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怎樣說話不得罪人?】我又沒說啥…

【怎樣說話不得罪人?】我又沒說啥…

【怎樣說話不得罪人?】我又沒說啥,你幹嘛生氣?

說話這件事,應用面很廣,在日常人際交往中最核心的影響就是,它會決定你的人緣。你可能會覺得「說話討厭」都是別人的事,跟你無關。


可是你想想,大多數人其實都很看重人緣,平時在生活中自然也會時時注意自己的表達,避免口不擇言、開罪他人的情況發生。然而為什麼總有那麼多人做不到這一點呢?為什麼你質問他們為什麼不好好說話的時候,他們總會委屈地說:我明明沒說什麼啊,怎麼就把別人給得罪了呢? 其實,得罪人有顯性和隱性兩種。


未必非得起了正面衝突、口出惡言才會得罪人,很多時候,我們即便心裡並沒有什麼惡意,但表達上和思路上出了問題,還是會讓人覺得不舒坦。 更麻煩的是,在後一種情況下,對方也知道你不是有意的,所以那些埋藏在話語間、隱隱約約的不舒坦,還不好跟你一一攤開來計較,以致他心裡疙疙瘩瘩,變得更加不舒坦,只好對你敬而遠之。

 
從心理學的角度,有三種暗示最容易讓人覺得不舒服:


暗示1:想表示關心,在別人聽起來卻是指手畫腳。


「你屋裡怎麼這麼亂啊?」這就叫評頭論足、指手畫腳。也許你只是想關心一下人家,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你突然跳出來說了這麼一句話,彷彿是評斷別人的法官一樣,這就讓人不舒服了。


即使你本來是想表示關心,甚至是要誇獎別人,如果採用了這樣的說話方式也會讓人不開心。例如,你的同事因為工作出色拿到公司的獎金,你稱讚一句「真棒!恭喜你」這是沒問題的;可是如果你煞有介事地過去拍拍他的肩膀,用評價的口吻讚許地說:「做得不錯。」甚至還要發表一些對其工作的點評和建議,你不覺得哪裡怪怪的?

 歸根到底,當你指手畫腳地評判他人的時候,無論評價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傳遞給他人的潛臺詞都是「我處在比你高的地位」。


在與人平等溝通時這麼做,當然就會得罪人了。


暗示2:想表示安慰,在別人聽起來反而是漠不關心 。


不關心,就是不尊重;不尊重,當然就會得罪人。而這裡最大的錯誤在於,有些我們脫口而出的看似安慰的話,常常會起到反作用,反而讓對方覺得我們對他是漠不關心的。

比如人家遇到困難時,我們常會說:「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候做事情就是會出錯。」「沒事的,我是過來人,這都是小事。」 類似這種「降低事情重要性」的句型,我們說起來,會以為這是在安慰人家看開點,但聽在當事人耳裡,往往更像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的風涼話。因為所謂「看開點」只能他自己說,你不能幫他做決定。


暗示3:想表示委婉禮貌,別人聽起來卻是暗藏心機。


回想一下,當一個人對你說話暗藏心機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感覺?肯定會覺得哪裡不太舒服。因為,此時我們不知道對方想讓我們做什麼,但總覺得自己在被別人利用,當然會有一種不爽的感覺了。


比如有些人在微信上留言,喜歡說兩個特別討厭的字—「在嗎」;有些人求人辦事,喜歡說一句特別討厭的話—「你什麼時候有空啊?」我相信大多數人看到這樣的留言、聽到這樣的提問都會覺得頭皮發麻,實在不想搭理。


當然我們也理解,會這樣說話的人應該也是怕打擾到對方,所以先明確一下是否方便說話。然而你要知道,對方一旦明確對你表示有空,就意味著很難拒絕你的要求,這其實是有點綁架成分的。

所以,你明明是想要禮貌地求人幫忙,最後卻變成了他人心中的別有用心,長此以往,你的人緣當然也好不了了。 


【小訣竅:焦點放在「人」身上】


首先,當你想要評判他人的時候,不妨試著以自己的感受為出發點。

 比如,「你這人怎麼這樣啊」是一個會讓人不舒服的評判,所以在說的時候,如果改成描述自己的感受:「你這樣,讓我很難做。」聽起來就會好很多。

原因在於,前者是對他人居高臨下的評斷,在人際交往中是一種「越界」;而後者只是對自身感受的表達。

平輩論交,我們無權評判他人,但當然有權表達自我。於是,在意思一樣的情況下,我們就巧妙地把評價別人轉換成陳述自己的狀態,既說明了問題,又不至於得罪人。


另外,在戀愛中,很多懂得如何撒嬌的女生,從來不會去指手畫腳地評價伴侶,而是直接從「我」出發,說「你這樣做真的讓我很受傷」。同一件事,前者讓人不快,後者卻讓人憐惜。


其次,要怎麼避免給人留下漠不關心的印象呢?那就是在安慰的時候,最好強調人,用「這件事對你真可惜,但你的付出,我都知道」來取代「別難過,這件事根本不重要」。

 比如,你與其表示:「沒事的,我是過來人,這都是小事!」還不如說:「唉,我知道你花了很多時間和心血,結果變成這樣,真是非常可惜。」 同樣是場面話,這種表達聽起來就比較熱絡,因為它以「你」為重,突出了個體差異性,就不再顯得那麼漠不關心了。


這雖然只是說話技術上的一小步,但卻是我們能否擁有好人緣的一大步。 最後,當我們想求他人辦事的時候,其實最需要的就是第一時間把要求說清楚,這是一個思路上常常被忽略的要點。

人和人之間少不了相互幫忙,可是得大大方方地說出來,我們才好確定這個人情該不該給,而不是被偷偷摸摸地當傻子利用。


當你問別人「你什麼時候有空」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人家如果幫你,難道僅僅是因為他有空嗎?有空的時候他能幹的事情多了去了;反過來想,就算沒有空,也不意味著他不願意為了你變得有空。

所以,求人辦事就要一股腦地把想辦什麼事、有什麼地方需要幫忙、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什麼、哪些方面是有顧慮的、有沒有什麼實際的好處等事先想明白、跟人說清楚,才算是盡到了求人幫忙的義務。


【使用注意】

看完這篇,有些人或許會覺得太麻煩了,為什麼只不過是說句話還要顧慮這麼多?更何況,只要我是無心的,那麼有些話就算對方聽完不開心,那也只能怪他玻璃心。


但溝通這件事,本就是一個點點滴滴、不厭精細的過程。那些說起話來讓我們覺得舒服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口才特別好,說了什麼特別讓人開心的話,而是因為他們能預知每個可能的稜角,並且預先進行了包裝或改造。


因此,「好口才」其實都是來自「好用心」。至於那些懶得用心的人,在撞碎別人玻璃心的同時也被玻璃割得滿身傷,這就實在怪不了人啦!

 
(馬東《好好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