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關於區塊鏈通證模型,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關於區塊鏈通證模型,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簡介

  區塊鏈最重要的應用就是將實物價值或虛擬資產對映成鏈上Token,通過資產上鍊,實現跨地域、低成本的進行資產交易與轉移,本質上是權益再分配,核心是提高激勵性和效益。
  很多人把Token譯為“代幣”,我更認同元道先生翻譯的版本——“通證”。因為不是所有Token都具有貨幣的屬性,當然具有貨幣屬性的Token也不見得僅僅只有貨幣一種屬性。Token是一種可流通的加密數字權益證明。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現實世界的各種權益證明(股權、債券、積分、票據等)都可以Token化,放到數字世界裡去流通,這樣的想的話,其應用場景將非常廣泛,就不僅僅限於發幣。

Token的發展

  現在大家都知道通證或者Token這個概念比較火,但作為搞技術出身的人,我們在20、30年前就知道Token Ring網路,也就是令牌環網。到後來網際網路時代,Token也用於指登入驗證的令牌,這是Token的第一階段。
  在以太坊ERC20出現後,Token進入了第二階段。作為募集以太幣的憑證,Token實現了ICO流程的自動化,比如說我通過ICO智慧合約設定,你投入以太幣,我把一個Token發放給你。在未來的幾年如果我的專案做出來了,Token就是你的投資證明,你可以用當時我給你的Token來置換我的幣。也正因為如此,Token進一步發展為可以在交易所直接交易的資產。
  在通證這個翻譯誕生後,Token進入了第三階段。通證派的理念實際上是把Token的內涵擴大化,Token不再侷限於令牌或者ICO代幣,還具有使用權、收益權等多種屬性,區塊鏈加密技術可以保障所有不可篡改的符號都可以作為通證,比如一張銀行承兌匯票也有可能作為通證發放給相關使用者。
  從這個角度來看,通證已經變成了一個經濟學術語。很多人在糾結Token是不是翻譯成代幣更好,又或者翻譯成通證更好,但這種糾結已經沒有意義了,換句話說,通證已經不是原有技術用於的翻譯,而是被全新創造的名詞,有著與以前的Token完全不同的經濟學含義。

如何設計通證經濟體系

  在設計通證經濟體系之前,我們需要明白什麼是有價值的通證經濟,通證的價值,長期一定取決其生態成長能力。它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 物權屬性,代表了使用權,可交付產品或服務
  • 貨幣屬性,可流通,至少在生態系統內是硬通貨
  • 股權屬性,可增值,長期收益可期,升值空間較大

  以太坊,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太坊可以被視作區塊鏈世界類似於Windows和Android的底層作業系統。以太坊之上,會搭建各種各樣的應用,這些應用在執行任務、提供服務時,需要呼叫以太坊底層的計算資源——這些都不是免費的。呼叫資源應用的使用者需要支付的 “貨幣”就是代幣“以太幣”(ether)。你擁有了“以太幣”,意味著你擁有這個系統的使用權;同時因為這個生態物種足夠多樣,你需要通過“以太幣”這個交易媒介跟別人進行交換生產資料,這時“以太幣”就有了貨幣屬性,同時,“以太幣”本身總量不是無窮無盡的,總量是相對有限的,那麼在以太坊上搭建的應用越多,那應用所呼叫的資源也就越多,從而需要支付的以太幣需求也就越大,這會使得在市場上流通的以太幣價格越來越高。

在設計通證經濟體系之前,我們還要思考三個問題:
  第一、我們為什麼要設計通證化?作為價值的載體,通證如何通過流通產生更高的價值?它們的價值來源是什麼?以不良資產為例,通證化的價值可能是在二級市場找到更多的買家。如果我們設計的通證有利於市場主體在經濟活動中發現需求或者降低成本,那就進行通證化。
  第二、通證為誰創造價值?通證的經濟體系中包括資產發行方、消費者、中介等角色,但有時候通證經濟體系的設計不一定能滿足所有人的利益。
我舉個例子,大家可能都知道移動公司或者航空公司有消費積分,有些人建議積分可以放在區塊鏈,讓使用者可以實現積分互換,但積分的發行方很可能不同意這件事,因為對於積分發行方來說,積分實際上就是發行方的對你的負債,積分的消失往往才是發行方最大的利益。如果你把積分放在區塊鏈實現更廣泛的流通,積分最後都會流轉到需要積分的人手裡,積分發行方就要為積分兌換付出更多的成本,他們肯定不願意。
因此,區塊鏈積分雖然可以做,但是積分系統的設計一定要解決上面這個問題,兼顧所有人的利益,不兼顧發行方的利益肯定做不成,因為要不要做這件事他們說了算。
  第三、流通的邊界在哪裡?區塊鏈技術可以讓通證突破所有邊界,但是你的通證是不是需要跨邊界流通?不同屬性的通證之間的兌換模型存在不確定性或者因環境而變化,甚至無法形成兌換關係,那麼跨邊界的流通有什麼作用?總之,如何確定流通邊界,對於通證經濟體系的設計,以及是否要用區塊鏈來實現,有很大的影響。

通證經濟的設計方向

  Token模式的組織,是天然的生態型組織。區塊鏈時代的生態組織,大致可以分成這幾種型別。一種是底層的技術生態,一種是中間層的商業生態,還有一種是應用層的社群生態。這三個領域都有誕生生態型組織的潛力,也意味著這三類組織發行的Token將具有較強的成長性。
1、底層技術生態Token
  諸多公有鏈,都在做這個領域的事。這也是最迫切需要被突破的,有了成熟的技術基礎設施,區塊鏈應用才得以廣泛普及。這類的Token也不少了,除了以太坊,還有EOS、NEO、Qtum、IOTA等等。現在處於軍閥混戰時期,遠未到一統江山的時候。
2、中層商業生態Token
  這一類Token,探索的人有不少,但是真正搞明白的不多。大家都還是拘泥於傳統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模式,做一個媒體,或者一個工具,思維沒有跳出來。思考一下,如果做一個區塊鏈時代的阿里巴巴,應該怎麼做?沿著舊地圖,肯定找不到新大陸。
3、社群垂直生態Token
  這一類Token,也有一定的投資價值。Token是非常好的社群商業聯結器和潤滑劑,傳統的社群沒能運轉的很大因素是機制問題,Token恰好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歡迎訂閱「K叔區塊鏈」 - 專注於區塊鏈技術學習

部落格地址:http://www.jouyp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