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B2C、C2C、O2O分別是什麼
O2O、P2P、B2C、C2C、B2B這些術語都是什麼意思?關注網際網路的朋友們一定經常能夠遇到這些英文縮寫的詞彙,可是這些縮寫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將結合自己的理解,為大家全面解釋一下,這些令人費解的詞彙。
B=Business,即企業;C=Customers,即消費者,這樣就好理解這些簡稱了;M=Medium,即媒介
B2B:(Business To Business)商家對商家進行交易,
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專用網路或Internet,進行資料資訊的交換、傳遞,開展交易活動的商業模式。它將企業內部網,通過 B2B 網站與客戶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網路的快速反應,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促進企業的業務發展。
B2C:(Business To Consumer)商家對個人進行交易
而其中文簡稱為“商對客”。“商對客”是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也就是通常說的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商業零售模式。
C2C:(Consumer To Consumer)個人對個人進行交易
c2c實際是電子商務的專業用語,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
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對線下進行交易,隨著網際網路+概念的提出,現在O2O也變得更加熱門起來了
什麼是O2O?
O2O,即Online to Offline/ Offline to Online,翻譯成漢語就是“從線上到線下”或”從線下到線上“,簡單的理解就是打通線上與線下,將線上的流量轉化線下的消費,或者翻過來把線下的消費者引流到線上來。對於網際網路行業來說,更多指的是前者,亦即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
O2O應該是過去一年網際網路行業最火的詞。眾多對O2O的論述都說這一概念來自美國。不過在這裡要說的是,我在國外從未聽過O2O,在google index裡找不到O2O這一詞的搜尋記錄,在維基百科裡O2O一詞也僅有中文詞條。這並不是一定說,O2O是中國人編造的概念。而是說,O2O概念的興起是在中國。
O2O之所以會在中國興起,而不是在西方,我認為原因有二。
一、是中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這就造成了人力費用低廉而線下資訊流通不暢。所以,一方面中國的線下商戶有強烈的需求通過線上來傳播商業資訊,另一方面又有廉價高效的物流與服務體系能夠保證消費閉環的完成。西方高度發達的資訊傳播體系與成本極高的物流系統,決定了他們對O2O提不起興趣。
二、是O2O營銷模式的核心是線上預付。西方發達的信用卡支付體系,使得他們無需依賴線上預付。支付寶、微信支付這種模式,在歐美金融系統下並沒有市場。線上預付不僅是支付本身的完成,是某次消費得以最終形成的唯一標誌,更是消費資料唯一可靠的考核標準。整個O2O模式的執行,都依靠線上預付才能夠得以完成。
網際網路+O2O
O2O是把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網際網路結合,這就為傳統的企業開闢了新的市場渠道,現在傳統企業的生意越來越不容易做,成本逐漸增高,而通過O2O的方法,
可以降低營銷的成本,開闢新的市場渠道。比如:在南京有個姓王的小夥子,自己經營一家水果店,生意很冷清,後來他朋友讓他在網際網路上找找機會,於是他找人搭建了一個網站,通過網際網路渠道銷售他的產品,沒想到現在的每月營業額達到了30多萬,南京當地的媒體也有報道。當然線下的生意和線上的生意結合有很多的方法,但是現在的傳統生意網際網路化,是逃離不了的趨勢
如何才能玩轉O2O呢?
O2O你認為它重要,它對你來說就有意義,你認為它不重要,它對你來說就沒有意義!對於傳統企業和創業者,我們要做的不是看客,不是在這裡看熱鬧。一種新的商業現象和商業邏輯,我們要思考的是怎麼為我所用,因為我們在切切實實地做生意!如果不理解,我們就去研究和學習;如果理解了,挽袖子動手去幹就好了。
想把自己的生意搬到網際網路上來做,需要一個自己產品展現的載體,要麼搭建一個網站平臺,或者做一家網店,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別人找到你,其實做網站很容易,
申請網店也很容易,而最難的是如何獲取流量?流量相當於是我們傳統生意中的客戶。如果讓網站獲取流量,那麼離不開SEO優化技術,如果讓網店獲取流量,離不開電商運營的技術,這是兩大主流的網際網路流量推廣技術,也是我們傳統企業開闢網際網路渠道的利器,所以如果想要玩轉O2O就要學習這兩大技術。
現在網上關於這方面的教程有很多,但是很多都是過時的,因為網際網路是在不斷的變化的,為了避免讓大家學到錯誤的過時的知識,我聯合網際網路上的牛人,組建了一個qun,想學SEO和電商的小夥伴,可以來這裡學習,這個群的開始的幾位數字是:二 六 四,中間的幾位數字是:七 八 三,最後的幾個數字是:6 0 2,按照順序組合起來就可以找到,我想說的是,除非你想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讓自己獲取網際網路機會,如果只是湊熱鬧的話,就不要來了。
2. P2P是什麼?
P2P是英文peer-to-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大多數的解釋,都是說P2P是一種網路金融模式。這在大多情況下都沒有錯,但是僅著眼於網際網路金融,其實並沒有真正理解P2P的精髓。
P2P網路借款,又稱點對點網路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個人可以通過第三方平臺(P2P公司)在收取一定服務費用的前提下向其他個人提供小額借貸的金融模式。
但其實P2P不僅僅侷限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而是滲透在網際網路的眾多方面。Peer在英文中不僅指個人,更強調人與人之間能力和地位的對等。換言之,地位對等是P2P的核心。從網路拓撲結構到其產生的文化場域,無不體現著這種特性。一些西方學者認為,P2P才是網際網路的根本特性,它從本質上不同於大眾傳播自上而下的模式,將專業的舞臺變為人人蔘與的平臺。
3. B2B、B2C、C2C又是什麼?
B=Business,即商戶/商家。C=Customer,即客戶/消費者。
所以從字面上理解,B2C就是“商對客”,也就是通常說的商業零售,直接面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企業通過網際網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新型的購物環境——網上商店,消費者通過網路在網上購物、在網上支付。
B2B就是“商對商”,是指企業對企業之間的營銷關係,進行電子商務交易的供需雙方都是商家,它們藉助網際網路的技術或各種商務網路平臺,完成商務交易的過程。
C2C就是“客對客”,就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淘寶就是典型的C2C平臺,每個人都可以去開店,每個人也都可以去買。所以,近年興起的微商也應該屬於C2C模式。
近年又出現了一個P2C的概念,即production to consumer,商品到顧客。產品從生產企業直接送到消費者手中,中間沒有任何的交易環節。
這裡再給大家普及一個網際網路+的知識
“網際網路+”的幾層含義
當前非常流行“解構主義”,無論是商業、行業,還是電影、音樂,都會因為解構而煥然一新,同時也能夠讓人們能夠看透其本質上的一些東西。說白了,就是把一個詞或者一個事用更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一遍,將其內涵也挖掘出來展示在使用者面前。這裡,偉哥也試著對“網際網路+”做一個解構,以挖掘“網際網路+”更深的幾層含義。
網際網路思維+
“網際網路+”的第一個內涵是“網際網路思維+”,傳統企業融合“網際網路+”的第一步是瞭解網際網路,所以瞭解網際網路思維是一個基礎的開始。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在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的長期發展中,很多網際網路企業積累了大量的案例及資料,足以讓他們總結出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方法論,這個方法論就可以看作網際網路思維。網際網路思維是網際網路企業總結出來的,更適合線上的商業模式,所以對傳統企業線上下經營不會太適合。“網際網路+”要求傳統企業先了解網際網路思維,然後再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出新的商業模式。
典型的網際網路思維有雷軍的“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字訣,也有其他的諸如生態思維、平臺思維、免費思維、跨界思維等網際網路思維。正是這些內涵豐富的網際網路思維,構成了種類繁多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網際網路思維就如餐飲企業的標準化流程,其特點是可以快速複製。但網際網路思維不是萬能的,當前更多的所謂的“屌絲、粉絲、迭代”等網際網路思維是建立在產品運營、商業營銷及使用者服務的基礎上的,並非商業模式的具體體現。
網際網路渠道+
在一部分網際網路人的眼中,網際網路是個工具,這個看法偉哥是認同的。就如之前的蒸汽時代、電力時代一樣,這些工具解放了更多的勞動力進而從事更多的工作,給生產與生活帶來更大的便捷性。網際網路作為工具,做大的貢獻就是在網際網路2.0時代到來以後,網際網路成為一個企業們商業營銷及交易的新渠道。這個渠道跟線下的其他渠道一樣但效率更高,線上支付使得購買商品更加容易,線上選貨的種類更多,重要的是網際網路渠道讓商家的市場增加了十幾倍,徹底衝破了地域概念,不用區域代理機制也能賣貨到更遠的地方。
“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網際網路在商業創造了一個新的營銷及供應的渠道,有了這個渠道所有的交易都不成問題。理論上任何行業的任何商品都可以在網上實現交易,電商誕生到現在,基本上所有大家見過的商品都被放到了網路商城上。因此,探討“網際網路+”必須研究“網際網路渠道+”這個屬性,渠道是網際網路交易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B2B還是B2C。
網際網路平臺(生態)+
網際網路發展到3.0時代,進入網際網路+綜合服務的時代。除了特別大的市場,大型的網際網路商家已經看不上那些本源市場不夠大的行業,但是一個商家足夠多的行業是需要網際網路服務的,大型商家們乾脆做出一個只服務於賣家與買家的網站,而自身不從事這個行業,這就是我們當前看到的各大平臺。電商平臺、物流平臺、社交平臺、廣告平臺等等各種平臺應有盡有,到後來,這些平臺開始垂直與細分化,出現了美妝、生鮮、酒類、鞋類等更專業的平臺。 本質都是電商,融合社交、物流、營銷等工具,為買家和賣家雙方提供最大化的服務,盈利模式上賺取的是服務費。
這些平臺後來越做越大,已經不限於自身起家的行業,通過平臺吸引更多的技術、服務提供商,並且開始跨界發展,譬如社交平臺會做遊戲、電商及硬體等,電商平臺也會做文學、電影及體育等。這些平臺幾乎會做當前能見到的各種熱門行業的業務,一些看似不相干的業務也因其戰略發展需要而被納入旗下。實現方式則通過與其他商家合作及收購、併購。他們自身能做的自己做,不能做的或者不願意做的交給別人做,從而由共同的價值鏈組成與自然生態類似的網際網路生態。
傳統企業融合“網際網路+ ”,一方面可以自己做平臺或生態,另一方面在早期也可以加入某個平臺或生態,坐那些平臺不願做或者不想做的,從而通過平臺及生態戰略來實現企業的初步轉型。平臺一方會為企業提供足夠多的幫助與支援,將來很有可能是傳統企業轉型的必經之路。大部分企業會選擇兩條腿走路,一條是平臺及生態的入駐,另一條則是企業自身的探索,這樣可以迴避轉型不成功的風險。
萬物互聯+
對於“萬物互聯+”,這個也可以稱作“物聯網+”。雖然現在各處都是智慧硬體,各處都講物聯網,要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是未來的“網際網路+”形態。“網際網路+”被提出來,也正是因為將來會是萬物互聯的時代,從商業到物,到人,再到事,所有的都是被連起來的,這將會有更多的商業模式出現,也會是“網際網路+”的最終目標。因為在那個時代,商業及企業已經不分線上與線下,整個社會都是一個“大一統”的狀態,也就不會再有所謂的企業轉型之談,“網際網路+”也就完成了其使命。關於未來的“網際網路+”。
應該怎麼理解“+”
除了對“網際網路+”的網際網路部分做一個解構,這裡也簡單的說說其中的“+”。這個“+”可以看作是連線與融合,網際網路與傳統企業之間的所有部分都包含在這個“+”之中。這裡面會有政府對“網際網路+”的推動、扶植與監督,會有企業轉型服務商家的服務,會有網際網路企業對傳統企業的不斷造訪,會有傳統企業與網際網路企業不間斷的探討,還有連線線上與線下的各種裝置、技術與模式。如果去翻閱資料,還會有更多內容在裡面。總之,這個“+”即是政策連線,也是技術連線,還是人才連線,更是服務連線,最終實現網際網路企業與傳統企業的對接與匹配,從而幫助完成兩者相互融合的歷史使命。
在技術上,“+”所指的可能是WiFi、4G等無線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的LBS,感測器中的各種感測技術,O2O中的線上下線相連線,場景消費中成成千上萬的消費,人工智慧中的人機互動,3D列印中的遠端列印技術,生產車間中的工業機器人,工業4.0中的一是智慧工廠、智慧生產與智慧物流。這裡不再一一列舉,將來還會有更多更新的技術來為“網際網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