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a table 用法
阿新 • • 發佈:2019-01-24
在corona sdk裡,是用lua去做所有事情的。因此,瞭解lua的特性和API非常重要。
什麼是Table?
如果你有其他語言的開發經驗,你應該知道2種資料型別,那就是陣列和集合,在lua中,table就是陣列和集合的混合物(這也是為什麼table如此強大的原因)。
如果corona sdk是你第一次開始接觸程式設計,你可能認為table就是一個表,或者梳妝檯,哈哈。
梳妝檯的抽屜就類似於“key”,你放在裡面的東西就是“value”。然後,lua table和真正的梳妝檯不同的是,梳妝檯抽屜裡面還可以放置梳妝臺。
在我們繼續之前,我認為你已經瞭解瞭如下內容:
1)table裡儲存資料,資料可以是任何型別,包括function
2)table裡也可以儲存table
3)key代表資料儲存的位置(如抽屜)
4)value就是用特定的key儲存的資料
這可能就是lua table的基本解釋了,下面我講說一說在lua中如何定義table,如何對table進行儲存和檢索,以及如何使用“for”來迴圈表裡table。
定義table
當然,定義,我的意思是建立一個表,所以你可以任何時候用它。現在,我將重點放在建立一個沒有資料的空白表。這將是我們的品牌新的梳妝臺:
local myTable = {}
在lua中定義table和定義其他變數一樣,就是一個等號,左邊是變數名,右邊是儲存的資料。table是用“{”“}”來定義儲存的資料。這種表達方式在你使用一些函式的時候經常看到。現在你有一個空白表(mytable),接下來,我將通過不同的方式儲存資料到一個表中,以及如何檢索資料。
table陣列
下面3種方法來定義table都是合法的,實際上他們都在做同樣的事情。3和4的其實是一樣的,只是告訴你在這裡換行是沒有必要的,尤其把table作為函式引數時經常用到。
方法1:
local colorTable =
colorTable[1] = "blue"
colorTable[2] = "red"
colorTable[3] = "yellow"
colorTable[4] = "green"
colorTable[5] = "purple"
print( colorTable[3] ) -- output: "yellow"
方法2:
local colorTable = {
[1] = "blue",
[2] = "red",
[3] = "yellow",
[4] = "green",
[5] = "purple"
}
print( colorTable[3] ) -- output: "yellow"
方法3:
local colorTable = {
"blue",
"red",
"yellow",
"green",
"purple
}
print( colorTable[3] ) -- output: "yellow"
方法4:
local colorTable = { "blue", "red", "yellow", "green", "purple" }
print( colorTable[3] ) -- output: "yellow"
上面的例子都在做同樣一件事情。作為corona的開發者,你必須熟悉每一種表示方法,因為你可以完全根據個人喜好來使用table。當table僅僅是做為一個數值陣列時,key都是數值(和其他語言不同的是,是從1開始而不是0)。例如在每個print語句(段)告訴您如何使用放在方括號(“[]”)之間的索引號來訪問表中的資料。
要獲得使用數字key的table的元素總數,你可以這樣做在表的名稱前面使用'#'標誌,就像這樣:
print( #colorTable ) -- output: 5
table集合
Lua中的table,也可以像其他程式語言的dictionary集合(也稱為“關聯陣列”)。
下面是一個像dictionary一樣行為的表的例子:
local colorTable = {
sky = "blue",
grass = "green",
water = "blue",
lava = "red"
}
colorTable.dirt = "brown"
-- Accessing the data:
print( colorTable.grass ) -- output: green
print( colorTable["dirt"] ) -- output: brown
在上面的例子,你可以看到沒有定義數字鍵,這就是主要區別。有時候,使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得資料便於識別和訪問。使用key而不是數字索引,是為了更準確(當作為集合使用時,資料的實際儲存位置和你定義時的位置可能不一致)。你可以使用下面兩種方法來訪問資料:
colorTable["sky"]
-- and...
colorTable.sky
上面的2種方法顯示了2種不同的方法來訪問同一個資料。和使用數字key一樣,你也可以新增key,就像定義之後再新增“dirt”一樣。
lua中的table可以同時表示陣列和集合,你可以混合使用數字key和字串key,但是這會非常混亂,我們建議你同時只用來表達一個型別的資料。
資料型別
如上所述,table可以用key來儲存任何資料型別。這意味著你可以儲存額外的表,函式和引用函式的表,以及更常見的數字和字串。
這裡有一個如何在表中儲存一個表的例子(以及如何訪問資料):
local people = {
{ name="Bob", age=32, gender="male" },
{ name="Jane", age=29, gender="female" }
}
print( people[1].name )
-- output: Bob
print( people[2]["gender"] )
-- output: female
table中可以儲存任意個table,沒有限制。
下面,另一個稍微複雜的資料table,你會看到在一個表中利用一個key來儲存function的引用。示例:
local function helloWorld()
print( "Hello World!" )
end
local myTable = {
name = "Bob",
func = helloWorld
}
myTable.func() -- output: Hello World!
----------
local function helloWorld()
print( "Hello World!" )
end
local myTable = { 100, 100, helloWorld, true }
myTable[3]() -- output: Hello World!
下面將展示如何在一個table裡儲存function的實際功能。
local myTable = { 100, 100, function() print( "Hello World!" ); end, true }
myTable[3]() -- output: Hello World!
你現在可能已經明白了,lua table裡面的key和lua的其他變數沒有任何區別,可以儲存任何型別資料。這樣是最好理解的方法了。
當table越來越大越來越混亂時,我建議裡可以用逗號為間隔來看待。可能會比較清晰。
table和迴圈
如何迭代表資料是使用table最常見的功能了,下面展示如何遍歷一個使用數字key的table:
local myTable = { "blue", "red", "yellow", "green", "white", "purple" }
for i=1,#myTable do
print( myTable[i] )
end
-- OUTPUT:
blue
red
yellow
green
white
purple
上面的程式碼,我想已經很清楚的說明了一切。遍歷數字key的表的內容是相當平滑的。
但是,如果你的表的鍵名,而不是數字?
為此,我們將使用pairs()函式(它返回兩個變數):
local colorTable = {
sky = "blue",
grass = "green",
water = "blue",
lava = "red",
dirt = "brown"
}
for key,value in pairs(colorTable) do
print( key, value )
end
-- OUTPUT:
sky blueg
rass green
water blue
lava red
dirt brown
如果一個table使用字串來表示key,那麼你就不能簡單的使用索引來訪問(上面說過當用字串key來儲存時,資料的實際儲存順序和你定義它時的可能不一致,所以不能直接用數字索引)。相反,你使用了pairs()來遍歷沒有使用數字key的table(就像上面的例子中看到)。
為了獲得更完整,全面瞭解Lua中的表,請訪問以下兩個網頁(兩者都是我學習的時候我非常有用):
http://www.lua.org/pil/2.5.html
http://lua.gts-stolberg.de/en/Tables.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