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學:RSA加密演算法詳解
概述
本文旨在說明RSA加密演算法的原理及實現,而其相關的數學部分的證明則不是本文內容。
版權說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絡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發表日期: 2016年2月29日
來源:CSDN
RSA簡介
1977年,三位數學家Rivest、Shamir 和 Adleman 設計了一種演算法,可以實現非對稱加密。這種演算法用他們三個人的名字命名,叫做RSA演算法。從那時直到現在,RSA演算法一直是最廣為使用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毫不誇張地說,只要有計算機網路的地方,就有RSA演算法。
-- 摘自網路
數學背景
此部分旨在補充本文的完整性。如果說你已經瞭解,或是不想了解此部分內容。那麼可以直接跳過此部分的閱讀。
雖說只是補充說明(只能是補充的原因是因為博主的數學也是比較差的-_-!!!),但是此部分的內容卻是相當重要的。博主還是希望可以重新閱讀一下此部分。
1.互質
從小學開始,我們就瞭解了什麼是質數。互質是針對多個數字而言的,如果兩個正整數,除了1以外,沒有其他公因子,那麼就稱這兩個數是互質關係(注意,這裡並沒有說這兩個數一定是質數或有一個為質數。比如15跟4就是互質關係)。以下有一些關於質數與互質的性質:
- 質數只能被1和它自身整除
- 任意兩個質數都是互質關係
- 如果兩個數之中,較大的那個數是質數,則兩者構成互質關係
- 如果兩個數之中,較小的那個數是質數,且較大數不為較小數的整數倍,則兩者構成互質關係
- 1和任意一個自然數是都是互質關係
- p是大於1的整數,則p和p-1構成互質關係
- p是大於1的奇數,則p和p-2構成互質關係
2.尤拉函式
尤拉函式是求小於x並且和x互質的數的個數。其通式為:φ(x) = x(1-1/p1)(1-1/p2)(1-1/p3)(1-1/p4)…..(1-1/pn)。
其中p1, p2……pn為x的所有質因數,x是不為0的整數。看到這裡是不是有一些頭疼,太理論的東西的確不夠具象。我們且不去理會後面公式計算與論證,因為已經超出本文的範圍了。就前一句來說說吧,尤拉函式是求小於x並且和x互質的數的個數。這裡我可以列舉一個例子:
令x = 16,那麼x的所有質因數為:φ(16) = 16 * (1 - 1/2) = 8
我們也可以枚舉出所有比16小,且與16互質的數:1, 3, 5, 7, 9, 11, 13, 15
現在也給出部分尤拉函式的性質:
- 若n是素數p的k次冪,,因為除了p的倍數外,其他數都跟n互質
- 尤拉函式是積性函式——若m,n互質,
- 當n為奇數時,
- p是素數,,φ(p)稱為p的尤拉值
尤拉函式更多參考請見這裡的連結。
3.模反元素
定義:如果兩個正整數a和n互質,那麼一定可以找到整數b,使得 ab-1 被n整除,或者說ab被n除的餘數是1。
關於模反元素的求解,使用的是樸素的解法。如果讀者想要更進一步瞭解的話,請自行搜尋其他解法(比如:輾轉相除法、歐幾里德演算法)。
RSA原理
在RSA原理之前,我想還是有必要了解一下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加密跟解密過程。下面就是一幅非稱加密演算法的流程圖。
在此可以看到,非對稱加密是通過兩個金鑰(公鑰-私鑰)來實現對資料的加密和解密的。公鑰用於加密,私鑰用於解密。對於非對稱的加密和解密為什麼可以使用不同的金鑰來進行,這些都是數學上的問題了。不同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也會應用到不同的數學知識。上面也對RSA中使用的數學問題做了一個小小的介紹。現在就來看看RSA演算法是怎麼來對資料進行加密的吧,如下是一幅RSA加密演算法流程及加密過程圖。
RSA應用
1. 例項模型
就以上圖中的Bob和Alice來舉例吧。
現在Alice通過金鑰生成器生成了一對金鑰(公鑰-私鑰)。只把公鑰對外公開了。並說,你有什麼要跟我說的,就用模冪運算和公鑰加密後發給我吧。
此時,Bob已經獲得了Alice釋出的公鑰。使用模冪運算對明文進行了加密,就把加密後的密文傳送給了Alice。
Alice獲得Bob發來的密文並沒有使用公鑰對密文進行解密,並獲得了明文。因為解密過程需要使用的金鑰是私鑰。
2. RSA演算法實現
下面的程式碼只是根據RSA演算法的定義,使用Java開發語言實現。且這裡只是展示了一些關鍵步驟,完整過程可以參見下面的原始碼下載文件。
public class RSA {
/**
* 獲得(公/私)金鑰
*/
public final Map<String, RSAKey> getCipherKeys() {
...
int[] primes = getRandomPrimes(2);
int modulus = modulus(primes[0], primes[1]);
int euler = euler(primes[0], primes[1]);
int e = cipherExponent(euler);
int inverse = inverse(euler, e);
publicKey.setExponent(e);
publicKey.setModulus(modulus);
privateKey.setExponent(inverse);
privateKey.setModulus(modulus);
...
}
/**
* 加密
*/
public int encode(int plaintext, RSAPublicKey key) {
return modularPower2(plaintext, key.getExponent(), key.getModulus());
}
/**
* 解密
*/
public int decode(int chipertext, RSAPrivateKey key) {
return modularPower2(chipertext, key.getExponent(), key.getModulus());
}
// 隨機生成count個素數
private final int[] getRandomPrimes(int count) {
...
try {
primeLabels = FileReadUtils.readLines("./data/prime_tabl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or (int i = 0; i < primes.length; i++) {
primes[i] = Integer.parseInt(primeLabels.get(indexs.get(i)));
}
return primes;
}
// 計算公共模數
private final int modulus(int p, int q) {
return p * q;
}
// 計算尤拉數
private final int euler(int p, int q) {
return (p - 1) * (q - 1);
}
// 計算加密指數
private final int cipherExponent(int euler) {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int e = 7;
do {
e = random.nextInt(euler - 1);
} while (!isCoprime(e, euler) || e <= 1);
return e;
}
// 判斷兩個數互素
private final boolean isCoprime(int number1, int number2) {
int sqrt = (int) Math.sqrt(Math.max(number1, number2));
for (int i = 2; i <= sqrt; i++) {
if (number1 % i == 0 && number2 % 2 == 0)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 計算“模的逆元”
// (d * e) ≡ 1 mod euler
private final int inverse(int euler, int e) {
...
while (flag) {
q = m[2] / n[2];
for (int i = 0; i < 3; i++) {
temp[i] = m[i] - q * n[i];
m[i] = n[i];
n[i] = temp[i];
}
if (n[2] == 1) {
if (n[1] < 0) {
n[1] = n[1] + euler;
}
return n[1];
}
if (n[2] == 0) {
flag = false;
}
}
return 0;
}
// 模冪運算
private final int modularPower(int base, int e, int modular) {
int result = 1;
do {
if (isOdd(e)) {
result = (result * (base % modular)) % modular;
e -= 1;
} else {
base = (base * base) % modular;
e /= 2;
}
} while (e > 0);
result %= modular;
return result;
}
}
RSA演算法判別
RSA演算法優點
- 不需要進行金鑰傳遞,提高了安全性
- 可以進行數字簽名認證
RSA演算法缺點
- 加密解密效率不高,一般只適用於處理小量資料(如:金鑰)
- 容易遭受小指數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