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提高篇(二三)-----HashMap
HashMap也是我們使用非常多的Collection,它是基於雜湊表的 Map 介面的實現,以key-value的形式存在。在HashMap中,key-value總是會當做一個整體來處理,系統會根據hash演算法來來計算key-value的儲存位置,我們總是可以通過key快速地存、取value。下面就來分析HashMap的存取。
一、定義
HashMap實現了Map介面,繼承AbstractMap。其中Map介面定義了鍵對映到值的規則,而AbstractMap類提供 Map 介面的骨幹實現,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實現此介面所需的工作,其實AbstractMap類已經實現了Map,這裡標註Map LZ覺得應該是更加清晰吧!
public class HashMap<K,V> extends AbstractMap<K,V> implements Map<K,V>, Cloneable, Serializable
二、建構函式
HashMap提供了三個建構函式:
HashMap():構造一個具有預設初始容量 (16) 和預設載入因子 (0.75) 的空 HashMap。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構造一個帶指定初始容量和預設載入因子 (0.75) 的空 HashMap。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構造一個帶指定初始容量和載入因子的空 HashMap。
在這裡提到了兩個引數:初始容量,載入因子。這兩個引數是影響HashMap效能的重要引數,其中容量表示雜湊表中桶的數量,初始容量是建立雜湊表時的容量,載入因子是雜湊表在其容量自動增加之前可以達到多滿的一種尺度,它衡量的是一個散列表的空間的使用程度,負載因子越大表示散列表的裝填程度越高,反之愈小。對於使用連結串列法的散列表來說,查詢一個元素的平均時間是O(1+a),因此如果負載因子越大,對空間的利用更充分,然而後果是查詢效率的降低;如果負載因子太小,那麼散列表的資料將過於稀疏,對空間造成嚴重浪費。系統預設負載因子為0.75,一般情況下我們是無需修改的。
HashMap是一種支援快速存取的資料結構,要了解它的效能必須要了解它的資料結構。
三、資料結構
我們知道在Java中最常用的兩種結構是陣列和模擬指標(引用),幾乎所有的資料結構都可以利用這兩種來組合實現,HashMap也是如此。實際上HashMap是一個“連結串列雜湊”,如下是它資料結構: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HashMap底層實現還是陣列,只是陣列的每一項都是一條鏈。其中引數initialCapacity就代表了該陣列的長度。下面為HashMap建構函式的原始碼:
public 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 { //初始容量不能<0 if (initialCapacity < 0)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initial capacity: " + initialCapacity); //初始容量不能 > 最大容量值,HashMap的最大容量值為2^30 if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initial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負載因子不能 < 0 if (loadFactor <= 0 || Float.isNaN(loadFactor))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Illegal load factor: " + loadFactor); // 計算出大於 initialCapacity 的最小的 2 的 n 次方值。 int capacity = 1; while (capacity < initialCapacity) capacity <<= 1; this.loadFactor = loadFactor; //設定HashMap的容量極限,當HashMap的容量達到該極限時就會進行擴容操作 threshold = (int) (capacity * loadFactor); //初始化table陣列 table = new Entry[capacity]; init(); }
從原始碼中可以看出,每次新建一個HashMap時,都會初始化一個table陣列。table陣列的元素為Entry節點。
static class Entry<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K key; V value; Entry<K,V> next; final int hash; /** * Creates new entry. */ Entry(int h, K k, V v, Entry<K,V> n) { value = v; next = n; key = k; hash = h; } ....... }
其中Entry為HashMap的內部類,它包含了鍵key、值value、下一個節點next,以及hash值,這是非常重要的,正是由於Entry才構成了table陣列的項為連結串列。
上面簡單分析了HashMap的資料結構,下面將探討HashMap是如何實現快速存取的。
四、儲存實現:put(key,vlaue)
首先我們先看原始碼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當key為null,呼叫putForNullKey方法,儲存null與table第一個位置中,這是HashMap允許為null的原因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計算key的hash值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1) //計算key hash 值在 table 陣列中的位置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2) //從i出開始迭代 e,找到 key 儲存的位置 for (Entry<K, 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判斷該條鏈上是否有hash值相同的(key相同) //若存在相同,則直接覆蓋value,返回舊value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舊值 = 新值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返回舊值 } } //修改次數增加1 modCount++; //將key、value新增至i位置處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通過原始碼我們可以清晰看到HashMap儲存資料的過程為:首先判斷key是否為null,若為null,則直接呼叫putForNullKey方法。若不為空則先計算key的hash值,然後根據hash值搜尋在table陣列中的索引位置,如果table陣列在該位置處有元素,則通過比較是否存在相同的key,若存在則覆蓋原來key的value,否則將該元素儲存在鏈頭(最先儲存的元素放在鏈尾)。若table在該處沒有元素,則直接儲存。這個過程看似比較簡單,其實深有內幕。有如下幾點:
1、 先看迭代處。此處迭代原因就是為了防止存在相同的key值,若發現兩個hash值(key)相同時,HashMap的處理方式是用新value替換舊value,這裡並沒有處理key,這就解釋了HashMap中沒有兩個相同的key。
2、 在看(1)、(2)處。這裡是HashMap的精華所在。首先是hash方法,該方法為一個純粹的數學計算,就是計算h的hash值。
static int hash(int h) { h ^= (h >>> 20) ^ (h >>> 12); return h ^ (h >>> 7) ^ (h >>> 4); }
我們知道對於HashMap的table而言,資料分佈需要均勻(最好每項都只有一個元素,這樣就可以直接找到),不能太緊也不能太鬆,太緊會導致查詢速度慢,太鬆則浪費空間。計算hash值後,怎麼才能保證table元素分佈均與呢?我們會想到取模,但是由於取模的消耗較大,HashMap是這樣處理的:呼叫indexFor方法。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 int length) { return h & (length-1); }
HashMap的底層陣列長度總是2的n次方,在建構函式中存在:capacity <<= 1;這樣做總是能夠保證HashMap的底層陣列長度為2的n次方。當length為2的n次方時,h&(length - 1)就相當於對length取模,而且速度比直接取模快得多,這是HashMap在速度上的一個優化。至於為什麼是2的n次方下面解釋。
我們回到indexFor方法,該方法僅有一條語句:h&(length - 1),這句話除了上面的取模運算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責任:均勻分佈table資料和充分利用空間。
這裡我們假設length為16(2^n)和15,h為5、6、7。
當n=15時,6和7的結果一樣,這樣表示他們在table儲存的位置是相同的,也就是產生了碰撞,6、7就會在一個位置形成連結串列,這樣就會導致查詢速度降低。誠然這裡只分析三個數字不是很多,那麼我們就看0-15。
從上面的圖表中我們看到總共發生了8此碰撞,同時發現浪費的空間非常大,有1、3、5、7、9、11、13、15處沒有記錄,也就是沒有存放資料。這是因為他們在與14進行&運算時,得到的結果最後一位永遠都是0,即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1、1111位置處是不可能儲存資料的,空間減少,進一步增加碰撞機率,這樣就會導致查詢速度慢。而當length = 16時,length – 1 = 15 即1111,那麼進行低位&運算時,值總是與原來hash值相同,而進行高位運算時,其值等於其低位值。所以說當length = 2^n時,不同的hash值發生碰撞的概率比較小,這樣就會使得資料在table陣列中分佈較均勻,查詢速度也較快。
這裡我們再來複習put的流程:當我們想一個HashMap中新增一對key-value時,系統首先會計算key的hash值,然後根據hash值確認在table中儲存的位置。若該位置沒有元素,則直接插入。否則迭代該處元素連結串列並依此比較其key的hash值。如果兩個hash值相等且key值相等(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則用新的Entry的value覆蓋原來節點的value。如果兩個hash值相等但key值不等 ,則將該節點插入該連結串列的鏈頭。具體的實現過程見addEntry方法,如下: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獲取bucketIndex處的Entry Entry<K, V> e = table[bucketIndex]; //將新建立的 Entry 放入 bucketIndex 索引處,並讓新的 Entry 指向原來的 Entry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K, V>(hash, key, value, e); //若HashMap中元素的個數超過極限了,則容量擴大兩倍 if (size++ >= threshold) resize(2 * table.length); }
這個方法中有兩點需要注意:
一是鏈的產生。這是一個非常優雅的設計。系統總是將新的Entry物件新增到bucketIndex處。如果bucketIndex處已經有了物件,那麼新新增的Entry物件將指向原有的Entry物件,形成一條Entry鏈,但是若bucketIndex處沒有Entry物件,也就是e==null,那麼新新增的Entry物件指向null,也就不會產生Entry鏈了。
二、擴容問題。
隨著HashMap中元素的數量越來越多,發生碰撞的概率就越來越大,所產生的連結串列長度就會越來越長,這樣勢必會影響HashMap的速度,為了保證HashMap的效率,系統必須要在某個臨界點進行擴容處理。該臨界點在當HashMap中元素的數量等於table陣列長度*載入因子。但是擴容是一個非常耗時的過程,因為它需要重新計算這些資料在新table陣列中的位置並進行復制處理。所以如果我們已經預知HashMap中元素的個數,那麼預設元素的個數能夠有效的提高HashMap的效能。
五、讀取實現:get(key)
相對於HashMap的存而言,取就顯得比較簡單了。通過key的hash值找到在table陣列中的索引處的Entry,然後返回該key對應的value即可。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 若為null,呼叫getForNullKey方法返回相對應的value if (key == null) return getForNullKey(); // 根據該 key 的 hashCode 值計算它的 hash 碼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 取出 table 陣列中指定索引處的值 for (Entry<K, V>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若搜尋的key與查詢的key相同,則返回相對應的value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return e.value; } return null; }
在這裡能夠根據key快速的取到value除了和HashMap的資料結構密不可分外,還和Entry有莫大的關係,在前面就提到過,HashMap在儲存過程中並沒有將key,value分開來儲存,而是當做一個整體key-value來處理的,這個整體就是Entry物件。同時value也只相當於key的附屬而已。在儲存的過程中,系統根據key的hashcode來決定Entry在table陣列中的儲存位置,在取的過程中同樣根據key的hashcode取出相對應的Entry物件。
相關推薦
java提高篇(二三)-----HashMap
HashMap也是我們使用非常多的Collection,它是基於雜湊表的 Map 介面的實現,以key-value的形式存在。在HashMap中,key-value總是會當做一個整體來處理,系統會根據hash演算法來來計算key-value的儲存位置,我們總是可以通過key快速地存、取value。
java提高篇(二四)-----HashSet
原文出自:http://cmsblogs.com/?p=599 在前篇博文中(java提高篇(二三)-----HashMap)詳細講解了HashMap的實現過程,對於HashSet
Java提高篇(三):內部類和匿名內部類
1 public class innerclass { 2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3 System.out.println("下面是是內部類的程式展示"); 4 //建立外部類和內部類的方法有點不相同
Java提高篇(三五)-----Java集合細節(一):請為集合指定初始容量
集合是我們在Java程式設計中使用非常廣泛的,它就像大海,海納百川,像萬能容器,盛裝萬物,而且這個大海,萬能容器還可以無限變大(如果條件允許)。當這個海、容器的量變得非常大的時候,它的初
Java 設計模式系列(二三)訪問者模式(Vistor)
聚集 哪些 true 由於 clas .com concrete 為什麽 type Java 設計模式系列(二三)訪問者模式(Vistor) 訪問者模式是對象的行為模式。訪問者模式的目的是封裝一些施加於某種數據結構元素之上的操作。一旦這些操作需要修改的話,接受這個操作的數
java提高篇(八)-----實現多重繼承
多重繼承指的是一個類可以同時從多於一個的父類那裡繼承行為和特徵,然而我們知道Java為了保證資料安全,它只允許單繼承。有些時候我們會認為如果系統中需要使用多重繼承往往都是糟糕的設計,這個
java提高篇(九)-----詳解匿名內部類
在java提高篇-----詳解內部類中對匿名內部類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但是內部類還存在很多其他細節問題,所以就衍生出這篇部落格。在這篇部落格中你可以瞭解到匿名內部類的使用、匿名內部類要注
java提高篇(七)-----詳解內部類
可以將一個類的定義放在另一個類的定義內部,這就是內部類。 內部類是一個非常有用的特性但又比較難理解使用的特性(鄙人到現在都沒有怎麼使用過內部類,對內部類也只是略知一二)。
Java提高篇(八):實現多重繼承
public class Son { /** * 內部類繼承Father類 */ class Father_1 extends Father{ public int strong(){ return super.stron
Java提高篇(一):區分引用變數與物件
我們有程式碼: New A=new New(); 下面是這個New的類: class New { public New() { System.out.println
Java提高篇(二七)-----TreeMap
一、為跟節點若新插入的節點N沒有父節點,則直接當做根據節點插入即可,同時將顏色設定為黑色。(如圖一(1))二、父節點為黑色這種情況新節點N同樣是直接插入,同時顏色為紅色,由於根據規則四它會存在兩個黑色的葉子節點,值為null。同時由於新增節點N為紅色,所以通過它的子節點的路徑依然會儲存著相同的黑色節點數,同樣
SpringMVC提高篇(二): 處理器方法支援的方法引數和返回型別
1. 支援的方法引數型別 (1 )HttpServlet 物件,主要包括HttpServlet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和HttpSession 物件。 這些引數Spring 在呼叫處理器方法的時候會自動給它們賦值,所以當在處理器方法中
java提高篇(十)-----強制型別轉換
在java中強制型別轉換分為基本資料型別和引用資料型別兩種,這裡我們討論的後者,也就是引用資料型別的強制型別轉換。 在Java中由於繼承和向上轉型,子類可以非常自然地轉換成父類,但是父類
java提高篇(四)-----抽象類與介面
介面和內部類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將介面與實現分離的更加結構化的方法。 抽象類與介面是java語言中對抽象概念進行定義的兩種機制,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才賦予java強大的面向物件的能力。他們兩者之間對抽象概念的支援有很大的相似,甚至可以互換,但是也有區別。
java提高篇(一)拓展篇 java知識彙總---IO流的使用規律總結(含程式碼示例)淺顯易懂
IO流的使用規律總結。 解決的問題,就是在開發過程中具體要使用哪個流物件的問題。 1,明確 資料來源,資料匯(資料的目的)其實就是在明確要使用的IO體系,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Reader Writer需求中操作的是源:意味著是 讀。InputS
JAVA NIO buffer (知識三)
java niojava nio 裏的buffer是緩存數據,通常緩沖區是一個數組,字節數組,也可以是別的類型。最常用的就是bytebuffer,還有一些其它的類型:charbuffer,shortbuffer,intbuffer,longbuffer,floatbuffer,doublebufer。一開始在
Java學習筆記(二十三):final關鍵字
類繼承 ron 滿足 單詞 靜態 bsp 條件 str 進行 final關鍵字有三種使用場景: final修飾類 final修飾方法 final修飾變量 final修飾的類,不能再有子類繼承。 只要滿足以下條件就可以把一個類設計為final類: 不是專門為繼承而設
Java學習總結(二十三)——前端:HTML基本標簽的使用
water 默認值 right 列表框 信息工程 area led mea MF 一.HTML概述1.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標記語言,是一種專門用於創建Web超文本文檔的編程語言,它能告訴Web瀏覽程序如何顯示Web文檔(即
Spring Boot + Spring Cloud 實現許可權管理系統 後端篇(二十):服務熔斷(Hystrix、Turbine)
線上演示 演示地址:http://139.196.87.48:9002/kitty 使用者名稱:admin 密碼:admin 雪崩效應 在微服務架構中,由於服務眾多,通常會涉及多個服務層級的呼叫,而一旦基礎服務發生故障,很可能會導致級聯故障,進而造成整個系統不可用,這種現象被稱為服務雪崩效應。服務雪崩
Java開發筆記(二十)一維陣列的用法
之前介紹的各類變數都是單獨宣告的,倘若要求定義相同型別的一組變數,則需定義許多同類型的變數,顯然耗時耗力且不宜維護。為此,程式語言引入了陣列的概念,每個陣列都由一組相同型別的資料構成,對外有統一的陣列名稱,對內通過序號區分每個資料元素。陣列型別由基本的變數型別擴充套件而來,在基本型別後面加上一對方括號,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