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資訊 >海康威視:汽車電子業務不蹭熱門概念,前三季度創新業務同比增長 88.6%

海康威視:汽車電子業務不蹭熱門概念,前三季度創新業務同比增長 88.6%

近日海康舉行了投資者問答。

2021 年前三季度,海康實現營業收入 556.29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32.3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09.66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29.94%;前三季度毛利率 46.33%,保持穩定。第三季度單季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22.4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同比增長 17.54%。

從國內外兩方面看前三季度經營情況:

國內業務,3 個 BG 在第三季度均實現了正增長,其中 SMBG 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海康通過海康雲商等平臺工具的部署推廣,加強與經銷夥伴的線上線下聯動,豐富營銷手段與可售產品種類,提高競爭力;

EBG 的增速繼續保持,企業使用者數字化轉型升級、降本增效、機器換人等方面,均有較大的可為市場空間,EBG 業務的持續增長有較好的基礎。

PBG 行業受巨集觀環境影響較為突出,政府資金緊張、國內疫情管控、極端天氣造成災害等多方面的因素,抑制 PBG 部分需求的明朗,部分專案落地週期進一步拉長。公司依託產品線豐富、營銷組織下沉、軟硬體能力均衡等多方面的優勢,紮實耕耘眾多行業和各個區域的專案,繼續保持業務穩健開展,降低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業績波動。

海外三季度繼續保持平穩增長。各個國家和地區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的影響,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環境都有了好轉,經濟活動基本復甦。國際物流受船舶擁堵和延誤等影響,導致運力持續緊張,運費大幅上漲,預計貨運壓力短期將會持續。

受供應鏈緊張的影響,產品供應緊張問題依然存在。我們繼續堅持海外市場開拓一國一策,努力降低供應鏈與物流的影響,推動海外銷售產品結構的優化,保障海外業務持續穩定增長。

創新業務前三季度保持快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 92.4 億元,同比增長 88.6%

海康前三季度的毛利率基本穩定,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生產成本的上漲,另一方面由於全行業都受到供應鏈短缺問題的影響,供應緊張問題持續存在。我們在生產、交付和定價方面做更多精細化的運營管理,保證持續穩定供貨,根據市場情況適當調整部分產品的售價,做好各方面的平衡發展,維持較為穩定的毛利水平。公司的銷售、研發、管理費用的支出,隨著各季度銷售收入的擴大,費用率水平逐季有所降低,總體平穩。

三季度末存貨金額繼續增加,歸屬於創新業務的存貨也在持續增長。預計原材料供給緊張問題還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公司將繼續保持高庫存的政策不變。關於存貨體量規模較大可能帶來風險的問題,由於公司生產的硬體產品生命週期較長,我們預期更換物料導致原材料呆滯的整體風險較小,公司財務部門會嚴格遵守有關會計準則要求,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目前公司在手現金充沛,公司將努力採取各種必要的舉措保障業務穩定開展。

以下是調研全文重要內容,雷鋒網作了不改變原意的整理與編輯:

  • Q:海康的業務與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房地產投資有比較強的相關性,巨集觀方面三季度地產負增長、固定資產投資也不大,但海康卻仍然保持 20% 以上的收入增長,請問是如何實現的,往後看巨集觀對我們公司的業績會有什麼影響?

A:對於海康業務與地產相關性,我們是這樣理解的,地產其實也屬於巨集觀經濟中一個重要的產業,巨集觀經濟好了,地產也相對好了,可能就會推動公司業績的發展,這個趨勢可能造成大家感覺他們之間的關聯性非常大的錯覺。

在智慧建築產業當中,這個關係體現的比較直接,因為智慧建築業務的確是單從這個行業當中去做產出的。現在地產嚴管等政策確實也會影響我們智慧建築行業,這塊業務未來的發展空間,還需要我們去琢磨,智慧建築未來的業務開拓是依託於過去規模的快速增長,還是在存量的業務當中去做更多精細化的分析和管理,這是一個挑戰。但是除了這個行業之外,海康還有眾多其他的行業,他們與地產沒有那麼直接關係。

巨集觀層面,分析師對巨集觀經濟影響各個行業的分析比我們單一個體企業的維度會更全面,更客觀。

小企業可以通過推出新的產品線,開拓新的行業,或者發現新的機會點這些方式來彌補因為某些其他行業發展不好而帶來的增長不足,因而比較容易平滑應對巨集觀帶來的一些影響。

企業越大,與巨集觀維繫的方面更多。企業規模越大,單一新增產品線或單一新增的業務開拓點就難以彌補整個巨集觀週期性下行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容易隨著巨集觀環境進行一些週期性的波動。

但是還是有能動性,以海康為例,過去 20 年我們也經歷過巨集觀週期性的影響,但是整體的波動會略緩和,因為企業在運營管理過程當中會做能動性的調控,包括提前預判以及採取相關應對舉措,會讓企業的表現可能比預期略好一些,這也是企業需要努力的地方。

  • Q:長三角地區很多企業受到能源缺電的影響,對生產及成本的影響較大,對海康的運營方面的主要影響是什麼?

A:在過去 10 多年也偶有發生能源供給緊張的情況,但可能過去的經驗都不足以來應對當下或者是未來的能源進一步緊張的挑戰。

就海康自己的工廠情況來看,目前我們的投入產出以及對能耗需求之間的矛盾並沒有特別突出,我們目前還不屬於馬上會受到能源緊張威脅的產業。但是我們的上游工廠,有個別供應商現在已經面臨能源緊張的問題,包括他們的產能供給、交付時間,可能都會因為能源的供給緊張而無法保障。

我們也在綜合判斷評估,一是在地域上對供應商進行合理的安排,二是回到存貨這個問題上,進一步擴大對原材料庫存的一些考量,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緩解能源緊缺帶來的波動性,來應對可能因為某個供應商停產而造成的齊套性不足等風險。所以目前我們有兩方面的舉措,一方面我們還是會考慮增加庫存,另一方面是協調供應商的不同配置,包括增加備選供應商等等

  • Q:根據以往慣例,原材料和產成品約在整個存貨體量中各佔一半,其他的在產品以及一些其他系的科目體量都不大,現在三季度新增的 40 億存貨中是否仍然存在這樣的對半開比例,還是有新變化,以及存貨增長的背後的考慮?

A:接上一個問題,剛才講到為應對各方面緊張的問題,大策略上確實是有意在增加庫存,這是公司的一個主動的策略。另一方面細分來看,在前面的業績介紹當中提到,其中有一部分的庫存增長是跟我們創新業務增加庫存有關聯的。我們現在有 8 個創新業務,他們大部分的業務都需要製造產品,增加庫存也是創新業務應對市場波動的一個手段,所以在合併報表當中也會影響到總庫存的資料。

關於產成品的庫存,有一小部分的影響來自我們海外市場,因為海外貨運的問題,導致客戶對產品齊套性專運的要求會增加。海外貨運的時間長、貨運的價格高,所以儘可能保障給海外客戶的訂單是整體方案配齊交付的,來控制交付時間和交付成本,這可能會帶來一點影響。總體來看我們的原材料和產成品大致的比例沒有太顯著的變化。

  • Q:今年 Q4 或者是明年上半年,可能會面臨一個不算小的收入體量基數,這對後面幾個季度短期的發展趨勢是否有預判?年報中致股東的信講了未來三年是公司的發展機遇期,股權激勵計劃也定了未來四年不低於 15% 複合增長的目標,新的大環境,對整個發展的判斷是否有新的思考?

A:這個問題確實很難回答,因為把一個企業的經營拆到以季度為單位去看的時候,季度資料呈現出來更多的是經營的結果,而不能說是目標的分解,季度時長確實是太短了。我們大部分的業務舉措都是以年為單位,有些舉措甚至是以好幾年作為週期的。關於對巨集觀週期性的擔憂,海康發展到這樣一個規模,我們確實也不能豁免週期下行對企業產生的一些壓力,這方面我相信大家都能理解。那麼 Q4 到明年上半年基數大這個問題,我們覺得大家還是按年度的情況來看,胡總去年在年報上面講的未來三年是機遇期這個判斷仍然沒有改變,我們對這個產業未來的可為空間還是非常有信心的。但是因為企業在經營過程當中會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所以有時候可能會拉長對於機遇的變現,或者對企業目標的變現的過程。

至於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不低於 15% 的激勵目標,目前我們沒有調整的計劃,既然目標定下來,不管環境好壞一點,我們都會全力以赴。目前公司內部各方面管理都比較平穩,儘管會遇到巨集觀上面產生的一些困難,但是我們也在找各種各樣的機會來平衡,海康的產品線這麼多,行業線也多,我們希望東方不亮西方亮,總會有一些機會能夠在環境不太好的時候變現的。

  • Q:海外市場、公司有海外一國一策策略,哪些地區發展比較好?發展中國家,東南亞區域也受到疫情的影響比較多,今年公司對海外區域性地區的增速的預期?

在運費方面,有沒有看到四季度或者未來一兩個季度,有放緩運費壓力的情況?因為市場上也有傳聞說,接下來可能過了十一、十二月貨運或者航運方面就會稍微改善一點。總體上,想聽聽管理層對海外市場的一些展望。

A:海外市場整體看,在當下這樣的環境中,前三季度的增長還是很不錯的。您剛才提到的亞洲-東南亞這塊區域受疫情的影響確實比較大,包括印度、越南、印尼、馬來這些過去還不錯的傳統東南亞國家,受疫情影響導致整個經濟的活躍度比較差,經濟活力比較低迷,會有這方面的問題;其他的一些國家,比如說像美國、加拿大,因為受中美關係、科技戰的影響確實也會相對弱一些。剩下其他的國家目前情況都還不錯:跟去年同期相比,這些國家基本上也都從疫情的衝擊中走出來了;環境好轉之後,經濟在復甦,就會有比較多的投資信心。所以綜上來看,海外市場我們有弱一點的國家,但也有發展不錯的國家,所以整體還行。

對於運費的問題,目前似乎還沒有看到實質上好轉的訊號:一個是波動性還是很強,第二個就是船舶的延誤和運力的緊張還是比較明顯。所以我們暫時還沒有那麼樂觀,可能(運力緊張的狀態)預期還要持續到明年,比如說到明年上半年再看一看。因為這方面海康也不是研究的特別深入,也是隨行就市去看我們能夠觀察到的一些現象,觀點僅供大家參考。

  • Q:SMBG 業務去年的基數低,今年有較大的補貨需求。從三季度的情況來看,SMBG 增速還是相對領先。供應鏈的緊缺問題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如果是這樣的話,SMBG 備貨是否會持續?

A:關於供給緊張的問題,我們目前看應該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 Q:談下 Q3 三個 BG 的經營情況和對 Q4 的展望,外界之前擔心今年政府掉落,四季度 PBG 的商機是否會有上升的趨勢?EBG 是不是能夠觀察到更多積極的訊號?

A:關於三個 BG,從與巨集觀情況的緊密程度、資金的來源、專案的顆粒度等各個方面分析來看,依然還是 PBG 會受整個 (巨集觀) 影響更大一些。四季度就您問的商機的影響,目前還沒有看到四季度會有很明顯的改善,估計四季度還是會有壓力的。

關於 EBG,我們目前看主要還是兩方面:一方面 EBG 的可為空間現在已經打開了,EBG 能夠推進智慧業務的行業多種多樣。另一方面,短期來看,如果巨集觀下行,有些行業會有壓力,有些行業會好一些。我們過去幾年的經驗來看,包括疫情期間,頭部使用者對降本增效的訴求是穿越週期的,還是願意去做一些投入。所以整體我們展望幾個不同 BG 時,還是認為 EBG 相對來說承受風險和波動的能力要更強一點。

  • Q:關於創新業務部分,前三季度超過 92 億,而上半年是不到 56 億,也就是說三季度依然有很迅猛的增長,創新業務發展的具體情況以及後續的展望?

A:創新業務各個公司發展都挺快的,有些成立時間長一些,比如螢石、機器人,大家會熟悉一些。今年汽車電子的發展情況也很不錯,微影去年做了重組,把從感測器晶片製造到產品提供的價值鏈都打通了,產生了合力,發展也不錯。其他的業務比如儲存、消防、安檢、慧影,都瞄準各自的定位市場,我們認為未來都有不錯的發展空間。

  • Q:在海康機器人業務開拓中,未來對於鋰電池、新能源車行業方面的發展機會如何?

A:海康的機器人業務分幾個方向,包括工業相機、AGV,以及行業級無人機。工業相機領域,海康機器人已經是國內工業相機市場重要的供應商了,我們會對各個細分客戶做各類的應用,您提到的兩個方向,如果說這些工廠的自動化程度還不錯的話,我相信一定會用到一些工業相機,做各類產品和元器件的定位、測量、識別、分析等工作。不過具體某個細分方向的應用情況或者是客戶資訊,我們不方便披露,我們的產品往往被整合在一個更大規模的自動化整體方案之中。

  • Q:供應鏈,目前來看,公司肯定對於庫存還是會保持一個比較高的水位,未來庫存水位是進一步提升還是保持現狀?

A: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因為公司的庫存是在不斷的動態消耗的過程。我們會去看市場當中各種物料的緊缺程度以及我們的供應商的發展變化。因為如果供應商的佈局成熟,產品成熟,供給就穩定。如果供應商的產品目前還處於一個快速變化的過程當中,這個物料可能就會是我們庫存管理的中重點關注的物料。我們會根據產品的分類,物料的供給齊套性,以及物料背後供應商的結構等各個方面的維度綜合管理公司的庫存水位。在供應緊張的趨勢緩解之前肯定是高水位;庫存水位會不會更高,目前不好回答,我們會不斷地動態調整。

  • Q:海康把整機業務並進微影之外,微影自身的能力有較大的改善,比如 MEMS 的投產,很多 EBG 的解決方案,比如說智慧養豬裡大量應用到了紅外的方案。未來在大的經營策略上,除了背靠海康自身的解決方案去拓展之外,其實市場拓展或者傾向性,比如說戶外運動市場?戶外市場在海外有非常成熟的銷售渠道,微影會基於現有的銷售渠道去做,還是會跟原有的海外成熟的品牌合作?

A:我們希望微影基於紅外晶片、MEMS 工藝等這些能力,能夠成為本領域有競爭力的公司。一方面它的產品能夠供給海康,和海康的其他產品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另外一方面微影有自己的市場業務開拓。剛才您講到戶外這個部分,目前有微影的部分產品也用於海外的民用打獵市場。

海外市場開拓方式兩者都存在,海康既然海外有成熟的一個營銷組織體系,大量的資訊和機會點都會從這個網路傳遞過來。另外一方面,每一類產品都有自己的渠道,這兩者是不衝突的,兩者可以同時存在,謝謝。

  • Q:研發費用、研發強度,支出的方向和之前的區別是什麼?現在開始重視軟體,對應的研發規劃?

A:研發費用這幾年確實漲了蠻多,2018 年之前我們平均的研發費用與銷售相比大概是 7-8%,18 年之後逐年往上,去年是 10% 多。18 年之後由於美國實體清單的影響,對於美國物料,公司做了較多的替代和重新設計,這方面也消耗掉一些研發資源。2020 年,原材料市場變得緊張,物料緊張問題導致為了能夠獲得相對比較充足的物料供給,我們需要開源,擴大更多的原材料供應商。不同物料之間打通的問題,在設計方案上也會需要一些調整,這方面也會消耗掉研發資源。

軟硬融合是海康的特點,其中,我們會持續保持硬體的優勢,硬體產品豐富,能夠給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選擇,包括產品種類和價效比;我們軟體的競爭優勢也在一點點的呈現。不論軟硬體,都是不斷需要迭代升級的,所以這方面的投入還會不斷持續下去。

過去幾年提的研發下沉,已經完成了一些,有些先行區域對使用者的專案支撐能力已經改善了很多;還有一些對前期需求不太突出的區域,後續也會有資源下沉。

另外,因為海外現在的增長不錯,所以海外軟硬體的投入未來也是會持續增長的。

所以總體是兩大類,一類是支援為中長期的規劃進行投入,另一類是保持現有業務佈局下的規模擴張帶來的投入。

  • Q:未來一些關鍵上游的核心元器件,是否會考慮自制?現在有很多初創公司,都在往這個方向走。

A:因為電子產業整個產業鏈太長,海康本身從產品研發到營銷製造的產業鏈就已經很長,如果再往上游去,包括核心物料、晶片等都自己投入,這個鏈條就太長了。某些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的調整會受制於整個產業鏈太長的困擾。另外,比如晶片投入,並非說海康做了就一定比別人做的好,所以我們的核心策略仍然還是合作為主,但在一些邊緣的、特殊的、產業供給不太充分的情況下,也不排除我們會去做一些投入。

  • Q:今年汽車電子業務有較快的增長,能否介紹汽車電子的產品結構以及新客戶的開拓?之前偏 ADAS,L2.5 或者 L3 是否有產品的佈局?

A:在我們 20 年的年報中,有一個專門板塊講汽車電子的業務佈局,主要分了三大塊,就是乘用車的前裝,乘用車的後裝以及商用車。關於客戶這個層面,目前從車企的角度看,內資車、合資車,包括部分外資車廠,我們都有合作。

我們對自己的業務定位不太蹭熱門概念,主要是我們覺得自己還達不到那個程度,更多的是一些點上的輔助。比如司機駕駛行為的檢測,尤其是“兩客一危”這樣的特殊行業,對安全要求特別高的,例如司機是否打瞌睡,是否開車的時候看手機,對這樣的行為進行監測並做警告提醒,來增加駕駛行為的安全性。

往未來看,它也有可能成為 ADAS 的功能之一,但在當下,我們並不強調說現在是在某個層次上的技術研發。包括我們現在行車記錄儀上也有帶智慧的提醒,這方面我們可能會和傳統產品的功能上有所差異,但我們自己覺得還達不到那麼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