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2019第13周日

2019第13周日

有意 之前 基本 比較 情況下 愛的 入職 break 系統

參與一個軟件系統的架構(contributing to the architecture of a software system) 和親自設計一個軟件的架構之間有很大不同。持續精進的技能、知識和跨多領域的經驗成 就了軟件架構師的角色。

跨越軟件工程師和軟件架構師的主動性在你自己,而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你目前的經驗所 處的層次。
要確保架構成功落地,必須得有人在軟件開發的整個生命周期內把握整張大圖、向大家描繪 前景(sells the vision)。如有必要,要跟隨項目一起演進,承擔將它成功交付的責任 。如果你定義了一個架構,那始終保持對架構的參與和演進是很有意義的,而不是將它交給 “實現團隊”(implementation team)。

把控大圖是技術領導力的一部分,但軟件項目的交付期間,還有其它一些事情要做。包括: 向大家介紹責任(的重要性)、提供技術規範、做技術決策,以及具備做這種決策的權威。


軟件行業非常年輕。谷歌和亞馬遜員工的平均年齡為30歲,而美國工人的平均年齡為42歲。2018年Stack Overflow對全球100,000名程序員的一項調查發現,其中四分之三的人未滿35歲。黑客新聞總會有定期發布的帖子問到:“老開發者會怎麽樣?”。30多歲的焦慮開發人員會跟帖並稱自己為“老年人”。
谷歌,微軟和其他大公司定義了“個人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 IC)路線”,作為管理路線的替代選擇,這是高級工程師的職銜劃分,與管理職銜相平行。IC路線讓工程師可以在不放棄他們熱愛的行業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職位。

但IC路線也存在弊端。不少程序員告訴我說,IC路線上的晉升速度比較慢,而且職稱之間的區別也很模糊。現年45歲的MongoDB工程師David Golden表示:“在只做開發的路線上,要進入下一個級別面臨著更大的障礙。你甚至弄不清楚如何從這個級別到那個級別,也不清楚你是否真的能對此做些什麽。”


為了保證自己的價值,你得確保你40年的經驗並不是單純的重復。我們生活在極速變化的時代裏,不僅包括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科技,還有我們構建軟件的方式。

把產品做出來是基本,遠遠還不夠,你必須要讓產品和代碼能有更長的有效期,你還得知道如何團隊合作。如果你想讓職業生涯走得更遠更成功,又兼顧到賺錢,光靠把產品做出來是不夠的。


ACM 宣布,2018 年圖靈獎獲得者是號稱深度學習三巨頭的 Yoshua Bengio, Yann LeCun 和 Geoffrey Hinton,得獎理由是:他們在概念和工程上取得的巨大突破,使得深度神經網絡成為計算的關鍵元素(For conceptual and engineering breakthroughs that have made deep neural network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computing.)。


賈揚清生長於浙江紹興,2002年考入清華,並在清華拿到碩士學位,其後遠赴UC伯克利獲得博士學位。

2013年,賈揚清博士畢業加入之前就已實習了2年的Google,在Jeff Dean麾下任職,參與TensorFlow打造,致力於前沿的深度學習研究和工程,參與了ImgeNet2014比賽、移動端深度學習、Google下一代AI平臺TensorFlow開發、基於深度學習的產品開發和產品咨詢等。

2016年2月,賈揚清離職Google加盟Facebook,在LeCun麾下任研究科學家,主打前沿AI研究和平臺開發。賈揚清打造的深度學習框架Caffe,也成為Facebook重點部署框架之一。
此外,賈揚清還發起並主導了其他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包括跨神經網絡的開放標準ONNX,微軟、亞馬遜、高通等公司也都參與其中。2018年,他參與創建了下一個版本的開源人工智能框架PyTorch 1.0。
2019年3月11日,賈揚清入職阿裏,任VP。

程序員的未來有三條路:

1、轉行管理或技術管理,這是大部分技術人員常見的很好的發展路線之一,從個人貢獻到領導團隊貢獻,你調動資源產生更大的價值做出更大的貢獻自然會得到不錯的匯報,但這條路也並不適用於所有人。

2、沿著一個方面持續深入,成為頂尖的專家,在領域內有巨大的影響力,有影響管理者、指導他們決策的影響力,這是技術方向有追求的路線。成為一個領域5%的專家,或稱為兩個領域20%的專家,也都會有不菲的匯報。

3、不做規劃,沿著當前的路得過且過,沒有太多欲望和追求,也不想有太大的成就和匯報,忍受到了日復一日重復的生活,也能湊合過下去。

2019第13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