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樹查詢的時間複雜度
原文連結:https://blog.csdn.net/li_huai_dong/article/details/79911069
給定值的比較次數等於給定值節點在二叉排序樹中的層數。如果二叉排序樹是平衡的,則n個節點的二叉排序樹的高度為Log2(n+1),其查詢效率為O(Log2n),近似於折半查詢。如果二叉排序樹完全不平衡,則其深度可達到n,查詢效率為O(n),退化為順序查詢。一般的,二叉排序樹的查詢效能在O(Log2n)到O(n)之間。因此,為了獲得較好的查詢效能,就要構造一棵平衡的二叉排序樹。
相關推薦
判斷一棵樹是否是平衡二叉樹及其時間複雜度的優化
平衡二叉樹:它是一棵空樹或者左右子樹的高度差絕對值不超過1,並且左右兩棵子樹都是平衡二叉樹。 要判斷一棵樹是否是平衡二叉樹,由其定義我們很容易想到通過計算出左右兩棵子樹的高度及其高度差來進行判斷。 首先,判斷當前節點是否是平衡二叉樹,則需要開始遍歷整棵樹,求
Morris神級遍歷二叉樹,時間複雜度為O(1)
Morris演算法介紹 Morris演算法在遍歷的時候避免使用了棧結構,而是讓下層到上層有指標,具體是通過底層節點指向NULL的空閒指標返回上層的某個節點,從而完成下層到上層的移動。我們知道二叉樹有很多空閒的指標,比如某個人節點沒有右孩子,我們稱這種情況為空閒
二叉樹查詢的時間複雜度
原文連結:https://blog.csdn.net/li_huai_dong/article/details/79911069 給定值的比較次數等於給定值節點在二叉排序樹中的層數。如果二叉排序樹是平衡的,則n個節點的二叉排序樹的高度為Log2(n+1),其查詢效率為O(Log2n),近似於折半
C 二叉樹查詢值為x的節點,並列印其所有的父節點
思路就跟輸出二叉樹一樣的,只不過這次是找節點 文章目錄 查詢節點 輸出此節點所有的父節點 查詢節點 //找一個值為x的節點 BiThrTree findElement(BiThrTree T, ElementType x){
java實現二叉樹查詢,統計結點個數,統計樹的深度及判斷兩棵樹是否相等
二叉樹的建立在前面已經實現,現在只寫子函式 public bitreeNode searchNode(bitreeNode t,Object x){ if(t!=null){ if(t.getdata().equals(x)) //對根節點進行判斷 retur
【演算法與資料結構】二叉樹查詢
目錄 概要 樹的介紹 二叉樹的介紹 二叉查詢樹的C實現 1. 節點定義 2 遍歷 3. 查詢 4. 最大值和最小值 5. 前驅和後繼 6. 插入 7. 刪除 8. 列印 9. 銷燬二叉樹 完整的實現程式碼 二叉查詢樹的C測試程式 下面對
七大查詢演算法之樹表查詢---二叉樹查詢演算法
二叉樹查詢演算法 二叉查詢樹是先對待查詢的資料進行生成樹,確保樹的左分支的值小於右分支的值,然後在就行和每個節點的父節點比較大小,查詢最適合的範圍。 這個演算法的查詢效率很高,但是如果使用這種查詢方法要首先建立樹。 原理: 二叉查詢樹(Bi
查詢之二叉樹查詢
1. 查詢樹的建立(createTree) 假設有如下陣列4,1,45,78,345,23,12,3,6,21 首先選定4為root,然後遍歷剩下的數字,如果大於等於4則放到4的右側,小於4放到4的左側,最後構建成的樹:所有的左孩子都小於父節點,所有的右孩子都大
為什麼紅黑樹的時間複雜度為lgn——漸進邊界的證明
維基百科 包含n個內部節點的紅黑樹的高度是 O(log(n))。 定義: h(v) = 以節點v為根的子樹的高度。bh(v) = 從v到子樹中任何葉子的黑色節點的數目(如果v是黑色則不計數它)(也叫做黑色高度)。 引理: 以節點v為根的子樹有至少個內部節點。 引理的
批量資料結構緩衝載入資料二叉樹查詢的效率優化測試
問題:2009年12月10日,在開發客戶維繫挽留系統時,進行Bi_Subscrb_Cdr基礎資料表抽取初步測試時,發現效率奇低。原因有以下可能:1.資料庫主機忙,導致上載資料到記憶體中時,速度過慢。2.網路繁忙(網速確實很慢),由於當時是前臺互動執行程式,但是這個應該影響不大。3.程式所在主機忙,這個可能性
二叉樹查詢增刪改查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tdlib.h> #ifndef __Tree_H struct TreeNode; typedef struct Tre
二分查詢時間複雜度的計算
二分查詢的基本思想是將n個元素分成大致相等的兩部分,去a[n/2]與x做比較,如果x=a[n/2],則找到x,演算法中止;如果x<a[n/2],則只要在陣列a的左半部分繼續搜尋x,如果x>a[n/2],則只要在陣列a的右半部搜尋x. 時間複雜度無非就是while迴圈的次數! 總共有n個元素, 漸
查詢演算法(順序查詢、二分法查詢、二叉樹查詢、hash查詢)
查詢功能是資料處理的一個基本功能。資料查詢並不複雜,但是如何實現資料又快又好地查詢呢?前人在實踐中積累的一些方法,值得我們好好學些一下。我們假定查詢的資料唯一存在,陣列中沒有重複的資料存在。 (1)順序查詢(普通的資料查詢) 設
STL原始碼—二叉樹查詢樹
為了進一步瞭解RB樹,先了解一下二叉查詢樹 定義: 二叉查詢樹是一棵二叉樹,因此可以用鏈式結構來儲存資料。若二叉查詢樹不為空,則應具有以下性質: 關鍵字的值唯一若左子樹不為空,則子樹任何節點關鍵字值一定小於其根節點的關鍵字值若右子樹不為空,則子樹任何節點關鍵字值一定
[資料結構與演算法]二叉樹查詢結點和最大最小值
由於BST的屬性,所以查詢最大與最小值的程式碼幾乎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人們總可以在根節點左子樹的最左側的節點上找到BST內的最小值,另一方面,則會在跟節點有字數的最右側節點上找到BST內的最大值。
二叉樹——查詢兩個任意節點的最近祖先
很久沒有用過二叉樹了,最近由於需要用到了,發現很多知識需要鞏固了,中間涉及到一個演算法就是找任意兩個節點的最近祖先。通過本人回顧和演算,最終提出了下面一個方法,網上也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實現,再次僅對自己好幾個小時的工作作個記錄和積累吧! 程式是用C語言寫的,個人覺得如果用C#
快速排序和二分查詢時間複雜度詳解
快速排序的時間主要耗費在劃分操作上,對長度為 k 的區間進行劃分,共需 k-1 次關鍵字的比較。最壞時間複雜度:最壞情況是每次劃分選取的基準都是當前無序區中關鍵字最小(或最大)的記錄,劃分的結果是基準左邊的子區間為空(或右邊的子區間為空),而劃分所得的另一個非空的子區間中記錄數目,僅僅比劃分前的無序區中記錄個
二叉樹查詢
對於符號表,要支援高效的插入操作,就需要一種鏈式結構。但單鏈表無法使用二分查詢,因為二分查詢的高效來自於能夠快速通過索引取得任何子陣列的中間元素,連結串列只能遍歷(詳細描述)。為了將二分查詢的效率和連結串列的靈活性結合,需要更復雜的資料結構:二叉查詢樹。具體來說,就是使用每個結點含有兩個連結的二叉查詢樹來
二叉查詢樹與紅黑樹概念性質及操作時間複雜度
操作名(h樹高) 二叉查詢數 紅黑樹 查詢 O(h) O(lgn) 查最大/小元素 O(h) O(lgn) 前驅/後繼 O(h) O(lgn) 插入 O(h) O(lgn) 刪除 O(h) O(lgn)
二叉樹時間複雜度分析及增刪改查操作java實現
順序表和連結串列的時間複雜度由給定條件不同從而會得出不同的時間複雜度結果,對於程式設計時並不總是最好用的儲存方式。二叉樹是一種更加穩定的資料儲存方式,其複雜度總是能表示為一個固定的形式。以下來分析二叉樹增刪改查操作做的時間複雜度。 設有如下資料需要進行二叉樹形式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