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AI就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計算機程序

AI就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計算機程序

解決 簡單 個人 master 手機 拒絕 智力 問題 而已

人工智能就是機器人可以完成人們不認為機器能勝任的事——這個定義非常主觀,但也非常有趣。一個計算機程序是不是人工智能,完全由這個程序的所作所為是不是讓人目瞪口呆界定。這種唯經驗論的定義顯然缺乏一致性,會因時代不同,背景不同、評判者的經驗不同而套用不同的標準。[惠州網站建設](https://www.hzdavos.com)但這一定義往往反映的是一個時代裏大多數的普通人對人工智能的認知方式;每當一個新的人工智能技術價值高低,而不管這種技術在本質上究竟有沒有“智能”。 計算機下棋的歷史就非常清楚地揭示了這一定義的反諷之處。 早期,礙於運行速度和存儲空間的限制,計算機只能用來解決相對簡單的棋類博弈問題,例如西洋跳棋,但這好不妨礙當時人們將一臺會下棋的計算機稱作智能機器,因為那時,普通計算機在大多數人心目中不過是一臺能用飛快的速度做算術題的機器罷了。1951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克裏斯.托弗斯特拉齊編寫了第一個會下西洋跳棋的計算機程序。20世紀50年代中期,IBM的阿瑟薩.廖爾開發的西洋跳棋程序可以和業余選手對抗。1962年,阿瑟薩廖爾的程序戰勝了一位盲人跳棋高手,一時間成了不小的新聞事件,絕大多數媒體和公眾都認為類似的西洋跳棋程序是不折不扣的人工智能。 可沒過多久,不少粗通編程的特濃發現,雖然其中有各種避免窮舉的算法技巧,但在公眾眼中,程序只不過是按照事先編寫的搜索策略一步步找到最佳走棋步驟而已。隨著PC的普及,每臺個人電腦都可以運行一個水平相當高的西洋跳棋程序,會下棋的計算機逐漸退去了神秘的光環。人們開始懷疑西洋跳棋程序的智能程度,不少人會用國際象棋作為例子,挑釁式地說:“下西洋跳棋有什麽了不起?哪天在國際象棋上贏了世界冠軍,那才叫人工智能。”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了。1996年,IBM研究團隊傾力打造的計算機深藍挑戰世界棋王卡斯帕羅夫,當年雖遺憾敗北,但人們已經看到了計算機戰勝人類的希望。1997年,深藍卷土重來,在六局棋的對抗賽中戰勝了卡斯帕羅夫後聲譽大振。當時,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在討論深藍巨大的黑色機箱內,擁有一顆在棋類博弈領域不輸人類的特殊“大腦”。
好景不長,與西洋跳棋相似的歷史很快就再次上演。當國際象棋、中國象棋已經被計算機玩的滾瓜爛熟,連一部手機、一臺平板電腦上的象棋程序都能與人類高手分庭抗衡時,公眾立即懷疑這樣的博弈程序是不是還算得上人工智能。事實上,與下棋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OCR(光學字符識別)等已經失去了新鮮感的計算機算法身上。道理很簡單,公眾總是樂於證明人類在智慧層面的獨一無二。不管是不是真的懂得算法細節,人們總會說,計算機只不過是在程序控制下機械地完成搜索或窮舉罷了。

拒絕承認象棋程序是人工智能後,公眾找到了維護人類智慧尊嚴的最後陣地——圍棋。直到2016年年初,除了一個叫樊麾的職業圍棋選手和谷歌Deepmind的一支規模不大的研發團隊外,幾乎所有地球人,包括圍棋高手和不少計算機專家都經常會說:“下象棋有什麽了不起?真有智能的話,來跟世界冠軍下盤圍棋試試?圍棋可是一項無法窮盡搜索,需要依靠人類大局觀的智力運動,是唯一一種計算機無法戰勝人類棋類比賽。”
很不幸,人類的自以為是又一次被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算法無情嘲笑了,2016年3月9日,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坐在AIPhaGO面前,宿命再一次降臨。隨著AIPhaGO在五番棋中以四比一大勝,有關人工智能的熱情和恐慌情緒同時在全世界蔓延開來,也因此引發了一撥人工智能的宣傳熱潮。2017年元旦前後,升級版的AIPhaGO更是以Master的網名悄然復出,在對弈臺上,與包括中日韓最高水平棋手在內的數十位人類頂尖棋手過招,奕出了60:0的絕對優勢戰績,可謂笑傲棋壇,但求一敗。
今天,沒有人懷疑AIPhaGO的核心算法是人工智能。但想一想曾經的西洋跳棋和國際象棋,當時的人們不是一樣對戰勝了人類冠軍的程序敬若神明嗎?再過兩三年,當手機上的圍棋程序可以輕松戰勝職業棋手,當所有圍棋比賽都要嚴查手機作弊時,人們還會認為計算機下圍棋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嗎?人們還會將圍棋程序視為人工智能的代表嗎?

AI就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計算機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