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讀名老中醫之路筆記(二)

讀名老中醫之路筆記(二)

spa 內容 查找 發熱 針對 背誦 使用 ron font

任應秋:我的治學門徑和方法

任應秋先生從幼讀經,十三經皆能成誦,屬於帶童子功的醫學家,他的醫學經驗:

一、讀經宜讀全本,解經宜先識字,讀經宜正音讀,強調對經典著作的朗讀和背誦,例如《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

二、烏梅丸治雜癥,用於肢厥,吐逆,消渴,腹瀉,凡陽衰於下,火盛於上,氣逆於中等癥狀,隨癥施用。腹瀉與肢厥均陽衰於下,重用姜桂附辛,去黃連、黃柏。

嘔吐與氣逆於中,重用黃連,黃柏,去辛輕用附姜以平之。

烏梅丸:烏梅 當歸 蜀椒 人參 黃連 黃柏 幹姜 桂枝 炮附子 細辛

三、張仲景研究的是傷寒,並非熱病。黃帝內經的“熱論”的三陽三陰,僅有表裏之別,並無寒熱虛實之分。仲景包含了表裏寒熱虛實;

劉完素研究的是熱病,並非傷寒。通聖散、雙解散、涼膈散、六一散、三一承氣湯等,針對熱病而設,不用麻桂辛溫。

四、李東垣《脾胃論》氣虛發熱在《黃帝內經》的思想來源:素問*調經論: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

五、朱丹溪“陽有余,陰不足”論在《黃帝內經》的思想來源:素問*太陰陽明論:陽道實、陰道虛;素問*方盛衰論: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

六、《靈樞》、《素問》十二內容:陰陽五行、五運六氣、臟腑、經絡、病機、病癥、診法、辯證、治則、針灸、方藥、攝生。

七、讀任何一部經典著作,每次都帶著問題讀,直到掌握了精神實質。

八、革命前輩徐特立先生對自己提出:不動筆墨不看書,讀書必須做好讀書筆記。

1、概括和縮寫

2、綱要和筆記

3、摘記:任先生建議使用卡片做文字索引,加註頁碼方便查找

4、綜合筆記,比如把傷寒論的解析的文本放在一起做筆記

5、心得筆記

6、深思,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反復的思考,細致的思考列為做學問的重要條件之一。

7、定期整理梳理分類學習到的知識

讀名老中醫之路筆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