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智慧硬體創業,要注意哪些關鍵問題?

智慧硬體創業,要注意哪些關鍵問題?

僅憑三張概念圖,土曼手錶在不到一天的時間裡,取得了預訂933萬元的成績。但接下來將近一年的時間裡,土曼一再延期發貨,一度被冠以“跳票王”的稱號。截止目前因為各種原因,仍有少量手錶依然沒有交付給使用者。

汪偉,土曼創始人兼CEO。在做土曼手錶之前,他曾經有過一次創業經歷。從1999年開始,汪偉就從事通訊行業供應鏈的相關工作。2004年創業後,在長達7年的時間裡,從事的也是電子行業供應鏈的工作,客戶涉及國際知名通訊裝置廠商及消費電子廠商。不過,這十幾年的電子行業供應鏈經歷,並沒有讓土曼在智慧硬體創業的道路上倖免。

針對創業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在走訪了多家智慧硬體創業團隊及產業鏈的公司後,記者歸納了以下幾點:

1、團隊問題

初創公司最核心的就是團隊。不少VC在各種場合都說過“投產品就是投團隊”之類的話。現在已經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如果沒有團隊,在遇到問題沒有人去商量,做決策相對也是一言堂,風險控制方面就會存在問題。

目前很多智慧硬體團隊都出自於網際網路領域,這些創業者一般對產品定位、軟體、市場營銷等方面比較熟悉,但硬體設計、生產製造、供應鏈、產品外觀設計等方面普遍都存在短板。

土曼在剛開始做手錶時,雖然有兩位合夥人,但其核心團隊只有汪偉一個人。汪偉對搜狐科技稱,當時只能靠自己已有的經驗去處理問題,產品在設計、生產、客服等方面出現情況後,有不少處理方式現在看來都很幼稚。在知道自己的短板之後,土曼的團隊配置已經相對比較完整,現在已經有了負責供應鏈的合夥人,有做技術開發的合夥人,有市場營銷方面的合夥人。在核心團隊人員配置齊全之後,CEO汪偉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戰略層面的東西,以便把產品做得更極致一些。

億覓聯合創始人CMO覃康胤甚至建議,在產品技術同質化的情況下,如果加入設計合夥人,對提升使用者體驗、對整個團隊及產品的發展會有極大的幫助。

2、資金問題

有不少硬體團隊認為,從一個創意到出產品,大約需要20-30萬元的資金就能做出樣品。但這只是表象,而且只是最理想狀態的情況,大多數情況下要通過這點資金啟動一個專案是不太靠譜的。幾家智慧硬體團隊對搜狐科技表示,經過核算,一款產品從概念到出樣機,一般都要花費100-200萬元左右的研發費用。這其中包括軟體、硬體、損耗及其它隱性成本。雷軍此前曾經透露,售價49元的小米插線板,其研發成本高達1000萬元。

要做出靠譜的產品,硬體團隊首先要做好資金的準備。現在比較流行的做法是先找天使投資,拿幾十萬或百萬元,後繼再拿A輪或B輪投資。儘管智慧硬體領域非常火熱,但現在投資人對智慧硬體的投資已經越來越謹慎。京東金融企業發展部投資總監楊世毅表示,進入2015年後,投資人已經越來越現實。VC們普遍認為,與走高階路線相比,功能導向性的智慧產品更有機會得到普通大眾的青睞並獲得成功。投資機構現在主要看團隊的能力及產品的出貨量。如果產品的出貨量不行,無法受到普通使用者的歡迎,就很難得到VC的追捧。

3、硬體創業門檻並不低

深圳的硬體圈,拷貝能力是非常強的。上游晶片廠商成熟的軟硬體方案,加上本地完善的配套設施,各種智慧硬體產品的山寨版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如果有好的想法,也很容易在這裡實現自己的夢想。

北京有不少智慧硬體團隊,採用外包的方式來解決技術方面的短板。搜狐科技從一家深圳的供應商處瞭解到,他們一家公司同時在為北京三四家比較知名的智慧硬體創業團隊提供相應的方案。這些創業團隊通過一個個勵志的故事,獲得了很可觀的融資,甚至有的團隊得到了國際知名公司的投資。通過外包解決技術問題後,這些創業團隊做的主要是自己擅長的軟體及營銷方面的事情。

從這幾個例子來看,硬體創業門檻其實很低。但在土曼汪偉看來,如果要做更加差異化的東西,硬體創業的門檻一下就提高了。從硬體方面來講,真正的智慧硬體並不是加個通訊模組就智慧了。硬體不像軟體那樣通過調整程式碼就可以避免BUG。硬體定型之後,很難再做調整,如果要調整的話,基本上要全部推倒重來。

智慧硬體同時需要一套完善的軟體來做支援。要獲得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在軟體的研發上的投入會遠遠超過硬體。如果要做一個極致的產品,通過外包的方式不可能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據瞭解,創業團隊在智慧硬體的軟體與硬體精力投入比例,大約在6:4或7:3之間。大部分的資源要花在軟體的優化上。

從《假裝是極客》對不少智慧硬體產品的試用體驗來看,這些智慧硬體創業團隊的觀點是很中肯的。不少通過在原有傳統硬體基礎上增加通訊模組後推出的所謂“智慧硬體”產品,在使用者互動體驗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4、通過孵化器降低創業風險

智慧硬體是個風口,做孵化器已經成為業界普遍的作法。

網際網路巨頭除了爭奪傳統家電廠商及已經初具規模的智慧硬體團隊以外,通過孵化器或其它形式,提前將有潛力的創業團隊或個人納入麾下,也成為保持自己生態系統競爭力的一個有效措施。這樣的做法無論對完善自己的生態鏈還是幫助創業團隊快速成長,都是有利的。特別是在團隊創業初期就將他們聚攏在自己的平臺下,這些巨頭可以以最小的投入獲取利益的最大化。

同時,在國家支援物聯網創業的政策下,在一些科技園區或開發區,這些孵化企業也有可能會獲得地方政府的相應補助。比如最近中關村科技園區就與北京市海淀區政府聯合釋出通知,對智慧硬體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孵化中關村企業的,園區會對每支基金給予最高不超過5000萬元的支援。對為智慧硬體中小微企業提供低成本辦公空間、展示空間和公共服務平臺的創新創業服務載體,政府也將給予一定的房租補貼。而對於各類智慧硬體公共技術和產業服務平臺,按照相關平臺的建設費用,也將獲得最高不超過500萬元的資金後補貼支援。

孵化器優勢很明顯,一般都有一套相對完整的孵化流程。他們可以給創業者提供免費的場地、對接上下游相應的資源,並提供配套的服務。對於初創類的團隊或公司,在創業初期各類資源都很欠缺,通過孵化器的幫助,在很短的時間足不出戶就可以把樣品做出來。有了樣品,這些團隊再去找別的投資就相對容易得多。

當然,硬體創業團隊也需要理性對待巨頭們的扶持。一位智慧硬體初創團隊的負責人就曾對《假裝是極客》抱怨稱,某些孵化器在與他們接觸時,開出了非常苛刻的合作條件,要求以非常低成本來參股,使其難以接受。對於BAT們來講,儘管前期為了佔領某一市場可能會燒錢,但一旦格局確定,還是以贏利為自己的根本。硬體創業團隊只有具備相當強的成長性,才可能受到他們的青睞。

5、選擇適合自己的供應鏈

供應鏈是一個龐大體系,網際網路公司進入智慧硬體領域,一般會採取ODM或投資合併的方式與供應鏈中的廠商合作。對於創業團隊或小公司來講,就要特別注意供應鏈中的各種坑。

從產品一開始的開發可行性評估,到產品設計中的軟硬體,產品開發、產品驗證,這其中有一串完整的流程。另外,還包括市場調研、定義、評估,成本計劃,軟體開發,一直到驗證,組建工業鏈,NPI新產品匯入、製程驗證,一直到移轉量產,整個硬體製造流程都涉及到供應鏈的選擇。

富士康資深經理,智慧硬體加速引擎InnoConn負責人林志聰對《假裝是極客》表示,牽扯到智慧硬體產品的製造後,創業團隊必須要清楚地瞭解硬體製造生態。在團隊裡,必須要有懂得硬體生態的人員專門負責。很多實體的東西初創團隊是沒有辦法真刀真槍去弄的,所以在設計產品時,要謹慎使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在這一點上,土曼的汪偉和錘子的羅永浩是深有感觸的。土曼手錶及錘子手機當時都找的富士康的生產線,但過分追求新技術、新工藝,導致良品率很低,嚴重拖慢了產品的上市時間。

在選擇供應鏈方面,智慧硬體團隊需要選擇能跟自己搭配的、適合自己的供應鏈。如果選擇中小規模的廠商,團隊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做溝通。如果選擇諸如富士康、偉達等大的廠商,由於自己的產品量少,這些廠商的反應速度、配合力度等方面就會存在問題。

悅Pod網路音樂盒創始人杜軍建議,在選擇供應鏈夥伴時,一定要多做比較。據稱,他們的產品PCB更換了廠商之外,資金支出至少節約了七倍。如果想在智慧硬體材質或外形上保持更大的差異化,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創業團隊都會遇到上游供應鏈難找這一問題。很多情況下要多走一些彎路才能獲得一批供應鏈的合作方。創業團隊需要提前考慮時間及資金成本等多種因素。

如果在產品設計、生產中遇到很棘手的問題,大的供應鏈解決問題的能力遠遠超出一般的企業。在與這種規模的廠商合作時,由於他們的收費比較高,創業團隊要準備大量的資金儲備。

在做產品時,還會涉及到營銷、渠道、品牌建設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儘管智慧硬體這個行業很火,但總體來講,創業成功的機率依然比較低,產品跳票率也居高不下。不過,依託目前的大“風口”,通過各種孵化器及國家扶持政策的幫助,對大多數智慧硬體創業團隊來講,可能是走向成功更切實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