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專案經理,最想知道的八件事!
文 / 王不留(微信公眾號:程式設計師生存指南)
2020年過得真快,一晃熱鬧的國慶節結束了。回顧這一年,印象最深的應該是這場疫情,其它時間可能是將一天的工作生活複製了180次。
作為一家軟體公司,涉及實施的專案經理很多很辛苦。他們也很苦惱,主要集中在這幾個方面:
1)我是被領導趕鴨子上架負責這個破專案的。剛接手這個專案,啥也不知道,壓力山大。
2)讓我一個人管這麼多專案,就配了兩三個人。另外,錢還少,有的員工比我的工資還高。
3)區域現在人少專案多,我們以前還能搞搞團建,現在也沒有了。大半年了,除了工作,就是加班,沒其它樂子。
4)專案組每天都在忙碌,啥時是個頭?每天不斷的需求,分配的任務,弟兄們愛理不理,沒時間觀念。搞到最後全是我加班解決。你說這是什麼事兒?啥事都要自己搞,好心累!
5)團隊中有的同事比我的工作年限還長,一些任務分配不下去,大家都不理解我。另外,工期又緊,領導、客戶都在催促我。我很無助很無奈,但這些又不方便和直接領導吐槽。唉。不想幹了。
6)天天和客戶扯淡,沒時間搞技術,開發水平嚴重下降,感覺人已經廢掉了。
7)有些客戶特讓人心煩,每天看我不順眼似的,不安排一兩件事,他心裡不爽。這也就罷了。給他幹了這麼多事,專案驗收時他就慫了,沒有擔當,不願簽字蓋章。我特想揍他。
……
專案經理的吐槽太多。真正梳理下來。集中在這幾條:
1)專案不好做,工期難以控制;
2)專案成員無法管理,安排的任務分配不下去;
3)領導只知道完成業績,不能體諒大家的辛苦;
4)區域有難處,但要合理配置人員,不能一人當兩三個人用;
5)接手的專案太多,沒有閒暇時間;
6)想學習技術,這是吃飯的本錢。管理太虛,看不到效果;
7)專案做得不好還扣錢。
綜合以上,大家的心聲就是:更想再回到從前,當個快樂的程式設計師!
這些問題,記到本子好久了,最近集中梳理了一遍,我想以個人的經歷嘗試著回答上面的一些問題,不保證正確,而且可能觀點偏頗,但應該會有那麼一點點借鑑意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要不要當專案經理?
我們的人生每個階段大致是相似的。3歲上幼兒園,踏上漫長學習路;7歲上小學,痛苦求學之旅正式開始;19歲上大學,迎來學生時代最後的狂歡;24歲大學畢業,轉變身份踏入職場;30歲左右結婚生子;60歲退休,安享天倫之樂。
我們職業規劃也是如此,相應的年齡段做相應的事情。
為了證明自己不是瞎扯,搬個理論上來。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由美國職業管理學家薩柏提出,理論的核心在於職業縱向發展階段的研究,基於對美國人群(中國人也適用)的研究,將人的縱向職業生涯發展過程分為五個階段,分別是:
1)成長階段,0-14歲,建立自我概念,對職位好奇,有意識的培養職業能力;
2)探索階段,15-24歲,自我考察,職業探索,完成初步就業;
3)建立階段,25-44歲,獲得工作領域,謀求發展;
4)維持階段,45-64歲,維持地位,維持工作和家庭的關係;
5)衰退階段,65歲及以上,退出職業,開發社會角色。
職業生涯發展階段理論中最為核心的建立階段,包括嘗試期(25-30歲, 尋求職業及生活上的穩定)和穩定期(31-44歲, 職業發展和轉折期),也就是職場黃金二十年。
那麼在國內,我們到34歲時候,即第一個黃金十年結束時,會存在一個分界嶺。
1)假如還在基層,可能會被優化掉,重新找工作,可能繼續做基層,重複以前的工作,渾渾噩噩度過職業生涯的後半段,60歲退休;
2)假如已成為一個管理者,則可能在基層或中層的管理崗已磨礪3-5年,憑這些經驗和實力,開始或已經步入職場的後一個黃金十年,即34-44歲。
按上面的理論,大家作為專案經理,已經是一位基層管理者,正是職場開掛人生的開始。
現在如果退縮,那麼自己設定的一個職場天花板已經形成。自己再想突破它,很難!
可能大家會想:我沒退縮啊,我只是想搞技術,不想再搞實施了。
我們再看下技術線。
提前宣告,我不是指讓大家做純管理,而是做一個有技術能力和業務水平的管理者。
大家都是科班出身,玩JAVA和資料庫肯定是綽綽有餘。大家更想做的應該是從事技術研發,掌握新技術。
首先我承認技術是值錢的,前提是要擁有別人無可替代的技術,或者說是達到技術專家的水平才行。
按照二八原則來看,世界上 20% 的人掌握著世界上 80% 的財富。
同樣的道理世界上可能只有 20% 的人才能達到技術專家的水平,80% 的人都是普通的技術水平。
將範圍縮小至公司級時,理論一樣成立。
我們為什麼想學技術?說直白一點,肯定是想讓自己增值,讓自己更值錢唄。
那麼同樣的技術水平,人又多?如何讓自己增值呢?
對於我們來講,拓展自己的邊界和知識可能比精專技術更容易。
要拓展自己的邊界,又會扯到團隊管理,現在的軟體開發已經不是個人英雄的時代,均需要團隊協作來完成。所以,我們要增值,自然還會去做研發經理。
閒聊時,大家很羨慕公司的研發經理,坐在辦公室。不用於客戶打交道,避免了很多煩心事,能夠專注於技術研發,專注於產品設計。假如有人撂蹶子,自己也不怕,反正自己能搞定。
而專案經理卻要直面客戶。如果客戶認真負責,積極協調,專案就很容易按期完成;如果客戶敷衍了事,做事推脫,自己就會被搞得心力交瘁,還完不成任務。
我們只想搞技術,比如對著電腦,你讓它做什麼,就做什麼。而與人打交道就不一樣,會遇到各種問題,讓人心情時好時差。難以處理,難以成效。
其實研發和交付,在管理上是相通的。專案經理遇到的煩惱,研發經理一樣會碰到。
研發經理的客戶在哪兒?就是我們呀。我們提個必須實現的奇葩需求,你認為他們的心情是好還是壞?
以上只是說明,咱們不要把技術和管理很生硬地割裂開。雖然咱們因為客觀條件,不能專注於技術,但可以在專案管理過程中提升技術開發能力呀。
以前提到過一個解決思路。可以參考文章《從事運維工作的程式設計師提高開發能力的一些方法》。
我認為大家能成為專案經理是幸運的。不管是自願還是強制,大家及早抓住了這個提升能力的機會。在這個平臺上,大家其實可以盡情實踐自己的管理想法。越早踩坑,後面可以越少走彎路。
大家先認清專案經理這個崗位,在這個平臺上學到東西才是關鍵。不希望大家在這個平臺,把一年的經驗複製使用多年,那肯定是無法進步的。
對專案經理崗位有個較好的認識後,我們再談談專案經理應提升的能力,這是我們前進的方向。
2、怎麼當專案經理?
我們用下圖的“專案經理心智成長模型”做個對標,看看我們如何把專案經理做好。
要成為合格甚至是優秀的專案經理,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礪煉”,這個時間的長短,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專案經理的“悟性”和“努力程度”。
專案經理需要從“全面考慮問題”、“把握輕重緩急”、“平衡各方期望”、“冷靜對待異議”、“善於承擔壓力”和“不計個人得失”六個方面打磨自己,實現“心智”晉級。
專案經理心智成長模型所表達的基本含義是:
一個剛剛走上專案經理崗位的人員(我們姑且稱之為“初級專案經理”),一般可能只具備“全面考慮問題”、“把握輕重緩急”、“平衡各方期望”三個特質中的一個或兩個;
隨著在工作中的不斷“礪煉”,專案經理逐漸具備了“全面考慮問題”、“把握輕重緩急”、“平衡各方期望”這三個特質,成為了合格或是中級專案經理;
隨著工作經驗的日趨豐富和自我成長,專案經理慢慢地又具備了“冷靜對待異議”、“善於承擔壓力”和“不計個人得失”這三個特質,成為了優秀或者是高階專案經理。
我們通過上圖,可以反思自己還有哪些不足需要彌補。
可能有人說,我好像都掌握了,怎麼還只是一個專案經理?
很抱歉,屈才了。有必要聊下優秀人才發現機制。
3、專案經理優秀品質如何被發現?
咱們的專案經理可能會被多重發現和考核。
一方面是專案經理的直接領導,即專案主管對你的認可,以及區域管理者對你的認可,再往上就是公司層面對你的認可。
另一方面是專案管理辦公室(簡稱:專案辦)通過專案管理或專案表現對專案經理的評判。
專案管理辦公室會發現和物色區域優秀的專案經理。並通過質量保證員(QA),在與專案經理的日常工作交流過程中對其進行評判。
另外,還有一個平臺,可以展現自己的能力。專案辦運營的專案經理微信群和QQ群,以及專案管理財富庫。
咱們專案經理是最瞭解公司業務的人員。大家身處一線,直接與客戶對接,最明白客戶的想法和需求,所以最容易出彩。
運營專案經理的這兩個社群,就是想讓大家多交流思想,交流業務心得,共同成長。
然而,咱們的微信群和知識財富庫的互動分享並不多,氛圍很冷清。
這其實不是我們想看到的。為了讓大家能暢所欲言,我們並沒有邀請專案主管及以上人員入群。
當然,這裡面可能缺乏各種激勵和保障機制。專案辦也在學習網際網路社群的玩法,希望把這兩個群活躍起來,而不是現在的狀況:
只有問題,沒有答案。
4、專案管理太難,還是搞技術吧?
一個成規模的公司,其職業規劃基本上會固定下來,形成多條人才晉升通道。
對交付線的說,通常是 助理軟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專案經理->高階專案經理(專案主管,或大專案經理)->區域專案總監->公司專案總監等。
專案經理想搞技術,也是可以的。並不是說只有進公司研發部門這一條路。
咱們可以靠自己努力,組成一個區域的虛擬研發團隊,兼職解決區域其它團隊的需求或技術難題,把這個虛擬團隊的工作做實,慢慢地就會變成區域內部的研發中心。
區域內部的研發組織需要有一個內部孵化演進的過程,而不是單純靠外界介入成立。
比如公司依據行政命令在區域內部成立一個研發機構,但如果沒有具體的工作目標或能落地的手段及措施,也很難成型。
所以,事在人為。莫抱怨,靠自己的力量緩慢地推動區域發展。
另外,做專案經理後,通過對客戶業務多年的深刻理解,是可以輕鬆轉入技術線的。
公司很多產品線負責人都是在專案經理崗位歷練後,對負責的產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客戶的業務有了更深入的把握後,逐步轉入產品研發的。
5、不懂理論知識,能做好專案經理嗎?
可以換個說法:懂專案管理的五大過程十大知識域,就是一名合格的專案經理嗎?國外不知,這是老外總結的一套理論,在國內不可行。
這些只是基礎知識。只有把這個基礎工作夯實的基礎上,加強六大特質的鍛造,才能從初級到合適,並最終變成優秀,可繼續參考“專案經理心智成長模型”。
而且我們公司基於PMP、CMMI5、ISO體系,整合成了一套完整的組織標準過程。
大家沒有基礎知識也沒問題。我們已對體系精簡再精簡,形成了《專案管理一頁紙》,按這個文件做專案管理,八九不離十,不會有太大偏差。做第一個專案,可能磕磕絆絆,做第二個專案就可以得心應手了。
6、作為一名專案經理,特想揍客戶怎麼辦?
與客戶產生衝突的時段通常是在與客戶對需求的時候。比如客戶讓你實現“使用者APP的主題顏色能根據手機殼自動調整。”(2018年8月,某公司產品經理與程式設計師因“手機殼顏色打架”而被雙雙開除,離職的時候又幹了一架。)
客戶需求,這是一個讓專案最頭疼的字眼。每當想起客戶需求,就想起了以下這些話:
1)專案經理說:這是你的個性需求,不具有通用性,我們不建議做。客戶說:不做可以,我們找你們領導去,我們是花錢買了你們產品的。
2)客戶說:“這個頁面風格太難看,給我換個風格。”專案組加班加點調整N次後,“我發現還在第一版的頁面更適合我們,還是換回去吧。” 專案經理:“我暈。”
3)專案經理說:等你們內部鬥爭完,你們協調完了,我再調研需求。
似乎,我們在需求上無能為力,我們永遠在追趕客戶的需求,滿足他們的現狀,把N多家的客戶需求都加進軟體中,只要能實現的,我們儘量咬牙實現了。
最後,我們發現,我們的軟體無比複雜,誰也不知道這個需求當時為什麼是這樣的。因為無比複雜,所以實施、培訓、技術支援都成了問題,穩定性更成了問題。
程式碼互相交叉,根本無法理清有多少交叉影響點。維護的軟體工程師都快崩潰,天天在祈求,千萬別接到客戶電話,千萬別接到客戶電話。
上面的牢騷歸牢騷,打鐵還需自身硬。
我們把業務知識紮實,用自己深厚的專業知識,獲得客戶的認可,進而引導客戶選擇合適靠譜的方案。
控制自己的情緒,就事論事,不帶感情色彩,和客戶討論和商定需求。
兩者之間不是對抗,而是合作共贏,核心是對客戶有價值,對公司有價值,對自己有價值,爭取三方共贏吧。
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處事特點,更多技巧需要大家共同來摸索。歡迎大家把經驗分享出來。
7、區域就不能多招些人嗎?
資源永遠是不飽和的。公司成本每年都要增長,業績目標也在不斷提高,從公司到區域再到專案組,各方壓力都很大。
我們團隊缺人,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
1)團隊真的缺人。專案優質,合同額高,工期緊;
2)專案經理的工作安排不下去,想通過招新人,來完成任務。
這些需要通過公司體制來完成。公司今年邀請諮詢公司匯入組織績效,引入業務運營體系,就是想全面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讓大家敢闖敢搞,多勞多得,不勞不得,能者上庸者下。緊緊圍繞人效和費用開展經營,關注組織績效。
8、專案驗收延遲還會被扣錢?
其實這個問題少了一句話:專案提前驗收是有獎勵的。有獎有罰,公平合理,這就是我們經常所說以結果為導向。專案經理做為專案的第一負責人,理應對專案的按期交付負責。
雖然有各種原因,比如客戶原因,環境因素,專案驗收延遲了,但不能認為這不是自己的問題,就不去推動。
咱們很多專案經理,畢竟是技術出身,與人交流比較靦腆。感覺客戶沒提驗收,自己也不好意思去催他們。
另外,專案驗收的推動,咱們不少專案經理認為這是客戶經理的事情。反過來,客戶經理又認為這是專案經理的事情。
這種扯皮的事情很多。我們還是不要指望別人,把自己能做的做好。
專案按期交付的責任很明確,這就是專案經理的工作。
我們除了積極推動專案進度,推動專案驗收,還應多和客戶聯絡,處成朋友,處成熟人,然後多訴訴苦。這樣效果會好得多。
有不少專案經理反映客戶經理不給力。不給力就自己搞,一兩頓飯就能解決的問題,那就向區域領導請示後,自己來處理。
咱們就要有擔當。專案按期驗收就是專案經理的責任。在遵守公司規章制度的情況下,很多推進思路或解決方案都可以在請示領導後主動去嘗試。
多實踐,才有經驗;多總結,才有經驗;多分享,才能固化經驗。
最後,希望大家互幫互助,把自己的經驗總結分享出來。
專案辦會參考技術委員會每週技術分享的方式,定期召開“專案管理經驗分享”視訊分享會,給大家提供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
希望大家多參與,多學習借鑑。看得多學得多,在專案管理方面的思路才會多,解決問題才會更得心應手。
每位專案經理都是專案第一負責人,是小CEO,腳踏實地在這個平臺上,多練手多實踐。接受它,再嘗試改變它。提升自己的能力,開闊自己的視野,相信會成長更快,也會更值錢!
程式設計師生存指南 發起了一個讀者討論想說點什麼?
* 作者簡介:王不留(微信: wbliu85),早晨四點開啟奔跑人生的一枚非典型程式設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