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威逼司機二選一,是滴滴壟斷,還是嘀嗒碰瓷?

威逼司機二選一,是滴滴壟斷,還是嘀嗒碰瓷?

點選上方“CSDN”,選擇“置頂公眾號”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嘀嗒計程車二選一”,如果 Uber 中國未被收購就能改變這一行業亂象?

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

此時,正值嘀嗒計程車在深圳進行業務開通的前期準備階段,“嘀嗒計程車”二選一事件的曝光,再將輿論的矛頭再次指向國內網約車的競爭亂象。而首當其衝的,是此次案件中的主角——滴滴。

昨晚,嘀嗒拼車官方微信發表一篇《致滴滴出行的一封信》,文中稱本月7日下午深圳6名計程車司機遭遇滴滴官方客服威脅,要求司機在滴滴與嘀嗒之間“二選一”,如果選嘀嗒,滴滴賬號將被封。而司機也因此感到害怕,因為在滴滴平臺上的車費可能無法提出來了。

0?wx_fmt=jpeg

隨後,滴滴出行迴應稱:經過仔細核查,確認該信中所提到的情況並不屬實,並希望文章釋出者予以客觀澄清,同時強調企業的唯一法則是持續為使用者創造價值,而不是“碰瓷”走捷徑,對文中惡意抹黑,將啟動司法程式。並且,滴滴方面認為,從技術原理和許可權管理上看,也無法出現文中所謂“剛剛安裝完App沒幾分鐘,都還沒離開,就接到了滴滴官方客服電話說監測到了”的情況。

甲方乙方,各執一詞,截止筆者發稿前仍未有個明確的答案。不過,該起案件的發生無疑讓眾人的關注點再次落到這個問題不斷的市場。

追著與滴滴K.O.的嘀嗒

2014年4月,打著“社交”、“拼車”的嘀嗒上線,並首先以北上廣等城市為落腳點,到第二年中旬,嘀嗒已連續獲得三輪共計1.3億美元的融資。

同一時間,“快車”、“專車”業務出身的滴滴,在完成與快的的合併之後,又上線了一個功能“順風車”,定位共享出行服務。實際上,瞄準著就是這塊“拼車”市場。加之國家有關部門也不斷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拼車市場發展。在接下來的兩年內,包括滴滴、嘀嗒在內的多個服務商都嚐到了甜頭。甚至在剛剛過去的烏鎮大會上程維都坦言:“未來屬於拼車服務”。

未來屬於拼車服務,那麼拼車服務又屬於誰之手呢?

從業務形態上看,滴滴從打車,已經逐漸向拼車、租車、代駕等多個場景開始延伸;而專注拼車的嘀嗒,也按捺不住開始拓展更多的業務場景。

資料顯示,10月20日,嘀嗒拼車宣佈,開通計程車業務。正式釋出前,滴答拼車已在北京上海兩地上線公測。

據悉,嘀嗒拼車計程車業務採取平臺不派單而讓司機搶單模式,即乘客釋出出行訂單,附近的計程車司機可根據距離自己遠近自由挑單。同時,平臺不設任務數,不抽取佣金,只為司乘雙方提供資訊匹配,不引入競價機制。

對於嘀嗒而言,拼車行業,前期大力度的補貼,至今還未衍生出相關拼車場景的盈利模式,短期內仍然很難盈利。此外,單純做拼車服務,已經有滴滴巨頭在前,往上往下都需要突破。

而滴滴就此可以高枕無憂?實際上,後院早已起火。

大批司機正逃離滴滴

滴滴專車、快車業務搶佔了計程車原有的市場份額,生存空間嚴重受到擠壓。城市內大量閒置的私家車通過網約車平臺運營,迫使出租車司機加入滴滴平臺、參與到市場競爭中,這本來是件好事。因為,對於他們這個群體而言,在滴滴平臺上,至少還能接到乘客訂單。

但實際情況卻是,計程車司機的相對收入水平正不斷下降,最好的辦法就是每天投入更多的工作時間,而最直接無非就是在手機上多安裝幾款APP多接幾個單子。

這也是為什麼在快的打車剛剛進入市場、Uber中國未被收購,神州、易到還可與之爭鋒的那一兩年,你通常能看到司機會安裝多款打車APP,因為此時也恰是司機對網約車滿意度最高的時候。

而且,司機們也不想被滴滴所綁架,失去了補貼之後,滴滴平臺開始向司機收取高昂的掮客費用,甚至每單抽取20%的提成。基本上,沒有別的盈利場景的司機,要麼選擇不接單,要麼就已經放棄滴滴了。

有一位司機曾坦言,“在滴滴上賺到的錢還得交給滴滴平臺一部分,而乘客還得再多掏一筆;現在,我會選擇貨拉拉這樣的貨運平臺,我是賺多少就能拿多少,多勞多得,而且這對客戶來說也十分划算。”

拼個順風車被指責低素質

一般來說,網約車這行的,車主基本是有車的普通人,而乘客通常是沒駕駛“資格”的普通上班族。(此處“資格”包括了購車門檻、上牌門檻、駕照門檻、以及駕駛時間。)

而多數車主指責,乘客不按時達到目的地、帶司機繞路、無故差評、不按時支付、吃東西等問題,尤其是順風車,“掏著順風車的錢,想要享受專車的待遇”,越來越多的車主覺著有些不公平。

滴滴的定價偏低、評分機制偏向乘客、拼車的乘客多低素質,是滴滴司機所反映的問題。對於乘客們而言,沒有發票、個人資訊有洩露風險、安全性責任問題,還同時冒著遇到不法司機傷害的危險,乘客們掏了錢還享受不到應有的服務。這是乘客想看到的嗎?

最開始,網約車成功將原有的計程車司機擠出市場時,我們歡呼便利時代的到來。而今,我們是不是又開始盼望當年身著白襯衣、繫好領帶,並熱情為你介紹城市交通的司機師傅呢?

曾有人將滴滴與Uber進行比較,除了產品邏輯、市場戰略的差異之外,還有一點是在於:後者在處理客戶的投訴、反饋方面快速且更能貼近使用者,同時,公司對客服流程進行梳理,並給員工有效的培訓和相應的授權,以快速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中國的滴滴們,你們又做到了幾分?

————— END —————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0?wx_fmt=jpeg

640?wx_fmt=jpeg640?wx_fmt=png

0?wx_fm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