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本主義的發展及趨勢

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本主義的發展及趨勢

第四章、資本主義的發展及趨勢

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

1、商品經濟

是作為自然經濟的對立物而產生髮展起來的。

自然經濟:即自給自足經濟,指生產是為了直接滿足生產者個人或經濟單位的需要,而不是為了交換的經濟形式。特點:生產力水平低下,排斥社會分工,生產規模小。

商品經濟:是以交換為目的而進行生產的經濟形式。產生的兩個歷史條件:(1)存在社會分工(2)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屬於不同的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是用來交換、能滿足人某種需要的勞動產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和兩種屬性,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統一體。

①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的腦力和體力的耗費。是商品所特有的社會屬性。·

②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3、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價值的質、價值的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4、價值形式的發展與貨幣的產生

貨幣是商品交換的媒介,貨幣是在長期的交換過程中形成的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貨幣的五項職能: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儲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

5、價值規律及其作用

①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基本規律。

②  等價交換;

3、   價值規律的作用:

  1. 自發地調節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在社會各部門之間的分配比例;
  2. 自發的刺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 自發的調節社會收入的分配;

6、私有制基礎上的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構成私有制經濟的基本矛盾;

首先,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經濟的本質及發展過程;

其次,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礎;

最後,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決定著商品生產者的命運。

7、勞動價值論及其意義

內容:商品的二重性、勞動二重性、價值規律及其理論、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及基本規律作用

現實意義:

①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揚棄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為剩餘價值論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②馬克思勞動價值揭示了私有制條件下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為從物與物的關係背後揭示人與人的關係提供了理論依據;

③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揭示了商品經濟的一般規律,對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指導意義。

8、資本原始積累

資本原始積累就是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相分離,資本迅速集中到少數人手中,資本主義得意迅速發展的歷史過程;

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建立和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支配地位的形成,標誌著資本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

9、剩餘價值論及其意義

(1)生產剩餘價值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絕對規律;

(2)生產過程具有兩重性:一是生產物質資料的勞動過程,二是生產剩餘價值的過程,即價值增值過程。

(3)資本主義勞動過程的兩個特點:一是工人在資本家的監督下勞動,他們的勞動隸屬於資本家;二是勞動的成果或者產品全部歸資本家所有。

(3)剩餘價值是僱傭工人所創造的並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它是僱傭工人剩餘的凝結,體現了資本家與僱傭工人之間剝削與被剝削的關係。

(4)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採取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兩種形態,根據兩部分資本在剩餘價值中所起到的不同作用,可以將資本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可變資本是用來購買勞動力的那部分資本。

(5)剩餘價值是有可變資本僱傭勞動者創造的。

(6)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即剩餘價值率:

m'=m/v

m' 是剩餘價值率;  m是剩餘價值;  v為可變資本;

(7)資本家提高對工人剝削的兩種方法:絕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的生產。

    絕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必要勞動時間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延長工作日的長度和提高勞動強度而生產的剩餘價值。

相對剩餘價值是指在工作日長度不變的條件下,通過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相對延長剩餘勞動時間所生產的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論的意義

  1. 馬克思通過分析剩餘價值的生產、積累、流通以及分配,揭示了剩餘價值的運動規律及其作用,同時揭示了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一般規律。
  2. 剩餘價值理論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剝削本質,闡明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階級鬥爭的經濟根源,指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歷史必然性;
  3. 剩餘價值論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石,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揭示資本主義制度剝削本質的銳利武器。

10、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和經濟危機

基本矛盾: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經濟危機

本質特徵: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

爆發原因

a.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b.矛盾的具體體現:(1)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和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的矛盾;(2)單個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經濟危機的爆發,使企業紛紛倒閉,生產大幅下降,從而使供求矛盾得到緩解,逐步度過經濟危機。但這只是緩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週期性爆發的。即:危機、蕭條、復甦和高漲。

11、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特點和本質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主要有:資本主義的民主與法制、政權組織形式、選舉制度、政黨制度等。

特點:

歷史進步性

①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作為上層建築,曾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大幅度發展,促進了社會進步。 

②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使人們擺脫了等級壓迫制度和人身依附關係,使人們的社會活動獲得了更有利的條件、更廣闊的空間,因而歷史性地促進了人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的進步。 

③資本主義的政治制度在其歷史發展程序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政治統治和社會管理的經驗,這對於社會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侷限性

①資本主義的民主是金錢操縱下的民主,實際是資產階級精英統治下的民主。 

②法律名義上的平等掩蓋著事實上的不平等。 

③本質上是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政治制度。

本質

是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政治制度。

12、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特點和本質

特點:

 

本質:

①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是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的觀念上層建築,是為資本主義經濟基礎服務的,是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上層建築服務的。 

②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是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