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工人做刺繡,如今月收入達8000元
張小紅是江西鋼絲廠的一名普通工人,她的針線活做的非常棒。憑著一手熟練的刺繡技術,她生意做的有聲有色。
從離開工廠那一天起,生性好強的張小紅就開始重新尋找自己的人生座標。一個偶然的機會,天津一位下崗女工開設一家編織廠,解決幾十名姐妹就業問題的故事啟發了她。張小紅想到自己自幼喜愛編織、刺繡、裁剪,且新餘尚未有一家編織、刺繡專營店,何不就從這一行業入手?得到家人支援後,從未出過遠門的張小紅立即收拾行囊,赴天津“取經”。
在走訪天津古文化市場時,張小紅髮現蘇州刺繡工藝品精緻高雅、圖案亮麗、色澤豔麗、繡工細緻,有較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而自己原來的刺繡僅限於家庭布藝品。兩相比較,她深深感覺到了自身的差距,當即向店主提出,願意到其在蘇州的刺繡廠拜師學藝。
在蘇州學藝的5個月裡,張小紅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起床,一直到晚上七八點才離開工廠。憑著原有的繡花基礎和良好的悟性,她熟練掌握了蘇州刺繡的針法。學藝歸來後,張小紅在家裡辦起了“百靈刺繡室”,開始家庭刺繡、裝裱。
繡品是耗時較長的手工精活,具有較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價格比普通油畫、彩畫貴上不少,如何將繡品變作商品,毫無銷售經驗的張小紅頗費腦筋。每逢打聽到哪裡有開業慶典,張小紅總是帶著作品趕去推銷,遭到拒絕她也毫不氣餒。她永遠也忘不了賣出去的第一幅作品,那是一幅1×1.5米的《紅楓》,賣了1200元。
為了趕製這幅作品,張小紅在一個月裡沒日沒夜地勞作,雙眼也因為經常熬夜而紅腫。《紅楓》的售出,使張小紅深受鼓舞,銷售渠道開始順暢起來,一些顧客主動聯絡定做或上門購買。最多的一次,新鋼公司的一名裝修老闆一次買走了6幅繡品。在新餘市場上,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張小紅的創業故事和作品。
在市婦聯、抱石畫院、江西鋼絲廠等單位的支援下,張小紅成功舉辦了個人刺繡展,參觀者在讚歎的同時,紛紛鼓勵她走出室內,做大規模。張小紅終於在城北租下店面,辦起了“渝州繡坊”,並接納了幾名下崗姐妹。這家不起眼的小店,如今每月的銷售額可達到七八千元,經營狀況漸漸好轉。
儘管開店只有兩年,她已經免費培訓了20多名下崗工人。為了回報社會,她還在一直堅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