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適應權值立體匹配-Adaptive support-weight Approach for Correspondence search
最近在研究立體匹配演算法,參考了網上的一些資料,首先復現了05年TPAMI的Adaptive support 演算法 ,最後變成MATLAB的小程式,但是實際在做測試的時候跑起來速度很慢,可以得到結果,但是十分的不理想,現將原始碼分享給需要的朋友作為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另在跑程式的時候發現我程式中的問題,一起交流,qq371896605 。
http://download.csdn.net/detail/mashuang0413/9485175。象徵性的收兩個金幣,嘿嘿
相關推薦
自適應權值立體匹配-Adaptive support-weight Approach for Correspondence search
最近在研究立體匹配演算法,參考了網上的一些資料,首先復現了05年TPAMI的Adaptive support 演算法 ,最後變成MATLAB的小程式,但是實際在做測試的時候跑起來速度很慢,可以得到結果,但是十分的不理想,現將原始碼分享給需要的朋友作為參考,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
自適應權值的立體匹配演算法——AdaptWeight
我在本科期間研究的方向一直是計算機視覺,研究生加入雙目視覺專案組後,感覺有的知識還是比較無知,所以萌新開始狂補知識點,剛好研究到自適應權的立體匹配演算法。 * 如有疑問,請留言;如文中有錯誤的觀點,
基於Opencv的自適應中值濾波函數selfAdaptiveMedianBlur()
blog com begin clas logs opencv2 cal return mat 終於搞出來了:)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opencv2/opencv.hpp> #include &l
python-opencv 圖像二值化,自適應閾值處理
csdn 領域 image tle tps wid 無聊 src ima 定義:圖像的二值化,就是將圖像上的像素點的灰度值設置為0或255,也就是將整個圖像呈現出明顯的只有黑和白的視覺效果。 一幅圖像包括目標物體、背景還有噪聲,要想從多值的數字圖像中直
使用積分影象的自適應閾值處理
論文:Adaptive Thresholding Using the Integral Image 地址: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220494200_Adaptive_Thresholding_using_the_Integral_Ima
影象二值化方法及適用場景分析(OTSU Trangle 自適應閾值分割)
影象二值化 應用場景 二值影象定義 閾值獲取的方法 手動閾值法 自動閾值法 灰度均值法 基於直方圖均值法 OTSU Triangle
自適應閾值大津法(OTSU)介紹及程式碼實現
https://blog.csdn.net/a153375250/article/details/50970104 演算法原理 最大類間方差法是由日本學者大津於1979年提出的,是一種自適應的閾值確定法,又叫大津法,簡稱OTSU。 我用最簡單的方式解釋一下演算法原理: 這個演算法的思想就
emgucv自適應二值化
一、理論概述(轉載自《OpenCV_基於區域性自適應閾值的影象二值化》) 區域性自適應閾值則是根據畫素的鄰域塊的畫素值分佈來確定該畫素位置上的二值化閾值。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每個畫素位置處的二值化閾值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由其周圍鄰域畫素的分佈來決定的。亮度較高的影象區
opencv學習筆記四十九:基於距離變換和區域性自適應閾值的物件計數
案例背景:統計下圖中玉米粒的個數 方案思路:先灰度化,再二值化(基於THRESH_TRIANGLE,圖中直方圖有明顯的雙峰值),腐蝕去掉一些小雜點,距離變換,再自適應區域性閾值,膨脹連成連通域,尋找輪廓進行計數。 距離變換於1966年被學者首次提出,目前已被廣泛應
OpenCV自適應二值化
程式碼位置:18-AdaptThresholding.py import cv2 as cv from matplotlib import pyplot as plt img = cv.imread('./res/CarID.jpeg',0) ret,thresh1 = cv.thr
自適應閾值演算法(大津閾值法
最大類間方差法是由日本學者大津於1979年提出的,是一種自適應的閾值確定的方法,又叫大津法,簡稱OTSU。它是按影象的灰度特性,將影象分成背景和目標2部分。背景和目標之間的類間方差越大,說明構成影象的2部分的差別越大,當部分目標錯分為背景或部分背景錯分為目標都會導致2部分差
全域性固定閾值化和區域性自適應閾值化
在影象處理應用中二值化操作是一個很常用的處理方式,較為常用的影象二值化方法有:1)全域性固定閾值;2)區域性自適應閾值;3)OTSU等。 全域性固定閾值化:對整幅影象都是用一個統一的閾值來進行二值化; 區域性自適應閾值化:根據畫素的鄰域塊的畫素值分佈來確定該畫素位置上的二
七種常見閾值分割程式碼(Otsu、最大熵、迭代法、自適應閥值、手動、迭代法、基本全域性閾值法)
整理了一些主要的分割方法,以後用省的再查,其中大部分為轉載資料,轉載連結見資料; 一、工具:VC+OpenCV 二、語言:C++ 三、原理 (1) otsu法(最大類間方差法,有時也稱之為大津演算法)使用的是聚類的思想,把影象的灰度數按灰度級分成2個部分,使得兩
自適應閾值分割(最大類間方差法、大津法、OTSU)
最大類間方差法是由日本學者大津(Nobuyuki Otsu)於1979年提出的,是一種自適應的閾值確定的方法,又叫大津法,簡稱OTSU。它是按影象的灰度特性,將影象分成背景和目標兩部分,或者說,是尋找一個閾值為K,將影象的顏色分為1,2.....K和K+1.....256
OpenCV學習筆記-自適應閾值化
自適應閾值化的函式為:AdaptiveThreshold自適應閾值方法void cvAdaptiveThreshold( const CvArr* src, CvArr* dst, double max_value, int
基於Otsu演算法的影象自適應閾值分割
在影象處理實踐中,將灰度圖轉化為二值圖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預處理手段。在Matlab中,可以使用函式BW = im2bw(I, level)來將一幅灰度圖 I,轉化為二值圖。其中,引數level是一個介於0
自適應中值濾波及實現
前言 無意中看到了一篇比較老的論文,Adaptive median filters: new algorithms and results。感興趣的可以下載下來看看。主要就是提出了一種自適應中值濾波演算法,這個演算法是很經典的中值濾波演算法的改進版本,自動選擇
影象的自適應二值化
機器視覺分為三個階段 : 影象轉化、影象分析、影象理解。若要將一幅影象轉化為方便分析理解的格式,有一個很關鍵的過程就是“影象二值化”。一幅影象能否分析理解的準確很大程度上來說取決於二值化效果的好壞。然而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任何二值化標準的演算法,也沒相關的確定性數學
opencv筆記(四)——自適應閾值(adaptiveThreshold)
影象閾值化的一般目的是從灰度影象中分享目標區域和背景區域,然而僅僅通過設定固定閾值(固定閾值的求解可點此檢視我寫的博文)很難達到理想的分割效果。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可以通過某個畫素的鄰域以某種方法確定這個畫素應該具有的閾值,進而保證影象中各個畫素的閾值會隨著週期
OpenCV基於區域性自適應閾值的影象二值化
在影象處理應用中二值化操作是一個很常用的處理方式,例如零器件圖片的處理、文字圖片和驗證碼圖片中字元的提取、車牌識別中的字元分割,以及視訊影象中的運動目標檢測中的前景分割,等等。 較為常用的影象二值化方法有:1)全域性固定閾值;2)區域性自適應閾值;3)OTSU等。 全域性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