學不會錯,但數學會被用錯,且看故事一則,納西姆:假設硬幣是絕對公平的。我把它丟擲99 次,每次都得到正面。我下一次得到反面的概率有多大?約翰博士:超簡單!當然是1/ 2,因為你假設每面出現的可能性是50%。納西姆:託尼,你認為呢?肥託尼:很顯然,不會超過1%。納西姆:為什麼?我最初假定硬幣是公平的,每面都有50%的概率。肥託尼:這遊戲是不公平的,這枚硬幣裡一定做了手腳。誰相信所謂“50%”的說法,他要麼是個草包,要麼是個大草包。納西姆:但約翰博士說是50%。肥託尼趴在在納西姆耳邊小聲說:我在銀行當保安的時候,就曾經和這類傻瓜做同事,你可以利用他們賺大錢。
所以處事從正確變成得體更為重要,學會根據情況變化來做行為的變通,這才叫得體。比如有一次我聽蔡康永說的一個例子。如果遇到一個半熟不熟的人?你跟他打招呼說最近挺好的吧!他回答說不好,我剛檢查出得了很嚴重的病。哎!人家跟你又不是很熟,你這麼一說對方肯定張皇失措。她總不能說那你好好保養轉身就走吧?那還是個人嗎?他對想法安慰你。可安慰這事兒又於事無補,你有沒有什麼明確的求助?這不是讓人家為難嗎?你這個行為可能很誠實哦,但是確實很不得體。承認世界最大的現實就是沒有唯一的行動準則。
什麼時候進場?
1、大多數人不是投資者,而是投機者或賭徒。他們購買,持有,然後祈禱價格上漲。他們生活在牛市的希望之中,同時又因為市場崩潰的可能而感到惶惶不安。真正的投資者卻不論市場是漲是跌,都能發家致富。”真正的投資者勝在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賺錢,而不是在市場順應了自己的猜測的時候賺錢。“真正的投資者總是能為任何情況做好準備,而非投資者都是猜測將來會發生什麼,什麼時間發生。“,所以要講策略,什麼策略?縱觀《漫步華爾街》全書,否定了基本面和技術分析,以分批買入為要旨,長期持有為中心,肯定社會向前發展為基礎的投資策略。巴菲特說:我不知道什麼是入場好時機,不過如果這是一件對你下半生有好處的事情,你最好早點兒入場。那些以為自己知道什麼時候是好時機,並且一直在猶豫的人,他們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我從來沒見過有人能連續把握最好的入場時機。比如說,你打算買一個農場,預計10年或者20年後會大幅度升值,如果老闆開的不是天價,你就應該買下來。實際上,投資股票最好的方法是從時間跨度上分散風險。你可以建立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然後再逐月、逐年買進,風險就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分散。如果你一直猶豫不進場,就錯過了從時間跨度上分散風險的機會。可見最後的收益是由那些將損失降到最低的人決定的。
2、有錢的時候是投資的最佳時機,復星創始人郭廣昌把股神沃倫•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視為自己學習的物件。他對巴菲特的研究心得是,一個綜合類投資公司,核心競爭力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是資金來源,第二是投資領域和回報率。巴菲特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保險金——伯克希爾•哈撒韋旗下擁有保險公司,所以資金成本低,而另外一些投資基金如凱雷和黑石,必須要創造非常高的回報給自己的投資人,才能源源不斷拿到錢,資金成本很高。另外,在投資週期上,因為資金來源是長期的,巴菲特就可以堅持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資金來源也影響了投資領域和回報率。
3、因為年輕時不冒險,老了肯定要承擔更大的風險!
股市可以預測嗎?
我們永遠不要做什麼股市預測,因為沒什麼用,為什麼呢?因為我能預測東莞會下雨,但預測不了東莞什麼時候下雨,所以預測未來的最好方法就是防患於未然和創造有利條件。
1、關於預測是這樣的——可以讓全中國人來一個猜硬幣正反大賽。第一次,會淘汰一半的人;第二次,又會淘汰另外一半,如此下去許多次,最後只剩下10來個人。這10來個人居然許多次都猜對了。哈哈,這10來個人就成為“專家”,他們開始寫書說“我怎麼猜對硬幣的”,然後在全國巡迴講演。
2、如何檢驗你的預測模型?當科學家想要檢驗某種新葯的有效性時,他們通常會進行一項實驗。在實驗中,兩組病人分別服藥,其中一組的藥丸裡含有所要檢驗的新葯,而另一組則是毫無用處的對照劑(糖球)。然後將兩組病人用藥後的結果進行比較,只有當服用新葯的那組病人的狀況明顯好於服用對照劑的那組病人時,才能證明這種藥物是有效的。顯然,倘若兩組病人在相同的時間內都出現了好轉,那麼即使病人真正康復了,也不能把功勞記在這種新葯上。
3、人類歷史盛行著一種古老的謬誤:如果在A之後發生了B,那麼A一定導致B。假設有位史前獵人,某天聽見一隻喜鵲在叫,接著他獵到了一隻鹿。從此他就認為,這喜鵲的叫聲能帶來好運。這位獵人打了個噴嚏,接著有位親戚來訪,從此他就相信,打噴嚏必然兆示有客人到來。只有將不確定性變為確定性,人類才能獲得安全感,才能能睡得香,這是亙古不變的思維習性。特韋斯基指出,人類的思維,傾向於從無序中看出秩序,從不規律中找出規律。即便是從一大堆隨機的經濟資料中,也能推出所謂的規律。
4、如果預測模型總是有用,那麼就沒有經濟學家,而只剩下統計學家了。民國相士韋千里,是享譽海內的易學宗師。據說韋千里預測人的壽命能精確到某一天,他晚年定居香港,嘗試以算命技術來預測股市,結果一敗塗地。
5、之所以成功不在於做了幾個非凡的決定,而在於少做幾個愚蠢的決定。
6、當我們有所不知時,最好應該知道我們到底不知道什麼。
7、我唯一能預測的東西就是預測不準。
8、 A.賭1001把,你有1000次會贏1元。在這1001次中有1次你會輸掉10000元。 B.賭1000把,你有1000次會輸1元。在這1001次中有1次你會贏10000元。你會選擇玩哪個呢?如果你選的是B,恭喜你!正確答案就是B。
需要命理預測服務請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