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人工智能代替教師

人工智能代替教師

經濟 ats 手機 好的 格局 體系 考試 階段 ade

Google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服務倚賴於人工智能(AI)技術的發展,教育學領域在其影響下已開始出現顯著的轉變。自從Google創建以來,很多圖書館員與老師都走向了沒落。我們對堆放書籍和報刊雜誌的物理空間的需求越來越小,因為現在大部分知識都可以在網上找到。除此以外,開放教育資源(OER),如維基百科,YouTube,以及可汗學院(Khan Academy),都在改變教育領域的格局。通過人工智能搜索,所有資源都觸手可得。另外我們還有應用軟件,如Photomaths,只要將手機對著一道做不出來的數學問題,答案就會自動得出,更厲害的是,連中間的解題步驟也沒省略。人工智能變得有多麽強大,如此可見一斑。

2.給予學生的支持

佐治亞理工學院的機器人——吉爾·沃森(Jill Watson)顯示了人工智能在給予學生支持方面達到了什麽樣的程度。吉爾·沃森是一臺人工智能教學輔助機器人,被訓練為會基於之前的反應回答問題。300個學生與它互動之後,一致贊揚這位“老師”回答問題的效率和速度。而事實上,唯一導致機器人被識破的原因就是它回答得太快了。我們還可以期待更多這樣的例子——人工智能教學支持替代傳統教師支持。特別是在線教學,很多老師需要花大量時間監督學**、給予學生反饋。因此,這很可能是又一個人工智能自動化將要成熟的領域。

這個領域人工智能已取得了不錯的進展,而且很可能會比傳統教師表現更出色。在某種程度上Google已經提供了訪問每一門學科“知識”的路徑,內容詳實,細節豐富。關於“豐富的知識儲備量”,人工智能沃森早在2011年就已在綜藝節目《危險邊緣》中擊敗了人類參賽者,贏得了100萬美元的獎金。在技術層面上來說,YouTube已經是很好的學**如何“做”某件事的知識來源。加上3D與虛擬現實,學**如何“做”某件事的渠道又有了擴展,如模擬飛行。日本的機器人項目“Todai”甚至通過了東京大學的入學考試,數學、物理、英語、歷史,人工智能軟件的平均分為58%,高於人類學生平均分43.8%。如果人工智能能在這個階段已具有大學本科水平的技能,那麽很可能很快就要取代人類大學水平的工作了。

課程或通過經驗學**可能是很主觀,甚至是有缺陷的。人工智能能提供的不僅是優化設計,而且能夠不斷改進,因為它使用的是個人數據來判斷課程中的弱點。現在已經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了,從大規模在線課程(MOOCs)到其它形式的在線學**——錯誤的內容,糟糕的問題,過長的視頻和展示,產生的數據全部被網上學**系統捕獲,以不斷尋求改進。

“機構化”是一個有趣的概念,因為學**需要的是一個比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學大綱更有條理、更個性化的課程計劃。人工智能在判斷和處理個體差異時可以比傳統教學做得更好——不僅針對個體學**者搭建學**結構,還將通過機器學**持續改進,識別學**行為中的弱點。人工智能甚至可能做到自動生成課程大綱和教學內容。

5.跟蹤學生進步和成果

進步追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同步跟蹤多名學生的實際表現。這在傳統教學中是非常困難的。而人工智能,從另一方面來說,卻是能夠彌補這一缺陷。它對多名學**者實時數據的收集、處理、檢驗,是傳統教師通過觀察與測驗所不能比擬的。不止如此,人們還意識到人工智能在摒除人為偏見方面更值得挖掘。這是因為有時候人為偏見可能會抑制學**者的進步,而我們已經有充分的證據顯示教學中性別與社會經濟的偏向。人工智能不受性別、種族、口音、背景的偏見,比傳統教師教學系統更能夠提供高質量、廣闊的解決辦法。

根據熱力學第二定理,體系的熵總在不斷地增加,一切想要減少熵的行為,最終只會招致更多熵增。我們的一切思考,都是求內在的轉變。

其實,“機器人老師”也並非一個新鮮話題。

日本“機器人老師”“薩亞”:東京理科大學小林宏教授按照一位女大學生的模樣塑造而成。“薩亞”皮膚白皙、面龐清秀,著白色上衣,臉部皮膚以精細橡膠制成,皮膚後藏有18臺微型電機,可以使面部呈現出高興、驚訝、厭惡、害怕、悲傷、生氣共6種表情。“薩亞”會講大約300個短語,700個單詞,可以對一些詞語和問題做出回應,她還可以學會講各種語言。“薩亞”給一班10歲左右的五年級學生講課,受到新奇興奮的孩子們的極大歡迎。

韓國“蛋形機器人老師”:在韓國小學生的課堂裏,出現了一個3.3英尺高、擁有一個“人臉”的可愛機器人。“她”在授課中能自如地在教室中“來回踱步”,並“張口”講課。這個“蛋形老師”不僅長相討人喜歡,而且擁有朗誦、跳舞等才藝。不僅孩子們喜歡,就連家長也喜歡和機器人老師交談。

“福州造”的教育機器人:它除了幫助老師朗誦課文、批改作業、課間巡視之外,通過功能強大的傳感器還能靈敏地感知學生的生理反應,甚至還可以扮演“測謊高手”角色。此外一旦和“學生機”綁定,也可更清楚地了解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有媒體形容,今後,早讀課帶著同學們朗讀的,可能會是一臺萌萌的機器人。考場內監考的,也可能不再是老師,而是一臺來回巡視的機器人,只要學生稍有舞弊的歪念,就能被機器人“感應”到 ----------摘自《教師博覽》

張偉玲

人工智能代替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