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神經網路框架-Pytorch使用介紹

神經網路框架-Pytorch使用介紹

Pytorch上手使用

近期學習了另一個深度學習框架庫Pytorch,對學習進行一些總結,方便自己回顧。

Pytorch是torch的python版本,是由Facebook開源的神經網路框架。與Tensorflow的靜態計算圖不同,pytorch的計算圖是動態的,可以根據計算需要實時改變計算圖。

1 安裝

如果已經安裝了cuda8,則使用pip來安裝pytorch會十分簡單。若使用其他版本的cuda,則需要下載官方釋放出來對應的安裝包。具體安裝地址參見官網的首頁
目前最新穩定版本為0.4.0。上個版本0.3.0的文件有中文版,見中文文件

pip install torch torchvision  # for python2.7
pip3 install torch torchvision # for python3

2 概述

理解pytorch的基礎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

  • Numpy風格的Tensor操作。pytorch中tensor提供的API參考了Numpy的設計,因此熟悉Numpy的使用者基本上可以無縫理解,並建立和操作tensor,同時torch中的陣列和Numpy陣列物件可以無縫的對接。
  • 變數自動求導。在一序列計算過程形成的計算圖中,參與的變數可以方便的計算自己對目標函式的梯度。這樣就可以方便的實現神經網路的後向傳播過程。
  • 神經網路層與損失函式優化等高層封裝。網路層的封裝存在於torch.nn模組,損失函式由torch.nn.functional模組提供,優化函式由torch.optim模組提供。

因此下面的內容也主要圍繞這三個方面來介紹。第3節介紹張量的操作,第4節介紹自動求導,第5節介紹神經網路層等的封裝,第6,7節簡單介紹損失函式與優化方法。這三部分相對重要。後續的第8節介紹介紹資料集及torchvision,第9節介紹訓練過程可視的工具,第10節通過相對完整的示例程式碼展示pytorch中如何解決MNIST與CIFAR10的分類。

3 Tensor(張量)

Tensor是神經網路框架中重要的基礎資料型別,可以簡單理解為N維陣列的容器物件。tensor之間的通過運算進行連線,從而形成計算圖。

3.1 Tensor型別

Torch 定義了七種 CPU tensor 型別和八種 GPU tensor 型別:

Data type CPU tensor GPU tensor
32-bit floating point torch.FloatTensor torch.cuda.FloatTensor
64-bit floating point torch.DoubleTensor torch.cuda.DoubleTensor
16-bit floating point torch.HalfTensor torch.cuda.HalfTensor
8-bit integer (unsigned) torch.ByteTensor torch.cuda.ByteTensor
8-bit integer (signed) torch.CharTensor torch.cuda.CharTensor
16-bit integer (signed) torch.ShortTensor torch.cuda.ShortTensor
32-bit integer (signed) torch.IntTensor torch.cuda.IntTensor
64-bit integer (signed) torch.LongTensor torch.cuda.LongTensor

通常情況下使用Tensor類的建構函式返回的是FloatTensor型別物件,可通過在物件上呼叫cuda()返回一個新的cuda.FloatTensor型別的物件。

torch模組內提供了操作tensor的介面,而Tensor型別的物件上也設計了對應了介面。例如torch.add()與tensor.add()等價。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介面都採用建立一個新物件返回的形式。如果想就地修改一個tensor物件,需要使用加字尾下劃線的方法。例如x.add_(y),將修改x。Tensor類的構建函式支援從列表或ndarray等型別進行構建。預設tensor為FloatTensor。

下面的幾節簡單的描述重要的操作tensor的方法。

3.1 tensor的常見建立介面

方法名 說明
Tensor() 直接從引數構造一個的張量,引數支援list,numpy陣列
eye(row, column) 建立指定行數,列數的二維單位tensor
linspace(start,end,count) 在區間[s,e]上建立c個tensor
logspace(s,e,c) 在區間[10^s, 10^e]上建立c個tensor
ones(*size) 返回指定shape的張量,元素初始為1
zeros(*size) 返回指定shape的張量,元素初始為0
ones_like(t) 返回與t的shape相同的張量,且元素初始為1
zeros_like(t) 返回與t的shape相同的張量,且元素初始為0
arange(s,e,sep) 在區間[s,e)上以間隔sep生成一個序列張量

3.2 隨機取樣

方法名 說明
rand(*size) 在區間[0,1)返回一個均勻分佈的隨機數張量
uniform(s,e) 在指定區間[s,e]上生成一個均勻分佈的張量
randn(*size) 返回正態分佈N(0,1)取樣的隨機數張量
normal(means, std) 返回一個正態分佈N(means, std)

3.3 序列化

方法名 說明
save(obj, path) 張量物件的儲存,通過pickle進行
load(path) 從檔案中反序列化一個張量物件

3.4 數學操作

這些方法均為逐元素處理方法

方法名 說明
abs 絕對值
add 加法
addcdiv(t, v, t1, t2) t1與t2的按元素除後,乘v加t
addcmul(t, v, t1, t2) t1與t2的按元素乘後,乘v加t
ceil 向上取整
floor 向下取整
clamp(t, min, max) 將張量元素限制在指定區間
exp 指數
log 對數
pow
mul 逐元素乘法
neg 取反
sigmoid
sign 取符號
sqrt 開根號
tanh

注:這些操作均建立新的tensor,如果需要就地操作,可以使用這些方法的下劃線版本,例如abs_。

3.5 歸約方法

方法名 說明
cumprod(t, axis) 在指定維度對t進行累積
cumsum 在指定維度對t進行累加
dist(a,b,p=2) 返回a,b之間的p階範數
mean 均值
median 中位數
std 標準差
var 方差
norm(t,p=2) 返回t的p階範數
prod(t) 返回t所有元素的積
sum(t) 返回t所有元素的和

3.6 比較方法

方法名 說明
eq 比較tensor是否相等,支援broadcast
equal 比較tensor是否有相同的shape與值
ge/le 大於/小於比較
gt/lt 大於等於/小於等於比較
max/min(t,axis) 返回最值,若指定axis,則額外返回下標
topk(t,k,axis) 在指定的axis維上取最高的K個值

3.7 其他操作

方法名 說明
cat(iterable, axis) 在指定的維度上拼接序列
chunk(tensor, c, axis) 在指定的維度上分割tensor
squeeze(input,dim) 將張量維度為1的dim進行壓縮,不指定dim則壓縮所有維度為1的維
unsqueeze(dim) squeeze操作的逆操作
transpose(t) 計算矩陣的轉置換
cross(a, b, axis) 在指定維度上計算向量積
diag 返回對角線元素
hist(t, bins) 計算直方圖
trace 返回跡

3.8 矩陣操作

方法名 說明
dot(t1, t2) 計算張量的內積
mm(t1, t2) 計算矩陣乘法
mv(t1, v1) 計算矩陣與向量乘法
qr(t) 計算t的QR分解
svd(t) 計算t的SVD分解

3.9 tensor物件的方法

方法名 作用
size() 返回張量的shape屬性值
numel(input) 計算tensor的元素個數
view(*shape) 修改tensor的shape,與np.reshape類似,view返回的物件共享記憶體
resize 類似於view,但在size超出時會重新分配記憶體空間
item 若為單元素tensor,則返回pyton的scalar
from_numpy 從numpy資料填充
numpy 返回ndarray型別

3.10 tensor內部

tensor物件由兩部分組成,tensor的資訊與儲存,storage封裝了真正的data,可以由多個tensor共享。大多數操作只是修改tensor的資訊,而不修改storage部分。這樣達到效率與效能的提升。

3.11 使用pytorch進行線性迴歸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get_fake_data(batch_size=32):
    ''' y=x*2+3 '''
    x = torch.randn(batch_size, 1) * 20
    y = x * 2 + 3 + torch.randn(batch_size, 1)
    return x, y

x, y = get_fake_data()

class LinerRegress(torch.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LinerRegress, self).__init__()
        self.fc1 = torch.nn.Linear(1, 1)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self.fc1(x)


net = LinerRegress()
loss_func = torch.nn.MSELoss()
optimzer = optim.SGD(net.parameters())

for i in range(40000):
    optimzer.zero_grad()

    out = net(x)
    loss = loss_func(out, y)
    loss.backward()

    optimzer.step()

w, b = [param.item() for param in net.parameters()]
print w, b  # 2.01146, 3.184525

# 顯示原始點與擬合直線
plt.scatter(x.squeeze().numpy(), y.squeeze().numpy())
plt.plot(x.squeeze().numpy(), (x*w + b).squeeze().numpy())
plt.show()

這裡寫圖片描述

從這裡的程式碼可以發現,pytorch需要我們自己實現各輪更新,並手動呼叫反向傳播以及更新引數,此外也沒有提供評估及預測功能。相對於Keras這種高層的封裝,pytorch需要我們瞭解更多的低層細節。

4 自動求導

tensor物件通過一系列的運算可以組成動態圖,對於每個tensor物件,有下面幾個變數控制求導的屬性。

變數 作用
requirs_grad 預設為False,表示變數是否需要計算導數
grad_fn 變數的梯度函式
grad 變數對應的梯度

在0.3.0版本中,自動求導還需要藉助於Variable類來完成,在0.4.0版本中,Variable已經被廢除了,tensor自身即可完成這一過程。

import torch

x = torch.randn((4,4), requires_grad=True)
y = 2*x
z = y.sum()

print z.requires_grad  # True

z.backward()

print x.grad
'''
tensor([[ 2.,  2.,  2.,  2.],
        [ 2.,  2.,  2.,  2.],
        [ 2.,  2.,  2.,  2.],
        [ 2.,  2.,  2.,  2.]])
'''

5 建立神經網路

5.1 神經網路層

torch.nn模組提供了建立神經網路的基礎構件,這些層都繼承自Module類。下面我們簡單看下如何實現Liner層。

class Liner(torch.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in_features, out_features, bias=True):
        super(Liner, self).__init__()
        self.weight = torch.nn.Parameter(torch.randn(out_features, in_features))
        if bias:
            self.bias = torch.nn.Parameter(torch.randn(out_features))

    def forward(self, x):
        x = x.mm(self.weight)
        if self.bias:
            x = x + self.bias.expand_as(x)
        return x

下面表格中列出了比較重要的神經網路層元件。對應的在nn.functional模組中,提供這些層對應的函式實現。通常對於可訓練引數的層使用module,而對於不需要訓練引數的層如softmax這些,可以使用functional中的函式。

Layer對應的類 功能說明
Linear(in_dim, out_dim, bias=True) 提供了進行線性變換操作的功能
Dropout(p) Dropout層,有2D,3D的型別
Conv2d(in_c, out_c, filter_size, stride, padding) 二維卷積層,類似的有Conv1d,Conv3d
ConvTranspose2d()
MaxPool2d(filter_size, stride, padding) 二維最大池化層
MaxUnpool2d(filter, stride, padding) 逆過程
AvgPool2d(filter_size, stride, padding) 二維平均池化層
FractionalMaxPool2d 分數最大池化
AdaptiveMaxPool2d([h,w]) 自適應最大池化
AdaptiveAvgPool2d([h,w]) 自自應平均池化
ZeroPad2d(padding_size) 零填充邊界
ConstantPad2d(padding_size,const) 常量填充邊界
ReplicationPad2d(ps) 複製填充邊界
BatchNorm1d() 對2維或3維小批量資料進行標準化操作
RNN(in_dim, hidden_dim, num_layers, activation, dropout, bidi, bias) 構建RNN層
RNNCell(in_dim, hidden_dim, bias, activation) RNN單元
LSTM(in_dim, hidden_dim, num_layers, activation, dropout, bidi, bias) 構建LSTM層
LSTMCell(in_dim, hidden_dim, bias, activation) LSTM單元
GRU(in_dim, hidden_dim, num_layers, activation, dropout, bidi, bias) 構建GRU層
GRUCell(in_dim, hidden_dim, bias, activation) GRU單元

5.2 非線性啟用層

啟用層類名 作用
ReLU(inplace=False) Relu啟用層
Sigmoid Sigmoid啟用層
Tanh Tanh啟用層
Softmax Softmax啟用層
Softmax2d
LogSoftmax LogSoftmax啟用層

5.3 容器型別

容器型別 功能
Module 神經網路模組的基類
Sequential 序列模型,類似於keras,用於構建序列型神經網路
ModuleList 用於儲存層,不接受輸入
Parameters(t) 模組的屬性,用於儲存其訓練引數
ParameterList 引數列表

下面的程式碼演示了使用容器型模組的方式。

# 方法1
model1 = nn.Sequential()
model.add_module('fc1', nn.Linear(3,4))
model.add_module('fc2', nn.Linear(4,2))
model.add_module('output', nn.Softmax(2))

# 方法2
model2 = nn.Sequential(
          nn.Conv2d(1,20,5),
          nn.ReLU(),
          nn.Conv2d(20,64,5),
          nn.ReLU()
        )
# 方法3        
model3 = nn.ModuleList([nn.Linear(3,4), nn.ReLU(), nn.Linear(4,2)])

5.4 其他層

容器型別 功能
Embedding(vocab_size, feature_dim) 詞向量層
Embeddingbag

5.5 模型的儲存

前面我們知道tensor可以通過save與load方法實現序列化與反序列化。由tensor組成的網路同樣也可以方便的儲存。不過通常沒有必要完全儲存網路模組物件,只需要儲存各層的權重資料即可,這些資料儲存在模組的state_dict字典中,因此只需要序列化這個詞典。

# 模型的儲存
torch.save(model.state_dict, 'path')
# 模型的載入
model.load_state_dict('path)

5.6 實現LeNet神經網路

torch.nn.Module提供了神經網路的基類,當實現神經網路時需要繼承自此模組,並在初始化函式中建立網路需要包含的層,並實現forward函式完成前向計算,網路的反向計算會由自動求導機制處理。

下面的示例程式碼建立了LeNet的卷積神經網路。通常將需要訓練的層寫在init函式中,將引數不需要訓練的層在forward方法裡呼叫對應的函式來實現相應的層。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class Le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LeNet, self).__init__()
        self.conv1 = nn.Conv2d(3, 6, 5)
        self.conv2 = nn.Conv2d(6, 16, 5)
        self.fc1 = nn.Linear(16 * 5 * 5, 120)
        self.fc2 = nn.Linear(120, 84)
        self.fc3 = nn.Linear(84, 10)

    def forward(self, x):
        x = F.max_pool2d(F.relu(self.conv1(x)), 2)
        x = F.max_pool2d(F.relu(self.conv2(x)), 2)
        x = x.view(-1, 16 * 5 * 5)
        x = F.relu(self.fc1(x))
        x = F.relu(self.fc2(x))
        x = self.fc3(x)
        return x

6 損失函式與優化方法

6.1 損失函式

torch.nn模組中提供了許多損失函式類,這裡列出幾種相對常見的。

類名 功能
MSELoss 均方差損失
CrossEntropyLoss 交叉熵損失
NLLLoss 負對數似然損失
PoissonNLLLoss 帶泊松分佈的負對數似然損失

6.2 優化方法

由torch.optim模組提供支援

類名 功能
SGD(params, lr=0.1, momentum=0, dampening=0, weight_decay=0, nesterov=False) 隨機梯度下降法
Adam(params, lr=0.001, betas=(0.9, 0.999), eps=1e-08, weight_decay=0, amsgrad=False) Adam
RMSprop(params, lr=0.01, alpha=0.99, eps=1e-08, weight_decay=0, momentum=0, centered=False) RMSprop
Adadelta(params, lr=1.0, rho=0.9, eps=1e-06, weight_decay=0) Adadelta
Adagrad(params, lr=0.01, lr_decay=0, weight_decay=0, initial_accumulator_value=0) Adagrad
lr_scheduler.ReduceLROnPlateau(optimizer, mode=’min’, factor=0.1, patience=10, verbose=False, threshold=0.0001, threshold_mode=’rel’, cooldown=0, min_lr=0, eps=1e-08) 學習率的控制

在神經網路的效能調優中,常見的作法是對不對層的網路設定不同的學習率。

class model(nn.Module):
    def __init__():
        super(model,self).__init__()
        self.base = Sequencial()
        # code for base sub module
        self.classifier = Sequencial()
        # code for classifier sub module

optim.SGD([
            {'params': model.base.parameters()},
            {'params': model.classifier.parameters(), 'lr': 1e-3}
            ], lr=1e-2, momentum=0.9)

6.3 引數初始化

良好的初始化可以讓模型快速收斂,有時甚至可以決定模型是否能訓練成功。Pytorch中的引數通常有預設的初始化策略,不需要我們自己指定,但框架仍然留有相應的介面供我們來調整初始化方法。

初始化方法 說明
xavier_uniform_
xavier_normal_
kaiming_uniform_
from torch.nn import init

# net的類定義
...

# 初始化各層權重
for name, params in net.named_parameters():
    init.xavier_normal(param[0])
    init.xavier_normal(param[1])

7 資料集與資料載入器

7.1 DataSet與DataLoader

torch.util.data模組提供了DataSet類用於描述一個數據集。定義自己的資料集需要繼承自DataSet類,且實現__getitem__()與__len__()方法。__getitem__方法返回指定索引處的tensor與其對應的label。

為了支援資料的批量及隨機化操作,可以使用data模組下的DataLoader型別來返回一個載入器:
DataLoader(dataset, batch_size=1, shuffle=False, sampler=None, batch_sampler=None, num_workers=0)

7.2 torchvision簡介

torchvision是配合pytorch的獨立計算機視覺資料集的工具庫,下面介紹其中常用的資料集型別。

torchvision.datasets.ImageFolder(dir, transform, label_map,loader)
提供了從一個目錄初始化出來一個圖片資料集的便捷方法。
要求目錄下的圖片分類存放,每一類的圖片儲存在以類名為目錄名的目錄下,方法會將每個類名對映到唯一的數字上,如果你對數字有要求,可以用label_map來定義目錄名到數字的對映。

torchvision.datasets.DatasetFolder(dir,transform, label_map, loader, extensions)
提供了從一個目錄初始化一般資料集的便捷方法。目錄下的資料分類存放,每類資料儲存在class_xxx命名的目錄下。

此外torchvision.datasets下實現了常用的資料集,如CIFAR-10/100, ImageNet, COCO, MNIST, LSUN等。

除了資料集,torchvision的model模組提供了常見的模型實現,如Alex-Net, VGG,Inception, Resnet等。

7.3 torchvision提供的影象變換工具

torchvision的transforms模組提供了對PIL.Image物件和Tensor物件的常見操作。如果需要連續應用多個變換,可以使用Compose物件組裝多個變換。

轉換操作 說明
Scale PIL圖片進行縮放
CenterCrop PIL圖片從中心位置剪下
Pad PIL圖片填充
ToTensor PIL圖片轉換為Tensor且歸一化到[0,1]
Normalize Tensor標準化
ToPILImage 將Tensor轉為PIL表示
import torchvision.tranforms as Trans
tranform = Trans.Compose([
                          T.Scale(28*28), 
                          T.ToTensor(), 
                          T.Normalize([0.5],[0.5])
                         ])

8 訓練過程視覺化

8.1 使用Tensorboard

通過使用第三方庫tensorboard_logger,將訓練過程中的資料儲存為日誌,然後便可以通過Tensorboard來檢視這些資料了。其功能支援相對有限,這裡不做過多介紹。

8.2 使用visdom

visdom是facebook開源的一個可視工具,可以用來完成pytorch訓練過程的視覺化。
安裝可以使用pip install visdom
啟動類似於tb,在命令列上執行:python -m visdom.server
服務啟動後可以使用瀏覽器開啟http://127.0.0.1:8097/即可看到主面板。

visdom的繪圖API類似於plot,通過API將繪圖資料傳送到基於tornado的web伺服器上並顯示在瀏覽器中。更詳細內容參見visdom的github主頁

9 GPU及並行支援

為了能在GPU上執行,Tensor與Module都需要轉換到cuda模式下。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vision

t = torch.Tensor(3,4)
print t.is_cuda #False
t = t.cuda(0)
print t.is_cuda #True

net = torchvision.model.AlexNet()
net.cuda(0)

如果有多塊顯示卡,可以通過cuda(device_id)來將tensor分到不同的GPU上以達到負載的均衡。

另一種比較省事的做法是呼叫torch.set_default_tensor_type使程式預設使用某種cuda的tensor。或者使用torch.cuda.set_device(id)指定使用某個GPU。

10 示例:Pytorch實現CIFAR10與MNIST分類

關於cifar10與mnist資料集不再進行解釋了。這裡的Model類實現的二者的共同的任務,借鑑了keras的介面方式,Model類提供了train與evaluat方法,並沒有實現序列模型的新增方法以及predict方法。此外設定損失函式與優化函式時,也只是簡單的全部例項化出來,根據引數選擇其中的一個,這裡完全可以根據引數動態建立。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torch.optim as optim
import torch.nn.functional as F
import torchvision
import torchvision.transforms as transforms

class Model:
    def __init__(self, net, cost, optimist):
        self.net = net
        self.cost = self.create_cost(cost)
        self.optimizer = self.create_optimizer(optimist)
        pass

    def create_cost(self, cost):
        support_cost = {
            'CROSS_ENTROPY': nn.CrossEntropyLoss(),
            'MSE': nn.MSELoss()
        }

        return support_cost[cost]

    def create_optimizer(self, optimist, **rests):
        support_optim = {
            'SGD': optim.SGD(self.net.parameters(), lr=0.1, **rests),
            'ADAM': optim.Adam(self.net.parameters(), lr=0.01, **rests),
            'RMSP':optim.RMSprop(self.net.parameters(), lr=0.001, **rest)
        }

        return support_optim[optimist]

    def train(self, train_loader, epoches=3):
        for epoch in range(epoches):
            running_loss = 0.0
            for i, data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 0):
                inputs, labels = data

                self.optimizer.zero_grad()

                # forward + backward + optimize
                outputs = self.net(inputs)
                loss = self.cost(outputs, labels)
                loss.backward()
                self.optimizer.step()

                running_loss += loss.item()
                if i % 100 == 0:
                    print('[epoch %d, %.2f%%] loss: %.3f' %
                          (epoch + 1, (i + 1)*1./len(train_loader), running_loss / 100))
                    running_loss = 0.0

        print('Finished Training')

    def evaluate(self, test_loader):
        print('Evaluating ...')
        correct = 0
        total = 0
        with torch.no_grad():  # no grad when test and predict
            for data in test_loader:
                images, labels = data

                outputs = self.net(images)
                predicted = torch.argmax(outputs, 1)
                total += labels.size(0)
                correct += (predicted == labels).sum().item()

        print('Accuracy of the network on the test images: %d %%' % (100 * correct / total))


classes = ('plane', 'car', 'bird', 'cat', 'deer', 'dog', 'frog', 'horse', 'ship', 'truck')


def cifar_load_data():
    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ToTensor(),
         transforms.Normalize((0.5, 0.5, 0.5), (0.5, 0.5, 0.5))])

    trainset = torchvision.datasets.CIFAR10(root='./data', train=True,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train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rainset, batch_size=4,shuffle=True, num_workers=2)

    testset = torchvision.datasets.CIFAR10(root='./data', train=False, 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test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estset, batch_size=4,
                                             shuffle=False, num_workers=2)

    return trainloader, testloader


class LeNet(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LeNet, self).__init__()
        self.conv1 = nn.Conv2d(3, 6, 5)
        self.conv2 = nn.Conv2d(6, 16, 5)
        self.fc1 = nn.Linear(16 * 5 * 5, 120)
        self.fc2 = nn.Linear(120, 84)
        self.fc3 = nn.Linear(84, 10)

    def forward(self, x):
        x = F.max_pool2d(F.relu(self.conv1(x)), 2)
        x = F.max_pool2d(F.relu(self.conv2(x)), 2)
        x = x.view(-1, 16 * 5 * 5)
        x = F.relu(self.fc1(x))
        x = F.relu(self.fc2(x))
        x = self.fc3(x)
        return x

def mnist_load_data():
    transform = transforms.Compose(
        [transforms.ToTensor(),
         transforms.Normalize([0,], [1,])])

    trainset = torchvision.datasets.MNIST(root='./data', train=True,
                                            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train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rainset, batch_size=32,
                                              shuffle=True, num_workers=2)

    testset = torchvision.datasets.MNIST(root='./data', train=False,
                                           download=True, transform=transform)
    test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testset, batch_size=32,shuffle=True, num_workers=2)
    return trainloader, testloader


class MnistNet(torch.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super(MnistNet, self).__init__()
        self.fc1 = torch.nn.Linear(28*28, 512)
        self.fc2 = torch.nn.Linear(512, 512)
        self.fc3 = torch.nn.Linear(512, 10)

    def forward(self, x):
        x = x.view(-1, 28*28)
        x = F.relu(self.fc1(x))
        x = F.relu(self.fc2(x))
        x = F.softmax(self.fc3(x), dim=1)
        return x


if __name__ == '__main__':
    # train for mnist
    net = MnistNet()
    model = Model(net, 'CROSS_ENTROPY', 'RMSP')
    train_loader, test_loader = mnist_load_data()
    model.train(train_loader)
    model.evaluate(test_loader)

    # train for cifar
    net = LeNet()
    model = Model(net, 'CROSS_ENTROPY', 'RMSP')
    train_loader, test_loader = cifar_load_data()
    model.train(train_loader)
    model.evaluate(test_loader)

相關推薦

神經網路框架-Pytorch使用介紹

Pytorch上手使用 近期學習了另一個深度學習框架庫Pytorch,對學習進行一些總結,方便自己回顧。 Pytorch是torch的python版本,是由Facebook開源的神經網路框架。與Tensorflow的靜態計算圖不同,pytorch的計算圖

開源神經網路框架Caffe2全介紹

本文作者吳逸鳴,整理自作者在GTC China 2017大會上的演講,首發於作者的知乎文章。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份很值得分享的資料,因為 這應該是第一次使用全中文來講解Caffe2和FB的AI應用的演講 觀看這次演講不需要機器學習/神經網路,甚至電腦科學的基礎。它適合每一個願意瞭解人工智慧、神

神經網路框架

一、啟用函式   線性操作分類能力不強,而非線性表達可以分開資料。   神經網路中隱層就是增加了啟用函式,使得神經網路表達出更強大的效果。   Sigmoid可作為啟用函式,但容易引起梯度消失(導數趨近於0)。   max(0,x)就是ReLU啟用函式,可以解決梯度消失問題,導數簡單,已經常用

神經網路機器翻譯模型介紹

以下是這個系列會引用的文獻: References: [1] Google’s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System: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Human and Machine Translation, 

自然語言處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和神經網路之間的介紹

人工智慧:建立能智慧化處理事物的系統。 自然語言處理:建立能夠理解語言的系統,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 機器學習:建立能從經驗中進行學習的系統,也是人工智慧的一個分支。 神經網路:生物學啟發出的人工神經元網路。 深度學習:在大型資料集上,建立使用深度神經網路的系統,機器學習的一個分支

FINN(一)簡介一種快速,可擴充套件的二值化神經網路框架

摘要: 研究表明,卷積神經網路具有明顯的冗餘,即使權重和啟用從浮點減少到二進位制值,也可以獲得高分類精度。在本文中,我們介紹了FINN,一個使用靈活的異構流體系結構構建快速和靈活的FPGA加速器的框架。通過利用一組新的優化功能,可以實現二值化神經網路到硬體的高效

神經網路一:介紹,示例,程式碼

<pre name="code" class="python">import numpy as np #下面定義所使用的啟用函式及其相應的導數的函式 #這裡使用了正切函式和logistic函式 def tanh(x): return np.tanh(x) def tanh_deriv(

Torch7下搭建卷積神經網路框架

之前的博文,如一文讀懂卷積神經網路(CNN)、多層網路與反向傳播演算法詳解、感知機詳解、卷積神經網路詳解等已經比較詳細的講述了神經網路以及卷積神經網路的知識。本篇博文主要講述在Torch7中神經網路如何建立以及相關的原理(即神經網路包NN的內容),雖然講述的是神經網路的建

脈衝神經網路框架之bindsnet

當前脈衝神經網路的框架其實比較多,我之前用過PyNN+Nest,也用過下曼大的SpiNNaker,因為研究嘛,經常要修改學習演算法一些比較底層的東西,框架用起來實在是太麻煩,有時想改部分東西,發現別人都封裝好,不好改,所以就走上自己寫程式碼的不歸路。 一路走來,最大問題不是寫不出程式

分散式神經網路框架 CaffeOnSpark在AWS上的部署過程

一、介紹 Caffe 是一個高效的神經網路計算框架,可以充分利用系統的GPU資源進行平行計算,是一個強大的工具,在影象識別、語音識別、行為分類等不同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有關Caffe的更多內容請參考專案主頁: 不過Caffe的常用部署方式是單機的,這就意味

cnn 卷積神經網路各層介紹和典型神經網路

轉載:https://blog.csdn.net/cxmscb/article/details/71023576   原部落格附帶tensorflow cnn實現一、CNN的引入在人工的全連線神經網路中,每相鄰兩層之間的每個神經元之間都是有邊相連的。當輸入層的特徵維度變得很高

卷積神經網路(CNN)基礎介紹

本文是對卷積神經網路的基礎進行介紹,主要內容包括卷積神經網路概念、卷積神經網路結構、卷積神經網路求解、卷積神經網路LeNet-5結構分析、卷積神經網路注意事項。 一、卷積神經網路概念 上世紀60年代,Hubel等人通過對貓視覺皮層細胞的研究,提出了感受野這個概念,到8

用TensorFlow搭建一個萬能的神經網路框架(持續更新)

部落格作者:凌逆戰 部落格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XP-Never/p/12774058.html 文章程式碼:https://github.com/LXP-Never/blog_data/tree/master/tensorflow_model   我一直覺得Ten

神經網路-pytorch 基礎介紹

這是我看到的一篇很長,並且非常易懂的文章,所以就轉載過來了,對於pytorch的初步理解和使用還是很有幫助的,很多時候還是要自己弄一個小網路,跟蹤除錯一下,對測試資料集分分類,就能收穫很多。由於其後面的比較高深,所以只轉載了前面的基本講解和應用部分,過一段時間我也會自己邊學邊寫一個,爭取也能用用看.

pytorch入門(2)-------神經網路的構建

https://blog.csdn.net/broken_promise/article/details/81174760 一、神經網路的構建: 激勵函式的選擇,如果層數較少的神經網路,激勵函式有多種選擇,在影象卷積神經網路中,激勵函式選擇ReLu,在迴圈神經網路中,選擇ReL或者Tanh。 所有的層結

PyTorch--雙向遞迴神經網路(B-RNN)概念,原始碼分析

  關於概念:   BRNN連線兩個相反的隱藏層到同一個輸出.基於生成性深度學習,輸出層能夠同時的從前向和後向接收資訊.該架構是1997年被Schuster和Paliwal提出的.引入BRNNS是為了增加網路所用的輸入資訊量.例如,多層感知機(MLPS)和延時神經網路(TDNNS)在輸入資料的靈活性方面是非

學習筆記之——基於pytorch的卷積神經網路

本博文為本人的學習筆記。參考材料為《深度學習入門之——PyTorch》 pytorch中文網:https://www.pytorchtutorial.com/  關於反捲積:https://github.com/vdumoulin/conv_arithmetic/blob/ma

Python中從頭開始實現神經網路 - 介紹

原文出處: http://www.wildml.com/2015/09/implementing-a-neural-network-from-scratch/ Posted on September 3, 2015 by Denny Britz 這篇文章幫助我們用python實踐一下從

深度學習介紹(下)【Coursera deeplearning.ai 神經網路與深度學習】

1. shallow NN 淺層神經網路 2. 為什麼需要activation function? 如下圖所示,如果不用啟用函式,那麼我們一直都在做線性運算,對於複雜問題沒有意義。linear 其實也算一類啟用函式,但是一般只用在機器學習的迴歸問題,例如預測房價等。 3.

神經網路語音合成模型介紹

最近一段時間主要做語音合成相關專案,學習了幾種端到端神經網路語音合成模型,在這裡做一個簡要介紹。主要內容如下: -語音合成簡介 -線性譜與梅爾譜 - Tacotron - Deepvoice 3 - Tacotron 2 - Wavenet - Parallel 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