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情感AI是AI向前發展的重要方向

情感AI是AI向前發展的重要方向

事實上,近年來隨著情感AI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央視節目中的特種兵測謊場景只是小試牛刀。在真實世界中,情感AI技術已經開始在安防、廣告、教育等與特殊人群密切相關的行業中得到初步應用。

而在被視為高階服務業的金融業中,各種人群會因為與金錢之間的千絲萬縷的關係而時刻發生著極為複雜的各種互動,爾虞我詐、互相博弈等情形比比皆是,情感AI技術在這樣的關係高度複雜、利益緊密相關的場景下將大有所為。

為了說明情感AI技術對於金融行業的重大影響,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情感AI技術的基本原理和發展前景。

情感AI時代的帷幕已經拉開

情感認知是人類的本能,幾乎每個人都具備這種認知能力(EQ)。然而,與智商(IQ)不同,這種有關情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結果在過去很難被量化,我們只能憑藉主觀判斷(各種形容詞)去評價某個人的情緒狀態。

如今,情感AI技術就是要解決這個量化問題,它是通過什麼原理實現的呢?

(一)情感AI技術的起源:保羅·艾克曼與羅莎琳德·皮卡德

情感AI技術的基礎在於心理學層面的情感識別分析技術,在該技術出現前,人類的情感只能用語言去描述,屬於純粹主觀經驗判斷。而情感識別和量化技術由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教授創立,其最大的學術貢獻是面部動作編碼系統(FACS)。通過該技術,人類第一次可以通過科學標記計量的方法將高興、傷心、害怕、憤怒、厭惡、驚訝、輕蔑等七種基本情緒進行科學定性定量分析。

而情感AI概念則是在1997年由麻省理工學院(MIT)世界著名AI專家羅莎琳德·皮卡德教授提出,其在MIT的跨領域尖端科學實驗室Media Lab從事機器學習與神經科學的交叉研究,一手創立了Media Lab情感計算研究部,致力於將AI技術引入到情感的識別和量化研究中,她的著作《Affective Computing》開創了電腦科學和人工智慧學科中的新分支——“情感計算”,從此開啟了情感識別分析與AI技術相結合的全新情感AI時代。

(二)情感AI是AI向前發展的必然方向

情感AI=情感識別分析+AI。近年來,伴隨著AI應用強大風口的到來,情感AI領域成為AI時代的重頭戲和新路標。

具體來說,AI技術應用的爆發發生在2010年後(參見圖1),相關技術相繼在大資料分析、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圍繞資料處理、語音、影象等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業創新大量湧現。

而按照尤瓦爾·赫拉利等人類學家的觀點,人類的能力分為身體能力和認知能力兩種。在工業時代,機器替代了人的體力即身體能力;在AI時代,機器替代的是人的腦力即認知能力。而認知能力又可以分為與智商相關的認知能力和與情商相關的認知能力。前者幫助人類解決自身與外部世界的認知和交流問題,比如處理資料所需的數學能力以及認知世界所需的影象、語音識別能力等。後者是解決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問題,比如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商業活動中的談判博弈能力等,這些都需要準確評估他人的情緒、偏好等心理狀態。

目前的AI技術應用大多集中在與智商相關的智慧領域,並且相關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無論是數字處理能力還是影象、語音、語義等資訊的識別能力,AI已經開始超越人類,相關技術紅利和創新已經漸漸看到了天花板。

因此,很多AI領域的頂級學者都在探索AI技術下一步發展的方向。例如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與視覺實驗室負責人李飛飛教授認為,“下一步人工智慧的發展,需要加強對情感、情緒的瞭解,要走進認知科學,心理學。未來,從情緒到情感,最是人工智慧未來前進的方向。”

《人類簡史》作者著名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剛剛出版的新作《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中論述道:“情緒也不是什麼神祕的現象,只是生化程式反應的結果。因此在不久之後,只要用機器學習演算法,就能分析身體內外各種感測器所傳來的生物統計資料,判斷人的性格型別和情緒變化”。

因此,從機器替代人類的大邏輯和歷史路徑來看,情感AI技術從實驗室、象牙塔走向普羅大眾,現在僅僅是個開始,但是其改變世界是“必然”。那麼,情感AI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將有什麼樣的新局面呢?接下來,筆者將以金融反欺詐為例,來闡釋情感AI技術對金融世界的潛在影響。

情感AI技術如何實現金融反欺詐?

金融的本質是實現資金在供求雙方順利融通。而資金的提供者和資金的使用者之間天然存在資訊不對稱問題,因此就需要金融機構以儘量低的成本去降低或克服資訊的不對稱,這是金融機構存在的根本價值。

由於資訊不對稱形成的金融風險可以分為客觀層面的信用風險和主觀層面的欺詐風險。其中信用風險的成因較為複雜,與資金使用主體的自身情況、市場政策等外部情況相關,其造成的損失是相對損失,存在一定概率。而欺詐風險則不同,其屬於資金使用主體惡意為之,其結果是絕對損失。因此,欺詐從來都是金融行業的毒瘤、金融機構的夢魘。

而由上文可知,情感AI技術的源頭就是為解決“測謊”等情緒情感問題。因此,情感AI技術深刻改變金融業的開端就應該在金融反欺詐領域。事實上,情感AI技術在金融反欺詐領域的應用早已不是理論推演,平安一賬通、翼開科技、竹間智慧等金融科技公司正在努力將其一步步變為現實。筆者經過調研發現,目前這些公司的具體解決方案的底層技術邏輯類似,請看下文分析。

(一)情感AI技術為何能實現金融反欺詐?

情感AI技術在金融反欺詐過程中的角色,目前主要是替代信貸稽核人員從事貸前面審環節。在傳統信貸操作中,一個經驗豐富的信審人員可以通過資訊分析和察言觀色等手段識別出惡意騙貸者,甚至有的時候需要憑藉長期從事類似工作形成的職業“直覺”來認定,也就是格拉德威爾在《眨眼之間》一書中詳細闡述的“不假思索的決斷力”。在從前的人類認知中,有時候將這種能力歸結為某種“天賦”,甚至帶有某種不可知的神性意味。

然而,由於心理學和AI技術的突飛猛進和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將這種能力定義為一種更為複雜的決策演算法,是大腦神經元進行大量碳基計算的結果,而只要資料足夠巨大,基礎演算法足夠精確,人工智慧通過矽基計算一樣能夠達到同樣的結果。情感AI技術能夠從事信貸反欺詐,就是讓機器擁有了原以為人類獨有的在信貸欺詐識別領域的“不假思索的決斷力”。

機器是如何做到的呢?來看情感AI技術金融反欺詐的底層邏輯:

首先對金融機構的歷史視訊、音訊資料進行抓取處理,得到微表情、聲紋等核心的可用資料資源;

其次是對這些可用資料進行測量和標記,將其轉化成心理學情緒指標資料;

隨後,通過機器學習得出這些心理學指標資料與欺詐結果之間的關係演算法,建立計算模型;

最後,將新使用者的資料納入模型進行分析,計算出被測主體的欺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