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吳軍:矽谷來信

吳軍:矽谷來信

眾籌 我們 誌願者 單點 賺錢 想象 其他人 個人 不相信

吳軍:矽谷來信


【下載地址:https://pan.baidu.com/s/1i5OXVn20kTU-1amm2VahrA 】


第1封信,不做偽工作者

1.一個聰明的員工,應該善於找到最重要的工作,並且優先完成它們。


第2封信,也談10000小時

1.什麽東西做好需要花一萬小時。


但是羅胖說:花了10000個小時可能也沒用。


2.10000個小時的誤區:


1)簡單的工作重復10000個小時。不要低水平重復。


2)習慣性失敗。不註重學習,懶得總結教訓,同時臉皮還很厚,也不虛心請教。


3)林黛玉式困境。 有兩類科學家,一類是掌握了一個方法,研究什麽都一流的,他們越往後路越寬(愛因斯坦、費米、鮑林);也有一類,路越走越窄,對自己的領域越來越熟悉,對其它技術越來越不願意接受。


4)狗熊掰棒子。10000小時的努力需要一個積累的效應,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程度地復用前一次努力的結果,而不是每一次都是從頭開始。構造一個知識體系,不斷去完善這個體系。


第3封信,再談10000小時,三板斧破四困境

1.第一板斧,願景——目標——道路。不斷挑戰自己。


2.第二板斧,即便遇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合理之處。


1)換位思考


2)凡事要習慣回過頭來三思。


3)即使對方真的是胡說八道,要思考他為什麽這麽說,找出其中的合理性。


3.凡事做記錄。


第5封信,為什麽治療×××需要大數據

1.Calico,google內的大數據醫療公司——CEO李文森博士


2.生物醫藥公司基因泰克


3.人類長壽公司Human Longevity,創始人——Craig Venter溫特


第6封信,破解上帝密碼

1.衰老才是導致癌變的最主要原因。


2.著名的機器學習專家Franz Och奧科博士


第7封信,人類是否能夠長生不老

1.利用IT技術改善醫療是今後一個大趨勢


第9封信,VR技術與“第三眼美女”

1.第三眼美女。她們可能沒有光鮮的外表,但必定有某種美德或者價值。


2.說道技術,通常都需要到第三代才能夠普及,被大眾廣泛接受,並且較長時間地存在下去。


3.第一階段雖然有一個革命性的發明,產品很性感,但是毛病很多


第二階段解決了第一階段大部分問題,但是價格昂貴


第三階段解決了價格問題,才能普及到大眾


第11封信,創業不要一開始就非做平臺不可

1.在商業中繞不過去的一環能掙到最大的錢,而掌握這一環的都是平臺公司,比如Google和阿裏巴巴。但是,沒有人一開始就能做出一個通用的平臺。


2.真正成功的平臺公司都是從單點突破做起的,Google靠的是搜索,騰訊靠的是聊天,阿裏巴巴則是做B2B牽線搭橋的苦差事。等他們真的把東西做好了,單點突破才可能牽動整個行業,才慢慢做成平臺。


3.即使創始人有很高的心態,也需要從一個突破點開始做起。初創公司規模小,要想在短時間裏某個方面領先大公司,必須要把所有的人力集中在一個點,把它打磨好。


第12封信,說說螞蟻如何戰勝大象(1)——洋槍洋炮對大刀長矛

1.成功的小公司和行業中現有公司相比,是用洋槍洋炮對大刀長矛


他們從生產關系來講,和現有公司不屬於同一代公司。


2.洋槍洋炮就是顛覆式創新


第13封信,說說螞蟻如何戰勝大象(2)——顛覆式創新的特點

1.首先要有一個殺手鐧


2.顛覆者的殺手鐧必須容易得到當時相關技術的幫助,以至於進步飛快,而傳統的產品難以受益於當時的技術進步。


第15封信,從《孫子兵法》和《戰爭論》說起

1.AK47——任何好的產品,都應該是操作簡單,性能可靠的


2.德國人——生活是具體的。做事的時候,別盡說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給出一個可操作的步驟來。


3.可操作性在管理公司上的重要性。


一個好的管理者必須為公司設定好三件事情——願景、目標和可操作的步驟


第16封信,納米尼的內線戰略和毛奇的外線戰略

1.納米尼認為:戰爭的訣竅在於謀取內線優勢,因為一旦兵力分散,在交通和通信不便的18世紀,就會被各個擊破


2.毛奇認為:由於電報和鐵路的出現,部隊在行軍時可以分散,然後再會戰集結,對敵人形成合圍。


第17封信,把公司大小之爭變成新舊時代之爭

1.如果兩個公司內部的生產關系處在不同的時代,那麽它們之間的競爭結果幾乎是沒有懸念的。生產關系中很重要的是人和人的關系(體現在人和公司老板關系上),以及利益的分配上。


2.小公司相比大公司,必須在生產關系上和管理理念上有所進步


小公司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容易實現單點突破。


第18封信,期望值最大化原則和它在生活上的應用

1.高考中足球或百米成績,就是前面說的收益函數,只要這個函數一確定,整個社會就變成了一個機器學習的系統,期望值最大化方法會自動優化全社會,讓足球成績達到最大值。


2.各物質之間的四種基本作用力:


質子和中子通過強核力形成原子核


弱核力保證原子核不要太大


電磁力保證原子核和電子能夠形成原子,以及原子可以結合形成各種分子乃至萬物


萬有引力保證物質能夠形成星球


3.與其教育員工,不如設置一個好的收益函數


第19封信,有小聰明沒有智慧的人

1.即便耍小聰明不傷害到公司的利益,也是不要做為好,因為這讓一個人變得胸無大誌,鼠目寸光。


第20封信,再談談2%和98%的問題

1.未來的智能時代,受益者可能只有2%的人。


1)很多人沒有踏上新技術革命的大潮,落伍了


2)不同人的思維方式不同,這對個人最終的影響要遠遠高於智力、學歷和家庭因素


2.公司對幹部的培訓


1)所有的功勞要給下面的員工


2)每一個人都要幫助你的老板成功


3.很多處於社會和行業底層的人,常常抱怨社會對他們不公平,但是比較少地思考為什麽,自己怎樣才能夠改變命運。


1)不能公正地就事論事


2)喜歡撿芝麻,而不是撿西瓜


第21封信,西瓜與芝麻

1.生活中撿芝麻的行為:


1)為了拿免費的東西打破頭


2)為了省一塊錢的出租車錢,在路上多走10分鐘


3)為了搶幾塊錢的紅包,三五分鐘就看看微信


4)為了掙幾百塊錢的外快,上班偷偷幹私活


5)為了雙十一搶貨不睡覺


6)為了一點折扣在網上泡上兩小時,或者跑五家店


2.問題不僅在於時間利用得非常沒有效率,還在於他們漸漸習慣於非常低的追求,人一旦心態變得非常低,就很難提升自己、讓自己走到越來越高的層次上。


3.撿西瓜就不能為那些蠅頭小利動心,他們需要目光放得長遠。


第22封信,寬容失敗才可能是人生贏家——從中美相互負債說起

1.大到國家,中到企業,小到個人,如果不能寬容失敗,就必然會失去好的發展機會,因為沒有一種努力是不伴隨失敗的。


這個有點類似於追求百分百安全感、完美主義


第26封信,便宜的眼淚

1.松下幸之助:任何好的商業都必須是掙錢的,否則就是對人類的犯罪,因為有限的資源可以用於其它地方。


因此,即便是良好的動機,也不能為負作用開脫,更何況動機的好壞是很難判定的


2.美國在建國之初,那一代國父們都非常擔心沒有判斷力的底層民眾的盲從會破壞了民主制度。


第27封信,一個書生的理想

1.伍德威爾遜《十四條》:全世界各國締結一個和平條約,所有的問題通過公開外交手段來解決,杜絕秘密協定。


第28封信,在美國最有錢的人比什麽,兼談美國的慈善文化

1.捐贈


1)這是過去基督教(尤其是清教徒和摩門教徒)的一些傳統


2)錢是為了讓孩子做所喜歡的事情,而不是炫富和無所事事


第29封信,讓你的父母成熟起來

1.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上一輩的思想,教育當下的人,去迎接20年後的未來


2.人不可能一輩子不栽跟頭,如果要,早一點比晚一點好。


3.孩子的個人生活,當然是隨她去,管多了只能添亂


4.我的母親和嶽母都非常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是到了我家,她們都是客人,因此沒有發言權。至於我的孩子怎麽管,她們更是不多發言。當然,到了她們那裏,她們是主人,我是客人,我沒有發言權。


5.孩子需要和父母主動溝通,將新的思維方式和理念不斷傳遞給父母。


第30封信,再議林黛玉

1.人有兩個天賦,是機器無法取代的。


一個是藝術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一個是夢想和浪漫的情懷


2.人生不僅要做人,也要作詩。


第31封信,美國私立中學如何教語文和歷史

1.美國越有社會地位的家庭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越多。


2.單比數理化,美國孩子是比不過中國的。但是如果看誰學的內容多,中國最好中學的學生就比不過美國同檔次的中學生。 我的大女兒在高中不算是最好的學生,但是高中畢業時不僅學完了大學的微積分,而且連線性代數、復變函數和概率論都學了,在生物方面,她學完了大學的神經科學等課程。


3.中美教育最大的差距在於語言、寫作和人文科學上,美國孩子閱讀、寫作和表達能力要比中國好很多。


4.歷史課。孩子的歷史老師強調的是學生必須掌握四個技能,歷史問題研究、資料的理解和分析、論文寫作,以及最後在臺上的表述。


美國的歷史題常常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好的和不好的,符合邏輯的和不符合邏輯的。所謂好的答案,就是從事實出發、符合邏輯的結論。


從這個教學方法來看,你會發現它很像自然科學的教學。


5.英語課


作文題目實際上向孩子們傳遞了一種價值觀。


在現代文明社會,需要以理服人,而這個本領,需要從小學起。


6.一種好的教育是能力和素質的教育


通過每一天的課程(和課外活動),不知不覺地把好的、適合我們當下社會的價值傳遞給孩子。同時,讓孩子在學習每一門課程的時候,通過知識的學習掌握分析問題、獨立思考、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


7.MIT的學生有一個普遍的觀點——學什麽不重要,關鍵是跟誰學,因為學的東西早晚會過時,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來卻可以終身受用。


這個類似於劉未鵬講的重視思維過程,而非結果。


第32封信,擔當——走訪耶魯大學隨想

1.在耶魯,首先可以感受到學院制本科教育方法。


是一群學生共同生活、學習、從事課外活動的社區。這種教育體制來自於英國的牛津和劍橋,它強調培養社會的人,而不僅僅是書蟲。


耶魯的學習負擔在好大學裏算是輕的,但是如果你不參加社會活動,就沒有接受到耶魯教育的精髓。


2.人要有自由的思想,同時將來能有對社會的擔當


3.在耶魯,我和孩子講,希望你有比我更有見識的想法,我可能會不同意你的想法,但是只要你的想法不過激,我都會支持你去摸索和嘗試。


第33封信,達特茅斯訴伍德沃德案——談談學術特權

1.對於一個國家來講,比得諾貝爾獎更有意義的是,提高國家在各個學科的整體學術水平,創辦出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學,而這件事就不是砸夠錢就能行的,它需要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學術特權。


2.學術特權的核心內容有四條:


1)大學人員有類似於神職人員才有的自由和豁免權


2)為了學習目的自由地旅行和遷徙的權利


3)免於因學術觀點和政見不同而受報復的權利


4)有權要求由學校和教會而不是地方法庭進行裁決的權利


3.學術特權源於1158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腓特烈一世簽署的一個法律文件。這個法律後來也被教皇亞歷山大三世認可。


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現代意義上的大學,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它成立於1088年,並且在1158年成為第一個接收學術特權法令的大學。


第34封信,像對待家一樣對待母校

1.一個講究傳統的一流學校(大學也好,中學也好)需要靠眾人努力,共同建設,而不僅僅是校長和老師的事情。


2.一個好的社區,好的社會環境,也需要其中每一個人參與建設,這不僅僅是政府和行政官員的事情。


3.英美文化中的地方自治,核心價值就是大家自己把自己周圍搞好了,整個社會才能有希望。


第35封信,矽谷高創會

1.大部分活動都是靠一些組織者的熱情和誌願者無償的服務舉辦的,因此一旦熱情減退或者誌願者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就很難持續下去。


而這家的活動從一開始就是本著盈利的目的,雇專職的工作人員全職工作,因此能夠持久。


2.免費的事情常常搞不長,也很難保證質量。


這跟李笑來的觀點一模一樣


3.在一個領域中,一個二流的人一輩子再努力,即便在自己的領域裏可能也進不了一流的行列。


相反,很多一流的人進入另一個領域常常還是一流。


這裏的差距不在於智力和努力程度,而在於做事情的思想方法。(例子——物理學家兼投資人張首晟)


第36封信,讓科學走下神壇

1.宗教最大的特點是盲從。


科學強調的是懷疑而不是信仰。


2.宗教另一大特點是具有道德優越感,要求教徒崇拜它,並以它的神為榮耀。


3.宗教徒喜歡相信書上的教條和權威人士給出的結論,而不是尊重事實,更很少地追其原因。


4.宗教故意制造神秘感。


5.國民的科學素養不能夠和科技水平同步前進呢?


1)中國引進西方科學技術,或者說發展科學技術,一直是作為強國富民的手段,因此它是“正確結論”(其實是相對正確的),直接應用後就可以發展生產力,帶來財富。這使得全國上下逐漸形成一種重結果而不是重過程的心態。實際上科學的本身最看重的是過程,而非結果。


2)當初陳獨秀所倡導科學的目的不僅僅在於掌握科學知識,而是要用科學的方法,主要是它的批判力量和理性精神。


第37封信,科學的結論未必是正確的

1.談論房價的漲和跌,要有很多限制條件,加上這些條件,才是一個科學的態度,得到的結論才是一個科學的結論(當然,科學的結論還不等於正確的結論)


2.科學必須要能夠證偽。


3.什麽是科學,什麽是科學的結論


1)科學看重的是方法和過程,而不是結論


2)科學的結論也未必等於正確的結論


3)在科學上,我們強調堅持實證的精神,強調實驗結果的可重復性、可驗證性,強調要不斷推翻過去的權威這種思想,只有這樣,知識的積累才能疊加,人們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地進步。


4)科學的結論能夠成立時有條件的;科學的結論不等於正確的結論。


第42封信,科學家無祖國

1.引進人才不要盯著那一點點海龜,中國已經有了56個民族,不在乎再多個印度族,猶太族或者歐洲什麽民族,如果向全世界精英發1000萬張綠卡,中國的科技水平和國力一定能夠穩穩超越美國。不僅科學家沒有國界,很多行業的精英都是如此。


第43封信,常識和《巴菲特方法》

1.兩本投資的讀物,馬爾基爾的《漫步華爾街》和巴菲特(前)兒媳婦瑪麗巴菲特寫的《巴菲特方法》(Buffettology)


2.巴菲特老爺子智慧的核心是什麽?是常識,常識有時恰恰是人們最容易忽略的東西。


跟李笑來的——樸素的道理本質是類似的


跟positive psychology裏面的commen sense is not that commen是一樣。


3.巴菲特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對一個公司的判斷也來自非常樸素的常識。他經常到百貨店逛逛,到街上看看,看看有多少人買東西,看看貨架上都放著哪家公司的商品,就足夠得到結論。


4.預測公司的價值,只要看看優秀的人在公司之間是如何流動的就可以了。


5.今天相比古代,有知識的人增加了,但是有智慧的,依然很少,希望你能夠成為有智慧的人。


第44封信,為什麽好的投資人從來不畫K線

1.市場永遠是對的,錯的是你


2.在股市上,如果只有一個人知道某一個有用的技術指標,而其他人都不知道,那麽這唯一的一個人就能賺錢,如果這個技術指標早已經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那麽它的作用早已反應在股市的波動中,再用它就不靈。


3.對沖基金文藝復興公司——它裏面幾乎沒有搞金融的人,全是世界上最好的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和機器學習專家。創始人是陳省身的學生塞蒙斯。這家公司從來不公布它使用的信號,只是悶聲發大財而已。


第45封信,巴菲特午餐都聊些什麽(一)

1.巴菲特投資建議:


1)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很多人看到別人掙錢很快,自己心裏癢癢的,也要去嘗試,而又不願意花功夫學習,這就是做自己不懂的事情)


2)永遠不要做空股票


3)永遠不要用杠桿投資


2.巴菲特:人一生不要兩次富有。少犯錯誤比多幾次成功更重要。


3.拓展一下巴菲特的觀點,對於大部分人來講,最好的投資是自己的工作和事業,以為你擅長於此。


第46封信,巴菲特午餐都聊些什麽(二、三)

1.巴菲特的思想精髓:不熟悉的,不是自己核心業務的,當然不能做。


雖然我們常常鼓勵大家嘗試新東西,但是並不意味著在沒有搞懂之前就盲目地做。


2.投資方法分為三派:


1)價值投資。代表人:巴菲特和比爾米勒(投資)


2)技術派。中國95%以上的股民和基金經理其實都是奉行這種投資策略(投機)


3)不相信任何方法,完全聽從市場。威廉夏普,馬爾基爾


3.現金流才是真的


巴菲特總是尋找那種現金奶牛,然後每年收獲大量的現金,再拿那些現金去購買更多的現金奶牛股票,這樣實現公司的復合增長。在巴菲特看來,不僅一個公司短期股價的漲跌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按照美國會計標準做出來的利潤也靠不住,只有公司收獲回來的現金(包括發掉的股息)才是真的。


第50封信,這個世界沒有欠你什麽

1.任何社會都是分層的。


2.對於那些試圖在金字塔上爬幾個臺階的人來講,最需要具有的不是抱怨社會的不公平,而是需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同時把註意力放到最該關註的事情上去。


3.這個世界不欠我們任何東西。放棄掉不切實際的幻想,腳踏實地地做點事情,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好。


第51封信,帝道、王道與霸道,兼談博雅教育

1.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在可控的方面多下點功夫而已。


一個人的立意至關重要,它就好比那個收益函數,設置錯了結果就悲催了。


跟李笑來說的做正確的事情本質是一樣的。


2.自我的通識教育。有後勁的人有著更廣的視野,而這種視野常常來自良好的博雅教育。


3.人必須有掌握一些專業之外的知識,因為只有這樣人的眼界才可以開闊起來,才能更好地和別人合作,才能調動更多的資源。


第52封信,人生是一條河

1.一條河流的水量,由它的長度,寬度和深度三個因素來決定,一個人的影響力也是如此。


2.人生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最根本的來源是什麽?


1)首先是基因的傳承,這是任何動物的本能


2)追求,他的存在和行為可以給世界留下烙印,或者說是創造快樂


第53封信,引擎和剎車

1.知道什麽事情不能做,比知道什麽能做,有時顯得更難


2.我們需要不斷地探尋怎麽做的方法,也要不斷地了解什麽事情不能做,這樣我們駕車就自如了。


(李笑來——做正確的事情)


第54封信,五級工程師和職業發展

1.工程師的五個等級


1)第五級:能獨立解決問題,完成工程工作;


2)第四級:能指導和帶領其他人一同完成更有影響力的工作;(需要有領導能力和在工程上把大問題化解為小問題的能力)


3)第三級:能獨立設計和實現產品,並且在市場上獲得成功;(涉及到對市場的判斷和營銷能力。本身必須是非常好的產品經理。心胸需要開闊,人有多大心,就能做多大的事情。)


4)第二級:能設計和實現別人不能做出的產品,也就是說他的作用很難取代;


5)第一級:開創一個產業


第55封信,矽谷成功的秘訣

1.生活中,如果能聽到這樣不同的觀點,並且通過思考其合理性,將它變成我們知識的一部分,我們的見識就提高了。


2.無論是一個人,一個大學,還是一個地區,都不能迷失自我,找到最合適自己的路,才是成長、進步的正路。


第56封信,矽谷沒有發明什麽

1.矽谷另一個成功的條件是它常常在扮演新技術試驗場的角色。還是以無人駕駛汽車為例,這個產品就算研制出來了,到哪裏去實驗呢,不能總是在試驗場裏進行。舊金山灣區相對寬松的環境使得很多公司可以打擦邊球。


聯想到了要寬容失敗,要允許試錯,才能有更多的成長


第58封信,智能時代的產業特點

1.未來時代商業的八字訣——分享、跟蹤、合作、眾籌


分享經濟——滴滴、Uber、Airbnb。在未來分享經濟時代,連接比擁有更重要。


跟蹤——IOT、大數據、機器智能以及區塊鏈的廣泛使用,未來能夠做到跟蹤每一次交易,每一個人每一時刻的活動,這會帶來無限的商機


合作——現有產業+新技術=新產業


眾籌經濟——通過顧客參與的方式,改變了產品好服務設計、生產和銷售的全過程


2.智能時代新經濟的特點,將使得資源得到共享,效率進一步提升。


第62封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黑科技1:手術機器人

1.泰勒教授:從他身上,你能看到一個真正對科學研究有興趣的科學家那種不斷探求真理的精神。泰勒教授在學術界和工業界都享有極高的聲譽,發表論文、獲得學術獎項和專利無數,但是從來沒有像某些所謂的知識精英那樣到處表現出莫名其妙地優越感。在外行面前,從來沒有以專家自居。


這個地方要深刻反思自己的表現型傾向。


第63封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黑科技2:人工心臟

1.做出一項偉大的發明其實非常不容易,遠不像很多想象的“從0到1”一蹴而就,它要解決整個過程中非常多的實際問題。大部分人只關新從0到1,而真正的成功者是要關心從0到N的。


第64封信,黑科技的搖籃——MIT媒體實驗室是如何運作的

1.我們應該關註那些我們擅長的、重要的,卻被別人忽略的事情,而不是為了眼前的利益在人堆中擠來擠去。


思考,不要跟風,做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事情。


第67封信,阿拉斯加日記2:聽書分享《做條狗》

1.聯想到一個公司或者一個組織,大抵情況和小州相似,很多時候,不是能力最強的人做成了事情,而是最善於和每一個人處好關系的人把事情辦成了。


第69封信,人類還太年輕——一年余半小時

1.每一個人正確自己的權益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什麽不好意思的,也不用羞羞答答。很多權益你不正確,沒有人給你。


2.對於很多事情,我們需要寬容,需要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寬容不僅對別人有好處,也能讓我們自己身心少受毒素的傷害。想到人類只是一個不滿三歲的孩子,有些事情你就會寬容。


3.我們要每時每刻采取行動,改變那些不合理的現象。我們應該做得多,抱怨的少,因為抱怨不解決問題,行動才解決問題。


4.最差的和平也比最好的戰爭要好,彼此在利益上的妥協,總比兩敗俱傷要好。


5.主動正確我的權益,但是會懂得做出妥協,最後會寬容,以免怨恨的毒素傷害到我自身。


6.三個話題:


1)保守主義


2)利益妥協的意義


3)幸福感


第70封信,幾何學和羅馬法

1.有人講羅馬人曾經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靠武力,第二次是靠拉丁文,第三次是靠羅馬法


2.今天采用大陸法系的國家的法律,包括中國的,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追溯到羅馬法。


在英美法系中,雖然大部分法律是依照常識而定的普通法,但是美國的憲法和《獨立宣言》在邏輯上是按照羅馬法確定的(英國沒有憲法)。


3.東方文明古國的法律和羅馬法的區別,就相當於林散的數學知識和歐式集合體系一樣。


羅馬的司法制度及法律和羅馬一樣,不是一天建成的,而是在羅馬崛起過程中逐漸完成的。


一個重要思考:要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統體系,並且不斷進行更新打磨。


4.西方人擅長於把林散的理論組織成一個體系,從幾個亙古不變的假設出發,用邏輯推理,演繹整出整個系統,這其實就是科學的精神。


同上,一個重要思考,可以對自己的操作系統體系、知識體系做出類似的工作。


吳軍:矽谷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