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如何高效的主持會議

如何高效的主持會議

達利歐《原則》談到“如果由你主持會議,應把握好對話”,深有感觸,主持好會議不容易,這需要各種綜合能力:時間管理、衝突管理、同理心、對企業文化的理解、集體心理學、強大的邏輯分析能力等。這裡我以達利歐的建議為主線,談談我的個人理解。

1、明確主持人及會議服務物件

會議一定要以實現負責人的某個目標為目的!比如,我有一個方案,但我不確定它是否足夠完備、合理,那麼我的目的就是找持有不同意見的權威人士坐下來,以開放式辯論的方法達成目標;或者我希望把我的方案明確的表述給實現者,那麼會議就應當以講清楚方案、達成共識為主。

如果會議沒有主持人,或者主持人沒有明確的目標,那麼這個會議一定是效率低下的。

2、表達要清晰準確,不要造成語言上的困惑

不同於程式語言是上下文無關的,我們的自然語言是有上下文相關性的。這個相關性不只是緊挨著的句子,還可能會跨度很長,還會包含大量的常識。所以,會議中的口頭表達,要求與會者必須具備相應的上下文理解能力。請確保表達務必是清晰的。

在會議邀請(或者事後的會議紀要)的電子郵件中,把問題(及答案)清晰的記錄下來是有必要的。

3、根據目標及優先順序確定溝通方式

如果你需要開放式辯論,請務必挑選合適的參會者。因為辯論極其耗時,而且隨著參與者人數的增多,耗時會成幾何級數上升!所以一定要挑對人,這些參會者對你目標的完成最有幫助!挑選專業方向權威且與你觀念不同的人是個好主意!在開放式辯論會議中,出現大家都不發言表達獨立觀點、或者個人拒不接受不同觀點都是非常糟糕的。

如果A群體對目標實現的幫助非常大,B群體則可能有一些幫助,我不建議把A、B兩群人放在一場開放式辯論會議中,而應該第一場先與A群體進行會議,第二場再與B群體。這會大大提高效率。

4、主持討論時要果斷、開明

所謂果斷,就是判斷一場討論可能會耗時很久,但達成的結論對會議的目標達成沒多少幫助,那麼就應該果斷停止討論!例如產品評審會上,因為市場調研資料不足,可能出現研發挑戰方案的執行意義,此時主持人必須快速判定這次討論對完成方案落地的幫助有多大。有時參會者因為經驗缺乏,他提出的問題主持人在剖析他提出的邏輯時有助於幫助他深化理解,如果時間允許這是值得的。

人的系統一(或者叫快系統,或者叫情緒系統,或者叫潛意識)總是傾向拒絕不同的意見(這很能提升內心自洽),主持人以及參與討論的人必須牢記:與負責任的權威不同意見交鋒,對自己是最有收穫的。

5、在不同層面的討論對話中穿梭對照

會議討論中會有兩類問題:一類是具體問題,另一類則是方法論、原則。前者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後者則是會對今後一類相似問題持續產生影響。所以後者明顯更重要,後者應該持續的在工作中加以改進。在討論中一定不時在這兩類問題中轉換,我們必須飛快的意識到當下究竟是在討論具體問題還是方法論原則,如果是後者優先順序應當更高,結論也需要更慎重。

6、謹防“跑題”

會議中出現長時間跑題一定是會議主持者的鍋!就參會者來說,“跑題”是必不可免的,所以主持者有責任提醒、管理當前正在進行的討論。有必要的話,可以通過投影儀或者白板把會議所有議題展示給所有參會者,包括已經達成共識和未達成共識的議題(已經達成共識的結論被參會者再刨出來討論是極浪費時間的)。

7、堅持對話的邏輯性

出現衝突的雙方為了維護自身的內心自洽很容易啟動情緒攻擊,此時很難做到對事不對人。相對來說,如果我們始終保持自己表達的意見是有內在邏輯性的,則很容易避免情緒影響共識達成的情形。一般在會議中,有參會者表達“我覺得···”並且接下來把這一假設事實當成其他結論的論據,那麼這一定是缺乏邏輯性的。比如,“我覺得有些使用者會覺得我們的產品···,所以我們的產品不應該···”,這種討論一定會引發衝突!

討論務必要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

8、防止“責任分散效應”

有些共識在會議中達成了共識,可是會議主持人卻沒有把工作分解並分配到個人,他可能預設參會者既然一致達成了結論,那麼就會各自知道承擔怎樣的責任。這是錯誤的,心理學中有“責任分散效應”,這在1964年美國的一起殺人案裡首次發現。紐約深夜一位酒吧工作歸來的女性,在公寓下被歹徒用刀刺死,案發過程持續三十分鐘,有38位鄰居發現卻無一人報警。事後對美國引發了巨大的震動,大家都在討論大城市的人性冷漠,而記者採訪這38位鄰居得到的回答是:每個人都以為別人會報警,所以見死不救並不會引發內心的罪惡感。心理學家後續做了大量類似的實驗,發現當個體認為責任是群體的,最終是沒有人負責的。

因此主持人有義務分派、明確參會者個體的責任。

9、運用兩分鐘法則避免表述被持續打斷

有些討論激烈的會議中,可能出現有人的表達頻繁被別人打斷的場景。此時,主持者有義務讓每位意見表達者至少擁有2分鐘的時間,可以完整的表述清楚自己的想法。

10、注意氣場強大的“快嘴王”

有的參會者對自己的觀點堅信不疑,且他們很難被人說服,說話語速快,而且可以把這些特點外放表現出,強力推動會議程序,不給其他人認真思考和質疑的機會。此時主持人必須回到自己的目的上來,會議的目標達成有沒有被阻礙?快嘴王很容易對語速慢、擔心出錯出醜的參會者產生影響。主持人應確保參會者能夠暢通的提出疑問。

11、讓每一個議題有始有終

如果議題的討論持續很久卻沒有達成任何結論,這是對大家時間的極大浪費。即使議題的最終結論未達成,也應該記錄下中間結果。所以,對議題的總結是必不可少的,也應當以會議紀要的方式傳送給全體參會者。

12、活用各種溝通手段

溝通是耗時的,挨個一對一私下溝通是低效的。並不是除了一對一私下溝通外,只能通過在會議中溝通,就像第2點所說,會議時間幾乎是與參與辯論者數量的平方成正比的。我們可以善用公司內的溝通工具,例如wiki、論壇、郵件、公告等,把握資訊分享的有效性。

無論大小公司裡,總會遇到低效的會議(大公司裡會更多),參加這樣的會議我總是感覺自己以及多數參會者在浪費生命,時間就是生命嘛!但是,人又不適合一心多用,我們的大腦頻寬是很低的,如果同時處理多件事,比如又在聽會議發言,又在寫程式碼,還在回郵件,一定是每件事都做不好,而且會感受很疲勞!企業文化應當扼殺這樣的會議。

做一個高效的會議主持者並不容易,既要達成目的,也要少浪費大家的生命,故而特意寫了這篇文章,希望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