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愛屋吉屋湮滅記

愛屋吉屋湮滅記

時間 無限 後臺 性價比 com 清算 愛我 我們 融資

技術分享圖片
成立一年半,拿到 6 輪融資,估值 60 億人民幣,在上海租房市場拿到 28% 的份額,“傭金只收 1 個點”的廣告語傳遍大江南北。
2015 年的愛屋吉屋是一個現象級平臺。2016 年裁員、市占率下滑,2017 年被曝出拉員工強制入夥投資,2018 年銷聲匿跡,2019 年 1 月,被曝官網、APP 停止運營。愛屋吉屋關門的速度也是現象級的。
2 月 18 日,網友爆料稱,愛屋吉屋官網、APP 已經停止運營。目前愛屋吉屋官網頁面顯示“一樓房東”,且頁面無法點擊。搜索愛屋吉屋的官網,已經跳轉到一個叫一樓房東的產品頁面,APP 也確實停止運營。這家公司飛速的隕落,像它出現時一樣突然,在中國互聯網發展歷史上,甚至可能都留不下一點印記。

爆發、掙紮、隕落
2014 年 3 月,土豆網原 COO 及 CFO、土豆網前高級 VP 黎勇勁、鄧薇聯合創立愛屋吉屋。當時創業大潮正盛,“燒錢”是個非常盛行的詞,網約車燒錢大戰,O2O 大規模補貼,連手機也是性價比盛行。愛屋吉屋號稱“用互聯網飛機大炮的方式挑戰傳統房地產中介的刀耕火種”,以顛覆萬億市場的決心加入了燒錢大軍。
2014 年 9 月,愛屋吉屋推出“租客傭金全免”的補貼策略,迅速博得眼球。在上海,愛屋吉屋當時快速拿下了整租市場中 28% 的市場份額,躍居第一。
2015 年,嘗到甜頭的愛屋吉屋切入二手房交易市場, “傭金只收 1 個點”的廣告語再度席卷全國。
2015 年 9 月,愛屋吉屋在上海的二手房交易達到 2400 多套,僅次於鏈家的 4000 多套。據 36 氪的數據,2015 年,愛屋吉屋在上海和北京兩地網簽交易數據顯示總成交 17893 套,套均總價接近 180 萬,預估全年總成交略高於 2 萬套,GMV 約為 400 億人民幣。
不到兩年時間裏,愛屋吉屋迅速完成 6 輪融資,創造了世界紀錄。融資方也全是大牛,順為資本、淡馬錫、晨星資本、高瓴資本等等。2015 年 11 月,愛屋吉屋拿下E輪 1.5 億美元融資,估值 10 億美元躋身獨角獸行列。而這也是愛屋吉屋最輝煌的一年。
隨後情況急轉直下,2016 年,愛屋吉屋市占率極速下滑。僅半年時間,在北京市場的市占率從3% 下滑至 1.46%。大本營上海的市場份額從5% 下滑到 1.5%。更雪上加霜的是,這一年,資本逐漸冷卻下來,愛屋吉屋的燒錢模式維持不下去了。
這一年,愛屋吉屋修正了之前的做法,終止了傭金減免策略,不再迷信互聯網渠道並開始鋪設線下門店。大幅減少了廣告投放的同時,又進行裁員節省開支。據當時界面新聞報道,愛屋吉屋後臺職能部門 400 人被裁,占到職能部門總人數的 20%,相當於公司全體員工數的6%。聯合創始人鄧薇當時對媒體說“現在考慮的是如何活下來”。
可是愛屋吉屋終究沒能活下來,根據雲房數據研究中心統計顯示,2017 年,愛屋吉屋在北京市場的市占率僅剩 0.48%,跌至第七。在上海市場排名第八,市占率降至 0.69%。再加上這一年的樓市調控,愛屋吉屋只能依靠關閉門店繼續“斷尾求生”。到 2019 年 1 月底正式停止對外正常業務,進入善後清算程序。
新瓶裝舊酒的互聯網思維
愛屋吉屋的曇花一現證明了資本加持的確可以迅速做出好看的數據,但如果沒有創新性的業務模式,資本只會讓企業快速走完一個生命周期。愛屋吉屋本質上沒有解決房屋交易的效率問題,只是借用互聯網的渠道,搞了一把促銷。
愛屋吉屋的模式乍看是有互聯網思維。通過取消線下門店節省成本,通過廣告+補貼的方式吸引購房者,以此迅速建立規模。互聯網同時還可以實現信息對稱,線上匹配提高交易效率。但這套模式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完全“跑偏”。
房產不同於網約車,這是一個高頻詢價、低頻交易,且流程復雜十分依賴線下的場景。特別是二手房,大部分人一輩子最多也只有2-3 次二手房交易。
業主不可能直接對接購房者,要選靠譜的經紀人省去看房、走手續的麻煩。購房者則需要優質的房源、靠譜的經紀人協助篩選協助。所以,愛屋吉屋燒錢根本不可能留存住用戶,讓用戶形成消費習慣更是荒誕。同時,線上匹配也只是理想化的狀態。
愛屋吉屋也看到了經紀人的作用,很快就調整了策略。“經紀人 6000 元底薪”、“平均月薪過萬”“65% 起的提成”等消息不脛而走。到 2015 年底,愛屋吉屋的員工數從 3000 多人飆升至 13000 多人。愛屋吉屋從互聯網信息平臺變身為房產中介。可這樣一來,愛屋吉屋除了投資方給的錢和純粹依賴線上平臺,跟其他的中介基本沒有什麽區別。
可誰不會做 APP 呢?鏈家會做,我愛我家也能做,與愛屋吉屋不同的是,這些老牌的房產中介都有線下門店。
在房產銷售上,線下門店一方面是實力的體現,可以增強業主和購房者對企業的信任。另一方面,線下門店可以承接很多功能,經紀人有了辦公的地方,依托線下門店可以輻射周邊更多小區。而純線上平臺只能依靠大規模投放廣告來吸引用戶主動詢問(據人民網 2015 年 7 月報道,愛屋吉屋的廣告帶來的業主主動委托大約占到房源的 50%)。純依靠線上獲客,效率不高,效果也會逐漸遞減,更麻煩的是拿不到好的房源。
與此同時,投資方的錢變成了雙刃劍,錢可以燒,但投資人要看到效果,看到未來的前景。愛屋吉屋無奈采取了飲鴆止渴的套路。
一方面,經紀人雖然能拿到高薪,但都有嚴格的 KPI 指標,據當時媒體報道,以房屋買賣業務為例,單個經紀人每月完成不了兩單就會被開除。
另一方面,愛屋吉屋還被指“花錢飛單”,即吸引了一批有帶著原公司的房源、即將成交的客戶,把這些訂單放到愛屋吉屋平臺上成交。這樣雖然有了好看的數據,但完全陷入惡性循環。
在 2016 年,愛屋吉屋不再堅持線上,開始鋪設線下門店。此時,愛屋吉屋變身傳統中介,基本失去了想象力,剩下的只是如何活下去。隨後也就是我們所看到的,裁員、強制入夥投資等措施。可從 2016 年下半年開始,房地產調控、交易熱度下降,愛屋吉屋大勢已去。
復盤:互聯網並不能顛覆一切
復盤愛屋吉屋,其實這家公司失敗的原因根本上是,沒有顛覆性的模式,純靠燒錢無法撬動房產這個龐大的市場。而盲目地燒錢補貼,帶來的是居高不下的成本、難以到位的管理。
房產中介並不是一個利潤率極高的行業。這個模式極其依賴經紀人,人員成本很高只有在交易量非常高的情況下才能成型。但愛屋吉屋把原本就很高的成本翻了一番。
愛屋吉屋最初版本的薪酬方案是,基本工資 6000 元,分為 4100 元底薪加 2000 元績效工資兩部分,而傳統中介經紀人的基本工資普遍在 3000 元左右,其他收入則全部來自業績提成。更為致命的是,愛屋吉屋規定經紀人的傭金起提比例為 65%。6000 元加上高達 65% 的提成,愛屋吉屋但是人員成本就得上億元。
做過銷售的都知道,高薪+高提成、過高的 KPI 並不是科學的管理方法,愛屋吉屋涉及的激勵效果顯然缺乏對行業足夠的理解。
房產的確是想象力無限的市場,但這並不意味著僅憑燒錢就能把這個市場顛覆。過於迷信互聯網模式,忽視行業在很長時間裏積累的經驗,導致愛屋吉屋把幾十億的資金沒有用在刀刃上,最終走上末路。
時間推到 2018 年,O2O 燒錢補貼已經偃旗息鼓,共享單車中摩拜並入美團,ofo 深陷押金難退,連當初依靠燒錢補貼成為獨角獸的滴滴也被曝出裁員。
互聯網燒錢的確可以快速確立市場地位,但依靠資本建立起來的泡沫最終難以避免破裂的風險。愛屋吉屋的快速隕落說明,沒有真正顛覆性的模式,不要妄談顛覆,互聯網不是什麽都能往裏裝的框。傳統行業問題雖然多,但也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必定是試了很多錯、做了很多調整,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本文轉自:https://www.linuxprobe.com/love-house-yoshiya.html

愛屋吉屋湮滅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