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繁榮到更加繁榮 解讀華為生態的進化密碼
2017年,華為EBG中國區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0%以上,在很多熟悉企業級業務的業內人士看來,營收規模早已過百億的華為EBG中國區,能夠實現這樣的增速有些不可思議。對此,華為E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表示,取得這樣的增長,與公司一直堅持的“平臺+生態”戰略密不可分。
目前華為EBG中國區的合作伙伴數量已突破萬家。其中,ISV(獨立軟體開發商)發展了400多家,形成了530多個聯合解決方案,並在全國2800多個專案中落地。華為正在從之前的單純產品銷售,逐步演變為針對不同業務的場景化解決方案銷售,並通過有針對性的二次開發等,與合作伙伴一起來解決客戶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和痛點。
除了上述ISV夥伴外,在雲生態方面也已經有超過2000家合作伙伴。正是因為有了足夠數量、足夠多型別的生態夥伴,才形成了一個繁榮的生態系統,讓華為EBG中國區得以在競爭日趨激烈、使用者需求不斷變化的企業級市場實現了高速增長。
那麼,華為EBG中國區在構建如此龐大的生態系統上,究竟有哪些具體的做法呢,相比較以往,今年的生態戰略又有哪些新的升級?
清晰定位:打造“哥斯大黎加式”的生態系統
1993年,詹姆斯·弗·穆爾在《哈佛商業評論》上首次提出“商業生態系統”的概念,以及“共生、互生、重生”的價值原則。後來,他又在《競爭的衰亡――商業生態系統時代的領導與戰略》一書中強調,公司僅擁有一種商業模式是遠遠不夠的,領導們必須建立具有分享意義、產生特殊恢復力和機動性、抵禦災難的強健的共同體。
如今,在共享經濟的大潮下,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已經開始切實踐行這一概念,構建自己心目中的“商業生態系統”。華為公司也不例外,尤其在企業業務中,面對企業客戶多變、複雜的業務需求,華為正在努力構築一個“哥斯大黎加式”的生態系統。
在自然界,與夏威夷封閉而又脆弱的生態系統不同,哥斯大黎加是一個與大陸完全連線到一起的開放生態,其新物種引入的速度是夏威夷的10倍,所擁有的物種更是夏威夷的25倍,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中排名前列。
在構建“哥斯大黎加式”的生態系統過程中,華為不僅在擴大合作伙伴的數量,同時也在提升合作伙伴的質量。蔡英華表示,近年來,華為合作伙伴的數量穩步提升,合作伙伴的種類也更加豐富,但華為更加關注有質量的增長,不斷提升合作伙伴的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抓住數字化轉型浪潮中的機會。
堅持“平臺+生態”戰略
創造指數級生態價值
在去年的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上,“平臺+生態”戰略一經提出,就引發了業界強烈共鳴。尤其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意識到,要抓住數字化轉型的時代機遇,單純靠一家或幾家企業的努力完全不夠,大家應該聯合起來。
而華為的“平臺+生態”戰略著眼於共建數字化轉型共同體,恰好順應了整個行業的發展需求:通過在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新技術上的持續投入,打造一個開放、彈性、安全、靈活的ICT基礎架構平臺,繼而基於這一平臺構建一個合作共贏的新生態。
說到生態,我們都知道,生態系統又簡稱ECO,是英文單詞ecosystem的縮寫,但華為EBG中國區在2017年首次提出的生態夥伴(Σco-Partner),是把E改成了Σ,這樣一個變化寓意很多。在數學中,Σ被我們作為求和符號使用,這恰恰形象表達了華為“聚生態”的構想。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生態合作業務部)楊文池對此進一步解釋:這在我們內部又被稱為“3+1”生態,即傳統銷售型夥伴生態、解決方案夥伴生態、雲夥伴生態,再加上一個人才生態。
雲夥伴生態在過去一年得到了長足發展,華為雲夥伴已超過2000家,來源分為三類:向雲轉型的傳統合作夥伴、傳統私有云領域的合作伙伴,以及業界主流的雲端計算企業。
到了2018年,華為的“平臺+生態”戰略又有了新的內涵:從“Σco-Partner”升級為“Σco-XA”,這一變化也表明,華為的生態夥伴將更加多元化,同時也可以延伸理解為,生態夥伴在百行千業中的經驗(eXperience)積累;而A則是Action(行動)。
由此,華為EBG中國區在生態建設上的新願景已經呼之欲出:面對多元複雜的生態環境,多元化的夥伴切實行動起來,通過分享彼此的經驗和成果,激發生態的潛能,創造指數級的生態價值!
生態持續進化 華為已經在行動
3月22日至23日,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8將在山東青島國際會展中心盛大召開。這場主題為“因聚而生·以行致盛——Σco-XA”的盛會,不只是華為及生態夥伴2017年成果的一次展現,更是華為2018年生態佈局的一次全面亮相。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解決方案銷售部)劉超透露,此次生態大會不管是在展廳佈置上,還是在分論壇設定上,都是為了打造一個商機交匯的平臺,不管是華為的客戶還是合作伙伴,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商機。華為希望與客戶、夥伴一起創新,一起走向市場,共同滿足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
楊文池表示,華為將在“3+1”生態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團、營、牽、引、推、送”的六字方針:以獨立“團”隊介面支撐解決方案類合作伙伴,為夥伴提供“營”銷平臺,以內部考核“牽”引,“引”導預裝模式,“推”出全新商業模式,“送”給夥伴更多市場機會。
其次,在人才生態層面,華為將成立生態大學,持續加大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力度,實現創新型人才與應用型人才培養齊頭並進,加快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等新技術的認證和應用落地。
同時,針對雲夥伴生態,華為將建立“1+1+X”式的區域微生態,也就是在每個省,華為都會選擇與同舟共濟合作伙伴合作,共同建立“華為雲合作伙伴孵化中心”,通過該中心開展平臺測試、技術交流、方案對接等工作,真正幫助合作伙伴和客戶上雲。
這些還只是華為EBG中國區在改善生態上的一小部分動作,在這次大會上,華為還將為合作伙伴和客戶帶來更多的驚喜。
其實,華為在生態上的這些改變,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服務於客戶、更好地與生態夥伴進行合作。在新的階段,華為扮演的不僅是產品技術的提供商,更是數字化轉型的牽引者和賦能者。通過激發合作伙伴的潛能,華為將與夥伴攜手為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打造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實現合作共贏,為生態創造最大的價值。
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8
3月22日-3月23日
青島國際會展中心
與您相約,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