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手機智慧語音助手為何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手機智慧語音助手為何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你或許幻想過,擁有一個像電影《鋼鐵俠》賈維斯一樣的 AI 管家,它可以進行獨立思考,還能幫你處理各種生活事務。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工智慧技術已經化身為手機語言助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熟悉的蘋果 siri、華為小藝、三星 Bixby、小米小愛同學、OPPO 小布、vivo Jovi 等都是語音助手的典型代表,很多互動功能通過語音助手基本可以實現,比如我們可以很輕鬆的藉助語音助手實現一系列諸如開關空調、開啟電視、開啟窗簾等操作,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一套智慧家居。

一段時間,語音助手成為手機廠商新品釋出會上的必講環節,總是會重點展示。然而,回顧今年的新品釋出會,語音助手已經很少再被提及,這樣恰恰反映出語音助手的尷尬處境。雖然語音助手的覆蓋面在一步步提升,但是其使用率卻始終沒有太大的突破。以蘋果的 Siri 為例,據 Verto Analytics 調研機構統計,其使用率為 19.6 %,依賴度僅為 11%,每位使用者每月平均使用時間大致只有 14 分鐘。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遠離語音助手呢?

使用場景有限 沒有你想得那麼善解人意

作為一項全新的互動方式,通過語音來給手機發出指令,相比用手來觸控一層層的選單選項,首先是效率的提升,讓它來幫助使用者實現很多功能操作,例如播放歌曲、查天氣日期、開啟 App、發簡訊、打電話、叫外賣、設鬧鐘、尋找手機等等。

藉助人工智慧技術,語音助手還會不斷學習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提升互動體驗。一些手機廠商還為使用者提供了自定義指令,通過設定的關鍵詞觸發指令,可以實現多項功能的同時呼叫。例如,當我們發出“我要運動”的語音指令,智慧語音助手就會幫我開啟藍芽、開啟音樂軟體、將音量調節至 50% 等一些列操作。

儘管手機上語音助手的功能越來越豐富,體驗在不斷提升,但使用者的使用率卻不高,究其原因,一是使用場景有限,二是效率不高。

在場景使用方面,手機作為移動裝置,人們使用的場景更加多樣,可能是通勤上下班的路上、公司、商場或者一家咖啡館…… 這些公共場合必不適合使用語音助手,我們很難在地鐵或是公司裡喊一聲“Hi XX”喚醒語音助手,然後讓它來幫你撥打個電話或者給某人發個訊息,這難免會有些尷尬。

即便你願意通過語音去操控,還需要考慮隱私的問題,相信絕大多數人不會在公共場合讓語音助手來幫你傳送資訊,或者讓語音助手來說出你剛才搜尋的資訊。

當然,家裡或是開車時是語音助手適合的使用場景,利用語音助手發訊息或是設定導航等,在一些相對私密的場景中語音助手便可以幫助使用者解決一些問題。

語音助手“效率不高”又該如何理解?我們可以用鬧鐘來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對語音助手說“定一個 8 點的鬧鐘”,語音助手助手一定不會明白你是要定個“明天 8 點的鬧鐘”,還是“晚上 8 點的”?而在你與語音助手反覆確認中,可能效率上並沒有你用手來操控的效率高。

另外,很多時候語音助手是與智慧家居相連線的,而用語音助手操控智慧家居需要精準的失敗率,就像上面的視訊所展現的一樣,一旦語音助手理解有偏差,不但沒有提升體驗,反而會引來很多麻煩。

這些體驗上的不友好也就造成了語音助手使用效率不高,甚至很多時候還需要使用者去迎合它,才能最終實現想要的操作。說到底就是,目前的語音助手還處在一個比較初級的階段,只能去完成特點的指令操作,而無法真正的像人類一樣和使用者進行對話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