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測試理論與實踐-連載(一):寫的背景與動機
注:本文是原創,轉載麻煩務必註明出處。
我第一次接觸測試的概念,是我大三的一次技術通識課上。
我的學校是一所國家級重點大學,在廣東省更是辦學的佼佼者。雖然我的專業,電腦科學與技術不是S學校的強項,但是我們班有很多同學在校期間就拿了ACM的世界金牌。在這種大牛大神的崇尚學習氛圍下,測試作為一門與“專案管理”初感類似的課程,自然不會引起任何波瀾。
幸運的是,畢業的時候,我進入了阿里公司。
不幸運的是,我被安排去做測試方面的工作,這並不是我的本意。
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我一度非常抵觸測試的Title和工作,我覺得測試只是手工活。直到後來,我在我們公司見識了好幾個測試的牛人,他們給我的震撼,絕非普通的研發能比擬;我開始正視測試,也發現了自己,的確還是比較愛研發,哈哈哈…
所以,雖然我在做了差不多一年的測試工作後轉了Java後臺研發,但是那一年的測試經驗,讓我成了研發質量非常可靠的員工。
今天,我發現有兩類人是需要開始重視測試的理念和方法的。
第一類,女同學。我並沒有任何輕視女同學的意思,只是很多的女同學,在畢業之後並不會選擇軟體研發的工作,因為那太辛苦;不選擇做研發,又不想放棄學了四年的技術知識,很多人會選擇測試工作。
但是我這兩年認識了挺多測試的校招女同學(也有部分男同學),我發現,測試在很多人做來,只是重複的手工勞動。這樣的好處很低廉,那就是在重複與重複之間,你掌握了業務的細則;但是,你會很累。
第二類,不懂得測試的研發同學。我和許多的研發打過交道,他們可以很輕鬆地完成一項測試工作,但是他們一般不會完整地做好,因為研發都不怎麼喜歡測試;另一方面,很多的研發同學測試一個流程後,經常不夠放心,不知道是否覆蓋了專業測試需要的所有場景,所以,他們對自測是有所顧慮的。
為什麼叫做基礎測試?
因為相比我前文提到的我們公司的測試牛人,我在一年的測試工作裡掌握的測試技能只是測試裡面最簡單最基礎的東西,但是我並不會因此小瞧這部分能力,甚至我覺得,在測試同學剛入職的前一到兩年裡,這部分的基礎知識,勉強還夠用。
為什麼會寫這個連載文?
沒太多的目的。單純是想分享。我發現這兩年我在技術上是有惰性的,特別是研發上面。當然這跟阿里公司很大有關係,公司大了,人員的分工往往會比較明確,這是我自覺惰性的原因之一。
我想找些機會,把一些有用的東西寫一寫;一來讓自己保持當年大學裡面的狀態,二來,如果有一天,我不做技術了,我想那時候我應該會沒有時間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