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明HashMap是執行緒不安全的
阿新 • • 發佈:2019-01-24
在平時開發中,我們經常採用HashMap來作為本地快取的一種實現方式,將一些如系統變數等資料量比較少的引數儲存在HashMap中,並將其作為單例類的一個屬性。在系統執行中,使用到這些快取資料,都可以直接從該單例中獲取該屬性集合。但是,最近發現,HashMap並不是執行緒安全的,如果你的單例類沒有做程式碼同步或物件鎖的控制,就可能出現異常。
首先看下在多執行緒的訪問下,非現場安全的HashMap的表現如何,在網上看了一些資料,自己也做了一下測試:
2
3 public static final HashMap<String, String> firstHashMap=new
4
5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6
7 //執行緒一 8 Thread t1=new Thread(){
9 public void run() {
10 for(int i=0;i<25;i++){
11 firstHashMap.put(String.valueOf(i), String.valueOf(i));
12
13 }
14 };
15
16 //執行緒二17 Thread t2=new Thread(){
18 public void run() {
19 for(int j=25;j<50;j++){
20 firstHashMap.put(String.valueOf(j), String.valueOf(j));
21 }
22 }
23 };
24
25 t1.start();
26 t2.start();
27
28 //主執行緒休眠1秒鐘,以便t1和t2兩個執行緒將firstHashMap填裝完畢。29 Thread.currentThread().sleep(1000);
30
31 for(int l=0;l<50;l++){
32 //如果key和value不同,說明在兩個執行緒put的過程中出現異常。33 if(!String.valueOf(l).equals(firstHashMap.get(String.valueOf(l)))){
34 System.err.println(String.valueOf(l)+":"+firstHashMap.get(String.valueOf(l)));
35 }
36 }
37
38 }
39
40}
上面的程式碼在多次執行後,發現表現很不穩定,有時沒有異常文案打出,有時則有個異常出現: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看下HashMap的實現:
1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2 if (key == null)
3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4 int hash = hash(key.hashCode());
5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6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7 Object k;
8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9 V oldValue = e.value;
10 e.value = value;
11 e.recordAccess(this);
12 return oldValue;
13 }
14 }
15
16 modCount++;
17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18 return null;
19 }
我覺得問題主要出現在方法addEntry,繼續看:
1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2 Entry<K,V> e = table[bucketIndex];
3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K,V>(hash, key, value, e);
4 if (size++ >= threshold)
5 resize(2 * table.length);
6 }
從程式碼中,可以看到,如果發現雜湊表的大小超過閥值threshold,就會呼叫resize方法,擴大容量為原來的兩倍,而擴大容量的做法是新建一個Entry[]:
1void resize(int newCapacity) {
2 Entry[] oldTable = table;
3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length;
4 if (old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5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6 return;
7 }
8
9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
10 transfer(newTable);
11 table = newTable;
12 threshold = (int)(newCapacity * loadFactor);
13 }
一般我們宣告HashMap時,使用的都是預設的構造方法:HashMap<K,V>,看了程式碼你會發現,它還有其它的構造方法: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float loadFactor),其中引數initialCapacity為初始容量,loadFactor為載入因子,而之前我們看到的threshold = (int)(capacity * loadFactor); 如果在預設情況下,一個HashMap的容量為16,載入因子為0.75,那麼閥值就是12,所以在往HashMap中put的值到達12時,它將自動擴容兩倍,如果兩個執行緒同時遇到HashMap的大小達到12的倍數時,就很有可能會出現在將oldTable轉移到newTable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從而導致最終的HashMap的值儲存異常。
當多個執行緒同時檢測到總數量超過門限值的時候就會同時呼叫resize操作,各自生成新的陣列並rehash後賦給該map底層的陣列table,結果最終只有最後一個執行緒生成的新陣列被賦給table變數,其他執行緒的均會丟失。而且當某些執行緒已經完成賦值而其他執行緒剛開始的時候,就會用已經被賦值的table作為原始陣列,這樣也會有問題。
JDK2.0引入了HashMap,它提供了一個不同步的基類和一個同步的包裝器synchronizedMap。synchronizedMap被稱為有條件的執行緒安全類。
JDK5.0util.concurrent包中引入對Map執行緒安全的實現ConcurrentHashMap,比起synchronizedMap,它提供了更高的靈活性。同時進行的讀和寫操作都可以併發地執行。
所以在開始的測試中,如果我們採用ConcurrentHashMap,它的表現就很穩定,所以以後如果使用Map實現本地快取,為了提高併發時的穩定性,還是建議使用ConcurrentHashMap。
====================================================================
另外,還有一個我們經常使用的ArrayList也是非執行緒安全的,網上看到的有一個解釋是這樣:
一個 ArrayList 類,在新增一個元素的時候,它可能會有兩步來完成:1. 在 Items[Size] 的位置存放此元素;2. 增大 Size 的值。
在單執行緒執行的情況下,如果 Size = 0,新增一個元素後,此元素在位置 0,而且 Size=1;
而如果是在多執行緒情況下,比如有兩個執行緒,執行緒 A 先將元素存放在位置 0。但是此時 CPU 排程執行緒A暫停,執行緒 B 得到執行的機會。執行緒B也將元素放在位置0,(因為size還未增長),完了之後,兩個執行緒都是size++,結果size變成2,而只有items[0]有元素。
util.concurrent包也提供了一個執行緒安全的ArrayList替代者CopyOnWriteArray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