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李嘉誠的成功經歷

李嘉誠的成功經歷

個人簡介  李嘉誠,男,漢族。1928年7月29日出生於廣東潮州市北門街面線巷五號的祖家(今屬潮市湘橋區)

  星座:獅子座

  生肖:龍

  綽號:幼時校友叫他“李大頭”

  資產:據2008年3月《福布斯》雜誌的統計,李嘉誠的總資產值高達265億美元,摺合2000億港元。

  1. 家庭情況

  父親李雲經,母親莊碧琴

  弟弟李嘉昭,已故,妹妹李素華

  已婚,妻子莊月明,跟李嘉誠誕下兩子:長子李澤鉅,已婚,妻子王富信,1996年,(李澤鉅大女兒李燕寧出世,次女於2000年6月出生,2004年8月5日,李澤鉅的第三個女兒出世,2006年李澤鉅兒子出生,這是李嘉誠的第一個男孫。)

  李嘉誠幼子李澤楷,現未婚。 2009年,李澤楷和女星樑洛施祕密拍拖一年半,兩人證實戀情,已於2009年4月底在多倫多為李澤楷誕下7磅重男嬰,李嘉誠親自替孫取名“長治”。

  2.人生經歷

  ⊕1928年,7月29日出生於廣東潮州,父親是小學校長。

  ⊕1932年,9月進入北門街觀海寺小學讀書

  ⊕1940年,為躲避日本侵略者的壓迫,全家逃難到香港投靠親戚。年底進入香港的中學讀初中。

  ⊕1943年,父親李雲經病逝。為了養活母親和三個弟妹,李嘉誠被迫輟學走上社會謀生。李嘉誠當時為一間玩具製造公司當推銷員。工作雖然繁忙,失學的李嘉誠仍用工餘之暇到夜校進修,補習文化。

  ⊕1948年,由於勤奮好學,精明能幹,不到20歲的他便升任塑料玩具廠的總經理。[1]

  ⊕1950年,李嘉誠把握時機,用平時省吃儉用積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灣創辦了自己的塑膠廠,他將它命名為“長江塑膠廠”。

  ⊕1958年,李嘉誠在北角購入一幅地皮,興建一幢12層高廠廈,正式介入地產市場。他獨到的眼光和精明的開發策略使“長江”很快成為香港的一大地產發展和投資實業公司。

  ⊕1963年,與莊月明女士結婚。

  ⊕1964年,8月長子李澤鉅出生。

  ⊕1966年,10月次子李澤楷出生。

  ⊕1967年,左派暴動,地價暴跌,李氏以低價購入大批土地儲備。

  ⊕1972年,“長江實業”上市,其股票被超額認購65倍。到70年代末期,他在同輩大亨中已排眾而出。

  ⊕1978年,與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會面。

  ⊕1979年,“長江實業”宣佈與匯豐銀行達成協議,斥資6.2億元,從匯豐集團購入老牌英資商行--“和記黃埔”22.4%的股權,李嘉誠因而成為首位收購英資商行的華人。

  ⊕1984年,“長江實業”又購入“香港電燈公司”的控制性股權。

  ⊕1986年,進軍加拿大,購入赫斯基石油逾半數權益。

  ⊕1986年,5月1日李嘉誠母親逝世。

  ⊕1986年,6月20日國務院總理趙紫陽會見了李嘉誠。

  ⊕1987年,聯同2名華資大亨李兆基及鄭裕彤,成功奪得溫哥華86年世界專覽會舊址的發展權。

  ⊕1990年,1月份,夫人莊月明女士突發心臟病逝世。

  ⊕1994年,所管理的企業除稅後贏利達28億美元。

  ⊕1995年,12月長江實業集團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共已超過420億美元。

  ⊕1999年,長江實業集團除稅後盈利達1,850億港元。

  ⊕2000年,長江實業集團總市值約為8,120億港元。

  3.歷年得獎紀錄

   1981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

  1981年,獲選為“香港風雲人物”

  1986年,2月6日香港《信報》排出香港十大財團,長實系四家上市公司市值達三百四十三億港元,名列榜首

  1986年,3月25日香港大學授予李嘉誠名譽法學博士

  1986年,被比利時國王封為勳爵

  1986年,香港大學校監、港督尤德爵士授予李嘉誠名譽法學博士稱號。

  1989年,1月1日獲英女皇頒發的CBE勳銜

  1989年,6月獲加拿大卡加里大學授予的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1990年,12月15日港督衛弈信向李嘉誠頒發“商業成就獎”

  1992年,4月28日北京大學授予李嘉誠名譽博士稱號

  1994年,被評選為1993年度香港商界“風雲人物”

  1994年,11月22日獲《亞洲週刊》頒發的首屆“企業家成就獎”

  1995年,12月1日被(香港)“國際潮團聯誼會”推舉為大會名譽主席

  1996年,第三期《資本》雜誌公佈香港華人富豪榜,長實系三間上市公司市值3,250億港元,佔全港上市公司總市值的13.7%,居華人財團榜首;個人資產600億港元,並列全港華人富豪第2名

  1999年,《福布斯》(Forbes)世界富豪排名榜中位列第十,是亞洲首富

  1999年,4月被英國《泰晤時報》選為千禧年企業家年獎大獎

  1999年,5月被英文版的《亞洲週刊》,評選為亞洲區五十位最具權力人物之一

  1999年,獲英國劍橋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①1995年-1997年出任特區籌備委員會委員

  ②1992年被聘為港事顧問

  ③1985年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員

  ④1979年與霍英東等人出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董事

  4.公益事業

  1981年創立汕頭大學,至今對大學的投資已過31億港元(包括長江商學院)。

  1987年,他捐贈5000萬港元,在跑馬地等地建立3間老人院。

  1988年,捐款1200萬港元興建兒童骨科醫院。並對香港腎贓基金、亞洲盲人基金、東華叄院捐資1億港元。

  1989年,捐贈1000萬港元,支援北京舉辦第11界亞洲運動會。

  1991年,李嘉誠向英國保守黨捐贈10萬英鎊作競選費用,引發英國兩大政黨爭議。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曾捐助300萬美元賑災。

  1997年,北京大學100年校慶期間,李嘉誠基金會向北京大學圖書館捐贈1000萬美元,支援新圖書館的建設。

  1999年,李嘉誠基金會捐款4千萬港元予香港公開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將設於信德中心的持續及社群教育中心命名為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

  2002年李嘉誠海外基金建立長江商學院,是中國第一所也是唯一一所實行教授治校的商學院。2003年11月MBA第一批學員入校,MBA學員GMAT入學成績高居亞洲首位,現在已在北京 上海 廣州等地設立學校,目前是中國最著名的十大商學院之一,目標是用十年的時間進入世界十大商學院之列。

  2004年南亞海嘯,李嘉誠透過旗下的和記黃埔及李嘉誠基金會,共捐出300萬美元予受災人士。

  2005年5月,李嘉誠向香港大學醫學院捐出港幣10億元以資助醫科學生及醫學研究用,香港大學校長徐立之稱將重新命名香港大學醫學院為“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並於2006年1月1日正式易名,此次轉名引起社會巨大爭議。

  2005年10月10日基金會與和記黃埔合共捐出50萬美元予巴基斯坦地震災民。

  2005年11月,李嘉誠(加拿大)基金向加拿大多倫多聖米高醫院捐出2500萬元加幣(當時約1億6仟4百75萬港元),興建以他命名的醫學教育大樓。於2009年落成。

  2007年3月,李嘉誠向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捐款1億新加坡幣(逾5億港元),創立教育及學術發展基金,設立教授席及40個碩士獎學金等。志在培育區內公共管治人才。這筆捐款一半由李嘉誠基金會捐出,其餘則由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及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分別捐出四分之一。獲捐款的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布巴尼表示,新增獎學金將惠澤中國大陸、香港、印度、越南、東南亞等國家及地區,新加坡學生亦可受惠。繼香港大學醫學院後,新加坡國大校園內一幢建築物,將其中一幢建築物命名為“李嘉誠大樓”。

  在新界粉嶺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亦是以他命名的。校內不少設施的建設費用亦是由他捐贈的。這包括學校在禮堂的冷氣系統和建造校舍新翼之費用。

  2008年5月19日,李嘉誠致函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主任高祀仁,再以李嘉誠基金會、長江集團、和記黃埔集團的名義捐款一億元人民幣,用於為災區學生設立特別教育基金。

  加上此前李嘉誠教育基金捐出的三千萬元人民幣,李嘉誠捐款已達一億三千萬元人民幣。 李嘉誠在信件中稱,自四川省發生重大震災以來,本人每日密切關注災情發展,並於災後立即以基金名義認捐三千萬元人民幣(未計集團名下其他公司之捐款),冀能盡一分之力。從過去一個星期以來報道所見,災區同胞情況之慘重,感同身受,不禁愴然。現再以基金會名義捐款四千萬元、長江集團及和記黃埔集團各三千萬元,合共一億元人民幣,捐款將獲教育部配套,用於為區內受災學生(包括大、中、小學)設立特別教育基金,使獲得資助生活費及學費以作日後繼續升學之用。

  2009年4月22日,李嘉誠旗下長江集團、和記黃埔聯合向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捐贈人民幣1億元。

  2009年8月13日,以李嘉誠基金會名義捐贈新臺幣一億元(約二千三百多萬港元),供為救災急助之用,盼協助災民早日度過難關。

[編輯本段] 辛酸童年

  李嘉誠的祖先原為中原人士,因災荒而南遷至福建莆田。後又因戰火連綿不斷而由世祖李明山帶領全家遷至粵東潮州府海陽縣,定居於潮州城內北門面線巷。從此李氏家庭同大批因戰亂而南遷的中原人一起成了潮州各部落、各家族中的一支。李氏家庭可以說是書香世家。李嘉誠的曾祖父李鵬萬曾經是清朝每12年選拔一次的文官八貢之一,一時傳為佳話。李氏祖居門前用於插貢旗的碑座,就是歷史的見證。因其家族人士治學風氣甚濃,知書識禮,學問淵博,在鄉村之中頗有名望,頗受村民尊重,故地位極高。

  大凡有志之人,無論年長年幼,只要心裡一旦有了巨集大的目標,就會有永不枯竭的動力和永不氣餒的行動。所以李嘉誠一有時間就躲在小書房裡,如痴如醉地看書,海闊天空地去考慮問題。即使有很多書他不能看懂或似懂非懂,但他仍能憑他的天賦和聰穎努力去領悟。在書房的小小天地裡,李嘉誠常常做著狀元及第、衣錦還鄉的好夢,他對那些精忠報國的有識之士敬佩不已。

  然而美麗與祥和卻是暫時的。1939年6月,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開始踐踏這片寧靜的土地。整日整夜,日本的飛機對潮州地區狂轟濫炸,寧和而美麗的潮州城成了一片廢墟。李氏一家冒著隨時可能被殺的危險,躲著不時而來的流彈,爬過一道道封鎖線,步行十幾天,一路風餐露宿,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到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莊靜庵的家裡。禍不單行,這時候李嘉誠的父親李雲經因勞累過度不幸染上肺病。身為長子的李嘉誠一邊照顧父親,一邊拼命地溫習功課。他知道父親是給累病的,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以取得好成績,讓生病的父親能獲得一份精神上的慰藉。

  為了給父親治病,李嘉誠一家的生活過得相當清貧。兩頓稀粥,再加上母親去集貿市場收集的菜葉子便是一天的“美食”。全家唯一的希望都寄託在李嘉誠的父親身上,希望他能儘快把病養好,讓全家能度過這一難關。父親沒能熬過那年冬天,還是撒手歸西了。作為長子,李嘉誠從此不得不眼含熱淚,無奈地結束他的學業出來打工,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父親死後,14歲的李嘉誠被迫離開了心愛的學校用他還很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贍養慈母、撫育弟妹的重擔。

  李嘉誠先在舅父莊靜庵的中南鐘錶公司當泡茶掃地的小學徒。李嘉誠到這裡之後,學到的第一個功夫就是察言觀色,見機行事。他每天總是一個到達公司和最後一個離開公司。

  辛苦而困難的3年過去了,當年那個14歲的少年已經長成精瘦但結實、英氣十足的小夥子了。17歲的李嘉誠在一家五金製造廠以及塑膠帶製造公司當推銷員,開始了香港人稱之為“行街仔”的推銷生涯。

  當今世界很多傑出的企業家都從事過推銷工作。推銷是一門十分複雜而且不容易學會的工作。李嘉誠酷愛讀書。每天白天工作之後,晚上他還要買些舊書來自學,學完的舊書再拿到舊書店去賣,再用賣掉的錢買“新”的舊書。這樣既學到了知識,又節省了很多錢。最初,李嘉誠向客戶推銷產品之前,心情總是十分緊張。於是他就在出門前或者路上把要說的話想好,反覆練習,從而成功地克服了緊張的心理。漸漸地,李嘉誠發現自己不僅推銷有術,而且大有潛力。他那與生俱來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十分適合於做推銷員。他總是能憑著直覺看出客戶是什麼型別的人物,並且能馬上了解客戶的心理和性格,從而定好相應的推銷策略。

  李嘉誠認為,在從事推銷工作的時候,必須充滿自信,而且要熟悉所推銷的產品,盡最大努力,設法讓客戶感到你的產品是廉價而且優秀的。很快,李嘉誠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但李嘉誠從來不喜歡高談闊論,他認為從事推銷工作,重要的有兩點:一是勤勞,二是創新。由於出色的推銷成績,李嘉誠18歲就做了部門經理,兩年後又被提升為這家塑膠帶製造公司的總經理。

  走南闖北的推銷生涯,不僅初步形成了李嘉誠的商業頭腦,豐富了他的商業知識,而且也使李嘉誠結識了很多好朋友,教會了他各種各樣的社會知識。同時,在推銷過程中,也使他學會了寬厚待人、誠實處世的做人哲學,為他日後事業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編輯本段] 偷藝賺錢

  1957年春天,李嘉誠揣著強烈的希冀和求知慾,登上飛往義大利的班機去考察。

 他在一間小旅社安下身,就及不可待地去尋訪那家在世界上開風氣之先的塑膠公司的地址,經過兩天的奔波,李嘉誠風塵僕僕來到該公司門口,但卻戛然卻步。

  他素知廠家對新產品技術的保守與戒備。也許應該名正言順購買技術專利,然而,一來,長江廠小本經營,絕對付不起昂貴的專利費;二來,廠家絕不會輕易出賣專利,它往往要在充分佔領市場,賺得盤滿鉢滿,直到準備淘汰這項技術時方肯出手。

  情急之中,李嘉誠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這家公司的塑膠廠招聘工人,他去報了名,被派往車間做打雜的工人。李嘉誠只有旅遊簽證,按規定,持有這種簽證的人是不能夠打工的,老闆給李嘉誠的工薪不及同類工人的一半,他知道這位亞裔勞工非法打工,不敢控告他。

  李嘉誠負責清除廢品廢料,他能夠推著小車在廠區各個工段來回走動,雙眼卻恨不得把生產流程吞下去。李嘉誠收工後,急忙趕回旅店,把觀察到的一切記錄在筆記本上。

  整個生產流程都熟悉了。可是,屬於保密的技術環節還是不得而知。假日,李嘉誠邀請數位新結識的朋友,到城裡的中國餐館吃飯,這些朋友都是某一工序的技術工人。李嘉誠用英語向他們請教有關技術,佯稱他打算到其他的廠應聘技術工人。李嘉誠通過眼觀耳聽,大致悟出塑膠花製作配色的技術要領。

  李嘉誠滿載而歸。隨機到達的,還有幾大箱塑膠花樣品和資料。臨行前,塑膠花已推向市場,李嘉誠跑了好多家花店,瞭解銷售情況。他發現繡球花最暢銷,立即買下好些繡球花作樣品。

  李嘉誠回到長江塑膠廠不動聲色地把幾個部門負責人和技術骨幹召集到辦公室,他宣佈,長江廠將以塑膠花為主攻方向,一定要使其成為本廠的拳頭產品,使長江廠更上一層樓。

  李嘉誠在香港快人一步研製出塑膠花,填補了香港市場的空白。按理說,物以稀為貴,賣高價在情理之中。但是李嘉誠明察秋毫,他認為塑膠花工藝並不複雜,因此,長江廠的塑膠花一面市,其他塑膠廠勢必會在極短時間內跟著模仿上市。倒不如在人無我有、獨家推出的極短的第一時間,以適中的價位迅速搶佔香港的所有塑膠花市場,一舉打出長江廠的旗號,掀起新的消費熱潮。賣得快,必產得多,以銷促產,比居奇為貴更符合商界的遊戲規則。這樣,即使效顰者風湧,長江廠也早已站穩了腳跟,長江廠的塑膠花也深深植入了消費者心中。

  李嘉誠走物美價廉的銷售路線,大部分經銷商都非常爽快地按李嘉誠的報價簽訂供銷合約。有的為了買斷權益,主動提出預付50%訂金。

  李嘉誠掀起了香港消費新潮流,長江塑膠廠由默默無聞的小廠一下子蜚聲香港塑膠業界。

  果不出所料,很快,香港冒出數家塑膠花專業廠。長江廠只是先行一步,等待它的,將是與同業的公平而無情的競爭。大家都在搶佔市場,而長江廠的現有規模,無法保證長江號在同業的龍頭地位。

  李嘉誠到親友中集資招股,籌集的資金用於租賃廠房,添置裝置。他赴義大利考察塑膠花,同時對歐洲的企業結構和管理方式抱有濃厚的興趣。他深知私營企業財力單薄,發展緩慢。他看好股份制企業,他決定分兩步走。第一步,組建合夥性的有限公司;第二步,發展到相當規模時,申請上市,成為公眾性的有限公司。

  1957年歲尾,長江塑膠廠改名為長江工業有限公司。公司總部由新莆崗搬到北角,李嘉誠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廠房分為兩處,一處仍生產塑膠玩具,另一處生產塑膠花。李嘉誠把塑膠花作為重點產品。

  塑膠花為李嘉誠帶來數千萬港元的盈利,長江廠成為世界最大的塑膠花生產廠家,李嘉誠塑膠花大王的美名,不僅蜚聲全港,還為世界的塑膠同行所側目。

[編輯本段] 愛情傳奇

  李嘉誠先生已經連續多年榮膺世界華人首富稱號。關於他締造商業神話的文章,可謂汗牛充棟。然而,關於他感情世界的文章卻極為鮮見。為什麼呢?李嘉誠不喜歡談私人感情。近日,筆者在陪同撰寫李嘉誠傳記的青年女作家麗妮採訪李嘉誠時,總算對這位富豪的情感世界有了一點了解。
  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1928年7月29日(農曆六月十三日),李嘉誠出生在廣東省潮州市北門街面線巷的一個教師之家。5歲那年,李嘉誠在父親李雲經的引導下,祭拜孔子儒學,進入觀海寺小學唸書。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李雲經與妻子莊碧琴商議,決定帶上李嘉誠、李嘉昭和李素娟三兄妹前往香港投奔妻弟莊靜庵。

  李嘉誠的舅舅莊靜庵,是香港鐘錶業的老行家。今日有關香港鐘錶業的著作,莫不提及莊氏家族的中南鐘錶有限公司。莊家長女叫月明,比李嘉誠小四歲,聰明伶俐,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月明在教會辦的英文書院唸書。小月明一點也不嫌棄窮表哥李嘉誠,相反還十分同情他。

  李雲經發現香港是一個金錢至上的商業社會,於是告誡李嘉誠兄妹,要在香港生存下去,就要學做香港人。而要與香港社會融為一體,第一步就是要過語言關,改掉潮汕口音,學好廣州話。從此,月明就成了李嘉誠的廣州話老師。表妹用心教,表哥認真學。不久,李嘉誠便能用廣州話與香港人交流了,月明十分高興。李嘉誠也發揮自己的長處,教月明學習中國古典詩詞。

  這一對“金童玉女”兩小無猜、互相學習的情景,是當時莊家最為動人的風景。那一段日子,也成了李嘉誠動盪童年中最溫馨的回憶。
  赤手空拳打天下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聖誕節前夕,香港英軍向日軍投降。港幣不斷貶值,物價飛漲,李家生活愈加困難,而李雲經又在這時病倒了。1943年冬天,李雲經病重,他把李嘉誠叫到床前,輕聲告誡道:“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失意時莫灰心,得意時莫忘形。”15歲的李嘉誠堅定地點了點頭,李雲經才放心地閉上了眼睛。

  父親去世了,李嘉誠自覺長大了許多,他明白,從此以後他要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擔了。儘管舅舅表示要資助李家,但倔強的李嘉誠仍然決定中止學業,打工掙錢。他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能出人頭地。舅舅表示支援他,因為舅舅自己也是十多歲就離開父母到廣州打天下的。不過,他仍然沒有讓李嘉誠進他的公司。李嘉誠明白沒有人可以幫助他,他必須赤手空拳闖出一條路來。

  月明走的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條路。她以優異成績從英華女子中學畢業後,進入香港大學,後來又留學於日本明治大學。她的生活之路充滿陽光和鮮花。但難得的是,她從來沒有嫌棄過表哥。而且,她與李嘉誠兩小無猜的純真感情還隨著年齡的增長轉變為熱烈的愛情。她一直牽掛著在香港拼搏的表哥。李嘉誠踏上謀生路後,不管是當茶樓的堂倌、還是當鐘錶公司的學徒,月明對李嘉誠都是一往情深,她在精神上對李嘉誠的慰藉和支援,鼓舞著李嘉誠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

  1950年,年僅22歲的李嘉誠在筲箕灣創辦長江塑膠廠。“長江”取意於“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里”,足見李嘉誠的雄心壯志。月明更加欣賞表哥,併為他感到自豪。

  辦廠初期,曾經出過質量事故,李嘉誠再一次體會到世態炎涼。危難之中,不變的是莊月明對錶哥的一片赤誠之心。愛情的力量,將歷經磨難的李嘉誠鍛造成不屈的男子漢。

  1955年,長江塑膠廠終於出現了轉機,產銷漸入佳境。1957年,李嘉誠到義大利考察,回港後率先推出塑膠花,隨即成為熱銷產品。不久,他又積極開拓世界市場,很快就成為“塑膠花大王”。

  1958年,李嘉誠涉足地產業,在港島北角建起了第一幢工業大廈;1960年,又在柴灣興建了第二幢工業大廈,李嘉誠的事業迅速走向輝煌。
  有情人終成眷屬
  

  李嘉誠已經事業有成,他與莊月明的愛情也本該瓜熟蒂落,但好事多磨,若按世俗的眼光,他們並不門當戶對。月明出身富貴名門,受過高等教育,才貌雙全;而李嘉誠出身寒微,只讀過初中,雖然事業初成,但將來怎樣還是未知數。而莊靜庵和李嘉誠母親莊碧琴也表示反對。

  轉眼到了1963年,李嘉誠已經35歲,月明也已經31歲,他們對愛情的執著和真誠終於感動了莊靜庵夫婦和莊碧琴,同時李嘉誠在商業上創造的奇蹟也越來越讓莊靜庵感到驚奇,他們終於同意兩人結婚。在一片祝福聲中,李嘉誠牽著莊月明的手,幸福地踏上了紅地毯。

  為了讓愛妻住得舒適,李嘉誠斥資63萬港元買下一幢花園洋房,這就是李嘉誠現在仍然居住的深水灣道79號3層住宅。當時李嘉誠並不算大富豪,一下子拿出63萬港元很不容易,所以有人說,這是他送給妻子的最好禮物。

  婚後,莊月明加入長江工業公司,她流利的英語和日語、謙和勤勉的作風,深得同事的尊敬。

  1964年8月和1966年11月,李澤鉅和李澤楷兄弟相繼出生,莊月明漸漸退居幕後,相夫教子,孝敬家婆。在她的悉心教導下,李澤鉅、李澤楷兄弟均勤奮好學,先後赴美國大學深造。

  1972年11月,“長江實業”上市,這是李嘉誠事業上的重大轉折點。莊月明出任執行董事,是公司決策層的核心人物之一,李嘉誠不少石破天驚的決策,均蘊含了莊月明的智慧和心血。但莊月明在公眾面前始終保持低調,她很少露面,也不接受記者採訪。所以人們在談論李嘉誠的“超人”業績時,很少會提到莊月明。其實如果李嘉誠的生命中沒有莊月明,真不知他會變得怎樣。

  
  一生只愛你一人
  

  進入20世紀80年代,李嘉誠的事業如日中天。莊月明別無所求,丈夫事業成功就是她最大的心願。

  1989年12月31日夜,李嘉誠攜夫人出席在君悅酒店舉行的迎新年宴會,夫婦倆容光煥發,是宴會上最“搶鏡頭”的一對伴侶。不料翌日下午,莊月明卻突發心臟病,於醫院逝世,年僅58歲。

  當時李嘉誠也才60出頭,身體硬朗,精神奕奕,又是富豪,因此不乏主動示愛的美女。香港不少富商都以緋聞為榮,但李嘉誠始終如一塊白璧。港人都知道李嘉誠和莊月明情深似海,所以至今竟無人向他提及續絃之事。

  這些年來,李嘉誠獲得了無數的名譽,這便是他的人品的最好證明。

  李嘉誠-旗下公司

  1.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長實) 2.和記黃埔有限公司(和黃) 3.長江基建集團有限公司(長江基建) 4.香港電燈集團有限公司(港燈集團)

[編輯本段] 賺錢法則

  時至今日,李嘉誠對外界仍是一個謎。圍繞著他的名字,各種傳記重複杜撰了無數傳說。對於李個人身價的猜測,則像一種無窮盡的動力,驅動整個世界密切關注李的生意健康家庭。他通常被描繪為一個天才,依靠對交易天生的敏銳,不停擴大自己的財富。與其說人們因此熟悉了李,不如說,李嘉誠被神祕化了。

  事實上,李嘉誠有著一對大大的瞳孔,但眼神不是格外犀利,而是柔和的、探尋的,像兒童一樣閃現著好奇心。說普通話和英語時,他語速不快,但鏗鏘頓挫。每講幾句,他都會下意識地笑笑,給人以毫無世故之感。

  為何在太多企業家輕易斷送一家企業的同時,李嘉誠幾乎碰不到“天花板”?

  他輕描淡寫地回答:“其實是很簡單的,我每天90%以上的時間不是用來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後的事情。”

  李嘉誠說,“我內心已有非常好的保障,若一個人不知足,即使擁有很多財產也不會感到安心。舉例來講,如果看著比爾?蓋茨的財富和你自己的距離那麼大,那麼你永遠不會快樂。”李嘉誠說:“重要的是內心的安靜,表面看來很忙, 但內心其實沒有波動,因為自知做著什麼工作。我知足,但不表示沒有上進心。”

  李嘉誠用一個手勢說明這一點,右手掌先呈15度角平緩的滑過,到一個點上,則一下變成50度,做攀升狀。其涵義為:28歲的時候,他已經知道自己此生可以跟貧窮說再見,接下來只是樂於工作而工作,這一做就是50年。

  關於其工作習慣,最為著名的細節是他的作息時間:不論幾點睡覺,一定在清晨5點59分鬧鈴響後起床。隨後,他聽新聞,打一個半小時高爾夫。李並未接受過高爾夫專業訓練,姿勢算不上標準,但成績通常不錯。他認為,重點是打每一球時都保持冷靜,有規劃。

  每天早晨,李嘉誠都能在辦公桌上收到一份當日的全球新聞列表,根據題目,他選擇自己希望完整閱讀的文章,由專員翻譯。通常,這些關於全球經濟、行業變遷的報道,是啟發自己思考的入口。

  “他是一個很有危機感的人,讓他平衡危機感和內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裡頭創造出公司的逆境”,知悉李的人士表示:“他看到各種報道,然後設想自己公司的狀況,找到那些鬆弛的部分,開會去改變。等他做好準備,逆境來的時候反而變成了機會。”

  多數時候,每天六點下班,回家後,除了撥打越洋電話,他還有必修功課:夜晚的閱讀。除小說外,他廣泛涉獵各種書籍,並每階段設定一個主題。這個工作都意味著一點:他最大的恐懼在於不願錯過見證世界的變化。

  心法之一:掌控自主權

  人們曾經試圖用“股神”巴菲特的思想框架來解釋李,但一個與李共事逾十年的人士說,李嘉誠的祕密是“心法”。

  熟悉之人看來,讓李嘉誠安寢無憂的,除了名利之心淡泊,還有一個更為基礎的原因:他的各項業務都擁有著良好的現金流。

  李對現金流高度在意,富有盛名。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產,一家公司的現金流是正數的話,便不容易倒閉。”而在確保現金流同時,他還努力將負債率控制到一個低位:“自1956年開始,我自己及私人公司從沒有負債,就算有都是‘假貸’的,例如因稅務關係安排借貸,但我們有一筆可以立即變為現金的相約資產存放在銀行裡,所以遇到任何風波也不怕”。此外,他永遠採用極為保守的會計方式,如收購赫斯基能源公司之初,他便要求開採油井時,即使未動工,有開支便報銷——這種會計觀念雖然會在短期內讓財務報表不太好看,但能夠讓管理者有更強烈的意識,關注公司的脆弱環節

  隱藏在數字背後的,是這樣一個邏輯:沒有現金流的威脅負債與否取決於自己,就讓多數問題不是被動決定,李便擁有了對生意儘可能大的自主權。在與李嘉誠合作極多的人士看來,“把握自主權”正是他的核心觀念。

  在骨子裡,李嘉誠是個極度厭惡風險的人。一個細節是:在長江中心70層的會議室裡,擺放著一尊別人贈予李嘉誠的木製人像。這個中國舊時打扮的賬房先生,手裡本握有一杆玉製的秤,但因為擔心被打碎,李乾脆將玉秤收起,只留下人像。

  雖然李並不吝惜對外重複闡釋自己的方法論:“發展中不忘穩健,穩健中不忘發展”,但因其聽起來簡單得近乎空洞,且太多人過於重視李嘉誠“發展”一面的經驗,就忽視了兩者之間的平衡——分析 人士經常認為多元化的業務組合和國際化的市場搭配讓和黃富有抵抗風險能力,卻少於追問:什麼在支援李無休止的展開擴張?為何多元化通常讓其它公司現金流緊張,和黃卻能進行一些規模極大的市場培養?和黃於2001年開始投資的3G業務(全球範圍內,和黃的3G子公司名為“3”)正是一個李嘉誠進軍新業務的鮮活樣本:雖然和黃從未對外宣佈其投資總量,但市場估計為250億美元。這很容易被視為一次豪賭,對於和黃而言,卻堪稱一次極富耐心,準備周詳的行動。

  李嘉誠所以賣掉其2G業務(歐洲的Orange和美國的Voicestream),而不是以其原有使用者為基礎實現換代,一個最主要的考慮是:既然這是一次技術變革帶來的機會,而新技術具體什麼時間崛起並不可知,如果保留原由業務,則可能出現對於新、老業務投資選擇中游移不定的尷尬。在市場高位上出售2G業務,不僅獲得了極充裕的現金,更是一種不留包袱的下定決心之舉。

  退出Orange兩個月後,和黃就購得了在英國經營3G業務的執照。而在開展3G業務同時進行的,是李在財務層面進行的準備。當他決心將公司的部分財力傾注於3G業務時,他已經有一個幾年內可能虧損的數字預期,並依此要求地產、港口、基礎設施建設、赫斯基能源等幾塊業務將利潤率提高,將負債率降低到一個風險相對小的程度:2001年時,赫斯基能源為和黃貢獻的利潤不過9億港元,到2005年已經升至35億,同一時期,原本利潤維持在一個穩定區間的港口業務和長江基建的的利潤分別從27億變為39億,及22億變為34億。即使3G投資巨大,但到2006年6月底時,和黃的現金與可變現投資仍有1300億元。

  心法之二:持續技術改進

  李嘉誠看重自主權的另外一個體現在於,他非常注重跨資產間價值的挖掘。

  比如他對於零售業務不遺餘力的投入,並非僅僅因為看重零售業務擁有極佳的現金流,更因為,零售是一個可以與地產密切結合的業務。即使他並不追求所謂的“協同效應”(因為那不可量化),但當零售、地產、港口等業務處於一個平臺上經營,以李的團隊之善於成本控制,總能夠找到很多額外的盈利空間。

  除了橫向的業務之間的價值發掘,單一業務的潛力發現也頗有可為。當李嘉誠認為健康、美容類產品將成為未來零售業最主要的成長動力,便不惜成本在法國英國俄羅斯等各國尋找經營不善的零售網點,逐漸將已經被證明成功的產品移植到收購來的店面中去。

  這兩種整合的關鍵問題是一個:和黃的團隊有多少技術和管理能力?

  因李嘉誠太善於資本市場的進退,硬幣的另一面就幾乎很少被關注:李嘉誠是一個非常熱愛藉由技術改善實現價值增值的人。在多數電信運營商擔心成本低廉的VoIP將搶奪其話費市場時,當他聽說這種新技術可以無限度降低成本,他果斷敲定讓和黃成為全球第一個安裝有Skype軟體的3G業務運營商

  1979年,李嘉誠入主和黃時,和黃旗下的港口業務只是一塊收入有限而且勉強盈虧平衡的生意。但李相信集裝箱為主角的全球貿易將成為一個重大趨勢,因此,在1982年中英談判時,即使香港商界民心不穩,李嘉誠仍根據對於局勢的判斷和對資金的把握,果斷投資於香港第6號貨櫃碼頭,只用2億港元就獲得了4個泊位。數年後他再競標面積與6號相若的7號碼頭時,價位已經高到了40億港元。

  而在擁有一定的業務規模後,李嘉誠持續要求港口業務的負責人進行管理技巧的改善。因為香港港口空間有限,最主要的改善在於,其它港口碼放2、3層的集裝箱,在這裡需要摞至6、7層高。

  這並非簡單的吊機和碼放方式的改變,更為需要對所有集裝箱的出、入時間進行良好統籌,否則,僅在搬運騰挪中就將損失極多時間。因此,從1980年代中期起,和黃一直自主開發碼頭的電子管理系統,直到近年升級為nGen管理系統,可以事無鉅細的顯示碼頭內集裝箱的各種資料。甚至,和黃港口在香港的子公司根據當地情況,專門發明了由電腦控制搬運集裝箱的“電子龍”型吊機,較全部裝載工序由人工控制效率大為提升。

  克服了空間狹窄的劣勢,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反而因其效率,成為了國際著名的“補時港口”(catch-upport):那些在運輸過程中被延誤的時間,可以在香港得以補償。在這樣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下,1990年代初,和黃港口業務開始國際化,1991年購得英國最大港口菲力斯杜後,15年間,和黃已經成為業務遍及21個國家,經營43個港口共251個泊位的全球最大的私營港口公司。

  心法之三:個人角色管理

  李嘉誠的言語目光笑容,都不免讓人產生疑問:早年經受的戰亂、苦難,以及隨後六十六年的辛苦工作,這些負面影響究竟是被一種怎樣的力量化解,而沒有讓他成為一個性格極端的人?

  是命運?—在很多場合,李都會提到自己的一生“蒙上天眷顧”。

  但李嘉誠回答說:“性格才是命運的決定因素。好像一條,船身很重要,因為機器及其它裝置都是依附在這條船裡面。”

  很長時間以來,因為李的被神化,他的性格都為外界所忽視:李是一個性情急燥還是溫和的人?他可曾有脆弱或失去自控的時候?

  如果過往的經歷可以呈現出李嘉誠的部分性格,那至少可以說明兩點:他隨時準備自己應付挑戰,同時,樂於在高度自控下獲得內心自由。關於後者,一個最恰當的闡釋是他自身的體驗:在參與地皮招標時,李會不停地、很快地舉手出價,但當價錢超過市場的規律,他左手想舉起時,右手便立即“制止”左手。

  很早年時,李嘉誠就證明了,他從來不憚於改變自己,並永遠清楚什麼時候該挑戰下一級臺階。

  在其記憶中,第一次強烈的自我改變發生在十歲時。那一年,李嘉誠升入初中,在沒有任何人的提醒下,他突然意識到了自己對家庭的責任。這讓他一改往日的貪玩,開始發奮,每晚主動背書、默寫。這種一夜之間的改變甚至曾令其父不解。

  12歲時,因為父親患肺病,李嘉誠去閱讀相關書籍,希望找到救治方法,反而發現自己有著得肺病的一切症狀。當時,李不僅需要負擔其家族的經濟,還需療養肺病。但那時他已經深知個人角色管理的方法:沒有太多選擇,除了須將工作處理妥當,還攢錢買下舊書自修。今日回想起,他仍承認,這是一生最困難的階段。

  早年的經歷不僅將李塑造成一個勤奮的推銷員,更養成其對於生活細節毫不講究的習慣:多年之後,李有一晚下班較晚,到家後拿起桌子上的飯就吃,雖然感覺味道有些臭,卻未做聲張的吃下了兩碗——飯後問明,原來這是兩碗給狗準備的飯。

  但到22歲創立公司時,李嘉誠很容易就完成了一次質變:他告訴自己,光憑能忍、任勞任怨的毅力已經不夠。新的挑戰是:在沒有找到成功的方程式前,如何讓一個組織減少犯錯、失敗的可能?

  或許本質而言,李嘉誠的全部獨特之處,正繫於其永遠懂得把握角色變更的時機和方法。在一次演講中,他談及個人管理的藝術,就是應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不停反思自問:“我有什麼心願?我有巨集偉的夢想,我懂不懂得什麼是節制的熱情?我有拼戰命運的決心,我有沒有面對恐懼的勇氣?我有資訊有機會,有沒有實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賦過人,有沒有面對順流逆流時懂得適如其分處理的心力?”

  而其一生中最大的一個疑問是:富有後,感覺不到快樂又如何?

  29歲的一個晚上,李嘉誠坐在露天石頭上回顧自己過去的7年:從22歲創業,到27、28歲“像火箭上升一樣積攢財富”,他在當時已經知道,自己將成為富有人士。但他並不知道,內心的富貴由何而來?

  那幾年間,他正開始在意自己的衣著、手錶,研究玉器。但在那一晚,他意識到:更重要的是自己內心知足,有正確的人生觀,而在工作上得到的金錢除了足夠家人生活使用外,其它的有正確用途,能在教育醫療方面能夠幫助別人,生活雖然樸素,亦能令自己感到非常快樂。

  1980年起,李決定設立個人基金會,其宗旨是“通過教育令能力增值以及通過醫療及相關專案建立一個關懷的社會”,並希望“在我離開這個世界後做的事,一定要比我在世時做的只多不少”。到今天,他的基金會已在過去26年捐贈近80億港元,最近他再表示會將不少於1/3的個人資產放入基金之中。

  而曾表示“從未考慮過要退休”的李,在這次採訪中表露了一個新的計劃:在2008年時減輕工作量,每個月抽出三天全天時間,每天花不少於8小時時間參與到李嘉誠基金會的公益工作中。

[編輯本段] 用人之道

  提起他的成功,李嘉誠總是坦然告知,良好的處世哲學和用人之道是他成功的前提。李嘉誠,在長江實業集團發展到一定規模時,敏銳地意識到,企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一個企業的發展在不同的階段需要有不同的管理和專業人才,而他當時的企業所面臨的人才困境較為嚴重。

  李嘉誠克服重重阻力,勸退了一批創業之初,幫助他一起打江山的“難兄難弟”,果斷起用了一批年輕有為的專業人員,為集團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與此同時,他制定了若干用人措施,諸如開辦夜校培訓在職工人,選送有培養前途的年輕人出國深造,而他自己也專門請了家庭教師學習知識、自學英語。

  在李嘉誠新組建的高層領導班子裡,既具有傑出金融頭腦和非凡分析本領的財務專家,也有經營房地產的“老手”,既有生氣勃勃、年輕有為的香港人,也有作風嚴謹善於謀斷的西方人。可以這麼說,李嘉誠今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和他迴避了東方式家族化管理模式分不開的。他起用的那些洋專家,在集團內部管理上把西方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帶入長江集團,使之在經濟的、科學的、高效益的條件下運作;而對外,李嘉誠不但把西方人作為收購的主要物件,而且讓西方人作為進軍西方市場的主導。

  精於用人之道的李嘉誠深知,不僅要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大膽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業發展的同一階段注重發揮人才特長,恰當合理運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團裡既有朝氣蓬勃、精明強幹的年輕人,又有一批老謀深算的“謀士”。

  在總結用人心得時,李嘉誠曾語重心長地說:“我很欣賞大陸才子申寶峰寫的《人生悟》,要想成功就要做到他說的那樣 ──不要抄近道,否則會白跑。 不要繞遠道,否則會遲到。 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 不要急著要,一定要戒躁。不要怕人笑,看誰笑到老。 不要怕辛勞,勤是傳家寶。 不要怕摔跤,起來是英豪。 不要怕阻擾,繼續挺起腰。不要裝知道,不懂就請教。 不要放大炮,說話要可靠。‘ 不要抄近道,否則會白跑。不要繞遠道,否則會遲到。是告訴世人要一步一步的走,不要想著抄近道一步登天,但是也不要盲目的亂走路,那樣只會浪費青春,會離夢想越來越遠的。’; ‘ 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 。不要急著要,一定要戒躁。是奉勸世人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慾望太強,否則只會自尋煩惱。該是你的終究會來到,不是你的千萬彆強要。 ’ ;‘ 不要怕人笑,看誰笑到老 。不要怕辛勞,勤是傳家寶。是鼓勵有志青年堅持自己的正確理想,不要怕別人恥笑,看誰笑到最後。做事一定要勤,多吃點苦才能回報更多,才能越發更強。’; ‘ 不要怕摔跤,起來是英豪 。不要怕阻擾,繼續挺起腰 。是激勵人們不要被困難嚇到,不要因為路上有阻礙就放下夢想,前功盡棄。一定要不怕艱險,挺胸擡頭一路向前。’ ;‘ 不要裝知道,不懂就請教。 不要放大炮,說話要可靠。”是教人一定要真實,只有做人實實在在,踏踏實實才能被人所重用,被人所看好。’

  想當好的管理者,首要任務是知道自我管理是一項重大責任,在流動與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發現自己是誰,瞭解自己要成什麼模樣是建立尊嚴的基礎。自我管理是一種靜態管理,是培養理性力量的基本功,是人把知識和經驗轉變為能力的催化劑。這“化學反應”由一系列的問題開始,人生在不同的階段中,要經常反思自問,我有什麼心願?我有巨集偉的夢想,我懂不懂得什麼是節制的熱情?我有拼戰命運的決心,我有沒有面對恐懼的勇氣?我有資訊有機會,有沒有實用智慧的心思?我自信能力天賦過人,有沒有面對順流逆流時懂得恰如其分處理的心力?你的答案可能因時、因事、因處境,審時度勢而有所不同,但思索是上天恩賜人類捍衛命運的盾牌,很多人總是把不當的自我管理與交惡運混為一談,這是很消極無奈和在某一程度上是不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其次,成功的管理者都應是伯樂,摩登伯樂的責任在甄別、延攬“比他更聰明的人才”,但絕對不能挑選名氣大但妄自標榜的企業明星。挑選團隊,有忠誠心是基本,但更重要的是要謹記光有忠誠但能力低的人和道德水平低下的人同樣是遲早累垮團隊、拖垮企業,是最不可靠的人。要建立同心協力的團隊第一條法則就是能聆聽得到沉默的聲音,問自己團隊和你相處,有無樂趣可言,你是否開明公允、寬巨集大量,能承認每一個人的尊嚴和創造的能力,有原則和座標而不是費時失事矯枉過正的執著者。

  最後,好的管理者真正的藝術在其將新事、新思維與傳統中和更新的能力。人的認知力由理性和理智的交融貫通,我們永遠不是也永遠不能成為“無所不能的人”,有時我很驚訝地聽到今天還有管理人以“勞累”為單一賣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強不息的方法重要,君子的定義也同樣重要,要保持企業生生不息,管理人要賦予企業生命;這不單只是時下流行在介紹企業時在Powerpoint打上使命,或是懂得說上兩句人文精神的語言,而是在商業秩序模糊的地帶力求建立正直的方針。

[編輯本段] 經商之道

  “做人的一等智慧,經商的一流學問”。意思是說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是最重要。這就是李嘉誠先生做人之道。我很欣賞大陸才子申寶峰寫的《人生悟》,要想成功就要做到他說的那樣 ──不要抄近道,否則會白跑。 不要繞遠道,否則會遲到。 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 不要急著要,一定要戒躁。不要怕人笑,看誰笑到老。 不要怕辛勞,勤是傳家寶。 不要怕摔跤,起來是英豪。 不要怕阻擾,繼續挺起腰。不要裝知道,不懂就請教。 不要放大炮,說話要可靠。‘ 不要抄近道,否則會白跑。不要繞遠道,否則會遲到。是告訴世人要一步一步的走,不要想著抄近道一步登天,但是也不要盲目的亂走路,那樣只會浪費青春,會離夢想越來越遠的。’; ‘ 不要只想要,付出不能少 。不要急著要,一定要戒躁。是奉勸世人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慾望太強,否則只會自尋煩惱。該是你的終究會來到,不是你的千萬彆強要。 ’ ;‘ 不要怕人笑,看誰笑到老 。不要怕辛勞,勤是傳家寶。是鼓勵有志青年堅持自己的正確理想,不要怕別人恥笑,看誰笑到最後。做事一定要勤,多吃點苦才能回報更多,才能越發更強。’; ‘ 不要怕摔跤,起來是英豪 。不要怕阻擾,繼續挺起腰 。是激勵人們不要被困難嚇到,不要因為路上有阻礙就放下夢想,前功盡棄。一定要不怕艱險,挺胸擡頭一路向前。’ ;‘ 不要裝知道,不懂就請教。 不要放大炮,說話要可靠。”是教人一定要真實,只有做人實實在在,踏踏實實才能被人所重用,被人所看好。’

  在激烈的競爭中多付出一點,便可多贏一點。就像參加奧運會一樣,你看一、二、三名,跑第一的勝出第二及第三就是快了那麼一點。若是跑短程的,可能是不夠一移之差,所以快一點就是贏。這就是李嘉誠經商之道。

  (一)、做能力之人:靠自己開啟人生新天地。

  經商:1 自己激發自己,挑起人生大梁。

  2 強化素質和能力,就可超出常人。

  3 在苦環境中磨練心智和眼光。

  4 越勤奮,就越能逼近自己的目標。

  5 下苦功煉就推銷之絕:善於包裝自己,善於結交友誼,善於觀察。

  做人:1 做人必須以勤為先,加倍付出。

  2 只要用心用力,必有大成。

  (二)、做挺身之人:證明自己是強者。

  經商:1 棋手最喜歡的是強手。

  2 心中始終要有一付“鎮定劑”。

  3 下決心做大局面。

  4 把實幹擺在第一位。

  做人:1 挺身者必須信守的四大創業信念:實現自我、嚮往金錢、擁有權力、渴望自由。

  2 心態是決定財富的關鍵。

  (三)、做善任之人:人才是最大的財富。

  經商:1 用人是經商的一大學問。

  2 招到自己喜歡的能人。

  3 重用有本事的人。

  做人:1 是人才,就讓他站出來。

  2 讓下屬自己顯才能。

  (四)、做誠信之人:一定要讓人對你放心。

  經商:1 失去信用,就是自己斷了自己的後路。

  2 誠實的人永遠有飯吃。

  3 管理自己,以謙虛為懷。

  做人:1 以誠相待,方可贏得人心。

  2 以誠為本,方能扭轉乾坤。

  (五)、做利人之人:信守“共同賺錢”的生意經。

  經商:1 “寧虧自己,不虧大家”。

  2 打出以利人為先的牌。

  3 小利不捨,大利不來。

  做人:1 和氣生財是硬道理。

  2 萬不可製造死敵。

  (六)、做良知之人:把利益擺在第二位。

  經商:1 一生恪守“慷慨解囊”之舉。

  2 把大家當成自己的家。

  3 把投資辦學當作自己的貢獻。

  做人:多行善舉,胸懷濟世精神。

  (七)、做培育之人:把經歷變成經驗。

  經商:1 培養能挑重擔之人。

  2 搭建一個供人起跳的跳臺。

  3 傳授做人於經商的要決.

  做人:掌握任人之法。

  (八)、明決策之道:認準的事情就去幫。

  經商:1 一切幸運皆是智慧的產品.

  2 以更快的步伐趕上去.

  3 保持經營個性,走自己的路.

  4 巧妙地掌握人棄我取之道.

  5 一定要決策先行.

  6 胸中裝有全球經營的一套.

  7 決策之法:耐心運作,變被動為主動.

  做人:放開手腳,全面營造自己.

  (九)、善謀劃之道:先思考再出手。

  經商:1 智慧是經商的底牌.

  2 善謀事必有勝局.

  3 攤開自己的經營作戰圖.

  4 多謀善斷是致勝的籌碼.

  5 拿出出奇制勝的絕活.

  做人:一旦判斷準確就要敢打敢拼.

  (十)、抓時機之道:不放過最佳的進攻點。

  經商:1 擒住機會,絕不鬆手。

  2 戴著放大鏡找天機.

  3 立即打響自己的功碉堡之戰。

  4 時機到來,不可心急如焚。

  5 捕捉商機,才能大展身手。

  做人:主動敲開機遇之門。

  (十一)、強競爭之道:膽量是成功的資本。

  經商:1 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

  2 善‘分拆集資’之計。

  3 擺出“舍率保帥”的架式。

  4 走出困難要有硬功夫。

  5 在關鍵時刻孤注一擲。

  做人:兩手抓緊“穩”字。

  (十二)、巧佈局之道:靈活運作開局面。

  經商:1 用他人的錢為自己賺更多的錢。

  2 求變求奇,永遠跑在最前頭。

  3 “借花獻佛”是一種不可言之招。

  4 化整為零,操作手法靈活。

  5 在變中求生意。

  6 錢生錢之法。

  做人:1 在審時變勢中求變通。

  2 走別人未發現之路。

  (十三)、多投資之道:掌握好理財的學問。

  經商:1 要做就做長線投資。

  2 最厲害之招:“空手套白狼”

  3 守住三大:大手筆、大投資、大收益。

  4 制定“雞蛋分籃”的方略。

  5 施展“空手掘金”之道。

  6 要靠別人積累資金。

  做人:防止盲目,做事有的放矢。

[編輯本段] 成功格言

  1、在20歲前,事業上的成功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20歲至30歲之前,事業已有些小基礎,那10年的成功,10%靠運氣好,90%仍是由勤勞得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到現在,運氣已差不多要佔三至四成了。不敢說一定沒有命運,但假如一件事在天時、地利、人和等方面皆相背時,那肯定不會成功。若我們貿然去做,失敗時便埋怨命運,這是不對的。

  2、與新老朋友相交時,都要誠實可靠,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寧可不說。

  3、你要相信世界上每一個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並喜歡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4、即使本來有一百的力量足以成事,但我要儲足二百的力量去攻,而不是隨便去賭一賭。

  5、一般而言,我對那些默默無聞,但做一些對人類有實際貢獻的事情的人,都心存景仰,我很喜歡看關於那些人物的書。無論在醫療、政治、教育、福利哪一方面,對全人類有所幫助的人,我都很佩服。

  6、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很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也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

  7、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的長處,部分的短處,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才而用為原則。

  8、做人最要緊的,是讓人由衷地喜歡你,敬佩你本人,而不是你的財力,也不是表面上的服從。

  9、決定一件事時,事先都會小心謹慎研究清楚,當決定後,就勇往直前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