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3500字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3500字

開發十年,就只剩下這套架構體系了! >>>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3500字:
初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是因為招聘考試中經常會涉及到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相關知識點。說來慚愧,當時我只為應付考試死記知識點而未能深入其思想,認為這只是一本晦澀難懂的教育理論書籍。而且從教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於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去讀這樣難懂的教育專著。在這個假期,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每天在微信群打卡,大年初一也未曾間斷,激勵著自己閱讀,漸漸養成了習慣。夜深人靜時,我翻開書籍,仔細品味,慢慢的我有如獲至寶的感覺,彷彿遇到了知音。全書為蘇霍姆林斯基從教32年來的經驗之談,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書雖未讀完,體會卻很多,我就讀過的建議粗淺的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會學生閱讀,做他們的引路人。
閱讀,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出現的次數非常多,將近三十個章節都講到了閱讀的重要性。蘇霍姆林斯基第60條建議寫道“必須教會少年閱讀!為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人的腦子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如果它的一部分不夠發達,就會阻礙整個腦的工作。在大腦兩半球的皮層裡,有一些區域是管閱讀的,它們跟腦的一些最活躍、最富於創造性的部分是密切聯絡的。如果在管閱讀的那些區域有了死角,那麼皮層的所有部分的解剖生理的發展就受到阻礙。還有一種危險:在大腦兩半球皮層裡發生的過程是一去不復返的。如果一個人在少年時期沒有學會用眼睛和思維把握住句子的邏輯上完整的部分或整個句子,他以後就再也學不會這一點了。”多麼觸目驚心的問題啊!閱讀能力的作用之大竟到了如此程度!讓我們深思一下這樣的現象:有些少年學生在家庭作業上下的功夫並不大,但他們的學業成績卻不差,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完全在於這些學生有過人的才能。這常常是因為他們有較好的閱讀能力,而好的閱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的發展。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讀後感3500字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從閱讀開始。閱讀是改變學習困難學生的有效手段。閱讀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施教者要明確閱讀之於受教者的價值。烏合之眾讀後感(http://m.simayi.net/duhougan/6126.html)蘇霍姆林斯基在這本書中對閱讀能給人們帶來的益處做了如下的歸納:閱讀可以增加知識儲備,可以為高年級學生打好基礎,可以激發探索的興趣,喚醒困難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智力。使是學生的思路清晰,能夠促進思考;發現自身的愛好和優勢,產生自豪感。瞭解過閱讀對學生的這些益處,我們就要引導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同時也應關注學生在閱讀是的價值觀品格和能力的表現。
暑假開學初,我會帶領學生參觀周口圖書館,讓他們感受圖書館安靜的閱讀氛圍,激發他們閱讀的興趣,把他們吸引到閱讀的道路上來。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才能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與主動性。我們學校把圖書櫃設定在學校的教室裡,方便學生借閱。把書架的書變成學生手中的書,把學生手中的書變成學生心中的書,讓書不只成為收藏品,陳設品。同時開展親子共讀,幫助學生創設家庭閱讀氛圍,教師指導閱讀方法。在帶領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時,其間經歷了很多的摸索和困惑,比如:讀著讀著,有的學生就不讀了,為此我利用閱讀課和學生一起分享讀書的感受,與學生一起歡喜,一起悲傷。閱讀,閱讀,不停地閱讀!教師要會閱讀,更要教會學生閱讀,做學生閱讀的引領人和同行者!在陪伴閱讀的同時,其實我們也同樣獲得閱讀的愉悅。
二、參加實踐活動,陶冶學生情操。
為了貫徹實現全面和諧的教育目的,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有利於身心發展的教育環境,包括自然風光、校園文化、教學場所、室內陳設以及圖書資料等方面。校園外,他把利用自然、保護自然、改造自然作為強有力的教育手段。他堅信,大自然是美育的重要源泉,而讚賞家鄉自然美景、祖國山川是德育的起始內容和有效途徑。變化萬千的自然現象則是綜合訓練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手段。他要求學校的老師帶領學生去“旅行”,到城市、到鄉村、到草原、到伏爾加河。利用學生所置身於其間的大自然環境和周圍社會生活環境進行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活動中學,在與周圍事物及人的關係和作用中批判吸收。“給兒童以能動的有益的影響,以培養他們的觀點、信念和良好的習慣”。
擔任班主任多年以來,我一直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加環保組織,到圖書館整理書籍,到博物館參觀,到敬老院慰問老人,做交通安全小達人,親手種植植物.....學生適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擴大對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眼界,陶冶學生的情操。讓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實踐中學。同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學生進行基本的社會知識的教育。以社會為課堂,以實踐為教材,讓學生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接受基本教育和鍛鍊,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實現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
三、提高師德修養,和諧師生關係。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師生關係的核心是心理相容,心靈相互接納,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脫出來。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麼?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教師要俯下身子去聆聽學生們的心聲,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決定學生應該做什麼,怎麼學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教師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文明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只有教師的師德高尚,以身作則,以德動人,學生才能有樣可學,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德育教育的效果。
小學生年齡小,與教師在認識問題、處理問題上有非常大的差異。為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教師有必要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加強自身的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處理問題時充分理解學生,熱情地關心、愛護學生,消除師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師生關係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於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理解是建立師生感情的基礎,是積極行動的先導。無論什麼事情,學生不理解,你硬要他去做,總不會產生好的效果。為此,為了促進師生關係的和諧發展,我報考了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班,通過深入學習,瞭解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改變了我的認知。今年又報考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學會溝通技巧,和學生建立同理心,將有助於更好的和學生交流。同時也明白了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才會熱愛教師。師生之間關係協調,兩者才會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進入教育教學的最佳境界。
四、多元評價學生,促進全面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活動而無評價,學生就不能獲得最佳的,積極的和有效的發展。因此,他不僅組織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而且還注意通過科學的評價手段來引導學生在體驗學習的幸福中發展。不唯分數,不唯知識,而唯學生的全面發展,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精神生活、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教師應當瞭解孩子的長處和弱點,理解他的思想和內心更難受,小心翼翼地去觸動他的心靈“,在處理差生的問題上,蘇霍姆林斯基認定的差生要麼屬於”思維尚未覺醒“的學生,要麼屬於“天賦面紗尚未揭開”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一貫建議教師採用信任和尊重的原則,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要求在實施評價時,要十分助於保護學生的自尊感,榮譽感和自豪感。
幾年來的不斷嘗試,不斷摸索,讓我對教育的評價功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體會。評價在課程實施中發揮著重要的激勵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我們要重視激勵性的評價,如有教師鼓勵性的評價“好樣的”、“學得不錯”、“繼續努力呀”;“你看這位同學的眼裡一直有蘇老師,他聽得多認真啊!”“這位同學寫字的姿勢真好看,誰能像他那樣?”.....這些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全面提高。使課堂出現了活潑、熱烈的氣氛,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提高我們的教育素養,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我的一條最好的建議。讀書,我們一直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