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分離理論、150法則與弱連結
六度分離理論
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繪一個連結人與社群的人際連繫網。做過一次連鎖信實驗,結果發現了“六度分隔”現象。就是“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所謂“六度分隔”,用最簡單的話描述就是:在人際脈絡中,要結識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這中間最多隻要通過六個朋友就能達到目的。
社會網路其實並不高深,它的理論基礎正是“六度分隔”。而社會性軟體則是建立在真實的社會網路上的增值性軟體和服務。有這麼一個故事,幾年前一家德國報紙接受了一項挑戰,要幫法蘭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闆,找到他和他最喜歡的影星馬龍·白蘭度的關聯。結果經過幾個月,報社的員工發現,這兩個人只經過不超過六個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脈關係。原來烤肉店老闆是伊拉克移民,有個朋友住在加州,剛好這個朋友的同事,是電影《這個男人有點色》的製作人的女兒在女生聯誼會的結拜姐妹的男朋友,而馬龍·白蘭度主演了這部片子。
你也許認為這只是一個特例,但是1967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Stanley Milgram做過的一次連鎖信實驗,也得出這一結論。現代版本則是哥倫比亞大學今天用E-mail進行的同樣實驗。有科學家甚至從這個現象推演出一個可以評估的數學模型。你也許不認識克林頓,但是在優化的情況下,你只需要通過六個人就可以結識他。“六度分隔”說明了社會中普遍存在一些“弱連結”關係,但是卻發揮著非常強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時會體會到這種弱連結的效果。
這個理論用另一種方式闡述就更加驚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 這個玄妙理論引來了數學家、物理學家和電腦科學家紛紛投入研究,結果發現,世界上許多其他的網路也有極相似的結構。
150法則
從歐洲發源的“赫特兄弟會”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民自發組織,這些組織在維持民風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們有一個不成文的嚴格規定:每當聚居人數超過150人的規模,他們就把它變成兩個,再各自發展。
“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個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150法則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比如中國移動的“動感地帶”sim卡只能儲存150個手機號,MSN只能是一個MSN對應150個聯絡人。
150成為我們普遍公認的“我們可以與之保持社交關係的人數的最大值。”無論你曾經認識多少人,或者通過一種社會性網路服務與多少人建立了弱連結,那些強連結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150法則。這也符合“二八”法則,即80%的社會活動可能被150個強連結所佔有
據一些不繫統的分析,社會網路(或稱為社會性網路 Social Networking:SN)的理論基礎源於六度分隔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和150法則(Rule Of 150)。
弱連結
新近失業的A在路上遇到了一年難得一見的熟人B,兩人聊起最近生活情況,A對B說自己正想找一個軟體程式設計師的工作。B突然想起了大學同學C上週在一次聚會上提到他們公司正在招聘,於是將C的電話和電子郵件告訴了A.最後,A通過C應聘到了他們公司。
這個例子就體現了弱連結的威力。什麼是弱連結呢,也是由“六度分隔”理論衍生而來的。因為六度分隔理論中表明: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親近的朋友之間的關係是強連結,那麼通過朋友的朋友,或者再隔幾層關係就屬於弱連結。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偶然在網上看到這樣的幅圖,引起了我的興趣。
親近的朋友之間常常互相交換資訊,在連線迴圈中屬於強連結,圖中用黑線條表示。弱連結用綠色線條表示,在這些關係迴圈中將成員通過熟人的關係連線起來。而正是這些朋友的朋友,他們所提供的獨特資訊或是機會或許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因此弱連結在社會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在找工作的時候體現得更加明顯。
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爾1974年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找到一份工作》,其中他採訪了幾百名職業工作者和技術工作者,記錄了他們的就業經歷。發現有56%的被調查者是通過個人關係介紹找到工作的,其他20%是通過自己申請求職找到工作的,約18.8%的被調查者是通過獵頭公司等渠道找到工作的。
通過個人關係找到工作絲毫不讓人意外,而意外的是這些人利用的個人關係大多數都是非常疏遠的“微弱關係”,真正依靠父母、最好的朋友等“強關係”找到工作的人比例很少。
弱連結在我們與外界交流時發揮了關鍵的作用,為了得到新的資訊,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弱連結的作用。這些弱連結,或是熟人,都是我們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不同地方的人通過弱連結可以得到不同的資訊。最親近的朋友可能生活圈子和你差不多,你們的生活幾乎完全重合。而那些久不見面的人,他們可能掌握了很多你並不瞭解的情況。只有這些“微弱關係”的存在,資訊才能在不同的圈子中流傳。弱連結的威力正在於此。
每個人都有很多弱連結,這些弱連結在小世界中具有隨意性和極強的觸發性,比如我們在自己的BLOG中新增朋友的連結或是我們關注的網站(Blog)的連結,然後我們會經常訪問關注這些連結,這些連結是強連結。而每個BLOG都不是獨立的BLOG,他們又與另外一些BLOG聯絡在一起,如果每個BLOG都是一顆發亮的星,充分利用好這些弱連結,就能形成一個BLOG星空圖。不僅網路,世界也就因此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