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只想安靜的聊個天?Telegram 就夠了

只想安靜的聊個天?Telegram 就夠了

看電影 nic 連接 ipa bit 定時器 排列 多圖 相互

編註:此前少數派曾以 iOS 版為例推薦過 Telegram,這篇文章主要從 Android 版來介紹與剖析 Telegram 的方方面面,文中提到的諸多細節,即使是已經在用 Telegram 的你,也不一定全部知道。


如果讓你在「大而全的應用」和「小而美的應用」之間選一個,你會選擇哪一個?

你可以帶著這個問題來閱讀這篇體驗報告,今天的主角是一款 IM 應用:Telegram。

Telegram Messenger 是一個跨平臺的實時通訊應用,它的客戶端是自由及開放源代碼應用,但是它的服務器是專有應用。用戶可以相互交換加密與自析構的消息,以及照片、影片、文件,支持所有的文件類型。官方網站有正式發布 Android、iOS、Mac OS X 與 正在 Beta 的 Windows Phone 的版本。

以上為 Wikipedia 中關於 Telegram 的介紹,簡單來說,它是類似微信、Line、Whatsapp、Messenger 的一款實時通訊應用。

或許你之前沒有聽說過這款應用,沒關系,因為它所屬的公司 Telegram Messenger LLP 是一家獨立的非營利公司,沒有商業利益驅動,不制造新聞,不炒作,產品不被大眾所知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這些因素不妨礙它是一個好產品,我非常喜歡它,為自己喜歡的產品寫一點介紹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功能篇:專為聊天而生

厭倦了微信綠和微博橙,看到這種墨藍色調還是蠻舒服的。它整體采用了 Material Design 的設計規範,功能都集中在側滑抽屜中,主界面為聊天界面,點擊主界面右下角的「大美圓」可以發起聊天。

技術分享

初識過後,看看它到底能做什麽:

  • 一對一聊天聊天
  • 群組聊天
  • 私密聊天
  • 公告板 - Channel

前兩個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下面簡單介紹後兩個:私密聊天和公告板 Channel。

私密聊天

在 Telegram 中可以發起一個私密聊天,在進行私密對話時,用戶可以設置閱後即焚定時器(見圖 1),既定時間過後,私密消息(文字、圖片等)就會自動消失。且在私密聊天模式下,檢測到截圖時會在對話中顯示:「xxx took a screenshot!」、「You took a screenshot!」,非常討人喜歡。其實,更極致的做法應該是:在進行私密聊天時反截圖,即無法截圖,但這需要操作系統的支持,是後話了。

可能大家會問了,咦?這不是支付寶和微博最近新加的那個功能麽?沒錯,完全一樣,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個 feature 在 Telegram 和 Snapchat 中早已是稀松平常的東西了。

技術分享

關於私密聊天,還有幾點需要註意,它采用的是端對端的加密方式,所有內容不會通過 Telegram 服務器;當用戶登出帳號時,私密聊天的內容會全數消失。這些都體現了 Telegram 最引以為傲的一個點:security.

提到隱私安全,官方曾發起一個競賽,懸賞 20 萬比特比獎勵有能力破解已攔截的通話消息,一位信息技術社區的用戶發現了安全問題,修正過後,他獲得了 10 萬美金的獎勵。在我們隱私被暴露在互聯網各個角落的今天, Telegram 對信息安全的重視顯得彌足珍貴。

公告板 - Channel

在最近的一次升級中,Telegram 新增了一個 Channel,簡單來說,它就是像廣播或者公告板一樣,話語權掌握在少數人(管理員)手中,和其他功能用來信息交流不同,這個功能主要用來信息分發。

像一些不希望被刷屏的消息如活動公告、輕量級的任務分工、會議記錄等內容就可通過 Channel 公告。

技術分享

細節篇:每一點做都到無可挑剔

坦率的講,上面的功能介紹沒什麽意思,關於 Telegram 的細節設計才是我真正想和大家分享的。產品邏輯上、交互細節上以及視覺上的一些細節設計 Telegram 都做到了極致。

1. 向無趣的默認白色聊天背景說再見

這是使用 Telegram 時首先打動我的一個細節,在使用微信時,我就極其討厭默認的白色聊天背景,每次都會更換為暗黑背景。Telegram 的默認背景不是一張白紙,而是經過創作的一張小作品,雖說偏向小清醒,但我依然喜歡,有這種小趣味的產品往往更能博得我的喜歡。

下面附上 Telegram 的默認聊天背景庫,比起微信「可憐」的 10 張圖,確實要優雅很多。

技術分享

內置大量的優質背景圖,除了能體現開發者的審美和趣味外,還有這樣一個附加值:它能最大程度較少「用戶使用不合適的圖(包括但不限於自拍、他拍等人像)當聊天背景」的可能。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女孩子使用微信時,想換個背景圖,結果發現自帶的背景圖庫資料質量非常之差,只好從自己的相冊裏選了,後果將不堪設想,這其中一半責任得算到廠商頭上。但在 Telegram 中,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會少一點。數量和質量,一個都不能少。

2. 一目了然的輸入、在線等狀態

在 Telegram 中輸入消息 / 發圖,會顯示「...typing / >>sending photo」的字樣;發送後,消息的右下角會出現一個對勾,表示發送成功;當對方已讀後,會顯示為兩個對勾;如果朋友沒能及時回復,聊天界面還會顯示對方上次在線時間。

技術分享

這是一個雙刃劍式的設計。避免了一些誤會,增加了一些趣味,但同時它會把你的實時狀態徹底暴露在別人面前,有人喜歡有人厭。針對這種情況,或許增加一個自主關閉的選項會好一些吧?

3. 支持調節進度的語音消息

在 Telegram 中,用戶可以調節已發送或已接收語音的進度,選擇從第幾秒開始聽。特別是當遇到超長語音並且中後部分聽不清需要反復聽的時候你就明白它的好了。

技術分享

但在語音這點上,Telegram 比微信差的一點是,無法設置為僅通過聽筒播放,經常外出的朋友或許會遇到公共場合語音誤公放的尷尬。

4. 滑動關閉圖片

這不是一個劃時代的交互,但不得不承認它確實太方便了,Google Photos、Telegram、iOS 9 以及很多第三方圖片類 App 都已支持滑動返回。有人會覺得這似乎沒什麽吧?這樣說吧,這是一個你看起來不覺得有什麽,但用過之後就徹底回不去了的東西。

技術分享

5.分享鏈接時的預覽

如果通過 Telegram 分享一個鏈接,它會自動抓取這個內容源的平臺、文章標題以及內容的開頭簡介,方便你提前對它進行一個預覽以決定是否要打開它。

技術分享

6. 高效的快速發圖

點擊輸入框內的「回形針」按鈕即可發送視頻、本地音頻、文件、名片、地理位置等信息,但同時你會發現,在這上方有一個縮略圖條(詳見圖 1),按照時間逆序排列了所有圖片,方便用戶快速發圖。iOS 版微信曾經借鑒過這個設計,但後來取消了,最新升級的 iOS 9 也新增了一個類似的設計。

此外,它還支持在線搜圖:如下中圖為從 Gallery(相冊)中選擇圖片時的樣式,可以看到圖片文件夾上方有兩個搜索入口,支持從互聯網搜索圖片以及 GIF 然後發送,試搜關鍵詞「Google」的結果如圖 3.

技術分享

除去這些,打開「回形針」時的動效也特別好,似水波紋從一個角落徐徐散開直至完全打開。Material Design 的魔力在這個時候就體現出了。

7. 更近細分的媒體信息

無論是一對一的朋友聊天還是群組聊天過程中,我們都會分享很多圖片、鏈接、音頻、視頻等信息,將這些信息保留並單獨出來對日後檢索非常有益。相比微信中僅支持查看聊天圖片,Telegram 做的就細致很多了,在 Shared Media 中可以分類查看圖片、文件以及鏈接。

此外,當打開單一照片,還能查看照片發自哪位好友以及照片的發送時間,以上總總都增加檢索的易用性。

技術分享

8. 支持針對性回復

Telegram 的群聊機制是真正符合群聊的一個。最主要的一個表現為:它支持針對性的回復。我可以針對 A 說的某句話發表看法,單擊信息然後選擇 Reply 即可。此外,針對性回復還支持對話定位追蹤,如下圖 1,當我們點擊圖 1 中的「我找找」這三個字時,進度會自動回到「我找找」這句原話的位置並藍色高亮顯示,此時,屏幕右下角有一個按鈕,點擊即可回到「找到了麽?好像圖還沒過來。」這句。

技術分享

9. 靈活的通知機制

Telegram 的通知機制也非常詳細,可以針對性的設置一對一聊天、群組聊天通知時的振動、聲音、消息預覽、LED 指示燈顏色等。或許你會覺得有些繁瑣,但這些畢竟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值得花些時間設置一下。當然,如果你的真的懶的設定(比如像我一樣...),默認的通知設定也能給你一個很不錯的通知體驗。

除去高度定制的通知設定,我最喜歡的一點是:定時靜音。和 Smartisan OS 的定時靜音理念非常相似,Telegram 支持 1h、8h、2d 的定時靜音,非常適合看電影、開會、讀書、周末等場景。

技術分享

限於篇幅,以上僅列舉了 9 個我比較喜歡的細節設計,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還有很多如表情、默認頭像設定等小趣味沒能和大家分享,就留給大家使用過程中自行挖掘吧 :-)

番外篇:優秀的多平臺支持以及開放性等

專註聊天的功能以及非常多的人性化細節設計讓 Telegram 這款產品大放異彩,但這還不夠。多平臺支持也值得一說。它可以真的稱得上是全平臺支持,除了基本的 iOS(iPhone & iPad)、OS X(OS X 下有兩個版本,其一為專註聊天的 Desktop 版)、Watch OS、Android、Windows、網頁版外,還支持 Firefox OS、Linux(64 bit & 32 bit)等,且每個平臺都做到了體驗上的極致,反觀微信,雖然也支持了大多平臺,但很多版本(特別是 Mac 端)僅僅是能用的狀態。

多平臺支持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它的開源,大家可以基於官方開源的部分進行優化,例如增加一些人性化設計或者進行本地化適配等。@李笑來 老師的 Dove(iOS App)就是一個優化版本,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下載體驗。

如果說其他平臺的體驗有些瑕疵還可以接受的話,那二者在官網的比拼上,微信就徹底敗北了。如果 Telegram 的官網可以給 5 星的話,抱歉我只能給微信 1 星。

Telegram 官網 | 微信官網

技術分享

總結

回到開頭引出的那個問題:如果讓你在「大而全的應用」和「小而美的應用」之間選擇一個,你會選哪一個?

我的答案無疑是後者。國內做產品都喜歡做大、做成平臺,App 的命,操作系統的病。一個瀏覽器要把應用商店、新聞資訊做進去;一個號稱要連接一切的微信做起了支付、遊戲、信息分發。反觀國外,大多喜歡一個應用優先搞定一個功能。這兩種路數各有利弊,僅從體驗上來說,我喜歡輕快的,討厭臃腫的,因此偏向後者。

登錄使用 Telegram 可能需要借助一些網絡工具,各版本 Telegram 下載地址如下:

iOS | Android(Google Play) | Android(豌豆莢) | WindowsPhone

網頁版 | Mac 版 | PC/Linux 版


https://sspai.com/post/31618

只想安靜的聊個天?Telegram 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