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體晶片選型原理圖設計
阿新 • • 發佈:2019-01-21
詳細理解設計需求,從需求中整理出電路功能模組和效能指標要求;根據功能和效能需求制定總體設計方案,對CPU進行選型,CPU選型有以下幾點要求:
a)價效比高;
b)容易開發:體現在硬體除錯工具種類多,參考設計多,軟體資源豐富,成功案例多,但是比較難找;
c)可擴充套件性好;
針對已經選定的CPU晶片,選擇一個與我們需求比較接近的成功參考設計,一般CPU生產商或他們的合作方都會對每款CPU晶片做若干開發板進行驗證,比如440EP就有yosemite開發板和bamboo開發板,我們參考得是yosemite開發板,廠家最後公開給使用者的參考設計圖雖說不是產品級的東西,也應該是經過嚴格驗證的,否則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晶片推廣應用,縱然參考設計的外圍電路有可推敲的地方,CPU本身的管腳連線使用方法也絕對是值得我們信賴的,當然如果萬一出現多個參考設計某些管腳連線方式不同,可以細讀CPU晶片手冊和勘誤表,或者找廠商確認;另外在設計之前,最好我們能外借或者購買一塊選定的參考板進行軟體驗證,如果沒問題那麼硬體參考設計也是可以信賴的;但要注意一點,現在很多CPU都有若干種啟動模式,我們要選一種最適合的啟動模式,或者做成相容設計;
根據需求對外設功能模組進行元器件選型,元器件選型應該遵守以下原則:
a)普遍性原則:所選的元器件要被廣泛使用驗證過的儘量少使用冷偏晶片,減少風險;
b)高性價比原則:在功能、效能、使用率都相近的情況下,儘量選擇價格比較好的元器件,減少成本;
c)採購方便原則:儘量選擇容易買到,供貨週期短的元器件;
d)持續發展原則:儘量選擇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不會停產的元器件;
e)可替代原則:儘量選擇pin to pin相容種類比較多的元器件;
f)向上相容原則:儘量選擇以前老產品用過的元器件;
g)資源節約原則:儘量用上元器件的全部功能和管腳;
對選定的CPU參考設計原理圖外圍電路進行修改,修改時對於每個功能模組都要找至少3個相同外圍晶片的成功參考設計,如果找到的參考設計連線方法都是完全一樣的,那麼基本可以放心參照設計,但即使只有一個參考設計與其他的不一樣,也不能簡單地少數服從多數,而是要細讀晶片資料手冊,深入理解那些管腳含義,多方討論,聯絡晶片廠技術支援,最終確定科學、正確的連線方式,如果仍有疑義,可以做相容設計;這是整個原理圖設計過程中最關鍵的部分,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a)對於每個功能模組要儘量找到更多的成功參考設計,越難的應該越多,成功參考設計是“前人”的經驗和財富,我們理當借鑑吸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也就提高了自己的起點;
b)要多向權威請教、學習,但不能迷信權威,因為人人都有認知誤差,很難保證對哪怕是最瞭解的事物總能做出最科學的理解和判斷,開發人員一定要在廣泛調查、學習和討論的基礎上做出最科學正確的決定;
c)如果是參考已有的老產品設計,設計中要留意老產品有哪些遺留問題,這些遺留問題與硬體哪些功能模組相關,在設計這些相關模組時要更加註意推敲,不能機械照抄原來設計,比如我們老產品中的IDE經常出問題,經過仔細斟酌,廣泛討論和參考其他成功設計,發現我們的IDE介面有兩個管腳連線方式確實不規範;還有,針對FGPI通道丟視訊同步訊號的問題,可以在硬體設計中引出硬體同步訊號管腳,以便進一步驗證,更好發現問題的本質;
硬體原理圖設計還應該遵守一些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要貫徹到整個設計過程,雖然成功的參考設計中也體現了這些原則,但因為我們可能是“拼”出來的原理圖,所以我們還是要隨時根據這些原則來設計審查我們的原理圖,這些原則包括:
a)數字電源和模擬電源分割;
b)數字地和模擬地分割,單點接地,數字地可以直接接機殼地(大地),機殼必須接大地;
c)保證系統各模組資源不能衝突,例如:同一I2C總線上的裝置地址不能相同,等等;
d)閱讀系統中所有晶片的手冊(一般是設計參考手冊),看它們的未用輸入管腳是否需要做外部處理,如果需要一定要做相應處理,否則可能引起晶片內部振盪,導致晶片不能正常工作;
e)在不增加硬體設計難度的情況下儘量保證軟體開發方便,或者以小的硬體設計難度來換取更多方便、可靠、高效的軟體設計,這點需要硬體設計人員懂得底層軟體開發除錯,要求較高;
f)功耗問題;
g)產品散熱問題,可以在功耗和發熱較大的晶片增加散熱片或風扇,產品機箱也要考慮這個問題,不能把機箱做成保溫盒,電路板對“溫室”是感冒的;還要考慮產品的安放位置,最好是放在空間比較大,空氣流動暢通的位置,有利於熱量散發出去;
硬體原理圖設計完成之後,設計人員應該按照以上步驟和要求首先進行自審,自審後要達到有95%以上把握和信心,然後再提交他人稽核,其他稽核人員同樣按照以上要求對原理圖進行嚴格審查,如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討論分析,分析解決過程同樣遵循以上原則、步驟;
只要開發和稽核人員都能夠嚴格按以上要求進行電路設計和審查,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所有硬體開發人員設計出的電路板一版成功率都會很高的,所以我提出以下幾點:
a)設計人員自身應該保證原理圖的正確性和可靠性,要做到設計即是稽核,嚴格自審,不要把希望寄託在稽核人員身上,設計出現的任何問題應由設計人員自己承擔,其他稽核人員不負連帶責任;
b)其他稽核人員雖然不承擔連帶責任,也應該按照以上要求進行嚴格審查,一旦設計出現問題,同樣反映了稽核人員的水平、作風和態度;
c)普通原理圖設計,包括老產品升級修改,原則上要求原理圖一版成功,最多兩版封板,超過兩版將進行績效處罰,有點吹噓之嫌;
d)對於功能複雜,疑點較多的全新設計,原則上要求原理圖兩版內成功,最多三版封板,超過三版要進行績效處罰;
e)原理圖封板標準為:電路板沒有任何原理性飛線和其他處理點;
a)價效比高;
b)容易開發:體現在硬體除錯工具種類多,參考設計多,軟體資源豐富,成功案例多,但是比較難找;
c)可擴充套件性好;
針對已經選定的CPU晶片,選擇一個與我們需求比較接近的成功參考設計,一般CPU生產商或他們的合作方都會對每款CPU晶片做若干開發板進行驗證,比如440EP就有yosemite開發板和bamboo開發板,我們參考得是yosemite開發板,廠家最後公開給使用者的參考設計圖雖說不是產品級的東西,也應該是經過嚴格驗證的,否則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晶片推廣應用,縱然參考設計的外圍電路有可推敲的地方,CPU本身的管腳連線使用方法也絕對是值得我們信賴的,當然如果萬一出現多個參考設計某些管腳連線方式不同,可以細讀CPU晶片手冊和勘誤表,或者找廠商確認;另外在設計之前,最好我們能外借或者購買一塊選定的參考板進行軟體驗證,如果沒問題那麼硬體參考設計也是可以信賴的;但要注意一點,現在很多CPU都有若干種啟動模式,我們要選一種最適合的啟動模式,或者做成相容設計;
根據需求對外設功能模組進行元器件選型,元器件選型應該遵守以下原則:
a)普遍性原則:所選的元器件要被廣泛使用驗證過的儘量少使用冷偏晶片,減少風險;
b)高性價比原則:在功能、效能、使用率都相近的情況下,儘量選擇價格比較好的元器件,減少成本;
c)採購方便原則:儘量選擇容易買到,供貨週期短的元器件;
d)持續發展原則:儘量選擇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不會停產的元器件;
e)可替代原則:儘量選擇pin to pin相容種類比較多的元器件;
f)向上相容原則:儘量選擇以前老產品用過的元器件;
g)資源節約原則:儘量用上元器件的全部功能和管腳;
對選定的CPU參考設計原理圖外圍電路進行修改,修改時對於每個功能模組都要找至少3個相同外圍晶片的成功參考設計,如果找到的參考設計連線方法都是完全一樣的,那麼基本可以放心參照設計,但即使只有一個參考設計與其他的不一樣,也不能簡單地少數服從多數,而是要細讀晶片資料手冊,深入理解那些管腳含義,多方討論,聯絡晶片廠技術支援,最終確定科學、正確的連線方式,如果仍有疑義,可以做相容設計;這是整個原理圖設計過程中最關鍵的部分,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a)對於每個功能模組要儘量找到更多的成功參考設計,越難的應該越多,成功參考設計是“前人”的經驗和財富,我們理當借鑑吸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也就提高了自己的起點;
b)要多向權威請教、學習,但不能迷信權威,因為人人都有認知誤差,很難保證對哪怕是最瞭解的事物總能做出最科學的理解和判斷,開發人員一定要在廣泛調查、學習和討論的基礎上做出最科學正確的決定;
c)如果是參考已有的老產品設計,設計中要留意老產品有哪些遺留問題,這些遺留問題與硬體哪些功能模組相關,在設計這些相關模組時要更加註意推敲,不能機械照抄原來設計,比如我們老產品中的IDE經常出問題,經過仔細斟酌,廣泛討論和參考其他成功設計,發現我們的IDE介面有兩個管腳連線方式確實不規範;還有,針對FGPI通道丟視訊同步訊號的問題,可以在硬體設計中引出硬體同步訊號管腳,以便進一步驗證,更好發現問題的本質;
硬體原理圖設計還應該遵守一些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要貫徹到整個設計過程,雖然成功的參考設計中也體現了這些原則,但因為我們可能是“拼”出來的原理圖,所以我們還是要隨時根據這些原則來設計審查我們的原理圖,這些原則包括:
a)數字電源和模擬電源分割;
b)數字地和模擬地分割,單點接地,數字地可以直接接機殼地(大地),機殼必須接大地;
c)保證系統各模組資源不能衝突,例如:同一I2C總線上的裝置地址不能相同,等等;
d)閱讀系統中所有晶片的手冊(一般是設計參考手冊),看它們的未用輸入管腳是否需要做外部處理,如果需要一定要做相應處理,否則可能引起晶片內部振盪,導致晶片不能正常工作;
e)在不增加硬體設計難度的情況下儘量保證軟體開發方便,或者以小的硬體設計難度來換取更多方便、可靠、高效的軟體設計,這點需要硬體設計人員懂得底層軟體開發除錯,要求較高;
f)功耗問題;
g)產品散熱問題,可以在功耗和發熱較大的晶片增加散熱片或風扇,產品機箱也要考慮這個問題,不能把機箱做成保溫盒,電路板對“溫室”是感冒的;還要考慮產品的安放位置,最好是放在空間比較大,空氣流動暢通的位置,有利於熱量散發出去;
硬體原理圖設計完成之後,設計人員應該按照以上步驟和要求首先進行自審,自審後要達到有95%以上把握和信心,然後再提交他人稽核,其他稽核人員同樣按照以上要求對原理圖進行嚴格審查,如發現問題要及時進行討論分析,分析解決過程同樣遵循以上原則、步驟;
只要開發和稽核人員都能夠嚴格按以上要求進行電路設計和審查,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所有硬體開發人員設計出的電路板一版成功率都會很高的,所以我提出以下幾點:
a)設計人員自身應該保證原理圖的正確性和可靠性,要做到設計即是稽核,嚴格自審,不要把希望寄託在稽核人員身上,設計出現的任何問題應由設計人員自己承擔,其他稽核人員不負連帶責任;
b)其他稽核人員雖然不承擔連帶責任,也應該按照以上要求進行嚴格審查,一旦設計出現問題,同樣反映了稽核人員的水平、作風和態度;
c)普通原理圖設計,包括老產品升級修改,原則上要求原理圖一版成功,最多兩版封板,超過兩版將進行績效處罰,有點吹噓之嫌;
d)對於功能複雜,疑點較多的全新設計,原則上要求原理圖兩版內成功,最多三版封板,超過三版要進行績效處罰;
e)原理圖封板標準為:電路板沒有任何原理性飛線和其他處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