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給別人提反饋嗎?
你會提反饋嗎?不急回答,我們先來看幾個例子。
(玩「土電話」的小盆友)
例子一:
專案經理:“xxx,我本來對你的期望特別高,但是你讓我有些失望啊。”
xxx:“啊,不知道哪些地方做的不好呢?”
專案經理:“本來我想讓你承擔更多的專案管理的工作,你就是我的備份,但你並沒有做太多類似的事情”
xxx:“哎,最近專案實在是太忙了,只顧著寫程式碼了。”
專案經理:“只關注自己的工作是不夠的,你需要更高的視野,需要從整個團隊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
xxx:“是的,是的,這陣子忙完了肯定會多關注的。”
專案經理:“另外,有人給我提過你的一些反饋,說你的溝通不是很好。”
xxx:“沒問題,我一定改善跟別人的溝通”
例子二:
某次程式碼檢視會議上,
同事A:“這段程式碼不夠簡潔,邏輯表達也不是很清楚,而且還出現了重複”
同事B:“是有點,我還沒有來得及重構”
同事A:“我覺得你的重構技巧需要提升,我看了上一次的重構程式碼,發現還是不理想,這些都是非常基本的面相物件常識”
同事B:“……”
同事A:“我覺得你可以看看《重構》和《Clean Code》,這對你程式碼能力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否則這樣的程式碼還是會出現的。”
例子三: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了,團隊其他成員吃中飯所花費的時間又一次超出了他心中的預期,如果是原來那也無所謂,但是現在的特殊情況在於客戶也在辦公室和他們這個團隊工作,終於在一次午飯時間已過去半個小時是團隊中只剩下自己和客戶的情況下,他給全組發了一封郵件,
標題:現在是1點50,但是除了xxx,客戶A(中國人)和我,其他人都不在office
內容:我們要把客戶A當成真正的客戶,假如另外一個客戶也在這邊,我們會這樣嗎?客戶A會怎麼想呢?
問題出在哪裡?
其實以上的例子還有沒有結束。
例子一:
當他們完成聊完以後,xxx摸了摸頭上的微汗,心想終於結束了呢,心中不禁竊喜,看來專案經理還是我的,不過他說的這些問題我怎麼改進了,專案管理工作,溝通,感覺好寬泛。最終xxx還是沒有達到專案經理的期望,因為他根本不知道這期望是什麼。
反饋不具體,不直接。
專案經理的反饋太過模糊,“太多類似”,“思考問題”,這些模糊的形容詞和目標不明確的動賓短語,組成了反饋的主要內容。它們本身是沒有承載多少資訊量的,偏偏在接受者聽來感覺好像資訊量很大的樣子,但是又捉不住對方想要說明的關鍵點。
例子二:
同事B下班以後非常沮喪,作為一個畢業生他已經很盡力,其實這些書他都在看,不過對他來說有些難,還需要一些時間。
反饋的時機不對,沒有爭取對方的同意,最好的私下交流。
例子三:
當看到這封郵件時,傳達到團隊成員的資訊是“你們不專業,態度不正確。”郵件發完不久,他就收到了來自多個團隊成員從手機端發來的回覆,有的在分析本次吃飯話費時間的合理性,有的認為是“大題小做”,有的則在說是不是“積怨已久”(其實他是對的)。
反饋沒有根據事實本身而是混雜了個人情緒因素,不僅如此反饋中的內容還增加了對對方態度的負面評價。
如何做的更好?
- 具體,直接。
具體直接的反饋有一大好處——使對方非常容易領會提供反饋人的意圖,而這是反饋最核心的目的。通常我們遇到的問題是,提供方經常會在不經意之間將具體的問題抽象化,或者是經過加工的,所有的這些都是對簡單樸素目的的干擾,以至於接受者會這樣的疑問“請舉個例子”,“比如說。。。”,“能具體一些嗎?”。一個簡單的技巧就是以某一件事情開始。
- 針對行為本身。
對事物的認知可以為三個階段:
- 描述:客觀存在的事實,不包含任何個人猜測
- 解讀:根據場景進行的猜測,個人的解讀是不同的(背景,經歷,教育等)
- 判斷:帶有個人感情色彩的解讀
我們必須承認人對事物的認知是不同的,它跟每個人的經歷,教育背景,工作經驗,家庭,所出環境都是有影響的,因此對於同樣內容的理解也是因人而異,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當我們為對方基於某個事件而提出反饋時帶有個人解讀,但是具有感情色彩的判斷是不建議的,尤其是負面的感情,因為它對反饋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現負面效果。這就要求提供反饋的人實事求是,反饋的內容是對方的行為,不要增加任何的主觀判斷。
我們來看看這個場景:課堂上,老師看著臺下睡成一片的同學。
老師:“大家都醒醒,都很困嗎?是不是不想聽我的課?不想聽的就出去!”
老師:“大家都醒醒,都很困嗎?是不是課程的內容有問題?如果有問題,大家有什麼建議嗎?”
對於以上兩種情形,顯而易見後者更容易被同學們接受。如果從接受者的角度來看待反饋,我們可以引入一個防禦模型來解釋同樣的問題。
它有外,中,內三層分別為:行為,態度和價值觀/信仰,同時內從對反饋的防禦大於外層。當對方在接受反饋時,如果內容僅僅包含行為的事實,那麼這將是一個較為容易接受的反饋,若是包含對態度的反饋,其效果可想而知。
- 徵求同意
反饋不是一個單方面的活動,對方的接受程度則直接影響到反饋的效果,同時也為對方接受反饋提供了一些緩衝。試想一下,當對方正在全身心投入的討論問題時,或者正在解決線上問題時,又或者剛剛分手,這些場景或許都不是合適的時機來給對方提供反饋。
- 時效
如果我們把時間當作橫軸,把反饋的效果當作縱軸,原點為需要提供反饋的事件,那麼這條曲線則是以指數遞減的趨勢。距離事件發生時越長,我們對當時環境,事件的影響已經做出決定的原因就越模糊,於是對於別人的反饋,當事人的收穫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快速減少。因此,應該儘可能快的給對方提供反饋。
- 一對一
這是比較推薦的提供反饋的方式,通常情況下一對一的方式是一種更加輕鬆,更加使人感到安全的方式,在這種環境下,對方更加容易接受提出的反饋。不僅如此,在這種環境下還能激發信任感,使雙方能夠進行更深層次的交流。
反饋模版
上文提到了提供反饋需要的各種手段和需要注意到的方面,其實要在短時間內考慮到所有方面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我們總結了一種方式可以幫助大多數人更好的為別人提反饋。
我觀察到……
我感覺……
你覺得呢?
通過三步為你的反饋提供合適的對話視窗,首先描述一個事實,這個事實是你自己的觀察,其次基於你們共同的上下文對該事實進行解讀,並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後跟對方確認是否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和看法。有兩種可能(廢話),如果對方接受,那麼接下來的對話將順理成章,大家一起討論並制定接下來的行動以便加以改進;如果對方不接受,則需要進一步基於該事實而達成一致。這樣做的好處主要有兩個:以事實為基礎不增加個人感情色彩的判斷並且易於開口;另一個則是,即便雙方看法不一致,但是也能就這一事實展開討論,降低各說各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