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山海經》裡的這些神人異獸,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山海經》裡的這些神人異獸,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很多人知道《山海經》,但真正讀過的人可能不多,即便讀過,可能很多人也不大相信,那些在今天幾乎無跡可尋的神人珍禽異獸,真的會存在於上古時期嗎?

我們今天看到的動物就是動物,兩足或四足,雙目,可爬行或攀援,以肉為食或人工飼養,幾乎大自然的所有生物,都在人類可知的範圍內,但翻看山海經,我們忽然就傻眼了,幾乎所有生物我們都沒見過啊。

有龍身人面的鼓神,有馬身人面的英招神,有六足四翼沒有面目的帝江神,還有人面九首鳥身的九鳳神;有三首六尾善笑的鵸鵌鳥,有四角、人目、彘耳的異獸諸懷,有隻有一隻眼睛的一目國,也有身長九寸的小人國……

這些生物幾乎沒有一個是跟我們已有的認知完全吻合的,要麼是一隻眼睛,要麼是一條腿,要麼是兩對翅膀,要麼胸口上有個大窟窿,要麼就是多種生物的拆分組合……這都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然而這些生物,也許曾真實地存在在遠古時代。

如果我們只是去純粹的閱讀文字,既晦澀難懂,可能也想象不出這些文字描寫的神人鳥獸魚到底是什麼“怪物”,好在現在市面上的《山海經》多有圖文版,我看的這本《山海百靈:<山海經>裡的神人鳥獸魚》就是非常不錯一個版本。

這本書將山海經裡的珍禽異獸,按照類別分為神、人、鳥、獸、魚五個回目,然後精選出100段最有代表性的文字,並對生僻字注了音,且給出了譯文和更多註解,然後配上100幅精美彩繪圖,文言與譯文、配圖相組合,讓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賞這些來自幾千年前的生物。

我們現在祝福一個人時常常會說“飛黃騰達”,可你知道這個成語怎麼來的嗎?原來“飛黃”就是山海經裡記錄的一種叫“乘黃”的神獸,《海外西經》裡記載:有乘黃,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兩千歲。

也就是說這個叫“乘黃”的神獸,長得像狐狸(還有一說是神馬),它的角長在背上,如果能騎上它,壽命就能延長到兩千歲。傳說黃帝就是在乘坐了乘黃之後才飛昇成仙的。單從其能讓人延年益壽即可知,這是一種瑞獸。

還有一個成語叫“天馬行空”,形容人的思想不受拘束,任由馳騁。這裡的“天馬”一樣來自山海經裡的祥獸“天馬”。《北次三經》記載:有獸焉,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名曰天馬,其名自訆。

在古代神話中,天馬與乘黃一樣,也是一種祥瑞之獸,傳說只要它一出現,世間就是大豐之年。將農事活動,甚至盛世亂世與這些大自然神獸的出沒聯絡起來,既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也是一種帶有封建色彩的迷信。

讀過陳忠實的小說《白鹿原》的讀者都知道,那個地方之所以叫白鹿原,是因為以前曾有白鹿出現,而白鹿這種瑞獸在山海經的《西次四經》裡也早有記載。說的是:上申之山,獸多白鹿,壽千五百年,白毛,見則多壽。

據說普通的鹿生長千年之後,皮毛才會變成蒼色,再過五百年才會變成白色,所以稱白鹿,可見珍貴。古人也相信,只有天下太平,政治清明的時候,白鹿才會出現。只要是白鹿出現的地方,一定帶來好運。

五柳先生陶淵明曾寫過一首《讀山海經》的詩,開頭幾句即是: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詩裡提到的“精衛”“刑天”都出自山海經。

精衛是一種白喙赤足的神鳥,她本來是炎帝的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去東海遊玩,結果溺水身亡,就再也沒回來,後來就化成了精衛鳥,經常銜西山上的木石,去填塞東海。

刑天則是以乳為目,以臍為口,常操干鏚以舞的神。這個說的是當初刑天與天帝爭奪神位的故事,後來天帝砍去了他的頭顱,把他埋在常羊山,但刑天並未死,依然繼續握著盾牌和戰斧作戰,只是沒有了頭顱。

陶淵明的詩表達了對精衛、刑天等神鳥神人等持之以恆地努力和奮鬥不止的精神的由衷敬佩,後來我們知道的很多故事,如精衛填海、大禹治水、人魚傳說等故事,山海經裡都有記載。

司馬遷說山海經裡的記錄太過荒誕無稽,在寫史的時候不能作為參考,但山海經上記錄的多半是上古時期的神人鳥獸,誰能真切地知道當初曾發生過什麼事呢?誰敢說它一定就不存在呢?

我們看明清時期的小說,關於志怪描述的著作如《西遊記》《鏡花緣》《聊齋志異》《綠野仙蹤》等,多半都有山海經裡神人異獸的影子,甚至直接拿來用,不管真假,可以說它對後世的文學、政治、地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極大影響。

《山海經》不僅適合成人閱讀,因為它的圖文並茂,也一樣適合孩子,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大自然的許多生物,在孩子的世界中,也許真的都是山海經裡這些神獸的樣子,不信你去看看他們畫的畫。

注:以上所有插圖,均來自《山海百靈:<山海經>裡的神人鳥獸魚》一書,系領讀文化授權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