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無解的矛盾(一)

無解的矛盾(一)

author:佟學強

當下中國的矛盾早已不是建國初期的矛盾了,從一個側面可以體會到眼下的矛盾到底是什麼,先看以下招聘jd:

優先錄用:

1.房貸,車貸一大堆,為生活所困的;

2.孩子好幾個,需要錢的;

3.你的薪資自己說了算的;

4.能瘋狂加班的。

以下不錄用:

1.有公主病的;

2.不認同公司價值觀的;

3.付出少還想多得回報的。

以上是絕大多數私企招聘的邏輯,只不過是很多公司不好意明面寫出來而已,但是卻有一家公司(老闆是90後)就敢寫出來,佩服!

看看90後求職者的邏輯:①公司不是我的,是你的②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為了成為傻逼③加班可以,必須遵守勞動法,給加班費④拒絕一切洗腦,不許玩兒虛的

這就導致了目前私企招聘困難。唐俊在做客《財經郎眼》節目時曾親口吐露,他的公司找不來人,空缺2000+職位,公司原來的一套管理機制對90後完全失效!開會批評一頓,第二天不高興了就可能會離職。

兩方面看待這個問題:

一、從企業本身來看。

改革開放40年對於私企來說是一個轉折點,是急需變革的一年。過去落伍的模式,管理理念需要改革,需要多做研發投入,需要更多地懂得尊重員工。

1.私企首先要做的是改變自己的邏輯

“王小二賣豆腐”式的思維不改,大家都會很累。一旦有一個好東西被驗證了,蜂擁而上場面猶如達爾文的進化論,非常慘烈。這個過程大部分求職者成了犧牲品,成了半個機器,而基層領導成了炮灰(記住這一點,基層領導是炮灰,不如自己單幹!!)中國私企加班多的根本原因是:①產業低端沒有利潤,壓縮成本需要少找人多加班②缺乏創新,美國研發出了新東西,中國工業界知道了搶先應用,拼命追趕。哇操,又有新成果了,趕緊扒論文復現,我們要做第一等云云,你卻不知道,你上谷歌扒最新的論文,別人也扒,都在扒你比同行強多少?能真正做好的都是有自己研發專利的,你不可能扒到。在這種背景下你想成為第一是悖論!這就是大部分創業公司的瘋狂和沒有邏輯,簡直是對理科生的侮辱。一個理科生沒有邏輯是件很可悲的事情,會很幼稚會犯很多錯誤。大部分私企難逃這個迴圈怪圈:扒論文---復現---出現新的論文----扒論文----復現---成為第一失敗---搶先扒論文復現……永動機就是這樣產生的。歷史上牛頓在年輕的時候對永動機很瘋狂,後來認識到錯誤及時進行了修正,但是同時期的很多人一輩子都奉獻給了永動機,很可悲。不停地犯錯誤停不下來的人一定是失敗者,最後搞得大家身心疲憊。

慢不下來就不會有真正的創新,只能淪為二等公民,每天加班累成狗 ,沒有人權和法律。當下的部分AI創業公司很危險,應該敬而遠之。好在中國開啟了教改,西湖大學肩負著歷史重任,開始研究“慢而無用”的東西,堅持學術導向決定行政導向,拭目以待。

2.在改變邏輯的前提下,多認識自己,認識自己比研發還困難

除了融資困難,稅收多,國家向國企和央企(這倆是國家的乾兒子)傾斜外,更多的原因是自己作死。人性是很不好把握的東西,有些人在得意的時候把年輕時候沒有釋放出來的本我表現出來了,然後就犯錯了,比如明尼蘇達州事件,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很值得研究。有了錢以後就膨脹了,膨脹的表現有二:①高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盲目擴張。招聘時很屌,點名只要985以上的。此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波音引擎裝在拖拉機上”,老闆沒有意識到此時的自己其實只是一臺東方紅拖拉機而已。馬雲在得到雅虎的融資以後由於當時不成熟就膨脹了,在美國設立中心,招聘"波音引擎",結果發現當時的自己只是一臺拖拉機,還得想辦法把"波音引擎"優雅地送走。"找到人但留不住人"是大部分私企的困境,很多老闆認為自己的產品沒做好,是因為員工不是985畢業的。而事實上,985的也是應試教育體系下的畸形產物,創新能力低下,刷題能力全球第一(對學術研究真正感興趣的人不會找拖拉機,而且這部分是極少數的)。也有很多的私企領導在背地裡說招來的985的碩士不行,事實上是有牛逼人,你找不來,即使找來了也留不住。善於反思自身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中國私企真正應該做的,不是順著應試教育體系找人,而是建立自己的獨立於應試教育體系之外的人才評價體系!②diss同行。去年某家公司在水立方開產品釋出會,帶頭人公開diss同行,很是高調,而且還縱身一躍跳入水立方,很酷。筆者接觸過這家公司兩次,他們的技術實在不敢恭維。面試官連基本的神經網路引數優化都沒搞定,更不用說研究遺傳演算法優化引數,神經規則推理這些了。開始的時候音箱的語音識別率能到90%以上,由於更換了外罩,識別率直接降到了10%,崩潰,重新改演算法……這種情況下還如此高調,不是故意炒作就是腦子有問題,浮躁,狂妄,無知……公司的管理層應該開放些,不要整天整邪門歪道,互相掣肘。有些公司會強調企業文化,小公司沒有資格講企業文化,除非你是當初谷歌級的創業公司。小公司之所以小,不僅在於規模小,更多的是眼界不開闊,是螃蟹:①橫著走,蠻橫②挖洞只能挖自身大小的,容不下別人。

所以公司最後能不能做強,最終取決於老闆的人格

二、從求職者和教育水平來看。

求職者的水平真的很爛,很爛,很爛,此處無限迴圈……

應試教育體系下不會出現腦洞大開同時基本功又很紮實的人。

首先是人格不完整。985高材生大男子主義,傲慢的遍地都是,年輕時一帆風順沒有經歷過挫折,自私,沒有責任心……缺乏死亡教育,挫折教育。凡是職場上不如意就跳樓自殺的,都是人格有問題,一旦外界條件足了就會自殺。把自己看的太高擺不正自己的位置。有一句名言說的很好:層次低的人才會好面子。

其次是沒有創新思維。刷題解題到挺牛逼(朋友的一家教輔公司(注意,只有中國有教輔,二逼+奇葩!),有一個北大數學系畢業生,公司做高中教輔,別人做不了的題他欻欻兩下解完!)。程式設計師面試前到網上刷程式碼題的超級多(注意了,凡是面試時有現場寫程式碼的,都是宇宙級的low,職位等級超級低下,程式設計師沒有社會地位是合理的!)。復旦大學的博導寫過《無解的中國教育》三部,從小學到研究生,沒有一個是沒有問題的。中國教育改革的難度,比當年趕跑國民黨難多了。但最起碼當年的國民黨很重視教育。著名作家鄭淵潔就說過,自己的孩子將來讀不讀大學無所謂,國內教育培養的都是給別人打工的人。

再者把學歷當成工具鍍金的比比皆是。中國的應試教育,考試成為了一種博取功名的手段,花錢鍍金,本科質量逐年下滑,只要不得罪導師沒有不畢業的(這一點非常二逼)。教育產業化,滋生了很多副產品,比如教輔行業,腐敗鏈條……提前給老師回扣。教育行政化是最大的攔路虎,行政化和指標量化會衍生很多副行業,人容易淪為機器教育應該更多地關注人本身,比如高中會把學生當成排名的籌碼,家長認為給孩子提供好的衣食住行,參加各種培訓,理所應當地應該考個好成績,但是孩子身心早已疲憊不堪。學而思培優是個超級大傻逼,是應試教育下的畸形產物摧殘人的身心。一個數學題重複訓練上百次,這不是神經網路的的訓練嗎?人不是機器,孩子的學習興趣從小被刷題過度消費了,到了研究生階段就出問題了。國內的研究生目前普遍對研究不敢興趣,至於考研的動機自己心裡最清楚,這裡不diss了,不值得diss!考試的本質是什麼?在中國就是產業!教育產業化是對教育的侮辱,應該學學美國的小學考試,國內教育首先要改變的是考試內容和策略,內容和策略決定考試導向,導向決定價值觀,價值觀決定人格從內容來看,比如高考的數學,連證明題都沒有,都是他媽的解題,解題對於數學來說是很低的級別!!策略上是所有的人都是一個考題,不能因材施教。一刀切量化的指標不能關注個體的差異,把人當成批量生產的產品,這就是xxx領導下的教育,很爛…………

 

李克強總理曾說過,大學生就業難是結構化矛盾。意思就是產業和求職者目前都是爛的,然後大學生的胃口還被吊起來了,這就麻煩了。讀了4年大學如果不把自己當成大學生,那是生不如死的感覺。把自己當成一個角兒,又很難找到好的私企。或者是私企很牛逼,找不到合格的人,反正是矛盾。

過去幾十年,中國的GDP是靠農民工貢獻的,如果教育再不改革,接下來普通本科就是下一個時代的農民工,繼續吃人口紅利。目前國內的人口紅利並沒有消失,因為:①普通本科生越來越多,教育質量太差,他們就是下一代的人口紅利②高房價打壓,有了房貸後以前忍不了的工作你也得繼續忍。老闆和公司再傻逼你也得當面陪笑臉,還得感謝老闆。

綜上所述,目前中國是名副其實的發展中國家,大學生就業難和私企招工難既表明了經濟結構低端和教育質量次,又說明中國的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40年裡並沒有得到和國企央企一樣的待遇以至於沒有發展好對大學生沒有吸引力。以前私企是趴著走,現在是跪著走,估計過幾年能站著走了?

結論:私企解決了90%以上的大學生就業,教育是百年大計。如果私企不能強大起來,教育不把人當人看,大學生和私企都不會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