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unt和seajs的打包初體驗
seajs作為前端模組載入器,在依賴管理方面是挺方便的,用起來也還算比較簡單。不過,由於模組化使得模組劃分比較細,所以載入一個頁面將會發起多次http請求,這在生產環境中是不可接受的。一般而言,生產環境下,資源會放在CDN,而資源本身,通常會進行合併及壓縮。
grunt 是 js 的一個著名的打包工具,可以作為node的一個包,使用npm安裝使用。為了進一步探索seajs在真實場景下可能會是一種怎樣的使用情況,本文將使用grunt進行seajs的打包測試。
本文假定資源域名為: static.test.com , 使用host對映到 127.0.0.1 , 本文假設讀者知道 node 和 npm。
建立的專案結構如下:
1部分為頁面,為簡單起見,只有一個商城手機端首頁
2部分為打包需要的一些node包,使用npm下載的
3部分為一些js模組, js-build為打包後的資源
首先,定義好 package.json
然後進入到 package.json目錄, 直接 npm install, 這樣將會生成 node_modules。{ "name": "mall", "version": "0.1.0", "dependencies": { "grunt": "^0.4.5", "grunt-cmd-concat": "^0.2.8", "grunt-cmd-transport": "^0.4.1", "grunt-contrib-uglify": "^0.2.7" } }
接著看看我們的 index.jsp 頁面
引用了統一的 resource.jsp , 同時 seajs 入口 為 mall/index/index.js 這個檔案。<%@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pageEncoding="UTF-8"%>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title>商城首頁</title> </head> <body> 商城首頁 <jsp:include page="resource.jsp"></jsp:include> <script> // 載入入口模組 seajs.use("mall/index/index.js"); </script> </body> </html>
resource.jsp 的內容如下:
<%@ page language="java" 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pageEncoding="UTF-8"%>
<script src="http://static.test.com/plugin/js/sea-debug.js" id="seajsnode"></script>
<script>
// seajs 的簡單配置
seajs.config({
base: "http://static.test.com/js-build/",
map:[
[".js" , "-min.js"]
],
alias: {
}
});
</script>
非常的簡單, 當我們這樣編寫程式碼後,實際上,seajs會去載入 http://static.test.com/js-build/mall/index/index-min.js 這個檔案,這是我們 index的最終版,我們來看看index.js 裡面的內容
/**
* 手機商城首頁
*/
define(function(require , exports , module){
var header = require("../common/header");
var footer = require("../common/footer");
var content = require("../index/content");
header.self();
exports.self = function(){
alert("index content.js");
}
});
它是一個標準的cmd模組,依賴了其它三個模組,我們想要的結果就是,最終 header.self 會 alert出內容,那麼基本就正確了。 其它模組也是標準的cmd模組,內容就不看了。
接著, grunt上場了,先配置好 Gruntfile.js,內容如下:
module.exports = function(grunt) {
grunt.initConfig({
pkg: grunt.file.readJSON('package.json'),
options: {
},
transport: { // 給 cmd 模組 提取 id 以及 依賴
target_name: {
files: [{
expand: true,
cwd: 'static/js/',
src: '**/*.js',
dest: 'static/js-build/'
}]
}
},
concat: { // 把 index.js 這個模組 以及 其依賴的所有模組 統一 合併為 index-transport.js 這個檔案
index: {
options: {
include: 'all'
},
files: {
'static/js-build/mall/index/index-transport.js': ['static/js-build/mall/index/index.js']
}
}
},
uglify: { // 對合並後的檔案進行壓縮
index: {
options:{
sourceMap: 'static/js-build/mall/index/index-min.js.map' // chrome下支援壓縮js除錯
},
files: {
'static/js-build/mall/index/index-min.js': ['static/js-build/mall/index/index-transport.js']
}
}
}
});
// 載入三個外掛
grunt.loadNpmTasks('grunt-cmd-transport');
grunt.loadNpmTasks('grunt-cmd-concat');
grunt.loadNpmTasks('grunt-contrib-uglify');
// 定義任務
grunt.registerTask('default', ['transport' , 'concat' , 'uglify']);
};
準備好之後,直接在 Gruntfile.js 同級目錄下 grunt , 就會得到 index-min.js 這個最終版的檔案
啟動伺服器,便可以訪問 index.jsp 這個頁面了,而且 js 的載入也是正常的,也確實alert出來了。
不過可能是我瀏覽器的問題, sourcemap 並沒有載入。
整個過程看著東西雖然不多,但真實操作的時候,才知道是多麼折騰,怪不得很多人都在抱怨,seajs用起來容易,打包TMD太難了。
一些小感悟:
1) 如果使用了 seajs的alias和paths,打包可能會有各種意想不到的吭
2) grunt 相關外掛的版本,也是一個大吭,打包過程可能會有各種不順,也是由於外掛包版本要不然太高,要不然又太低了,導致的各種問題,無奇不有。
3) 使用相對路徑來互相引用模組是比較順利打包的一個基石(個人感覺)
小小的實驗前前後後整了一大天,以此文記之,也算是了結了這次嚐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