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矽谷創業企業陷入“燒錢”泡沫,應該感謝不理智的投資人

矽谷創業企業陷入“燒錢”泡沫,應該感謝不理智的投資人

矽谷

技術分享圖片

 每個月花9.95美元,就可以在影院無限次觀看2D電影!是不是聽起來實在是太太太優惠,完爆此前一切的電影優惠策略?這不是想象,而是一家名為MoviePass的美國互聯網企業所推出的訂閱服務。這種做法看起來相當激進的既讓影院業發生極大改變,又滿足了人們支付訂閱費以換取“無限次”觀看電影的夢幻需求。

 不過MoviePass在迅速獲得300萬用戶的背後,卻是“燒錢”的無奈之舉,甚至為了實現用戶量增長而燒到瘋狂的地步。而這也是近年來矽谷創業的縮影,用“燒錢”來換取市場——不理智的投資人非常多。但就當下的大環境來看,“燒錢”的策略已經有著越來越多的泡沫。或許再過一段時間,矽谷的這波“燒錢”創業潮會像國內一樣平息下來。

“燒錢”泡沫來襲,矽谷陷入癲狂

 創業這件事兒呢,其實是很簡單的。比如,在音樂服務上立刻就能想出個好的創業點子。創建一個音樂商店,每個月僅收取75美分,完全沒有其他隱藏費用,就可暢聽數千萬首歌曲。你是不是覺得這樣做可能會迅速倒閉?那是因為你不了解其中的門道。

技術分享圖片

這個創業項目就是先描繪好藍圖去尋找投資人,然後通過瘋狂燒錢去迅速聚攏海量用戶,後面的可行方案就很多了。或是將這個創業項目出售給巨頭企業,或是將收集到的用戶數據出售給標價最高的投標人,或是積極去上市,總歸能一本萬利。

或許你仍然懷疑這個模式,畢竟在過去企業必須出售高於成本的商品或服務才是正確的商業模式。但那只是20世紀的商業模式,現在的創業新模式就是燒錢去快速發展,用投資者的現金來補貼損失,進而計劃在某個時間節點或發展階段實現盈利。

 而近年來的矽谷,就是被這樣的“燒錢”模式給弄得陷入癲狂。可惜的是,絕大多數項目都沒有獲得預期中的成功,反而讓泡沫顯現。據佛羅裏達大學沃靈頓商學院教授Jay Ritter調查的數據顯示,去年上市的公司中有76%的公司在每年的每股收益基礎上無利可圖。這是自2000年互聯網泡沫高峰以來的最大數字,當時81%的新上市公司無利可圖。根據Jay Ritter的說法,2018年迄今為止已經上市的15家科技公司中,只有三家在上一年獲得了每股正收益。

無利可圖,投資人想讓創業公司達成“贏者通吃”目標

 矽谷是一個能夠實現夢想的瘋狂之地,互聯網、科技行業仍然是快速發展但無利可圖公司的溫床。據報道,預計明年將公開上市的Uber在去年虧損45億美元,因為它試圖擴大國際市場,並與包括Lyft在內的競爭對手進行價格戰。此外,作為一家上市公司,Snap去年虧損34億美元。而在經歷了投資者支持的十年虧損之後,Airbnb剛剛獲得了第一個盈利年。

 無利可圖公司數量的增加,反映了股東和投資者願意保持快速增長,以讓這些公司達成“贏者通吃”的目標。投資者認為,一旦達到足夠的規模,就可以更容易地扭轉利潤轉換。部分投資者堅持認為,如果創業公司能夠將大量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或采用其他營收策略,是非常有利可圖的。

 這其中,MoviePass已經成為了近年來的“燒錢”代表。9.95美元無限制的去電影院看2D電影固然讓其收獲了大量用戶,但“燒錢”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有媒體報道稱,雖然近段時間增加超過100萬的凈訂戶,但MoviePass在第一季度損失了9830萬美元。而現在MoviePass仍未找到能夠大量收獲營收的方式。

技術分享圖片

在矽谷已經倒下了太多創業公司,它們往往嘗試通過減價促銷、優惠等對既有行業造成破壞,比如洗衣、停車、便利店等。而且初期都是很美好的,用戶都能享受各種低價的服務——感謝不理智的投資人。但在資金耗盡後,這些創業公司就會立刻被打回原形,甚至迅速破產。

國內燒錢熱潮已式微,盈利已成關鍵

 矽谷的“燒錢”熱潮,是不是與之前國內O2O、共享經濟等領域的“燒錢”風很像?其實就是一脈相承的。不過總的來看,國內的“燒錢”熱潮已然式微。在經過太多O2O、貢獻經濟項目的倒閉後,投資人已經變得愈發理智。能成長下來的巨頭屈指可數,僅有滴滴、美團等數家公司罷了,且它們依然還在融資……

 而就發展趨勢看,現在的創業項目在初期就必須尋找到盈利之匙。沒有響應的盈利策略,已經很難再打動投資者。雖然對大眾來說不算是“好事”——少了很多低價服務,但對於整個市場來說卻是漸漸走向了正規。

 接下來,就看互聯網領域還會再玩什麽新招數了!(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矽谷創業企業陷入“燒錢”泡沫,應該感謝不理智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