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記憶體分配粒度vs記憶體分頁大小vs記憶體空間

記憶體分配粒度vs記憶體分頁大小vs記憶體空間

當請求一塊記憶體的時候,系統每次分配出來的記憶體空間的最小度為分配粒,這個分配粒度就是對齊值,32位機器上是64K大小;

而分頁時,每一頁在32位機器上是4K,當需要6K的時候,它會將這6K的資料放在兩頁中,一頁4K,一頁2K,可能是為了下次再有需要,可以直接擴大,每次會給你64K 的空間,也就會有64-6=58K的空間是給你預留的,暫時不用。

參考:

相關推薦

記憶體分配粒度vs記憶體大小vs記憶體空間

當請求一塊記憶體的時候,系統每次分配出來的記憶體空間的最小度為分配粒,這個分配粒度就是對齊值,32位機器上是64K大小; 而分頁時,每一頁在32位機器上是4K,當需要6K的時候,它會將這6K的資料放在兩頁中,一頁4K,一頁2K,可能是為了下次再有需要,可以直接擴大,每次會給

分配粒度和內存頁面大小(x86處理器平臺的分配粒度是64K,內存是4K,所以section都是0x1000對齊,硬盤扇區大小是512字節,所以PE文件默認文件對齊是0x200)

tail details lpad 硬件 512字節 地址 系統 pad 原因 分配粒度和內存頁面大小x86處理器平臺的分配粒度是64K,32位CPU的內存頁面大小是4K,64位是8K,保留內存地址空間總是要和分配粒度對齊。一個分配粒度裏包含16個內存頁面。這是個概念,具體

記憶體分配粒度

使用GetSystemInfo函式可以帶回一個SYSTEM_INFO結構體,這個結構體中就包含記憶體分配粒度(這個結構體還包含CPU數量)。 記憶體分配粒度:就是一次分配記憶體的最小值;在表示堆的結構體中就是以分配粒度為基本單位來表示堆塊大小;類似於磁碟管理的基本單位是簇,一個簇又是2的N次方個

xv6學習筆記 機制 和記憶體管理

XV6分頁機制、記憶體管理 報告內容 0. mmu.h的閱讀 mmu.h原始碼中給出了XV6虛擬地址的構成,及所代表的含義 mmu.h中還有頁表的相關資訊,每個頁目錄都與1024條記錄,每一個頁表中也有1024條記錄,每一頁的大小4096位元組,也就是4kb。 // Pag

虛擬記憶體的好處及多級機制的原因

眾所周知,在現代計算機系統中都使用了虛擬地址。在一個程式的執行那個過程中,由CPU產生虛擬地址,該虛擬地址經過MMU轉換成實體地址,然後使用該實體地址去訪問記憶體。那麼虛擬地址存在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何不能由CPU直接產生實體地址呢? 第一,使用虛擬地址可以更加高效的使用實體

Linux核心原始碼分析--記憶體管理(一、機制)

        Linux系統中分為幾大模組:程序排程、記憶體管理、程序通訊、檔案系統、網路模組;各個模組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絡,就像蜘蛛網一樣,所以這也是為什麼Linux核心那麼難理解,因為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著手去學習。很多人會跟著系統上電啟動 BIOS-->bootse

記憶體管理、分段、

記憶體管理 為什麼要有記憶體管理   多道程式作業系統中,程序的併發執行依賴於CPU排程。CPU能訪問的儲存器只有記憶體和(處理器中的)暫存器(機器指令可以用記憶體地址作為引數)。   暫存器價格昂貴且儲存空間小,因此程序執行的指令以及指令使用的資料主

Linux記憶體地址的分段、機制(上)

在深入學習Linux核心原始碼之前,需要先對Linux執行的硬體基礎有個大概的認識,主要包括CPU中的暫存器和磁碟。 1.i386暫存器和系統指令 在Linux系統中使用的主要包括i386暫存器中的16位標誌暫存器,4個記憶體管理暫存器和4個控制暫存器及

Linux中的記憶體管理(分段和

前一段時間看了《深入理解Linux核心》對其中的記憶體管理部分花了不少時間,但是還是有很多問題不是很清楚,最近又花了一些時間複習了一下,在這裡記錄下自己的理解和對Linux中記憶體管理的一些看法和認識。 我比較喜歡搞清楚一個技術本身的發展歷程,簡而言之就是這個技術是怎麼發

Linux記憶體管理之一 分段與

現代作業系統的記憶體管理機制有兩種:段式管理和頁式管理。段式記憶體管理,就是將記憶體分成段,每個段的起始地址就是段基地址。地址對映的時候,由邏輯地址加上段基地址而得到實體地址。純粹的段式記憶體管理的缺點很明顯,就是靈活性和效率比較差。首先是段的長度是可變的,這給記憶體的換入

_ksmg_granule_size oracle記憶體分配粒度

_ksmg_granule_size: 記憶體分配粒度大小 oracle記憶體分配的最小單位,最終分配的記憶體數量都是這個引數的整數倍 10g中這個引數的大小一般遵循如下原則: – sga_max_size < = 1024M then _ksmg_granule_s

和分段記憶體的區別

今天看了一下linux0.01的核心開發。雖然僅有8000行的程式碼。但涉及的知識面還是有點多。但萬事開頭難嘛。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在網上看到的一篇記憶體分頁和分段的區別。感覺看了這篇文章能對這方面有個較為直觀的印象了。一. 分頁儲存管理1.基本思想使用者程式的地址空間被劃分

Vs呼叫儲存過程

/// <summary>         /// 顯示+分頁+模糊查詢         /// </summary>  &n

extjs3 操作(帶查詢條件),獲取頁碼、開始行、大小

一、分頁操作 extjs3.x版本做分頁操作時,只需配置PagingToolbar 即可,總的來說還是比較方便的,但是預設情況下是不能進行帶查詢條件的分頁操作的,如何解決呢? //xxx表示檔名,xxx.js xxx.prototype.grid=function(){

死磕Netty原始碼之記憶體分配詳解(三)PoolThreadCache執行緒快取記憶體分配

記憶體分配 執行緒私有分配 在介紹PoolArena記憶體分配結構分析的時候提到記憶體分配會先從執行緒快取裡分配,這個執行緒快取其實就是PoolThreadCache PoolThreadCache 成員變數 final PoolA

記憶體池——實現一個簡單的固定大小記憶體

最近在STL當中看到了第二級記憶體分配器,這裡有個記憶體池的內容,在這在知乎上看到了記憶體池的相關內容,所以萌生了一個想自己寫一個簡單的記憶體池的想法。 這種簡單的記憶體池,援引自知乎的: 實現固定記憶體分配器: 即實現一個 FreeList,每

scrollview自定義大小

- (CGPoint)nearestTargetOffsetForOffset:(CGPoint)offset withVelocity:(CGPoint)velocity{//滑動檢視在最左側的時候再往最左側滑或者在最右側的時候再往最右側滑的時候就不用計算了if (self

第四章 記憶體離散分配 、分段

連續分配方式:一個程序連續的裝進記憶體一個大小合適的區。  “碎片”  “緊湊”  增大開銷 如果允許一個程序直接分散裝入多個不相鄰分割槽中,則無需“緊湊” 產生儲存管理的離散分配方式。

記憶體離散分配、分段

連續分配方式:一個程序連續的裝進記憶體一個大小合適的區。“碎片”  “緊湊”  增大開銷如果允許一個程序直接分散裝入多個不相鄰分割槽中,則無需“緊湊”產生儲存管理的離散分配方式。 基本分頁儲存管理 比較連續分配方式作業邏輯地址空間有M大,就需要向記憶體申請一個M大的連續區域。分頁的目的是更細粒度的處理

記憶體離散分配 、分段

基本分頁儲存管理方式 本部分討論不具備對換功能的純分頁模式,作業執行需要全部裝入記憶體。 離散分配記憶體: 作業規定大小劃分成小份;記憶體也按同樣大小劃分成小份 作業的任一小份可分散放入記憶體任意未使用的小份 (分頁方式下,記憶體的使用率高,浪費少。但不是絕對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