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式人生 > 實用技巧 >IT30: IT人之“本身的價值”

IT30: IT人之“本身的價值”

相信我,大多數的痛苦都是幻覺—那只是一時的感覺而已,而非永久不變的真相。

結論是,這世界上一直跟只己有這樣那樣的聯絡,並且還是相當重要清楚的聯絡----剛剛的“這世界跟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的幻覺最終被證明為子虛烏有。

事實上,人們根本就不應該為“這世界跟我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這個幻覺有所煩惱。不妨反過來看:

這世界本來跟我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可是我們一路走過來,無論如何都留下了我們的真跡,無論如何都產生了這樣那樣的一定聯絡----至於那練習是否足夠強,足夠有意義,其實決定於我們自己的行動,而不是我們的恐懼。

人生本無意義,意義是活出來的吧?----畢淑敏

深以為然。也很慶幸,我是在二十來歲的時候,在某本雜誌裡讀到過這麼一個觀念。

如果你也曾經以為這個世界和你沒關係,希望你看到這篇文章之後,能夠轉變自己的觀念。不論你是否有機會,踐行這個專欄裡面的各種其他概念,我都希望你記住一條:

生活的意義,是你自己賦予的。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現在網路上的各種明星,大V,很容易讓人覺得跟他們比起來,自己的生活沒有意義。但這只是你的幻覺而已。

相比你來說,他們也許能夠影響更多的人,但是對於你的家人,朋友來說,你的存在要比任何意見領袖都重要。

所以當你情緒低落,懷疑人生,覺得世界和你沒有關係的時候,請你記得翻出這篇文章來看一看。

而排名第二的痛苦,也一樣,確定無疑是個幻覺。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很少有人認真想過這事兒:

正確本身,其實很可能並沒有什麼價值。

大多數人習慣性的“一根筋”,只會單維度思考,從來不去想事物的另外一個維度。

你看,當你是正確的,與此同時,別人也都是正確的話,那“正確”本身的價值其實並不大,是吧?你是錯誤的,別人都是正確的,那倒是很可怕。

當你是正確的,可別人都是錯誤的,這時候,“你的正確”才具備很大的價值-----不是嗎?英語裡有一個詞,“contrarian”,原意指的是股市中那些“倒行逆施”的人(僅取“倒行逆施”這個詞的字面含義)。特立獨行本身的價值並不大,和正確本身一樣,但,特立獨行且正確,就價值巨大了。

這種利用雙重維度來思考問題的方式,我們以後還會經常用到,也希望大家能夠掌握。

這樣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自己。

至於它是什麼,暫時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

你僅憑這麼一個簡單的思維工具,就瞭解到了“自己不知道”且“別人也不知道的”你的存在。

這其實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元認知能力。

圖表的一個好處在於,它能讓你更清晰的看到問題的各個層面。在給大家介紹元認知的時候,我就提到過類似的方法。

比如你在評價自己的時候,就可以把第一行換成“別人知道的”和“別人不知道的”,把第一列換成“自己知道的”和“自己也不知道的”

所以,若是我們用兩個維度思考價值,那就相當的清晰明瞭,也就是說,你正確的程度越大,與此同時,不認同你的越多,這樣的時候,價值才很大。你很正確,但與此同時,所有的人都很正確,那麼,價值其實可能等於零。

所以,你看到沒有?若你之確定自己是正確的,而你身邊絕大多數人並不認同,那你應該高興才對,而不是痛苦啊!並且,還是“越不認同越應該高興”才對。。。。所有的人一生都聲稱自己在尋找價值,可你看到沒有?當絕大多數人“不小心”找到真正價值的時候,自己根本不知道,不僅不知道,還要不高興,甚至痛苦得要死…真是邪門。

為什麼人們面對真正的價值之時會如此痛苦呢?因為他們衡量正確與否的方式錯了,他們衡量正確與否,考的不是邏輯與獨立思考,考的是“認同的人是否足夠多”。

從底層上來看,有兩個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

絕大多數人是“表現型人格”,他們在乎的不是好壞對錯,他們只在乎自己是否顯得好看…

.進而,“表現型人格”決定了“隨大流”的根深蒂固,只有“跟大家在一起”、“與大多數人相同”才會覺得安全…

人云亦云很輕鬆,獨立判斷很困難。

想要違背主流的觀點,做出自己獨立的選擇,不光需要勇氣,還需要智力。這樣又費心,又費神的事情,當然不容易受歡迎。

而這也集中了大多數“表現型選手”。因為他們只在乎看起來是否足夠好,至於是不是真的好,他們其實並不關心。

但實際上,這個世界的眼光卻犀利得多。

它終究不會給任何“表現型選手”正面反饋,因為這對那些堅持獨立思考,耐心等待結果的“進取型選手”不公平。

能夠想明白,並且篤信這個道理的人,才有機會獲得這個世界的正反饋。

聽大多數人的話,參考少數人的意見,最終自己做決定。 這是很睿智的原則-----在這裡,‘’聽大多數人的話”的意思不是指“按照他們賬那麼說的那麼做”,而是“聽聽他們怎麼說,琢磨他們怎麼想”。最終,我的結論是,首先,位元比這事兒確實是對的,其次,認同“這事兒是對的”的人很少-----所以,這一次,“我的正確”很可能價值超級大。我沒有把時間花在說服他人身上,只是在部落格上寫了一篇文章,《此物一出天下反》,而後該幹嘛就幹嘛去了。

2015年初的時候我,我又一次認為我想對了:“網際網路上,免費的時代過去了,收費時代來了”,然後,跟身邊的朋友說,告訴他們我的結論…結果呢?結果是我了大半年,大家都是客客氣氣的聽,也不反駁,但就是不做。

本來已經準備退休的我,想了想,算了,還是我自己來吧—不做,對我來說是受不了的,因為再一次,我意識到,這是個成為“特立獨行且正確”的機會,價值很大------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又知道,這樣的機會實際上並不多,一輩子遇到一次都已經是極度幸運了,所以我只能做。

於是,我開始行動了-----後面大家都看到了,2015年8月中旬,在大家都說“紅利期已經過去了”的情況下,我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積累了一小段時間之後吧,11月份開始,我開始自己建立、幫朋友建立各種收費社群,製作並指導製作各種收費內容-------2016年7月底,我在“得到”上開通了大家現在正在看的這個欄目,《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迄今接近10萬訂閱;到了今年的最後一個季度,國內各大平臺都開始做付費內容訂閱了…

這裡值得重點強調的是,正確的巨大價值,在與它的特立獨“行”聯絡了起來,而不是特立獨“想”。

每次我通過自己的推理判斷,看到了正確的巨大價值之後,都沒有隻是想想,而是馬上著手就去做。

事實也證明,這樣的行動力給我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其實在每個階段,我們都有各種各樣“獨特”且“正確”的想法。而到了最後,它們只淪為我了我們茶飯厚的“馬後炮”,卻沒有給我們帶來任何正面的結果。

這個原因,不是因為它不獨特,也不是因為它不正確,僅僅是因為你沒有把它付諸於實踐當中。

所以如果一個想法,沒有正確到讓你願意為它付出行動,那說明你對它還不夠有信心。

注意,你特立獨行且正確,並不保證你一定有機會驗證、收穫其價值。

2013年年中的時候,國內幾乎所有的比特幣交易所都來找過我,給我很優惠的條件,讓我加入或者投資---- 我全部都拒絕了。到今天,我都認為我自己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在去中心化的世界裡想要打造一個最大的中心,這僅從邏輯上就站不住腳…”

可結果呢?結果是這些我沒加入或者我沒投資的交易所們,在接下來的兩三年裡固執不知道漲了多少倍--------我被反反覆覆啪啪啪啪啪的唄打臉。與此同時,按照我認為正確的邏輯所打造的開源交易所公司增長極其緩慢…還是啪啪啪啪啪的被打臉,左臉被打之後右臉被打。因為風險投資機構從來都是最看好交易所模式的,而他們的資金實力遠幣我個人要大…這一次的博弈中,我幾乎沒有勝算-----雖然,又過了一兩年之後,貌似有一點時來運轉的苗頭。

這就需要真正的勇氣了。最終,這世界給你正反饋,你心平氣和的接受,不因此趾高氣昂;相反,若是這世界並沒有給你正反饋,甚至給你的是負反饋,你依然能心平氣和的接受,不因此灰心喪氣----這不是勇氣是什麼?

“特立獨行且正確”,最終,是很難做到的事情----當然,一切真正有價值的事情都很難做到,不然,價值豈不是無論是誰都可以隨隨便便就可以實現的了?

"有勇有謀”是對一個人很高的評價。

“有勇”說明這個人有足夠的責任心,願意承擔自己選擇帶來的後果。只有這種人才能做到真正的“特立獨行”。

“有謀”說明他尊重事物發展的規律,不會簡單地意氣用事,做事講邏輯。只有這種人才更有機會接近真正的“正確”。

所以有勇有謀,從某種程度上就可以看做是“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代表。

它做起來顯然不容易,但是也正因為它不容易,所以它的價值才巨大。

我們之前聊過有關於“落後”的話題,有機會大家不妨看一看,自己在“勇”和“謀”這兩方面,分別處於人群中的哪個位置。

回頭想,我自己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是完全不懂這個道理的(實際上也沒有人能夠給我講清楚),於是,當然經常因為自認正確的同時又不被認同而痛苦,又,也因為 痛苦而做了很多“走形了”的事兒,進而吃了很多當時就能理解的明虧,以及很多很多多年以後反應過來的暗虧…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隨便舉個例子:那些在課堂上挑剔的學生,很聰明,但實際上是自己吃虧的----因為“證明自己正確”並不是學習的任務和目標,“時時刻刻成長,早晚更聰明、更正確”才是應該的結果。可他們當時把注意力用錯地方了,乃至於最終並沒有獲得原本應該獲得的結果----這很可能是很多人一生吃過的最大的暗虧,也是他們從來不知道自己吃過的暗虧。

許多年後,我竟然有機會分享我的經歷,分享我的成長過程,卻又常常想,這樣“事後”(許多許多年後)才明白的道理,傳遞給那些尚無經歷的人,其實是難度非常大的--------不僅是我自己說清楚的難度很大,更重要的是需要對方有強大的想象力,強大的元認知能力(元認知能力是一切反思的基礎)…你想啊,大多數人甚至根本不知道元認知能力是什麼呢。

然後,畢竟大多數人有事有足夠的閱讀訓練的;然後,元認知能力又畢竟是隻要喚醒就不再消失的能力----於是,終究會有一些人因為這篇文章發生改變,懂得有些痛苦其實只不過是幻覺,有些價值,之前之所以不可能獲得,完全是因為自己就是那個“有眼不識泰山的睜眼瞎”…還好,畢竟,我們升級了。

思考與行動

1.“特立獨行且正確”與“自以為是”的區別在哪裡?“自以為是”為什麼常常是危險的?

2.你有什麼觀點是“特立獨行且正確”的?在這條路上付出過哪些代價?

3.如何才能從“特立獨行且正確”的觀念中獲得商業價值?(而不僅僅是一時的快感,即,所謂的“僅供刷刷存在感”…)

4.若是你真的能夠明白,“很多的時候正確本身然並卵”,那麼你的性格脾氣都可能發生哪些變化?

5.你身邊誰經常有“特立獨行且正確”的觀念?其中有哪些觀點值得你認真研究?他有什麼特點?他又是如何做到的?

回答:

1.“特立獨行”,特:獨特;立:立身。形容人的志行高潔,不同流俗。

“自以為是”,是:對。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形容主觀,不虛心。 特立獨行和自以為是,表面看都是別人搞一套,自己搞另一套,但是前者是有基於客觀實踐基礎的,而後者是盲目自大故步自封,本質區別在於後者眼中自看到自己一套而沒動別人那一套。;而且這一套是能實踐驗證是正確的,只是這種驗證不是短短的時間,而需要較長時間,有時甚至很漫長,這個漫長堅守自己經過檢驗獨立的觀點是需要勇氣一直堅守下去的。

  1. 上大學時的電子自動化專業,當時預判“486,586的計算機”時代會取代數控自動化時代。在一路鑽研計算機網路也遭過別人白眼和冷看。

不要著急證明自己的聰明,因為某一瞬間的聰明並不能說明什麼,長時間,持續性的聰明才是關鍵。也不要著急去要大多數人的認可,因為在群體的社會中,大多數人可能是群“烏合之眾”。一個人價值的真正體現,一個取決於所做之事的正確程度有多大,再一個取決於自己的特立獨行,標新立異,與眾不同的程度有多大。我還是相信每個人都能夠活出獨一無二的自己的。

工作後從事計算機網路軟體工作後,在一群忙完程式設計的同事眼裡寫好程式碼永遠比什麼都強都牛逼的年代。自己默默的鑽研ERP系統,覺得要是作為一個資訊系統諮詢顧問會是很好的一份工作前景。

3.就是自己本職工作和將來你要從事或者要乾的事情建立某種緊密的聯絡,轉型也好,跨界也好,都需要你有出彩的基礎才能勇往直前。獲得商業價值是通過些默默一直在做的“特立獨行且正確”的事情,來提高自己的自己的時薪和變現能力。在趨勢紅利到來之前有所準備和有所發展。

4.“很多的時候正確本身然並卵 ”,做事情幹工作和生活,並不是為了那麼表面字眼上的正確,為了正確而正確一點意義都沒有。與人交往和特別是碰到觀點與自己不一致時,要淡定平和許多。

5.自己的上司經常有“特立獨行且正確”的觀念,很欣賞他的一句話:做事情先努力去嘗試,但凡有一線機會都要去放手一搏。他的特點是對很多專案干係人或者商業管理上的難題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四兩撥千斤的能力!他是通過博覽群書和深入思考,把別人的東西拆解成自己用的。比如很簡單一個東西,他會先想著要是自己會怎樣,別人才怎樣,大家才怎樣。

1.區別在於此“事”非“正確”。自以為是的“是”,帶有一種狂傲的成分,主人公對於這個“是”的認知,並沒有經過精讀研讀整合資訊大梳理,就僅僅憑藉一些模糊的認知或目中無人的劣性情緒,建立一種“吹彈可破”的認知泡沫。他是站不住腳的,沒有一定的事實根基的,所以很危險。

2.獲取商業價值的手段,要麼提高你的時薪,要麼把你的產品(觀念)多平臺多渠道銷售。

問答01|正確本身的價值

正確本身的價值並沒有那麼大。

如果希望“正確”發揮它最大的作用,那就要加上“特立獨行”。因為所有人都覺得正確的事情,其實意義並不大。

但是這裡要注意,我們說的是特立獨“行”,而不是特立獨“想”。

你可能有很多的想法,不論它們正確與否,只要沒有付諸實踐,其實都沒有意義。

如果說想錯了是零分,那麼想對了而不去做就應該是負分。不要讓自己的空想,成為把握正確機會的障礙。

1.環境的力量非常大,也是我們特立獨行的最大阻力。

很多時候不要說特立獨行,就連稍微偏離主流輿論環境,都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壓力。

但就像高收益和高風險通常是相伴的一樣,來自環境的壓力越大,你正確的價值也就越大。

你看大部分人渾渾噩噩,其實他們只是做了一個選擇。不願意放棄部分安全感,不願意預測並活在未來,相應的也就損失了正確的價值。

如果你再看那些優秀的領導,他們通常都有“固執已見”的瞬間。

而這種願意違背大多數人的想法,而堅持自己的判斷,恰恰是一個優秀領導所必備的素質。如果你願意打破現在的渾渾噩噩,不妨多去向那些擁有這種品質的領導學習。

2.你和這個世界的聯絡,是你自己創造出來,

而不是別人施捨給你的。

吃螃蟹這件事情上,可能正確的價值大於特立獨行。除非你是一個把吃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人,不然還是小心為妙。但是在很多領域,可能只有少數,即便你看到別人吃了沒問題,估計也輪不到你吃下一隻螃蟹了。

3.大家看清楚,這裡說的是特立獨“行”且正確,而不是特立獨“想”且正確。

很多人喜歡在事後說,自己曾經也這麼想過,但是卻並沒有做出任何事。也就是說我們俗稱的馬後炮。

所以僅僅是想得正確還不夠,一定要付諸於行動才有實際意義。

你願意為自己的行動負責,這才是你身上勇氣的最好體現。

比起“想錯了”,更讓人惱火的難道不是“想對了但是沒有行動”嗎?

特立獨行且正確,我覺得需要自己在知識、見識等有比較深厚的沉澱,反覆思考過後得出結論。自以為是則是在自己還是半瓶子水的時候,有點小成績的時候,不經過深思熟慮得出來的結論。

耐心的積累在什麼時候都重要。

在這裡插入圖片描述

沒有誰天生就能“特立獨行且正確”。“特立獨行”並不難,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在特立獨行的前提下依然保持正確。

早安啊

為了把“且正確”三個字加上去,可能需要你付出多年的努力。

就如同上週提到的,我在二十多歲的時候才發現,自己並沒有邏輯思考能力,於是就花了大量時間去打磨自己的邏輯能力。一晃過去了“好幾輩子”,我才慢慢有機會去體驗“特立獨行且正確”的快感。

雖然能夠做到的次數並不多,但是就像我們在《活在未來》那篇裡寫的那樣,有些事情哪怕一輩子只能做成一次也是非常值得的。

還是要結合“放棄百分百的安全感”、“預測未來並且活在未來”、“多維度提升競爭力”這幾個前提來實踐所謂的“特立獨行”,如果盲目的特立獨行,想必會栽跟頭吧。

如果你不放棄部分安全感,就沒有辦法集中精力,去打磨自己的關鍵技能,進而有可能錯過關鍵資訊。

不要覺得資訊越多越好,在你沒有處理能力之前,他們也只不過是一些噪音而已。

活在未來就更是如此。如果你永遠被困在現在,而不想著預測未來,得到的註定都是一些已經被驗證過的“正確”。