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關於二維碼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問題

關於二維碼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問題

什麼是二維條碼/二維碼:
  二維條碼/二維碼 (2-dimensional bar code) 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佈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資料符號資訊的;在程式碼編制上巧妙地利用構成計算機內部邏輯基礎的“0”、“1”位元流的概念,使用若干個與二進位制相對應的幾何形體來表示文字數值資訊,通過圖象輸入裝置或光電掃描裝置自動識讀以實現資訊自動處理:它具有條碼技術的一些共性:每種碼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個字元佔有一定的寬度;具有一定的校驗功能等。同時還具有對不同行的資訊自動識別功能、及處理圖形旋轉變化等特點。
  二維條碼/二維碼能夠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位同時表達資訊,因此能在很小的面積內表達大量的資訊。

二維條碼/二維碼的分類
二維條碼/二維碼可以分為堆疊式/行排式二維條碼和矩陣式二維條碼。堆疊式/行排式二維條碼形態上是由多行短截的一維條碼堆疊而成;矩陣式二維條碼以矩陣的形式組成,在矩陣相應元素位置上用“點”表示二進位制“1”, 用“空”表示二進位制“0”,由“點”和“空”的排列組成程式碼。

1. 堆疊式/行排式二維條碼
堆疊式/行排式二維條碼(又稱堆積式二維條碼或層排式二維條碼),其編碼原理是建立在一維條碼基礎之上,按需要堆積成二行或多行。它在編碼設計、校驗原理、識讀方式等方面繼承了一維條碼的一些特點,識讀裝置與條碼印刷與一維條碼技術相容。但由於行數的增加,需要對行進行判定,其譯碼演算法與軟體也不完全相同於一維條碼。有代表性的行排式二維條碼有:Code 16K、Code 49、PDF417等。
2. 矩陣式二維碼
短陣式二維條碼(又稱棋盤式二維條碼)它是在一個矩形空間通過黑、白畫素在矩陣中的不同分佈進行編碼。在矩陣相應元素位置上,用點(方點、圓點或其他形狀)的出現表示二進位制“1”,點的不出現表示二進位制的“0”,點的排列組合確定了矩陣式二維條碼所代表的意義。矩陣式二維條碼是建立在計算機影象處理技術、組合編碼原理等基礎上的一種新型圖形符號自動識讀處理碼制。具有代表性的矩陣式二維條碼有:Code One、Maxi Code、QR Code、 Data Matrix等。

在目前幾十種二維要碼中,常用的碼制有:PDF417二維條碼, Datamatrix二維條碼, Maxicode二維條碼, QR Code, Code 49, Code 16K ,Code one,等,除了這些常見的二維條碼之外,還有Vericode條碼、CP條碼、Codablock F條碼、田字碼、 Ultracode條碼,Aztec條碼。

二維條碼/二維碼的特點
1.高密度編碼,資訊容量大:可容納多達1850個大寫字母或2710個數字或1108個位元組,或500多個漢字,比普通條碼資訊容量約高几十倍。
2.編碼範圍廣:該條碼可以把圖片、聲音、文字、簽字、指紋等可以數字化的資訊進行編碼,用條碼錶示出來;可以表示多種語言文字;可表示影象資料。
3.容錯能力強,具有糾錯功能:這使得二維條碼因穿孔、汙損等引起區域性損壞時,照樣可以正確得到識讀,損毀面積達50%仍可恢復資訊。
4.譯碼可靠性高:它比普通條碼譯碼錯誤率百萬分之二要低得多,誤位元速率不超過千萬分之一。
5.可引入加密措施:保密性、防偽性好。
6.成本低,易製作,持久耐用。
7.條碼符號形狀、尺寸大小比例可變。
8.二維條碼可以使用鐳射或CCD閱讀器識讀。


二維條碼目前應用:
二維條碼具有儲存量大、保密性高、追蹤性高、抗損性強、備援性大、成本便宜等特性,這些特性特別適用於表單、安全保密、追蹤、證照、存貨盤點、資料備援等方面。
表單應用:
公文表單、商業表單、進出口報單、艙單等資料之傳送交換,減少人工重覆輸入表單資料,避免人為錯誤,降低人力成本
保密應用:
商業情報、經濟情報、政治情報、軍事情報、私人情報等機密資料之加密及傳遞。
追蹤應用:
公文自動追蹤、生產線零件自動追蹤、客戶服務自動追蹤、郵購運送自動追蹤、維修記錄自動追蹤、危險物品自動追蹤、後勤補給自動追蹤、醫療體檢自動追蹤、生態研究(動物、鳥類...)自動追蹤等。
證照應用:
護照、身分證、掛號證、駕照、會員證、識別證、連鎖店會員證等證照之資料登記及自動輸入,發揮「隨到隨讀」、「立即取用」的資訊管理效果。
盤點應用:
物流中心、倉儲中心、聯勤中心之貨品及固定資產之自動盤點,發揮「立即盤點、立即決策」的效果。
備援應用:
檔案表單的資料若不願或不能以磁碟、光碟等電子媒體儲存備援時,可利用二維條碼來儲存備援,攜帶方便,不怕摺疊,儲存時間長,又可影印傳真,做更多備份。
手機二維碼應用:
手機掃描二維碼技術簡單的說是通過手機拍照功能對二維碼進行掃描,快速獲取到二維條碼中儲存的資訊,進行上網、傳送簡訊、撥號、資料交換、自動文字輸入等,手機二維碼目前已經被各大手機廠商使用開發。
手機二維碼是二維碼的一種,手機二維碼不但可以印刷在報紙、雜誌、廣告、圖書、包裝以及個人名片上,使用者還可以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或輸入二維碼下面的號碼即可實現快速手機上網功能,並隨時隨地下載圖文、瞭解企業產品資訊等。

什麼是條碼?使用條碼的益處是什麼?
條碼是由一組按一定編碼規則排列的條、空符號,用以表示一定的字元、數字及符號組成的資訊。
條碼系統是由條碼符號設計、製作及掃描閱讀組成的自動識別系統。
條碼是迄今為止最經濟、實用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條碼技術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點:

1.可靠準確。有資料可查鍵盤輸入平均每300個字元一個錯誤,而條碼輸入平均每15000個字元一個錯誤。如果 加上校驗為位出錯率是千萬分之一。
2.資料輸入速度快。鍵盤輸入,一個每分鐘打90個字的打字員1.6秒可輸入12個字元或字串,而使用條碼,做同樣的工作只需0.3秒,速度提高了5倍。
3.經濟便宜。與其它自動化識別技術相比較,推廣應用條碼技術,所需費用較長低。
4.靈活、實用。條碼符號作為一種識別手段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有關裝置組成識別系統實現自動化識別,還 可和其他控制裝置聯絡起來實現整個系統的自動化管理。同時,在沒有自動識別裝置時,也可實現手工鍵盤輸入。
5.自由度大。識別裝置與條碼標籤相對位置的自由度要比OCR大得多。條碼通常只在一維方向上表達資訊,而同一 條碼上所表示的資訊完全相同並且連續,這樣即使是標籤有部分缺欠,仍可以從正常部分輸入正確的資訊。
6.裝置簡單。條碼符號識別裝置的結構簡單,操作容易,無需專門訓練。
7.易於製作。可印刷,稱作為“可印刷的計算機語言”。條碼標籤易於製作,對印刷技術裝置和材料無特殊要求。

二維條碼在高速公路聯網收費中的應用
條碼是由一組按一定編碼規則排列的條、空符號,它是當今應用最廣泛、最經濟實用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常見的多為一維條碼,如商品條碼。一維條碼雖然具有可靠性高、實現了實時快速資料採集和標準統一等顯著特點,但其資訊容量較小,一般只有幾十個位元組,其資訊僅僅記錄了某個物品的編號,至於此編號代表的內容卻需要查詢資料庫才能確定,因此,其應用具有侷限性。
適應應用的需求,二維條碼應運而生了。常見的二維條碼條碼有PDF417碼、Code49碼、Data Matrix碼、MaxiCode碼、QR碼等。二維條碼以其資訊容量大、具有良好的容錯能力以及優於一維條碼的編碼特性和譯碼的高可靠性等優點,迅速在國防、公共安全、交通運輸、醫療保健、工業過程控制、商業、金融、海關及政府管理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
與一維條碼僅對物品進行索引不同,二維條碼可以對物品進行"描述",甚至可以把照片和指紋包含之中,當然也可以把一張報表中的關鍵資訊編制在其中,實現更大資料量的實時採集。
將二維條碼應用在高速公路上,推出"高速公路聯網收費二維條碼通行券應用方案"
傳統的高速公路收費往往是人工售票,車輛上路時就需要買票,且票據往往是多張不同面額的票據的組合。如果車輛改變目的地,則需要補票或退票。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聯網收費成為必然。於是出現了通行券(卡)。車輛上路時,只需從入口領取記錄了入口資訊的通行券(卡),車輛下路時,交回通行券(券),計算通行費,繳費。充當通行券(卡)的介質目前主要為紙質磁性券和非接觸式IC卡,曾經用過的磁卡和接觸式IC卡已逐漸退出此領域。
紙質磁性券是一次性使用的,也是最早投入使用的通行券,但其成本一直較高。非接觸式IC卡則需要回收,重複使用。理論上講,IC卡可以使用幾十萬次甚至上百萬,但實際應用中受到卡的損壞和流失等因素影響,其壽命遠遠低於理論值。現在業內一般可接受的日流失率為2‰~3‰,也就是其實際壽命只有約300次。此外IC卡的重複使用給卡的調配和跟蹤管理出了不少的難題,增加了運營成本。更為嚴重的是,非接觸式資訊不可見,必須依賴裝置進行讀寫,不能適應有系統路段和無系統路段混合收費的要求,往往會造成已開通的路段開開停停,以完成新系統的接入和除錯。
二維條碼通行券方案則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該方案的主要作業流程是:
入口
由操作員輸入車型資訊,系統將日期、時間、入口站、車道、操作員工號等資訊進行編碼和加密,條碼印表機依據加密後的資訊生成二維條碼,打印出二維條碼通行券,同時列印相關明文資訊。
出口
收費員將通行券送入條碼識讀儀,由條碼識讀儀自動識讀條碼資訊,自動計算票價,並將資訊加以顯示,同時打印出通行費收據。
該方案的特點是:
1. 管理簡單
一次性使用,無需跟蹤管理、調配等,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 可靠性高
攜帶明文資訊,無法自動識讀時,可依靠明文資訊完成收費。
3. 自糾錯和資訊還原能力強
對非惡意折損的通行券均能正常識讀。
4. 適應性強
適合於聯網收費、單一路段收費和有系統路段和無系統路段並存時的混合收費。
5. 裝置標準化,通用程度高
印表機和識讀儀均為工業化通用產品,不會對單一廠家形成依賴。
6. 成本低該方案推出後,得到了高速公路管理部門、交通部科研部門以及系統開發商的普遍歡迎,甚至引發了業內對中國高速公路聯網收費採用何種通行券的大討論。交通部在2000年10月1日開始實施的《交通部高速公路聯網收費暫行技術要求》(交公路發[2000]463號文)中,第十六條作了明確規定:同一聯網收費區域內應採用相同型別和資料格式的通行券(卡),一般情況下宜選擇多次重複使用的非接觸式IC卡、一次性使用的紙質磁性券或一次性使用的紙質二維條形碼券。即將實施的國家標準《公路收費方式》也作了同樣規定。
在推出應用方案的同時,也進行了裝置和系統的準備。北洋電氣集團依據自身優勢,開發出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條碼印表機(支援多種二維條碼)和二維條碼通行券識讀儀以及二維條碼通行券應用系統。條碼印表機和識讀儀的各項效能指標均可與國外產品相媲美,均填補了國內空白。其中,適應使用者管理的需要,通行券識讀儀設計了一封閉式票箱,通行券識讀通過後,自動進入票箱,做到人券分離,避免重複識讀及可能出現的員工作弊。
西寶(西安-寶雞)高速公路是最早應用條碼通行券的路段,但其使用的是一維條碼,執行迄今已經3年,系統執行可靠,維護、管理簡單,裝置投資和運營成本均比較低。預計從今年的9月份開始,經過八達嶺高速的車輛會欣喜地發現二維條碼通行券投入使用。到年底,經過三洛(三門峽-洛陽)高速公路的車輛也會接到二維條碼通行券。上述路段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已經將二維條碼通行券作為唯一的方案在當地組織實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二維條碼通行券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也將被證明為最適合中國國情的通行券解決方案。

手機二維碼存在的問題

  手機二維碼雖然發展前景一片大好,但是所面臨的問題仍然不容小覷,主要問題有:

  首先是二維碼的標準問題。全球現有的一、二維條碼多達250種以上,其中常見的有20餘種。而目前國內二維碼產品絕大多數都源自於國外的技術,如美國PDF417碼和日本的QR碼。這些國外的二維條碼沒有為漢字進行特別的設計優化,對漢字的編碼效率較低。相關裝置的核心技術都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在國內進行銷售的也大多是國外廠商的代理或組裝產品,不僅生產成本昂貴,嚴格的專利保護更導致了國內的二維條碼識讀裝置價格昂貴,在資訊保安上存在一定隱患。信產部2006年5月30日批准釋出了緊密矩陣碼(CM碼)、網格矩陣碼(GM碼)兩項二維條碼碼制電子行業標準,從而填補了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二維條碼標準的空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信產部頒佈的是行業標準,並不具有強制性。廠商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開發二維碼以及相應的軟硬體,二維碼市場很有可能出現“萬碼奔騰”的局面,而這給手機使用者帶來的卻是麻煩。廠商各唱各曲的直接結果就是安裝在手機中的二維碼識別軟體(或者稱為識別引擎)並不具有通用性。A公司開發的識別軟體不能讀取B公司的二維碼,這也就意味著使用者很可能需要在手機中裝上多家公司的識別軟體。因此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的二維碼識別引擎的統一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其次是手機終端的問題。二維碼業務的開展,手機終端支援是一個必要環節,據預計2006年日本內建二維碼識別引擎的手機終端的市場普及率將達到71.4%。而中國目前能支援二維碼功能的手機普及率非常低,只有少數幾款手機能支援二維碼的掃描與解碼功能。目前,聯想、中興、多普達、諾基亞、NEC等終端手機廠商雖然都相繼推出了各自的支援條碼業務的手機,但是具有此項功能的手機價格仍然不菲,而手機二維碼業務要廣泛應用,價格的平民化是一個重要前提。第三是產業鏈的合作模式問題。運營商希望能主宰整個產業鏈,而平臺提供商希望能發展自有平臺,如何克服各方的矛盾,平衡利益也是一個重要的障礙因素。

  最後是手機使用者習慣的問題。同其他增值業務一樣,手機二維碼碼業務需要使用者加深體驗認識,在此基礎上形成消費習慣。手機二維碼可以帶給使用者便捷性,但必須讓使用者自己體會才行。 如何培養使用者的使用習慣,如何說服企業加入到二維碼聯盟也是運營商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在這個媒體多元發展的時代,手機二維碼的橫空出世,實現媒體界限的突破,讓消費者從平面媒體輕鬆跨越到多媒體世界,把傳統平面媒體、網際網路、手機這三種媒體加以整合,因此平面媒體應該抓住技術發展為自己帶來的機遇,制定跨媒體發展新戰略,儘快擺脫目前在市場競爭中的被動局面。

條碼常用書面用詞語解釋
注:以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 12905-2000 中的術語。
1、條碼 bar code 由一組規則排列的條、空及其對應字元組成的標記,用以表示一定的資訊。
2、條碼系統 bar code system 由條碼符號設計、製作及掃描識讀組成的系統。
3、反射率 reflectance;reflectivity 反射光強度與入射光強度的比值。
4、漫反射 deffuse reflection 投射在粗糙表面的光向各個方向反射的現象。
5、鏡反射 specular reflection 投射在光滑表面的光向各個方向反射的現象。
6、條 bar;dark bar;black bar 條碼中反射率較低的部分。
7、空 space;light bar 條碼中反射率較高的部分。
8、起始符 start character;start cipher;start code 位於條碼起始位置的若干條與空。
9、終止符 stop character;stop cipher;start code 位於條碼終止位置的若干條與空。
10、空白區 clear area;quiet zone;quiet area;clear zone
  條碼起始符、終止符兩端外側與空的反射率相同的限定區域。
11、條碼符號 bar code symbol 包括空白區的條碼。
12、字符集 character seet 條碼符號可以表示的字母、數字和符號的集合。
13、中間分隔符 central seperating character 位於條碼中間位置用來分隔資料段的若干條與空。
14、分隔字元 separator 編碼字符集中的一種起分隔作用的特殊字元。
15、條碼字元 bar code character 表示一個字元或符號的若干條與空。
16、條碼字符集 bar code character set 某種條碼所能表示的條碼字元的集合。
17、條碼資料符 bar code data character 表示特定資訊的條碼字元。
18、條碼校驗符 bar code check character 表示校驗碼的條碼字元。
19、條碼填充符bar code filler character 不表示特定資訊的條碼字元。
20、單元 element 構成條碼字元的條或空。
21、條高 bar height 垂直於單元寬度方向的條的高度尺寸。
22、條寬 bar width 條碼字元中條的的寬度尺寸。
23、空寬 space width 條碼字元的空的寬度尺寸。
24、條寬比 bar width ratio 條碼中最寬條與最窄條的寬度比。
25、空寬比 space width ratio 條碼中最寬空與最窄空的寬度比。
26、X尺寸 X dimension
  X 條碼符號中窄單元的標稱尺寸。
27、Z尺寸 Z dimension
  Z 條碼符號中窄單元的實際尺寸。
28、寬窄比 width to narrow ratio
  N 平均寬條的條寬與平均寬空的空寬之和(條碼字元間隔不計在內)除以兩倍Z尺寸。它是寬度調
  節編碼法中的技術引數。
  計算公式:N=(平均寬條的條寬+平均寬空的空寬)/2Z
29、條碼長度 bar code length 從條碼起始符前緣到終止符後緣的長度。
30、條碼符號的長度 bar code symbol length;symbol length 包括空白去的條碼長度。
31、特徵比 aspect ratio 條碼長度與條高的比。
32、條碼密度 bar code density 單位長度條碼所表示的條碼字元的個數。
  注:通常用CPI表示,即每英寸內能表示的條碼字元的個數。
33、條碼字元間隔 inter-character gap 相鄰條碼字元間不表示特定資訊且與空的反射率相同的區域。
34、模組 module 模組組配編碼法組成條碼字元的基本單位。
35、保護框 bearer bar 圍繞條碼且與條反射率相同的邊或框。
36、連續型條碼 continuos bar code 沒有條碼字元間隔的條碼。
37、非連續型條碼 discrete bar code 有條碼字元間隔的條碼。
38、雙向條碼 bi-directional bar code 條碼符號兩端均可作為掃描起點的條碼。
39、附加條碼 add-on 表示附加資訊的條碼。
40、奇偶校驗 odd-even check 根據二進位制數位中0或1的個數為奇數或偶數而進行校驗的方法。
41、自校驗條碼 self-checking bar code 條碼字元本身具有校驗功能的條碼。
42、定長條碼 fixed length of bar code 條碼字元個數固定的條碼。
43、非定長條碼 unfixed length of bar code 條碼字元個數不固定的條碼。
44、寬度調節編碼法 width encode 條碼符號中的條和空由寬、窄兩種單元組成的條碼編碼方法。
45、模組組配編碼法 module combination encode 條碼符號的字元由規定的若干個模組組成的條碼編碼方法。
46、二元碼 binary-edge-code 兩種單元寬度條碼 由兩種寬度單元組成的條碼字元。
47、多元碼 four-edge-code 多種單元寬度條碼 由三種或三種以上的寬度單元組成的條碼字元。
48、奇排列 odd permutation;odd parity 模組組配編碼法中,一個條碼字元所含條的模組數的和為奇數的排列。
49、偶排列 even permutation;even parity 模組組配編碼法中,一個條碼字元所含條的模組數的和為偶數的排列。
50、條碼邏輯式 bar code logic value 用二進位制“0”和“1”表示條碼字元的表示式。
51、編碼容量 encoded volume 條碼字符集中所能表示的字元數的最大值。
52、條碼原版膠片 bar code film master 條碼膠片的母片。
53、一維條碼 linear bar code;one-dimentional bar code 只在一維方向上表示資訊的條碼符號。
54、二維條碼 two-dimentional bar code 在二維方向上表示資訊的條碼符號。
55、特種條碼 special bar code 特殊材料製成的條碼。
56、條碼字元的值 character value 一維條碼由條碼邏輯式向字符集轉換的中間值。
57、碼字 codeword 二維條碼字元的值。由條碼邏輯式象字符集轉換的中間值。
58、糾錯字元 error correction character 二維條碼中,錯誤檢測和錯誤糾正的字元。
59、糾錯碼字 error correction codeword 二維條碼中,糾錯字元的值。

條碼的誕生歷史年代對錶
1949年
Bernard Siliver 和 N. J .Woodland 註冊了第一個機器識讀的條碼:"牛眼碼"。

1951年
David Sheppard博士研製出第一臺實用光字元(OCR)閱讀器。此後20年間,50多家公司和100多種OCR閱讀器進入這個市場。

1956年
美國銀行家協會選擇MICR(磁性墨水字元)作為處理支票的標準機器語言。

1964年
識讀裝置公司(Recognition Equepment , Inc.)在印第安納州的FortBenjamin Harison安裝了第一臺帶字型檔的OCR閱讀器,可用來識讀普通列印字元。

1967年
辛辛那提市的Kroger超市安裝了第一套條碼掃描零售系統。有些購物者對條碼錶示的價格表示懷疑。

1968年
第一家全部生產條碼相關裝置的公司Computer-Identics由David Collins建立。

1969年
第一臺固定式氦-氖鐳射掃描器由Computer-Identics公司研製成功。

1970年
第一個智慧卡專利由日本Kunitaka Arimura博士獲得。17年後,全美第一個大型智慧卡工程由農業部為生產花生的農場主實施。
摩托羅拉公司(Motorala)開發出第一個行動式射頻資料採集系統(RF/DC)。
Norand公司推出手持便攜資料終端。

1971年
Control Module公司的Jim Bianco研製出PCP便攜條碼閱讀器,這是首次在便攜機上使用微處理器(Intel 4004)和數字盒式儲存器,此儲存器提供500K儲存空間,為當時之最。閱讀器重27磅。
第一個歐洲碼制,Plessey碼由英國Plesssy公司推出。此碼制及系統最初是為國防部的檔案處理系統而設計,後在圖書館領域得到應用。
第一臺便攜筆式掃描裝置Norand101,在Norand公司問世,預示著便攜零售掃描應用的大發展和自動識別技術的一個嶄新領域。它為實現"從貨架上直接寫出訂單"提供了便利,大大減少了制定訂貨計劃的時間。
AIM(自動識別技術製造商協會)成立,當時有4家成員公司:Computer-Identics,Identicon,3M,Mekoontrol。在此之後,1986年成員數發展到85家,到1991年初,成員數發展到159家。
庫德巴碼由Pitney-Bowes公司Monarch Marking System分部推出,主要應用於血庫,是第一個利用計算機校驗準確性的碼制。

1972年
交叉二五碼由Intemec公司的David Allais博士發明,提供給Computer-Identics公司,此條碼可在較小的空間內容納更多的資訊。
NCR公司推出彩色條碼,用於零售POS系統。

1973年
UPC條碼標準宣佈。
Exxon的獨資企業Verbex,開發出聲音識別系統。
識別裝置公司開發出手持式OCR閱讀器,用於Sears, Roebuck。這是在倉儲業使用的第一臺手持OCR閱讀器。

1974年
Intermec推出Plessey條碼印表機,這是行業中第一臺"demand"接觸式印表機。
第一臺UPC條碼識讀掃描器在奧克馬州的Marsh超級市場安裝,那時只有27種產品採用UPC條碼,商場設法自己建立價格資料庫,掃描的第一種商品是十片裝的Wrigley口香糖,標價69美分,由掃描器正確讀出。許多來自各地的人們,包括日本和丹麥,紛紛前來觀看機器的操作執行。十年來,美國近一半的超級市場採用了掃描器,1989年,17180家食品店裝上了掃描系統,佔全美食品店的62%。
三九碼--第一種字元條碼碼制,由Intermec公司David Allais博士和RaySterens研製出。

1976年
歐洲採用了他們自己的UPC碼,稱為EAN,含義是歐洲貨品編碼。
Kurzweil計算機公司推出閱讀器機,可用來掃描整頁的文章並大聲朗讀出來。

1977年
George Goldberg 出版了第一期《掃描快訊》(Scan Newsletter)。

1978年
1. 第一臺註冊專利的條碼檢測儀,Lasercheck 2701,由Symbol公司推出。
2. Hunt Wesson食品公司Bill Maginnis成為"配貨碼制研究小組"領導人,使得標準化工作大大進展。
3. 第一臺車載RF/CD終端由LXE公司推出。

1980年
1. Sato公司第一臺熱轉印印表機,5323型最初是為零售業列印UPC碼設計的。
2. RF/ID出現,在美國,識別裝置公司開發出射頻識別(RF/ID)標籤,用於農場動物的識別。同樣,法國Sattec公司開發出被動式可程式設計轉換器。

1981年
條碼掃描與RF/CD(射頻/資料採集)第一次共同使用。
第一臺線性CCD掃描器,20/20由Norand公司推出。
提高給美國工業界的長達1200頁的LOGMARS報告出臺。
國防部要求所有供貨物品都要採用LOGMARS三九碼。
128碼由Computer Identic公司推出

1982年
第一本《條碼製造商及服務手冊》由《條碼訊息》(Bar Code News)出版。
Symbol公司推出LS7000,這是首部成功的商用手持式、移動光束鐳射掃描器,這標誌著行動式鐳射掃描器應用的開始。
Dest公司推出首臺桌面的電子OCR檔案閱讀器,該裝置每小時可閱讀250頁。
首屆Scan-Tech展覽會在美國達拉斯舉行,有55家廠商參展。

1983年
射頻識別系統首次用於奶牛餵養。是美國的Babson Bros公司。
ANSI MH10.8M成為第一個美國國家技術標準,包括三種碼制:39碼、庫德巴碼、交叉二五碼。
汽車工業行動小組(AIAG)選用39碼作為行業標準。這是第一個行業採用了"現場識別"來識別條碼的使用。
1984年
醫療保健業條碼委員會採用三九碼作為其行業標準。
條碼行業第一部介紹性著作《字裡行間》(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出版,作者是Craig K.Harmon和Russ Adams。
第一屆歐洲Scan-Tech展覽在阿曼斯特丹舉行。
用於識別相同產品的大包裝的UPC儲運包裝程式碼投入使用,便利了大包裝的掃描。

1985年
圖書行業系統顧問委員會採用書刊EAN條碼。
自動編碼技術協會(FACT)作為AIM的一個分支機構成立,成立初期,該小組包括10個行業。到1991年,FACT已有22個行業參加。
第一期《自動識別通訊》(Automatic ID News)出版。

1986年
由《自動識別系統》(ID System)雜誌主辦的自動識別技術展覽(ID Expo)在舊金山開幕。
LEX公司研製出以聲音識別作為射頻輸入的系統。

1987年
第一個二維條碼49碼由David Allais博士研製,Intermec公司推出。
在James Fales教授的努力下,"自動識別中心"在俄亥俄大學建立。在AIM協助下,其任務是為在課堂講授自動識別技術培養教師。

1988年
Laserlight系統公司的Ted William推出第二種二維條碼16K碼。

1989年
Teklogix公司推出第一套蜂窩射頻系統,使用者在網內自由移動而不會丟失資料或改換頻率,這使得射頻系統像汽車電話一樣方便。
在舊金山舉行的自動識別技術展覽Scan-Tech'89成為歷史上的"掃描大震動"。

1990年
條碼印製質量美國國家標準ANIS X 3.182頒佈。
擴充套件頻帶無線通訊產品進入自動識別市場。
Symbol公司推出二維條碼PDF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