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學習的弊端和量化思維
先給大家說個小插曲,其實跟我們今天的課程也是息息相關的,大家都看過《天龍八部》吧?這本小說中有這樣一個橋段,就是聚賢莊英雄大會,喬峰帶阿朱前往治傷,求的是一位姓薛的神醫。
薛神醫是當世醫中第一聖手,只因「神醫」兩字太出名,連他本來名字大家也都不知道了……這薛神醫不但醫道如神,武功也頗了得。
他愛和江湖上的朋友結交,給人治了病,往往向對方請教一兩招武功。對方感念他活命之恩,傳授時自然決不藏私,教他的都是自己最得意的功夫。
他不肯另投明師,便別出心裁,以治病與人交換武功,東學一招,西學一式,武學之博,可說江湖上極為罕有。但壞也就壞在這個「博」字上,這一博,貪多嚼不爛,就沒一門功夫是真正練到了家的。
他醫術如神,所到之處,人人都敬他三分。他向人請教武功,旁人多半隨口恭維,討好於他,往往言過其實,誰也不跟他當真。他自不免沾沾自喜,總覺得天下武功,十之八九在我胸中矣。
直到有一天,遇見喬峰和群雄搏鬥,出手之快,落手之重,實是生平做夢也意想不到,不由得臉如死灰,一顆心怦怦亂跳,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更不用說上前動手了。
看了這樣的描述,可能你覺得薛神醫是個很可笑的人,
但是轉眼一想,你會發現,在當下這個網際網路時代,我們不都是薛神醫嗎?薛神醫在江湖漂泊,四處學到各種武功,而且是「傳授時自然決不私藏,教他的都是自己最得意的功夫」。
大家有沒有覺得,這跟你去知名的公眾號、刷知乎、微博、朋友圈的時候四處學「乾貨」的場景很像?今天從哪個公眾號裡看了幾篇乾貨,明天在哪個線上學習平臺看了幾堂公開課。於是你感覺到我真愛學習,我真充實,我真是嗷嗷牛逼,然後是不是也像薛神醫一樣「不免沾沾自喜,總覺得天下武功十之八九在我胸中矣」。
其實自我感覺的“十之八九在我胸中矣”是一種自欺欺人的表現,因為四處得來的碎片化知識,經常帶來兩個弊端。
第一,喪失深度思考能力。
我們習慣在碎片時間獲取一些資訊,既然是碎片時間,那麼都不會很長,所以能夠看的篇幅也不會很長,所以習慣了看一百多字的微博微信,幾秒鐘就讀完了。而恰恰由於其篇幅有限,所以大多都是闡述一個現成的結論或者邏輯簡化後的資訊。
時間久了就養成了這樣一種思維:「因為A所以B」、「只要C就能D」、「有了E才能F」、「出現G即說明H」……就這樣漸漸變得狹隘獨斷,沒有邏輯,難以深入思考。
第二,知識的使用效率下降。
單獨的一個知識點非常容易獲取,尤其是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獲取資訊短平快。但由於碎片化的特點,導致腦海裡的知識點經常是孤立的,像一盤散亂的珠子。你每一次只能拎出「一個」即止,而不是連續的「一串」,於是只能處理淺維度的資訊。
所以雖然人們獲取資訊的渠道多了,但使用資訊的效率反而下降了。以學習投資為例,大家有一個愛好,就是一上來就說,你給我介紹幾個人的微博吧,或者幾個公眾號吧。不可否認,大家確實能從中學到不少絕對的乾貨,篇篇經典。不然他們也不可能廣為人知,對吧?
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幾乎所有的微信公眾號更新的特點就是,很難是一個完整的、循序漸進的知識體系,為啥呢?因為更新內容是隨著原創者的靈感或者突然發現了一個新的功能、神器時得到的選題。
如果大家在學習過程中只是單獨學習一個個技巧或操作,縱然學習資訊攝入量很大,確實也可以拓展了一部分視野。但是如果沒有條理的消化以及迭代自己的框架,只是一味往你腦子裡塞東西,想要應用的時候發現把自己的知識點串不起來,那這知道太多跟知道太少又有什麼區別?
不要總盯著套路,套路是學不完的,要研究思路,思路是最精華的。
所以,如果在學習一門知識的初期,能建立一個全面的、體系化的認知是很重要的。在隨後的學習中將新的知識點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內,重新消化理解,能將與之矛盾的內容排出體外,才可以進入一個良性迴圈。所以班班真的想跟大家說,如果自己某一領域才剛剛入門,還是不要輕易嘗試去自學
因為沒有對錯的分辨能力,很容易讓你在將來的某個時刻因為從前吸收的錯誤知識而栽跟頭。要快速進入一個領域,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個領域的經典書籍找出來全部研讀一遍。
但是這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很花時間並且也很難做到的。但是有一些大牛在自己的領域已經有了相當的深度積累和經驗總結。他們願意化知識為財富,出售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方便了我們這些入門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這也是為什麼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發現網上免費資訊氾濫且質量參差不齊,同時人們迫切需要快速獲取對自己有價值或自己感興趣的資訊。
《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7》已經預測,知識付費產品將成終身學習渠道,也就是說會有越來越多人選擇這種模式。這也就意味著,你能免費獲得的資訊質量也會越來越差。我們說理財不要貪小便宜,投資自己的大腦就更是如此了。
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武裝自己的大腦,不要把自己的思維,被碎片化的資訊擊碎。這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培養自己的量化思維。特別是生活中的量化思維。
我們的一生都在交換,當我們年輕,沒有資本的時候,我們最值得交換的就是我們的時間。而這一切的交換,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我們要計算的就是它的價效比高不高。這個價效比當然也不只是金錢,也包括其他東西,比如會不會給你帶來快樂,會不會讓你滿足和成長。
對於年輕的我們來說,時間是最大的財富,投資自己算不算投資?
有的人投資自己投資的是臉蛋,有的人投資是投資的腦袋。其實都可以,要看這一切給你帶來多大的滿足感,還有這種滿足感持續的時間。
之前小熊老師在群裡說,賬戶上的數字對他來說不是錢,是自己對自己的肯定,是成就感。
想知道小熊老師的收益率,有多少?
第一張0.1016買入,現在的價格2.17,多少倍?收益日入55200,買入一週總收入248200元
第二張賺了6萬多
最後一張我們圈子裡的人炸了,深深被扎心
我們可能還沒有達到這種程度,但是金錢確確實實能給我們帶來勇氣和底氣,能夠實實在在的改善我們的生活。有了金錢,我們才有更多機會去做自己想要的事情。
很多人抱怨工作累,工資低,老闆總是壓榨自己的時間,作為打工者是這樣的。但是你切換個思維,你會發現老闆和你的思維是不一樣的,老闆當然希望能用請一個人的錢幹三個人的活。
因為如果你去投資股票,你也會喜歡講究成本控制的公司,一家不注重成本控制的公司,你會在心裡默預設為他是一家不好的公司。
老闆的心裡,其實給每個員工都估了一個價,那大家算過自己在職場上的價格嗎?
既然時間就是我們的成本,我們就應該去量化。假如,我們稅前月收入是4000,公司給你繳納的五險一金大概就是1500,公司為你這個人支出的成本就是5500,那麼你每小時的收入是多少呢?一個月大概23天,每天8小時,5500/23/8=29.89 ,四捨五入算作30吧,也就是時薪30。
大家可以算下自己的時薪,這個就是我們在職場上的價格。我們提高自己的收入,一方面是提高單位時間的收入,另一方面就是讓勞動持續為自己賺錢,比如你寫一本書用了1000個小時,版權賣了100萬,那麼你的單位時間就價值1000元。
比如長投的課程雖然每門課只有幾百塊,但是隻要老師把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來,製作成課程,就會成為一份被動收入,把自己的知識轉化成金錢。
現在知識付費已經是網際網路獲取知識的常態,大牛們都在追求知識變現,而知識確實也像勞動一樣,是可以賣出的。畢竟傳播知識和經驗的人,也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Lip師兄在總結出自己的投資方法時,光筆記都寫了30多本,書不知道看了多少本,小熊老師在總結出自己的投資方法前,也不知道在股市栽了多少跟頭,花了多少時間。
那現在我們其實是花幾百塊就省掉了這些時間並且避免了一些學習的彎路,直接學到了實戰的方法和經驗。
我們再來算一筆賬啊,以股票初級課為例,股票初級訓練營780元,除以30等於26,(這個30是之前我們假設的時薪)。
這還是股票訓練營的原價,沒有算優惠哦
也就是說,一門課不過是我們26個小時的薪水
算上訓練營的優惠則是23.4個小時。也就是說,一門課就是不到24個小時的薪水,如果你自學,你確定你能一開始就找到正確的資料嗎?找到了又能真的消化嗎?
初級課分14天講完。假如以最長的時間算,一節課聽課花2h,做作業花3h,那麼總共5h*5=25h。(h是小時)
最終的成本就是26h(購買的價錢)+25h=51h。
如果換成自學呢?可能找資料就要花26h,加上找錯,找得不對路,可能還要再花10h甚至20h 。
找到了一本不錯的書,你先要閱讀,還要總結,提煉,應用,試錯,本來能25小時搞定的事情,你可能花了3倍的時間或4倍的時間。
遇到疑惑的知識點,完了,又要去網上找,又要重複甄別知識的過程。
這樣算下來本來51h的事情,變成了36h+75h=111h,甚至更高。
如果再以30元/h來算,你的成本就變成30*111=3330。
而原來你的成本是780+30*25=1530。
更何況,對大多數人來說,並沒有毅力自己去找書,啃書,時間往往浪費在淘寶和追劇上,不能創造任何價值。
可能很多人說,我的時間沒那麼值錢,我就喜歡免費的東西。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賺到錢並不是最重要的,比這個更重要的,是會賺錢、能賺錢,然後,比會賺錢、能賺錢,更重要一些的,是你自己的人生視野和能力圈大小。
如果你只想走一條免費的道路,需要極大的毅力,付出大量的時間,走很多彎路。並且在知識付費的大背景下,免費的東西質量只會越來越差。
小熊老師也跟長投院生們分析過其中的道理,很簡單。
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資訊已經讓整個世界扁平化了,資訊,已經成為資訊掌握者的生產工具了,所謂“共享經濟時代”。
為什麼現在公眾號這麼流行,比較好的公號主人大多全職,甚至能夠支撐起一個團隊的發展。其實就是大家在出售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換取粉絲和經濟回報。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思考怎麼利用好資訊生產者提供的便利,武裝自己,當然我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要完成思維的轉換。等到有一天,可能你自己也會成為資訊的製造者和分享者,就像我們訓練營的班主任和和助教一樣,在分享和輸出的過程中,自己也會不斷成長。
我們還年輕,我們甚至很貧窮,但是我們擁有大量的時間。
怎麼把握眼下的十年,讓這十年的時間為自己的未來創造更多的財富,是我們現在的重要課題。
希望我們班的小夥伴都不要輕易給自己設限,不僅要著眼當下,更要放眼遠方。你現在要做的應該是成長,更高效的成長,這樣的成長裡,就包括如何更聰明的學習。
以及如何善用你的時間,如何藉助複利的力量,如何在最有效的時間內做最有意義的事情,學最有用的方法。我經常跟那些要自學的小夥伴說,當你還在探求方法的道路上時,別人已經開始獲取收益了。這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以此為見,靜待基金課大家學成歸來,用收益碾壓我。
時常在想,十年後,小夥伴們,如果我們還能在一起相聚,你會是什麼樣子?
那個時候的你,會不會感謝現在努力付出的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