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的四種清理演算法
- 標記-清除:
這是垃圾收集演算法中最基礎的,根據名字就可以知道,它的思想就是標記哪些要被回收的物件,然後統一回收。這種方法很簡單,但是會有兩個主要問題:1.效率不高,標記和清除的效率都很低;2.會產生大量不連續的記憶體碎片,導致以後程式在分配較大的物件時,由於沒有充足的連續記憶體而提前觸發一次GC動作。 - 複製演算法:
為了解決效率問題,複製演算法將可用記憶體按容量劃分為相等的兩部分,然後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塊,當一塊記憶體用完時,就將還存活的物件複製到第二塊記憶體上,然後一次性清楚完第一塊記憶體,再將第二塊上的物件複製到第一塊。但是這種方式,記憶體的代價太高,每次基本上都要浪費一般的記憶體。
於是將該演算法進行了改進,記憶體區域不再是按照1:1去劃分,而是將記憶體劃分為8:1:1三部分,較大那份記憶體交Eden區,其餘是兩塊較小的記憶體區叫Survior區。每次都會優先使用Eden區,若Eden區滿,就將物件複製到第二塊記憶體區上,然後清除Eden區,如果此時存活的物件太多,以至於Survivor不夠時,會將這些物件通過分配擔保機制複製到老年代中。(java堆又分為新生代和老年代) - 標記-整理
該演算法主要是為了解決標記-清除,產生大量記憶體碎片的問題;當物件存活率較高時,也解決了複製演算法的效率問題。它的不同之處就是在清除物件的時候現將可回收物件移動到一端,然後清除掉端邊界以外的物件,這樣就不會產生記憶體碎片了。 - 分代收集
現在的虛擬機器垃圾收集大多采用這種方式,它根據物件的生存週期,將堆分為新生代和老年代。在新生代中,由於物件生存期短,每次回收都會有大量物件死去,那麼這時就採用複製演算法。老年代裡的物件存活率較高,沒有額外的空間進行分配擔保,所以可以使用標記-整理 或者 標記-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