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從程式設計師到架構師過度---筆記

從程式設計師到架構師過度---筆記

閱讀路徑:

1. 架構設計入門。

2. 領悟大系統架構設計。

3. 從需求到架構的全過程。

4. 結合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第一章 介紹

基礎篇

關鍵思想:“分而治之”和“迭代式設計”。

運用的方法:“邏輯檢視+物理檢視”。

模組化分

模組劃分的不同方法:功能模組、分層架構、用例驅動的模組劃分過程。

設計方式:“水平分層”、“垂直劃分功能模組”、“從用例到類、再到模組”、“想到哪切到哪”。

大系統架構設計

概念架構設計

概念結構如何設計:

????詳見書。

大系統和小系統結構的區別:

1.“概念架構的不同”,歸根溯源是“關鍵需求”。

專業的架構設計師,必須掌握架構設計的“工程化過程”。

從需求到架構整個過程的關鍵任務項

統一不同成員對架構的理解????

統一思想??????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篇

第二章 解析軟體架構概念

2.1軟體架構概念的分類

第一個問題:

什麼叫做概念?一般性的表述。

比如電腦這個詞,代表 的不是一個單獨的東西,而是一類事物。所以這種一般性 的表述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概念”。

軟體架構概念分成兩類,組成派和決策派。

2.2概念思想的解析

2.2.1 關鍵架構關注分割與互動

架構設計是分與合的藝術。

架構=組建+互動

第三章 理解架構設計檢視

解決三個問題:

1.設計架構時,架構檢視為什麼不可少?

2.什麼是架構檢視?

3.如何運用“邏輯檢視+

物理檢視”設計 一個系統的架構?

3.3.1邏輯檢視

邏輯架構規定軟體系統由哪些邏輯元素組成以及這些邏輯元素之間的關係。

具體而言包括:邏輯層、功能子系統、模組。

“模組+介面”是設計的基本內容:

1.識別模組。

2.規劃模組的介面。

3.明確模組之間的使用關係和使用機制。

3.3.2 物理架構

物理元素及之間的關係、以及部署到伺服器上的策略。

3.3.3從“邏輯架構+物理架構”到設計實現

3.4 實際應用

1。分而治之。

2。迭代式設計。

第二部分 時間過程篇

第四章 架構設計過程

“需求決定架構”之所以是廢話,是因為它沒有告訴開發人員“架構設計怎麼做”。

1。設計架構包含哪幾個步驟?

1)需求分析。

2)領域建模。

3)確定關鍵需求。

4)概念架構設計。

5)細化架構設計。

6)架構驗證。         

2。步驟之間的關係?下游步驟的“輸入”依賴的是上游步驟的哪個“輸出”?

4.1架構設計的實踐脈絡

做好架構的三個必要的條件:

1。原則1:看透需求。

2。原則2:構架大方向正確。

3。原則3:設計好架構的各個方面。

架構師對大中型系統關注的三個重點:

1。重大需求。

2。特色需求。

3。高風險需求。

架構的6個步驟

6個步驟:

1.需求分析。

2.領域建模。

3.確定關鍵需求。

4.概念架構設計。

5.細化架構設計。

6.架構驗證。

4.2 架構設計的速查手冊

4.2.2 領域建模

領域建模實踐的精髓是:業務決定功能,功能決定模型。

4.2.3概念架構

概念架構:直指系統目標的設計思想、重大選擇。

4.2.3細化架構設計

第五章 需求分析

5.3 掌握需求全不全

突破“需求列表”思維,應以“二維需求觀”來看待需求。

AMMEMS矩陣

質量:

質量的三大分類:

UML和模式應用(第2版)》

約束需求=業務環境因素+使用環境因素+構建環境因素+技術環境因素

5.4 從需求向設計轉化的“密碼”

每一個架構師都要精通“功能、質量、約束影響架構的不同理解”

在設計架構時,就是要通過為功能規劃職責協作鏈來發現職責,再將職責分配到子系統等軟體單元中去,後續就可以定義介面,協作協作方式了。。。

第六章 用例與續期

6.1.1用例圖

6.1.2使用者簡述、使用者故事

6.1.3用例規約

第七章 領域建模

《敏捷軟體開發生態環境》

領域只是的核心是領域概念之間的關係。

《高效能人的七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