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五百年來誰著史—明清經濟與晉商興衰(轉載)

五百年來誰著史—明清經濟與晉商興衰(轉載)

今天看來,我們或許會把黃仁宇先生的上述觀點,理解為非常典型的“計劃經濟”的觀點,你看:國家預算――稅收管理――獨立穩定的貨幣發行,這一切當然都建立在一個嚴格的國家計劃管理委員會的會計制度之上,這不是計劃經濟又是什麼呢?當然,黃仁宇先生不可能沒有看到:明代經濟已經是一個世界型的經濟,它的經濟是開放的,因而它採用進口白銀的方式解決貨幣問題,好像也是很自然的。而黃先生作為一個特例獨行的思想家,他最大的“固執己見”恰恰在於:他拒絕承認明代採用進口白銀來解決貨幣供給,這是個好的、必然的選擇,他毋寧認為,這完全是個錯誤的、混帳的選擇,或者說明朝統治者自己根本就沒有選擇過,而是稀裡糊塗地被白銀“選擇”了而已。黃仁宇確實看到了:依賴外部貨幣供血而自身缺乏造血機能,即沒有獨立自主和穩定的財政-稅收-貨幣管理體系,這是明朝垮臺的根本原因,而造成明朝初期整理財政政策瓦解的,就是白銀的大規模進口。黃仁宇老先生研究明史,他全部的潛臺詞其實是說:如果沒有白銀的大規模引進,明代本來是有可能通過建立一個準確的國家預算,是可以通過完善稅收制度,從而建立起一個獨立自主的寶鈔(紙幣)發行制度的,――而如果象黃先生設想的那樣,明代的寶鈔最終能夠穩定,它也就完全沒有必要通過大規模進口白銀來解決貨幣問題了,――進一步說,明代如果不大規模進口白銀,那麼,
500年的世界史也就完全可以改寫了,甚至數百年後,由於白銀外流導致的鴉片戰爭也都不可能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