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沒有安全感 產生 sbc 資源 一個人 後來 她在 今天 北京

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理財要聞Spenser2017-03-20 11:49 分享 26評論 收藏

技術分享

在北京,和國有銀行的一朋友吃飯,他和我年齡差不多,畢業後一直在銀行,規規矩矩,也算是做到了中層,年薪稅後30萬人民幣,買了四環的小房子,謹慎的花錢過日子。

他說他很焦慮。

他說北京機會很多,好些朋友做了公司,前幾年邀請他入夥一起幹,但是他覺得好不容易有這麽一份穩定的收入,不敢放棄。

他看過當年覺得不如他的人現在賺了好多錢,也看到那些所謂的精英們,一直苦逼的掙紮在融B輪的路上。

他覺得在北京這座有最活躍的創意,最多的資本,最密集人才的土地,但自己好像是這座城市的局外人,旁觀者。這座城市的熱鬧,和自己沒什麽關系。

而他這份薪水,越來越覺得雞肋,吃不飽餓不死,就像每天的生活一樣沒勁。

看似奇怪,但細想又合情合理。工資收入,這個大多數人傳統的收入模式,在這一輪互聯網經濟的浪潮中,正在變得越來越尷尬。

1、以前要穩定,現在要可能性

因為傳統工資的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合當今的新商業,尤其是互聯網商業。

工資的增長模式是線性的,而互聯網商業的增長模式是指數的。

工資收入模式的前提是,一個人是相對靜態和穩定的,工資收入的增長是隨著這個人專業度和經驗豐富成正比的,是隨著時間的線性增長關系。

所以工資存在合理性的一般前提是,這個公司是穩定的架構。

你現在做一個公司,很少會做個公司十年規劃,做個三年規劃就不錯了。因為現代商業一方面公司壽命越來越短,我先聲明,這不一定是壞事。另一方面,一家公司的叠代速度非常快。

互聯網最大的作用,在於產生了人與人更低成本的鏈接,更高溝通的效率,更高頻的合作交易。一句話總結,就是增大了個體的鏈接力和影響力,和未來不可預測的想象空間。是有可能呈現爆炸式指數增長的。

所以工資模式其實是並不太適合互聯網商業,以為太慢了,太沒有想象力了,股權模式其實更適合。

而另一方面,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資本回報率增速高於勞動回報率增速的時代。

一線城市,你會發現,如果你僅僅靠工資收入,一般都是買不起房子,因為工資的漲幅一般跟不上房價漲幅;

所以我身邊好多人都有30歲危機,工作了五六年,收入好像增長了,但是和房價,物價和自己不斷增長的物質精神消費欲望比起來,反而覺得更不滿足了。

而幸福的人,更多是前幾年擁抱了資產泡沫的人,因為M2的指數來看,資產的增長一般都會超過工資的增長幅度。

不像美國,這十年的物價指數基本沒怎麽漲,房價也沒有升太多。所以,十年前的10萬美元年薪,和現在的10萬美元年薪,日子過得差不多。

所以,線性增長的工資,其實開低了你在這個時代可能擁有的更好加錢。

技術分享

2、承認吧,你的工資收入走不向財務自由

另外,我註意到,在有些行業,工資收入,不僅有雞肋,甚至可能是陷阱。

因為高收入,有兩個特點,第一是高風險。第二是稀缺性。

工資收入所對應的應該是低風險,因為工資意味著旱澇保收,但現實是,現在這個時代一個人因為不敢冒險,反而職場風險指數越來越高。

因為當身邊都是翻起的海浪,一艘平靜的船,說這艘船穩定,就是個笑話;你能做的,就是不斷調整船的姿勢,和海浪同頻共振,所謂動態平衡。

如果一個人領的是工資,但是所處的行業,讓你越來越動蕩,變得更容易被替代。那這個工資收入,不僅不是保障,而是職場陷阱了。

舉個例子,我一好朋友,四線城市,和我年齡也差不多,政府機關領導一把手的秘書,絕對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有不錯仕途,但他說他很焦慮。

他說他和上海這種一線城市的朋友聊天的時候,雖然大家都很羨慕他現在貌似人生贏家的日子,但是,他說,

“我有時候會聽不太懂他們講的一些互聯網的東西,我覺得自己的知識結構很閉塞,感覺自己落後這個時代了,有種out的感覺,”

“這種感覺,不想就會麻木,想起就會覺得恐怖。”

因為公務員這種看似穩定的飯碗,好像這幾年也開始變得越來越不穩定了,而且體制內的很多制約,導致他很難開發自己的另一種人生可能。

他說我每次回家,就特別想和我聊天,覺得我能夠帶給他外面的世界的樣子。

所以,互聯網帶給我們這一代人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我們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也有一不留神被淘汰的可能。

當人工智能都開始淘汰華爾街的交易員了,未來有哪個人是安全呢?

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我們在挑選一份工作,和規劃自己職場路徑的時候,工資考量的比例,或許越來越不重要。

或許我們應該多想想如何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變得稀缺,變得有話語權。

或許我們應該多想想如何抓入周期越來越短的機遇,抓住一次人生的資產泡沫,哪怕只有一次,完成原始財富的積累。

就像還在體制內的人,要時刻保持離開體制的能力;就像還在領工資的人,要時刻警惕,你的價值,可能一直被工資低估了。

中產階級確實在崛起,中產階級也同樣焦慮,至少,你不能跟著船一起沈。

我北京兩個商業合作夥伴,一個去年從交通部大院裏出來,做自媒體人了,做的還不錯,一年幾百萬收入;另一個夥伴兩個月前也從體制內出來,跟著一個牛逼的互聯網人做項目,收入還不穩定,但至少比以前開心。

當個人和組織的關系變得不再高度依附,當一個人就可以活成一家公司完成和世界的最短連接;而工資,作為個人和組織中間的交易載體,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因為——雇傭制會退出舞臺,合夥制會成為主流。

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掃帚的故事
百家號 05-23 21:38

中國有句古話,“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簡單地說明了生活要懂得投資的道理。何謂投資,通俗地說,就是懂得花錢和掙錢,讓錢生錢!套用一句時髦的話,就是盤活資產,保值增值。

如果一輩子就指望拿著點死工資過日子,除了工作再也沒有其他收入來源,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工作隨時有失業的可能,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失業了,該怎麽辦?

最近,小醫就遇到這樣的一件事情:

之前在北京認識的一位好友,是做廣告銷售的,雖說月薪不高,但每月到手工資平均也有2萬多(嘿嘿~要知道這可是小醫的好幾倍哦~)。

在最近的一次閑聊中,得知她剛剛離職,正在找工作。原因是她所在的部門領導班子大換血,她的職位被架空了。不想再像傀儡一樣的幹活,於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離職。

當時拍拍屁股走得瀟灑,這會有點小後悔。由於沒有提前找好下家,新工作找了快一個月了,也沒有合適的,下個月房租都快交不起了,要是再找不著工作上班,下月都快沒錢吃飯了。

聽到這裏,小醫甚是詫異!之前一個月2萬多的工資,沒有存下錢?一個月沒上班,怎麽感覺如此的亞歷山大?!

朋友說道:之前雖說一個月2萬多的工資,聽起來是挺高的,但除去平時的花銷,真的是存不下幾個錢;加上之前我媽媽生病住院,我墊了一些錢,現在已經徹底口袋空空了。

下個月要是還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感覺就要喝西北風了。最近,我都把之前買的沒怎麽背過的包包,還有沒怎麽穿過的衣服掛到二手網上出售了。希望能搞點生活費,救救急。

唏噓

聽到朋友的訴苦,小醫的內心有些唏噓不已。一個月入2萬多的高級白領在生活上都沒有安全感,讓我們這些普通職場小嘍嘍情可以堪?

寫到這,小醫不禁想到了吳曉波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解釋了為什麽你累成狗還沒有實現財務自由。

文中,吳曉波給出了一個公式:財務自由度=被動收入/日常支出*100%,當“被動收入>日常支出”時,意味著你無需為生活的壓力而奔波。

具體說來,被動收入就是所謂的“躺著賺錢”、不必主動投入時間精力的收入。比如存款的利息、房產的租金、企業的分紅等等。小醫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雖然月入2萬多,但之所以能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淪為窮人,很大程度上在於她完全沒有任何被動收入。一旦失去了工作,她就立馬變成了一個坐吃山空,沒有任何安全感的人。其實,這就是窮人的一種表現。

當下,很多人對窮人的定義依然是有錢沒錢,可是究竟多少錢是有錢多少錢又是沒錢呢?有一位學者曾如是定義窮人和富人:當自己不工作,或失去手頭的工作時,還可以讓自己及家人衣食無憂地生活下去,這樣的人就是富人,反之就是窮人。

所以,被動型的收入才是決定你是否是窮人的根本因素。換句話來說,如果你不想將自己的家庭置於巨大的風險之中,那麽就必須改善家庭的收入結構,增加“不工作時的收入”。

聰明的人,知道利用閑暇時間,幫自己找到一份持續收入。富人都明白一個道理,必須得懂得運用別人的時間和金錢致富,工作是實現自己理想的途徑,而不是謀生的工具。財富不應該用生命賺取,我們應該是利用金錢和資源,讓財富源源不絕地湧現,學著用工具賺錢,而不是耗盡自己的生命來養家。

然而,現實總是令人悲觀的,我們絕大多數上班族根本沒有被動型收入,除了那份死工資便是眼巴巴地盼著年底的那點年終獎。

所以,很多人的目標是努力地工作,然後通過晉升和跳槽來換取更高的主動收入。於是大多數人一輩子就成了上班族,做著別人規劃好的事情,替別人增長著他們的被動收入,只有那些極少數極少數的人可以跳出這個既定的圈子,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真正實現財務和時間的雙重自由。

對於拿死工資的上班族而言,即使你的工資很高,變成了中產階級,即使你的職位很高,變成了管理階層,但你的生活依然一片忙碌,連親近家人和陪伴孩子的時間都沒有。因為一旦你停下了工作,你的主動收入就立刻完全停掉,隨之而來就是巨大的財務危機。

很多人苦悶“一直在努力地賺錢,為啥還是窮人”、“平時省吃儉用,存下錢還是不多”.....而早前就有網友分析,一個男人一輩子要賺夠541萬元,才能保障最基本的小康生活,真是讓男默女淚。

問題究竟出在哪裏?只靠死工資,當然行不通。其實,只要運用正確的投資方式,財富增值其實很簡單!

很多人目前都停留在“掙”錢的境界,但要實現財務自由,至少要達到“賺”錢的境界。工資高不等於有錢,更準確的說法是即使不工作,也能獲得源源不斷的收入,這才是真正的“有錢”。

END

擺脫死工資,

致富靠投資;

醫加醫,

您值得信賴的選擇!

前幾天回老家,和幾個很久不見的哥們兒吃飯。


他們中的多數人,大學畢業後,因為父母的期待,也因為自己對安穩的渴求,考了老家縣城的公務員,從此一直規規矩矩呆著。


年薪不高,大概一年10萬塊,只能算吃穿不愁,在當地買了套房,供著樓,這一輩子都不敢有大動作了。


老婆說想去國內旅遊,都得精打細算好幾天。


女兒說想留學,把他嚇得個半死。


這樣的生活,安穩雖安穩,但總覺得有些不夠。


酒桌上,有人對我說:“還是羨慕你啊,我們這些拿死工資的,活得太小心了。”


這些年,他們不是沒考慮過離開。也曾有機會在召喚。但前怕狼,後怕虎,他們不敢放棄,也不敢輕易冒險。


畢竟,有死工資的工作,也是周圍人認為的“體面工作”。


就這樣一蹉跎,10幾年過去了。


10幾年在當今時代裏,意味著諾基亞已經倒閉了、蘋果已經出到X了、90後都被視為中年人了、離婚率高到令人瞠目結舌了、華為清退35歲員工了、自媒體人一年賺幾千萬已經是常事了、不少90後都已經融到了第二輪資金……


一同學說:“太快了,感覺我們都快跟不上時代了……”


可不是。南朝有個典故,叫爛柯人。講一個叫王質的人,到山中打柴,觀仙人對弈,不知不覺,一天過去了,他下山來,發現滄桑巨變,已然物非人非,而手中的斧頭已經腐爛了。


他才明白,你覺得過了一天,人間已過了千年。


穩定的工作也是一個避世之所。你身處其中,無風無雨無壓力,如仙人般逍遙。但是,這種生活是一把雙刃劍。它帶給你安全感,也必然剝奪你可能性。


你很可能到了退休時,年薪還是十幾萬,甚至都跑不贏通貨膨脹。在互聯網經濟的浪潮中,每月幾千塊的死工資,變得越來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但是,你不會離開。


因為,“穩定的工作”還有一種神奇的本領,將你的意誌馴化。




所謂的穩定
正在困住你的生活和未來


因為農耕社會的需求,年輕人和父輩們在擇業時,都會以“穩定”作為第一參考因素。


因為,風險少,意味著廣積糧,高築墻,緩稱王。


但這種思維顯然已經不適應當今社會了。


風險少,意味著增幅少。


增幅少,意味著敵不過通貨膨脹。


敵不過通貨膨脹,意味著財富的貶值和資產的虧損。


10年前,100萬元算是一筆巨款。但在今天,100萬元在一線城市連一套三居室的首付都交不起。


所以剛剛升到副科的同學抱怨:“這幾年工資確實也漲了,但不知道為什麽,感覺還是缺錢……”


“是啊,工資越漲,錢越不經用。”


他現在的工資是月薪5000多,加上獎金、補助、各種雜七雜八的補貼,一個月到手大概也就7000多。這對於一個還著車貸房貸、養著兩個孩子的男人來說,談何容易。

因為,工資是線性增長的,而房價卻是指數級增長。

就像你騎著單車,在地面上老老實實地前行,以為騎多少,就算多少。但你不會知道,在另一些地方,有人已經習慣了飛機代步。


所以說,線性增長的工資,其實限制了你的可能。


而最糟糕的是,你在其中投入了太多沈沒成本,想止損,非常難了。


工資越死
意味著創造性和可能性越低


一份職業值多少錢,匹配多少報酬,與他付出的辛苦是不成正比的。


與什麽成正比?稀缺性。





“我做了也是5000塊,不做也是5000塊,那我為什麽要做?”


“反正大家都是上完班就走人,那我也是。”


如此一來,整個行業都會因為不冒險,不進取,不改變,變得越來越萎靡,整體職場風險指數越來越高。



這時,所有人都會面臨危機。


90年代職工下崗,在那片哭天搶地中,稀缺性強的人,馬上尋到了生路。缺乏技能、資本和頭腦的,則開始了日復一日的貧窮和掙紮。


而在如今,針對穩定工作的改革,也已經開始。


他們面臨越來越多的監管,也面臨越來越多的制約。籠子關著,手捆著,能改變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可能性越低,稀缺性越低,抗風險能力越差。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說,死工資不再是一種職業保障,反而是一種職業陷阱。



死工資不值得驕傲
永遠有危機感,永遠有能力


我以前在報社時,認識過一個中層領導。


她那時混得很好,在單位裏受人敬重,在單位外受人歡迎。但是,她一直有一種危機感:現在網絡上說的東西,我好像越來越不懂了。


但她不是固步自封的中年人。她在這種新舊交替的沖擊中,打開自己的思維,去學習新理念,研究年輕人喜歡什麽,想要什麽。


後來手機來臨,許多傳統觀念和生活方式,更是被沖擊得支離破碎。


她眼睜睜地看著傳統媒體成為明日黃花,再也不是大眾寵兒,於是,果斷放棄了她的死工資,和朋友合開了一個文化傳媒公司,憑借她對傳播的敏感和出色的專業能力,做得風生水起。


如今,人工智能正在飛速發展。


快遞員可能被取代,律師可能被取代,作家可能被取代,甚至專業技能更高超的工種,都有可能被取代。


在未來,人人都可能是下崗者。


那麽,還在拿著死工資的我們,該如何去應對這個殘酷的未來現實呢?



你只有為自己賦能。



令自己更與眾不同,更稀缺,更重要,更有影響力,成為一個有光輝的個體。


就像一個U盤。


自帶信息,不裝系統,隨時插拔,自由協作。


做到了這一些,時代無論如何發展,你都有很大的概率能抓住機遇,完成財富的積累。


作家Spenser說得好:


當個人和組織的關系變得不再高度依附,當一個人就可以活成一家公司完成和世界的最短連接;


而工資,作為個人和組織中間的交易載體,在這個互聯網時代,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因為——


雇傭制會退出舞臺,合夥制會成為主流。

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