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貝索斯的一小步:競爭推動人類走向太空

貝索斯的一小步:競爭推動人類走向太空

貝索斯的一小步

穿著藍色宇航服的貝索斯帶著牛仔帽邁出太空艙,向在德州沙漠裡等候降落的人群微笑揮手。11 分鐘的飛行很快結束,兩鬢已經有些斑白的他終於實現了自己孩童時期的夢想,至少是邁出了第一步。

無論是對他個人,還是對藍色起源,還是對太空旅行,此次飛行都只是一小步。但只有這些冒險先行者不斷累積矽步,才有可能推動人類朝著太空旅行以及星際移民,在未來邁出決定性的一大步。

繼上週的維珍銀河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之後,藍色起源(Blue Origin)創始人貝索斯今天也乘坐自家 New Shepard 火箭,進入了距離地面 106 公里的地球軌道,成為第二位乘坐自家太空旅行公司飛行器升空的億萬富翁。個人身價超過 2000 多億美元的全球首富已經辭去了亞馬遜 CEO 的職位。

貝索斯之所以挑選今天(7 月 20 日)這個日子,因為這是美國乃至人類航天曆史的一個里程碑。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國宇航員乘坐阿波羅 11 號飛船成功登月。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說出了那句經典的“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但是人類的一大步。”

那年 5 歲的貝索斯也在電視前觀看了登月轉播,和無數孩童一樣,他對航空航天充滿了夢想。正因為如此,貝索斯在完成太空之旅之後向阿姆斯特朗致敬,“這只是藍色起源計劃的一小步。我們真正想做的是建造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行器,修建一條太空之路,讓我們的孩子建設未來。”

隨 57 歲的貝索斯一道體驗失重感覺,從太空觀摩地球的還有 82 歲的美國傳奇女飛行員芬克(Wally Funk)、18 歲的荷蘭大一新生達蒙(Oliver Daemon)

以及貝索斯的親弟弟馬克・貝索斯(Mark Bezos)。這趟飛行同時創造了進入太空宇航員的年齡最大記錄和最小記錄。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沒有駕駛員的載人太空旅行。在起飛之前,四人在得克薩斯州的發射基地進行了 14 個小時的訓練。

此前花了 2800 萬美元拍賣到船票的神祕旅客因為“時間衝突”理由,主動退出了此次飛行。原本預定第二批升空的荷蘭男孩達蒙接替了這個座位。他的父親是荷蘭私募投資大亨,這是他給兒子送上的高中畢業旅行。

貝索斯原本想成為太空旅行第一人,他早在 6 月初就宣佈計劃在 7 月 20 日乘坐火箭進入地球低軌道,並通過拍賣方式發售第一張船票。但在他宣佈安排不久,維珍銀河創始人布蘭森卻提前了自己的發射計劃,比貝索斯早了 9 天時間升空,也把太空旅行第一人的光環攬到了自己手中。

雖然被布蘭森搶了首飛的光環,但這並沒有影響貝索斯的興致。貝索斯激動地表示,自己實現了男孩時期的夢想。“大家都問我是否緊張,我只是感到好奇,想知道可以感受到什麼。”創造最老宇航員記錄的芬克更是激動萬分,她原本在 1961 年就完成了 NASA 的“水星 13”專案(送女性進入太空)所有訓練,但因為專案取消被迫擱置了自己的宇航夢想。貝索斯給了耄耋之年的她圓夢機會,完成了人生最大夙願。

長達 18 米的 New Shepard 火箭升空之後,在距離地面 76 公里的高度與太空艙分離,然後垂直降落回到距離發射基地幾公里的空曠地帶。載著四名旅客的太空艙繼續升空直至距離地面 106 公里的高度,四人可以解開安全帶,在外太空邊緣體驗近 4 分鐘失重感覺。之後太空船返回大氣層,最後開啟降落傘降落在沙漠地帶。整個飛行時長近 11 分鐘,火箭和太空艙都是再次使用的。

馬斯克不屑一顧

在全球媒體關注和社交網路熱議中,或許只有馬斯克對貝索斯此次太空旅行不屑一顧。“他只是在地球邊緣轉悠轉悠”,馬斯克幾天前以大笑的表情在推特上轉發了粉絲嘲諷貝索斯的圖片,又雙叒叕公開貶損貝索斯並沒有真正進入外太空。

眾所周知,馬斯克一直瞧不上貝索斯,多次在公開場合嘲笑藍色起源在航天領域只會追隨自己。但相比馬斯克的張揚無忌,貝索斯始終以一種沉默是金的態度應對。貝索斯從不公開回應,更不在推特上鬥嘴。

相比布蘭森九天前在離地 80 公里的低軌道底部邊緣飛行,貝索斯此次的飛行高度更提升了一點,正好超過了 62 英里(約合 100 公里)的外太空與大氣層的分界線 —— 卡門線,但在卡門線以上只停留數分鐘時間。從這個角度來說,馬斯克嘲諷貝索斯只是在地球邊緣轉轉,也並沒有問題。

相比維珍銀河和藍色起源只是在地球低軌道體驗失重,馬斯克的 SpaceX 則計劃今年年底直接將旅客送入國際空間站,並繞地球軌道進行飛行。SpaceX 已經在去年 5 月通過“獵鷹 9 號”火箭,將兩名美國宇航員送入了國際空間站。這是 SpaceX 首次送人進入太空,也是美國自 2011 年太空梭退役之後首次使用國產飛行器載人航空。

當然,馬斯克只是看不上貝索斯,對老前輩布蘭森還是給予了足夠的尊重。在布蘭森升空之前,貝索斯甚至親自到維珍銀河的發射基地送上祝福。布蘭森無疑值得所有人的尊重。他的一生充滿傳奇冒險,上天下海探索地球,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蘋果傳奇廣告《非同凡想》裡面致敬的第四位人物就是完成熱氣球飛躍大西洋壯舉的布蘭森。

對布蘭森來說,帶著公司高管一道進行首飛,完全符合他的行事風格。布蘭森甚至對媒體表示,太空旅行公司創始人要是真有自信就親自首飛昇空。但實際上,布蘭森的這一飛僅僅是維珍銀河飛行器的第四次試飛。他搶先貝索斯升空首飛,多少是為維珍銀河隨後的融資和預定進行推廣。

在布蘭森成功首飛之後,他的維珍銀河就隨即宣佈了 5 億美元的融資計劃。買票預定上太空的使用者也超過了 600 人,每張預售票在 25 萬美元左右。藍色起源還沒有公佈目前的太空艙票價和預定人數,外界也無從得知達蒙的億萬富翁父親為自己孩子這趟畢業旅行支付了多少金額。布蘭森冒險並不稀奇,但世界首富貝索斯此前行事一向謹慎低調。雖然 New Shepard 火箭此前已經成功試飛了十多次,但貝索斯決定自己親自登艙首飛,依然令人感到驚訝。

並不是誰都有這樣的勇氣,除了那位花了 2800 萬美元拍下座位票的神祕乘客,曾經飾演喬布斯的美國影星艾仕頓庫徹(Ashton Kutcher)也退掉了維珍銀河第二班的船票上太空。妻子米拉・庫妮絲(Mila Kunis)勸說庫徹,他是個已婚男人,而且孩子還小,這個時候去太空旅行對家庭來說並不是一個明智決定。

競爭者共同夢想

這三位從事太空旅行競賽的億萬富翁,正好是五零後、六零後和七零後。雖然馬斯克一直樂此不疲地嘲諷貝索斯是跟屁蟲,但實際上兩位億萬富翁都有著同樣的夢想,也是差不多時間開始投資太空旅行領域。

藍色起源起步於 2000 年,貝索斯在前一年看了一部講述航天夢想的勵志電影《十月的天空》,回憶起了自己童年時的航天夢想,萌發了自己創辦一家太空公司的想法。第二年他在納斯達克網路泡沫的高點拋售了部分股份,套現創辦了藍色起源。要是拋售晚一點,網路股泡沫破滅,可能就沒錢打造藍色起源了。

傳記作者後來翻出了貝索斯 18 歲那年(1982 年)接受當地媒體的採訪,證明了他的少年夢想。當時稚氣未脫的高中畢業生談到自己的夢想是在未來打造一個可以容納 200 萬-300 萬人的星際酒店主題樂園,最終的夢想是讓人類撤離地球。是的,創辦網路書店和萬物商店還是遙遠的未來。

無獨有偶,就在貝索斯創辦藍色起源的差不多時間,馬斯克也在設想著將人類送入太空,未來殖民火星。那時候他創辦的網路銀行公司 X.com 和競爭對手 Confinity 合併,但後者的創始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卻取代了他的 CEO 職位,還把公司改名為 PayPal。

當時的馬斯克有足夠的時間重新設想自己的下一段創業旅程。為了將自己的夢想落地,他還專門跑了俄羅斯去購買廉價火箭,但帶著失望回到美國,決定自己來打造低成本火箭。這就是他在 2001 年規劃創辦 SpaceX 的緣由。

也是在 2001 年,曾經做過 NASA 工程師的美國對衝基金大亨蒂託(Dennis Tito)花了 2000 萬美元,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太空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生活了八天,完成了自己的太空夢想,成為了自費進行太空旅行的第一人。

不差錢的 NASA 拒絕為非專業宇航員、億萬富翁提供圓夢服務,甚至拒絕蒂託進入訓練基地。相比之下,俄羅斯很需要這筆錢,不在乎出售一張船票。他的這一驚世之舉,直接促成了布蘭森隨後創辦維珍銀河。畢竟世界上有那麼多不差錢的富翁,願意支付高額價格去太空圓宇航夢,布蘭森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雖然 NASA 拒絕了蒂託的付費上天請求,但隨後的政策變化卻迫使 NASA 改變了態度。由於不願承擔航天預算不斷攀升,小布什政府從 2004 年開始決定放開航空航天產業,推出商業載人航天飛行專案(Commercial Crew Program),把外包給國內私營公司,刺激商業航空行業競爭。

NASA 公佈自己的太空探索專案需求,投入一部分資金,轉移一部分技術和設計,而私營企業自己負責設計和打造太空飛行器。除了 NASA 的投資,他們需要自己進行融資。為了競標得到專案,私營企業之間面臨著激烈競爭,只有拿出可靠穩定又具成本優勢的方案和產品,才可能得到 NASA 的投資和合同。

從幾位億萬富翁開始投資這一領域,到今年三家公司先後載人上太空,時間過去了 17 年時間。距高盛估計,過去 20 年各家航天創業公司總計籌集了 133 億美元資金。馬斯克對貝索斯各種看不上的背後原因,是兩家公司正在展開激烈競爭。對競爭對手各種公開打擊,也是馬斯克的一貫風格。

兩大首富太空爭鬥

有趣的是,馬斯克和貝索斯還曾經在 2004 年進行了一次會談,討論彼此的太空夢。但在隨後的時間裡,兩家公司不僅在爭奪同樣的資源,招募同一批人才,也在研發類似的產品,競爭同一個 NASA 競標專案。從那時候起,馬斯克就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嘲諷貝索斯的機會。

馬斯克狂妄的背後有 SpaceX 的技術底氣。至少從目前來看,馬斯克的 SpaceX 始終對貝索斯的藍色起源保持著壓制:搶到了阿波羅登月計劃火箭發射平臺 LC-39A 的租賃權,率先實現了可回收火箭發射,率先實現了載人航天進太空站,贏得了 NASA 價值 29 億美元的 Artemis 載人登月專案。每一次藍色起源都落後數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就在貝索斯升空的前一天,SpaceX 完成了史上最重一級火箭的首發試射,或將在未來幾周嘗試啟動 9 臺發動機以實現 1800 噸推力。這枚火箭在航空史上的意義在於向世人展示了未來大規模星際貨運乃至移民的技術可行性。

然而,馬斯克的狂妄也刺激了貝索斯的好勝心。從 2017 年開始,世界首富貝索斯開始加大對藍色起源的投資,每年的投入規模達到了 10 億美元。對貝索斯來說,這只是他每年不斷膨脹的個人財富的極少一部分。但馬斯克的個人財富幾乎都集中在特斯拉的持股上,他並沒有太多資金可以持續投資到 SpaceX,後者資金需求主要靠對外融資。馬斯克持有 SpaceX 大約 54% 的股份。

此外,貝索斯已經辭去了亞馬遜 CEO 的職位,淡出了電商與雲端計算巨頭的日常運營,他有足夠的精力轉移到藍色起源的產品研發。貝索斯給藍色起源確定的公司文化是 gradatim ferociter,這拉丁文的意思是“循序漸進,凶猛出擊”。而馬斯克則始終處於“時間管理大師”的狀態,必須同時在特斯拉和 SpaceX 兩家公司推進業務。

維珍銀河和藍色起源都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放訂票服務,並在明年開始正常運營。而 SpaceX 也計劃今年晚些時候送旅客進國際空間站。看起來,三大億萬富翁的商業太空旅行業務正在逐步走入正軌。摩根士丹利預計到 2040 年左右,商業太空產業的規模會超過萬億美元。

美國政府也在積極扶持這一萌芽行業的發展。美國航空管理局(FAA)至少要等到 2023 年之後再製定關於商業航天飛行的監管規定和相關部門,這一空白期是特意為這個剛剛起步的行業留出增長機會。目前這個行業還處在“知情同意”機制(類似於參加笨豬跳活動),即想要登上太空的旅客需要認可相關風險,商業航天公司不需要像航空公司那樣承擔安全責任。

除了送不差錢又有膽識的富翁們上天看地球,藍色起源也在繼續推進送人上空間站的繞地飛行服務。從貝索斯為藍色起源的火箭起名就可以看出他的發展規劃,Shepard 是美國首位進入地球低軌道飛行的宇航員謝潑德(Alan Shepard),而 Glenn 則是美國首位繞地飛行的宇航員格倫(John Glenn)。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天的芬克進入太空之前,格倫是最年老的宇航員。1998 年,77 歲的格倫曾經乘坐“發現號”太空梭重返太空。不少美國宇航員退役之後都選擇了從政,格倫曾經擔任了 24 年時間的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

地球低軌道是第一步,隨後是繞地飛行,再是打造空間站和登月,最終是設立星際或是火星殖民點。這是 NASA 在六十年前的太空規劃,也是布蘭森、貝索斯以及馬斯克的夢想。2021 年,科技億萬富翁們的太空競爭才剛剛邁出了第一步。

儘管遭到英美宇航局諸多專家的“技術不可行”打擊,但馬斯克依然堅定地相信,人類可以在 2050 年開始殖民火星,打造一個可持續的定居點。他設想的第一步是在 2025 年將人類送上火星。不誇張地說,馬斯克和貝索斯的良性競爭將直接推動美國航天事業的程序。

中國的迅猛崛起

另一方面,中國和美國的航天競爭也在推動著人類航天事業發展。雖然起步比美國晚很多,但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的進展正在顯著加速,以極高的成功率不斷創下新的突破,也讓美國航天領域感受到了直接壓力與威脅。和半個世紀之前的美蘇太空爭霸相似,激烈的競爭推動者人類航天航空事業不斷突破新的邊界。

無論是月球、火星還是空間站,中國在航天航空領域的崛起速度都讓世界都為之驚歎。2012 年中國嫦娥三號在月球登陸成功,2019 年嫦娥四號首次著陸於月球背面,2020 年嫦娥五號在月球正面成功取樣帶回兩公斤樣品。載人登月也計劃在 2030 年之後實現。正是中國在月球探索的迅速成就,迫使美國政府再次提出了送人登月的計劃。

中國自主發射的“天問一號”在今年 5 月中旬成功登陸火星,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在火星部署火星車的國家,更是第一個首次火星任務即成功完成著陸與巡視的國家。今年 6 月中國神舟十二號飛船成功將三名宇航員送入中國自己的天宮空間站,計劃生活三個月時間。

或許中國在航天航空領域如此迅猛,也要感謝美國的推動。早在 2011 年美國國會就通過立法,以國家安全的原因,不允許中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專案,並限制了美國與中國的航天合作。這種排擠也促使中國不得不完全尋求航天領域的自主獨立。

然而,國際空間站按照目前計劃將於 2024 年退役,如果美國和其他盟友不繼續升級更換空間站的話,屆時中國天宮號將成為地球軌道上的唯一載人空間站。受 2011 年美國國會法律限制,美國宇航員也不能使用中國的空間站。顯然,美國會盡力避免讓這個尷尬的場景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