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復旦情商課魅力女教師陳果上課語錄(複製)

復旦情商課魅力女教師陳果上課語錄(複製)

陳果語錄
  陳果老師的課堂筆記,一堂有關孤獨和寂寞、朋友和人際的課。我覺得不管上不上她的課的,是不是復旦的學生,都該感受感受她的隱隱機鋒,會有收穫的。

        1、什麼是孤獨?孤獨是從人群中偷來的享受,她高傲、優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獨,是需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菸來裝深沉。

  2、什麼是寂寞?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飢餓。既然是病,就需要治療。寂寞的人如何找到治療的方法?方法就是人群,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

  3、人群的治療分為兩種。一種是利益需要建造人脈,這僅僅是互為功利(確實有用,不過不會有真正的朋友);還有一種是寂寞者的相互取暖,這是廉價的交往。

  4、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

  5、孤獨不求外物,反求諸己(也就是淡定)

  6、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牢籠。因為寂寞的人無所適從,焦躁不安。他們的思想從貧瘠而荒蕪,產生自我厭棄感。

  7、他比煙花更寂寞。煙花綻放於無形,消失於烏有,當中是有短暫的釋放,伴隨而來的是無邊的寂寞。

  8、孤獨不是故作姿態,孤獨是一種心境。沉默未必是孤獨,孤獨沒有任何形式,那是孤獨者精神上的自我流浪。裝出來的叫浮躁,那是一種虛榮心,是為了招攬目光。(以上文字來自克里希那穆提作品的摘抄,學術腐敗啊)

  9、真正的朋友是二人世界。我們很安靜,但是不冷清。多一個人就難免會有不能討論的話題,這就是一種分心,從一種不設防變成了一種社交。三個人的世界太擁擠。

  10、很多東西放到時間裡去看就能看清楚。要麼越走越遠,要麼越走越近。

  11、如果你把朋友當做了男女朋友的備用,那你也就侮辱了友情和愛情。

  12、跟朋友在一起也是一種孤獨。但是這種孤獨更美好,會比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還自如。因為真正的朋友全然不設防。

  13、朋友是奢侈品,奢侈的東西都是不實用的東西。這種東西擁有了就該滿足。因為,它除了友情,什麼也不能給你。

  14、朋友不是附庸,不會只有贊同、妥協。朋友在現實中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5、有些所謂的傾訴、出氣筒,都是語言暴力。不該以“這是對朋友的信任”為藉口。這是對朋友的濫用。朋友不該承擔這種宣洩。soul mate是靈魂上的一體,他不該承擔我的瑣事。

  16、朋友應該是無用的(此處的“用”指利用)。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就會感到自由自在。執手相看無語,卻心事瞭然。

  17、真正的朋友之間不是常聯絡也沒有關係,隔上兩三年,電話那頭的人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需要經常聯絡才能維護的所謂“友情”是不牢靠的,因為一旦不聯絡,他們會斷。(從來也不會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18、兩個戴著面具的人就不用做朋友了。

  19、人和人之間要保持距離,距離產生美。靠得太近,我們就會看見對方越多的缺點。兩塊石頭投入水裡,太近水波就越會相互干擾。

  20、人對最親近的人最殘忍,因為太接近,往往看不到對方點點滴滴的優點。

  21、當我看不見所有人的時候,我對他們產生了一種精神上的凝望,這種凝望叫做思念。

  22、周圍的人太多,於是我們對人群淡漠。我們很多人喜歡旅行,是為什麼?因為我們是希望找個沒有人的地方去自我放逐一下。我們為什麼要避開別人?因為孤獨者即有趣者。孤獨是自我尋樂的消遣方式。

  23、人是有“賤”性的。

24.我不裝QQ和MSN,因為我需要我自己的時間,很多東西沒有必要和別人分享,我也不想有意無意地陷入某些對話中去。

我們常常處於擁擠的環境中
  人與人之間在相互干擾,缺失了敬意
  不斷的需要與別人講話,所以很少跟自己講話
  遠離喧囂是因為對人與人之間失去了興趣
  擁擠帶來的喧鬧波對了我們的閒情、寧靜
  寧靜時,才會以閒情去欣賞生活之美、他人之美
  只有當自己不需迫於無奈與別人對話時,才會與自己對話
  與自己對話是自我反思、思考自己時產生智慧
  反思自我時展示了勇氣
  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浪漫不是虛偽、烏托邦
  是罕見的美麗 崇高甚至神聖的情感
真實是最高的高貴
  美只有真假之分
  “以真為美”
 
  只有具有孤獨的自我意識,反觀自身的人,才可能有彌足珍貴的朋友
  朋友不是酒友、玩伴、寂寞時的慰藉者、精神的避護所
  不是為了任何功利原因搭建起來的人脈
  扎堆的往往不是朋友,是寂寞的人群
  朋友不是對你的任何觀點和態度都持有贊同、迎合態度的人、顯示出自己的軟弱和妥協
  朋友很多時候對你很嚴厲、甚至近乎苛刻
  因為他不忍心看你繼續墮落
  朋友很少是一見如故的,就像情侶一見鍾情也是很少的
  朋友不是你可以不假思索、一股腦來輸出煩惱、抱怨的人,否則你就是自私的,是在利用你的朋友,不是無原則的相互扶持、分擔
  要替對方思考,而不是作為語言垃圾箱、情感垃圾桶
  自己覺得煩惱、痛苦的事為什麼要加諸到對方身上?
  抱怨是一種毒氣、債務
  朋友是無用的——無功利之用
  復旦的精神“自由而無用的靈魂”
  中國人的功利之用——傳統思想
  交朋友不是為了利用、庇護、或是一個安全的宣洩渠道
  朋友不是為了索取、是為了奉獻
  有愛要付出
  為什麼要愛他?
  因為這個人讓你感受到了精神上從未有過的默契感
  朋友如空氣、如水
  “並不時常想起,但卻無處不在”
  朋友帶給我們的“同在感”
  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危機時,往往不會找朋友幫忙,而是找一些利益界限比較明晰的人幫忙
  友情跟愛情一樣,如此晶瑩通透、純潔美麗
  不忍心因為我個人的原因,在不必要的情況下,讓朋友承擔起一些功利之用、給他帶來麻煩
  交朋友是因為愛他。
  愛他,就不要給他製造麻煩,就不要讓他為自己多操心。
  真的愛父母,最關鍵的就是不要讓他們太操心,因為他們為我們做的已經太多了。
  朋友是如此重要,不會讓他承擔功利之用,無需任何感官的刺激。君子之交淡如水。
  朋友不是日用品,朋友是奢侈品,一旦擁有,就覺得心滿意足。
  對朋友沒有任何實用性的要求。當我出現危機的時候,你不需要為我做任何事,你只要陪著我。
  此時或許只是相互握手,但以足夠。精神上的默契感和同在感已經足矣。有你在,我就不孤獨。
  真正的朋友從來都是違背工具理性的。從來都是違背任何世俗的、功利的、實用的目的的。所以工具主義者是
  不會有真正的朋友的。
  只有先放棄“有用”這樣的想法,才可能會有朋友。
  朋友的前提是真誠。
  即,跟朋友在一起時,我可以做我自己。在平等的原則下,我可以按自己的意願行事、說話。
甚至可以不需言語,安靜思考。
  他在我面前可以做他自己,我認可他可以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我不強加任何原則。
  衡量友誼最好的標準就是:跟朋友在一起時,內心是滿足,更高的是安寧。沒有任何需要去做的行為、沒有任何不得不要說的話、沒有為了打破冷場而非要投入的熱情。
  朋友帶來的絕非熱鬧的人氣。朋友真正做到的,是讓我們更好的領會獨處的快樂,遠大於一個人獨處的快樂。
  因為一個人獨處時會恍惚、不安、懷疑。
  跟朋友在一起時,絕對的安全、寬鬆、安寧、契合。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語言是最低檔次的。
  當只有通過說話才能溝通時,你們兩個的關係很遠。
  關係親密、你知我知時,一個眼神、一次握手足矣。
  跟真正的朋友在一起時,無需語言、無需刻意的矯飾、無需動作。
  因為朋友是健康而安寧的空氣。
  在一起時,安靜但不冷清。
  基於長年累月的信任和相互的理解,形成一種寬鬆的氛圍。
  朋友間要有“理解的同情”“同情的理解”
  同情:感同身受的情感。慈悲的心腸:同體大悲。
  當你沒有時間拒絕我的時候,我不會以之為然,因為我知道如果我是你,我也必然這麼做,我知道你有更重要
  的事要做。
  朋友之間,就像跟空氣一樣,相互共存著,卻不會有干擾。不會尷尬、不會拘束。
  任何人之間很費力的事是解釋。朋友間,無需解釋,同情的理解,理解的同情。
  真正的告別應該有更多的紀念、懷想、回味的空間。而不是喧囂、醉酒——言語的暴力、行為的暴力。
  真正的朋友之間的相聚、精神上的分享一定是二人世界的。
  兩個人之間要找到一個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已經不容易了,要找到三個人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就更難了。兩個人交
  談可以很自然,無須刻意。三個人交談時,其中必有一人會遊離在話題之外,此時其他兩個人出於友好會需要
  把他攬進這個話題,刻意說他會感興趣的話。真誠無需刻意、無需矯飾,哪怕這種刻意具有善意。
  交談最好的狀態是:當我跟你交談時,我的眼裡、我的世界裡,只有你。
  友情之美乃是人的靈魂之美,而靈魂之美必需時間的磨練,必需生活的考驗。
  所以,是不是朋友是很難說的:我們很多時候瞭解的不夠深,不知道對方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是什麼,不知道對方生活中最重要的價值觀的組成部分是什麼,不知道對方的品性、個性到底是什麼。
  不要忽略時間的功能,不要低估時間的犀利。我們往往太心急,基於說我們是朋友,好像從此以後我們就不再成長的了。真正的朋友是在同步變化的,彼此相互扶持著,相互成長、成熟。
  患難與共的朋友,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夠建立起來。
  你我能否成為朋友,是由時間決定的。
  朋友無需定義。人類的語言是如此庸俗,以至於當我們產生真正的怦然心動和震撼時,我們往往會說“我無法
  用語言表達”——庸俗的語言難以承載如此豐富無限的情感。而朋友所有的特質都是高懸於庸俗之外的,都是
  超脫於庸俗之外的。
  成為朋友的兩個人必須都是頭腦清醒的人,這很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只有孤獨者才能做朋友,惟其如此,才能分辨出什麼是友愛、什麼是依賴、什麼是獨立、什麼是鼓勵。
  才不會出現主角、陪襯人這樣不平等的關係。
  朋友之間,兩個人是平等的,相互扶持。
  朋友雙方是不會以友誼來相要挾、相約束的。朋友是為了讓我們在瞭解自己的基礎上變得更自由。
  所以,侵佔朋友的時間也是一種罪惡。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朋友之間見面前要先預約——你怎麼捨得打亂朋友預
  先安排好的時間計劃?
  朋友是幫助彼此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對方。
  當我們瞭解了朋友的真性情之後,要竭盡全力去呵護、捍衛、保護他。
  但這種保護是不需回報的,甚至不需要任何迴應。
  高尚而真實的情感是朋友唯一的基礎,也是一切的基礎。
  友誼會毀於虛偽、矯飾。
  你無須解釋,我足夠了解你,所以不會懷疑你。
  因此,在成為朋友之前,相當嚴格的懷疑是必須的。
  朋友不會取消孤獨,而是教會你如何更好的領受孤獨,讓你在孤獨的時間不會再覺得冷冰冰的,因為有朋友的同在感、精神的默契感。此時的孤獨是溫情的狀態、充實而美麗。
  孤獨不是姿態,是一份真正的境界,是心靈的一份詩意的棲居。因此不需尋找什麼特定的安靜的角落。
  孤獨或許表現出沉默,但孤獨與沉默沒有必然關係。孤獨者是思想的、精神的流浪者。
  抽菸或是飲酒,只是用一種麻痺的手段或是擺酷的手段,來營造一種孤獨的虛假的表象。
  沒有思想、沒有精神的人是孤獨不了的,充其量只是一個寂寞者而已。
  孤獨沒有某種形式可循。
  孤獨不是刻意培訓自己、讓自己具有某種思想、某種氣質。
  孤獨是最原始、最本真的狀態。人離開母體之後,便再也沒有與任何人在物理上同在過。
  孤獨是我們的命運,但這絕不是糟糕的事。當我們無法改變命運時,順從的、恭敬的領會它。
  這是幸運的,思想者在心靈上孤獨,孤獨者極其豐富有趣、擁有最誠實可靠的朋友。思想源於孤獨。
感恩心
  沒有什麼“理所應當”的愛。他對你的好,是因為他愛你,落實到行動是對你的理解、包容、奉獻。
  愛,歸根到底是隻付出、自我的犧牲、對他人的關愛。
  愛讓我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在距離之外的暖意。
  但是我們往往容易銘記一個陌生人對我們的一點幫助,但卻記不住離自己很近的人對自己付出。
  人往往缺乏遠見。
  只追求遠處的一個個層出不窮的目標。
  人對自己親密的人無比殘忍、冷酷無情。認為理所當然。
  感恩的傳統。
  對對一切都要感恩,身邊點點滴滴的善意。
  感恩不是一句“謝謝”。落其行。
  “湧泉相報”不只是對給你善的人,而是給與全世界你能看到的所有人——被善感染之後,要去感染其他人、
分享給其他所有人。
  把目光放在已經得到的東西。猶太名族的遠見:到處播灑善。
  不要拒絕接受愛,這不是軟弱。
  不要害怕奉獻自己的愛,這不意味著喪失,相反,從側面反映了你的富足。
  懺悔心
  面對現實,錯了就是錯了,不要解釋。
  悔過,但不要矯枉過正。
  顏回:“不遷怒。”“不二過。”
  《項鍊》:一個女人在用一生的辛勤、最美好的青春,
  來維護一個承諾。她的虛榮是可以理解的。
  任何話,說多了就很廉價。“對不起”說多了就沒有歉意了。真正的“對不起”是千斤重的,不僅是對你傷害
  過的這個人,更是對你自己的良知和道德。
  關懷心&感恩心
  關懷他人時是不期待感恩的,施予關懷是因為我們抱有
  這樣的信念:助人為快樂之本,關懷是要正式我內心深
  處世界的富足。
  接受他人的幫助時要有感恩心,不幫你是正常的,幫你
  是他內心深處的一種自我奉獻,值得銘記。
  包容心&懺悔心
  懺悔時不應指望對方能包容你、原諒你,這樣的初衷證
  明你沒有任何的抱歉,你只是希望使自己早日擺脫掉對
  方的指責,這是一種自私、功利的目的。
  當被傷害時,如果這種傷害能在時間中被撫平,那麼得
  饒人處且饒人,不要讓別人因為你的原因,揹負著沉重
  的精神負擔了此一生。
孤獨心
  孤獨不等於寂寞
  自成世界的獨處
  自成體系的完整的狀態
  孤獨者表現出的是圓融的高貴
  羽化
  沒有缺失的遺憾
  寂寞是迫於無奈的虛無,百無聊賴,焦灼,無所適從、無法自處
  孤獨是由思想帶來的氣質
  嫻靜 淡定
  對環境沒有刻意的要求:獨處或身處熱鬧
  是自己的心境
  “和敬清寂”——日本茶道的精神
  與環境相和諧、表現出一份恰到好處的尊敬、不影響自己的清靜、冷寂
  寂寞的人會需要社交
  社交是非常廉價的,有價值但不高
  社交的動機:利益關係和將來的實用關係——搭建人脈——功利的目的
  利用他被他人利用的工具
  或者是一群寂寞者的相互取暖
  膚淺短暫的交流怎麼可能有深刻的瞭解、知道你只為你的價值重大?
  寂寞者的累加不可能減消寂寞,寂寞者的群體是跳不出寂寞的——一件無意義的事重複無數遍依然是無意義的
  人需要孤獨
  獨處的時候,精神的自由會給你一個正真的自我
  你的絕大部分時間不屬於你,被其他東西佔用
  外在世界佔用了我們的五官
  孤獨使我們能自如的生活
孤獨者往往是極其有趣、豐富的人
  自我選擇的一種自我消遣方式
  在孤獨中始終自得其樂
  取之不盡的樂趣,不斷給生活提供新鮮的資源
  老夫老妻的愛,像空氣,不需要有語言的交流,卻重要的不可替代
  甘於孤獨者:
  熱愛思想、熱愛讀書——始終充滿情趣、創意
  思想的寬廣才能帶來快樂的持久
  孤獨使思想者與思想者的交流更加暢通
  “羽化”自我消失 物我兩忘
  讀書時,交流的快感:
  讀書投入時,對方說的不是他自己的話,是你自己一直
  想說卻無從表達的話——描述我或是就是我想說的it's me
  智者一生的思考是你一瞬間暢然的隱下
  心中塵封的角落頓時豁然
  孤獨者也喜歡冥想
  與自然對話,與思想、靈魂的交流
  靈魂是瀰漫的,
  孤獨者的有趣是真實的有趣
  迎合和模仿只會是乏味
  閒聊、恭維、取樂的過程中只是矯揉造作
關懷心:
  真正的關懷的動機是在內心深處,出於良知、快樂的驅動
  浪費自己的時間是最不智慧的行為
  為了營造自己是個大好人的氛圍→自我犧牲的背後是對回報的期許——不是關懷
  自問:為什麼關懷他人?以何種方式?只為自我愛的奉獻
  先打理好自己,再關懷別人。天助自助者
  自己要完滿快樂,自己端平這碗水。
  基於人性的平等
  自己愛自己
  “自愛”:對自我的性格、發展的認可
  是關愛他人的基礎。知道什麼對自己是好的,才會知道什麼對別人是好的
  人人平等,包括我在內
  包容心:包容他人之前,也要包容自己
  原諒自己曾經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
  包容自己的命運、生活
  對抗不幸、挫折、苦難就會出現不自由
  對抗本身對自己產生了一種束縛
  和解時才是真正達到自由
  對抗時的力量的實施不是自己的需要。而是為了統攝對方
  直面困境
  不能改變命運時,恭順的領受這命運,這是與生命的和解,是一種高貴的順從的姿態、大氣的姿態 。




另附:
在我還只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女孩的時候,家裡的長者就希望我進入大學之後能夠修讀藝術、哲學或宗教,因為這些學問不僅僅只是知識,更多是蘊含了生命。長輩們期待著我成長為一個懂得幸福,也會創造幸福的人,而幸福的本質意義不在於“活著”,而在於“生活”。外婆說:“沒有什麼東西比生活本身更能教會人成長成熟。”外公說:“漂亮的女人到處都是,美麗的女人卻寥寥無幾,希望你能成長為擁有大智慧的美麗女人。”母親說:“任何事情都有因有果,做事前想好因果,並願意承擔就可以了。”一位人生的摯友說:“豪華的大餐和街邊的大餅油條都有此中的樂趣。”敬愛的復旦的我的導師說:“要愛人如己,聽起來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做起來並不容易啊!”……
就在這一句句看似平常的話語中,我成長著;童年時捧著一盒奶油蛋糕就像小心翼翼地捧著自己一生的幸福,現在卻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成了“作一生的好人,有高尚的品德和高貴的尊嚴的好人”;原本認為“快樂”是多麼吸引人的東西,可是現在卻漸漸明白了:“樂”必然是“快”的,“心”卻不一定是“開”的,所以“開心”成了我新的追求:過去以為對人的關懷是偶爾的問候,後來終於發現“關懷”源於恰當時刻的默默陪伴,或者是他人疲憊時的一杯清茶。這一切都是循序漸進的“偶獲”,卻成了我生命的定格。
最後證明長輩的期望都被實現了,我從小接受了一些藝術方面的培養,也從家人的身上學會了如何做人。進入大學我本科的時候一直進行著文學、哲學和歷史的研習,尤其喜歡美學和藝術哲學,當時就冥冥中感覺到自己會很熱衷於一些有關玄想和冥思的東西,於是在進入研究生學習之前,我選擇了西方哲學作為自己的專業,專門研讀揭示一些玄奧真理的東西,自己也慢慢地學會放慢腳步看看周遭的風景。終於進入了博士的學習生涯,我選擇了宗教哲學,因為經歷了漫長的數十年的探究,我最終發現無論是藝術還是哲學,最後還是迴歸於宗教的維度,迴歸於一種超越性。因為個人對於玄奧事物的興趣以及對於內在精神的好奇,所以博士的學習方向集中於基督教的經驗結構。在復旦呆了很多很多年,去了香港進行基督教的研修,也去了北京探討宗教之間的對話,下一站就是溫哥華。
來到了溫哥華,經歷了那長長的夜,十多個小時的橫跨太平洋的飛翔,我告別了我發自內心熱愛和自豪的家園——上海,來體驗“遊子”的感受。一個月過去了,最初的新奇感、興奮感淡卻了,但更多的理性上的認識慢慢的浮現出來了。首先,我坦然的發現:我欣賞西方骨子裡對生活的熱愛和留心,對細微的生活細節的醉心享受和浪漫呈現,對他人的根本上的尊重。在面對美好自然時,我常常更感慨於片刻安寧的“發呆”,因為“發呆”就是無所思無所想無所懼無所憂,這是多麼珍貴的瞬間,也算是傳說中的“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粗淺體驗吧。其次,我深深地清楚了:我永遠也不可能成為一個“西方人”。我的骨髓裡甚至頭髮根裡都埋下了中國的“種子”。雖然精緻的西點,漂亮的洋裝,友善的笑容,希臘式的或者歐洲風格的建築令我讚歎,但是我還是喜歡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或者上海方言,還是喜歡泡飯榨菜臭豆腐乾,還是懷念那種“天人合一”“低調而內斂”的風骨。最後,我也明白:要做好一箇中國人,要做好一門學問,要自由而坦蕩蕩地享受生活,就要開啟視野,更要開啟心扉,要有海納百川的肚量和實事求是的真精神。中國人要學的東西很多,可以發揚的好東西也很多。
我的內心滿滿地裝著感恩。我喜歡溫哥華的大自然的美麗,喜歡這裡的人們可愛而純真的笑容,喜歡RegentCollege 的Atrium裡灑滿陽光的溫暖,喜歡許志偉老師的智者之風和大家氣質,喜歡幫助我們順利學習生活的老師們的認真和細心,喜歡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說得自己都好感動啊!
說一句“謝謝”,對溫哥華的一切,因為在這裡即將展開的半年生活將目睹我一段不同尋常的成長經歷;也對我在這裡結識的好朋友,我的知己,很幸運地獲得了這樣一份友誼,彌足珍貴。
要學習的東西好多好多,永遠也學不徹底的,需要用一輩子傾心學習的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